A | A | A

【隐山卜庐 · 故事其四】

小说: 隐山卜庐   作者:坡无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隐山卜庐 http://www.220book.com/book/V8TB/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隐山卜庐

秋雨初歇,空气里混着泥土与枯叶的清冷气息。庐门被轻轻推开,一位衣着素净的中年女人牵着个小男孩走了进来。

孩子约莫五六岁,白皙安静,一双大眼睛像蒙着薄雾的深潭,对周遭的一切声响——包括门轴的吱呀声和檐下的滴水声——都毫无反应。他只是紧紧攥着母亲的衣角,目光落在空无一物的地板上。

“打扰先生了。”女人开口,声音里是竭力压抑后的平静,却透着一股深入骨髓的疲惫。“这是我儿子。三年前一场急病后,他的世界就没了声音。试了很多法子……”

她没再说下去,只是从随身布袋里取出一个旧**拨浪鼓**。红漆斑驳,鼓面泛黄,木柄被磨得光滑。她下意识地转动鼓柄,两声干涩的“咚咚”声在寂静的庐内响起,如同石子投入深井,未激起一丝涟漪——孩子依旧静默地站着,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壁垒。

“这是他以前最喜欢听的。”她握着鼓柄的手指微微发白,声音低了下去,“我就想知道……还有没有别的路?”

我没有去看那拨浪鼓,目光落在孩子低垂的眼睫上。炉上的水沸了,嘶嘶作响,他也浑然未觉。

我静默片刻,斟了杯热茶推过去,雾气氤氲而上。“小友,”我看向那孩子,声音不高不低,“窗边有只鸟儿,羽毛是青灰色的,你想看看吗?”

他自然毫无反应。但他的母亲,却因我这句看似无用的废话,猛地抬起了头,眼中掠过一丝极微弱的、连她自己都可能未曾察觉的期待。

我并未起卦,只是起身,缓步走到窗边。昨日恰有山雀衔来几缕软草,在窗棂一角筑了个小小的巢,此时正有一只雏鸟探出毛茸茸的脑袋,张着嫩黄的嘴无声啁啾。

我回到案前,取过一张素笺,又拿起墨块,徐徐研墨。墨香渐渐弥漫开来。

然后,我蘸饱了墨,在纸上简单勾勒起来——几笔便是窗棂的轮廓,一点墨晕便成了那嗷嗷待哺的雏鸟。画毕,我将纸张轻轻推到孩子面前的桌案上。

他空洞的目光,在那团新鲜的、的墨迹上停留了一瞬。极其短暂的一瞬。

他的母亲屏住了呼吸。

我复又拿起第二张纸,这次画的是她手中那只拨浪鼓,圆鼓、长柄,甚至两侧下垂的小鼓槌都依稀可辨。

接着是第三张,纸上只是一个简单的圆圈,下面连着一条曲线——任谁看了都知,那是一个笑脸。

我将三张画依次排开,摆在孩子眼前。

庐内极静,唯有墨香暗渡。孩子的目光在那三张纸上缓缓移动,最终,竟伸出小小的食指,极其缓慢地、试探地,点在了那个墨色的笑脸之上。

一瞬间,妇人用手紧紧捂住了嘴,泪水无声地奔涌而出。那是漫长沉默以来,孩子第一次对外界的事物,做出了选择性的回应。

我这才平静开口:“夫人,声音并非通往世界的唯一路径。颜色、形状、线条、气味……皆可为桥。”我看向那孩子,“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听’。”

“去找寻那些无声的桥梁吧。或许是纸上的墨,或许是泥陶的纹,或许是水波的痕……总有一条路,能通向他心里那片寂静之海的对岸。”

妇人己是泪流满面,却不再是绝望,她重重地点头,紧紧搂住了孩子,仿佛搂住了失而复得的珍宝。

她离开时,脚步虽仍沉重,背脊却挺首了些。那只旧的拨浪鼓,她留在了案上。

数月后,我收到一个自远方的包裹。里面没有信笺,只有一小叠儿童的画作。画上有歪斜的太阳、用大量蓝色涂抹的天空,还有几个墨点勾勒出的、飞鸟的轮廓。

在那一叠画的最下面,是一张用蜡笔认真涂画的笑脸。

**世间至寂,并非万籁无声。**

**而是心门紧闭,无人叩响。**

**但只要仍有微光可循,有线条可依,**

**再深的寂静,也终能绘出回响。**

案上,那只拨浪鼓默然无声。

窗外,雏鸟己振翅入云。



    (http://www.220book.com/book/V8T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隐山卜庐 http://www.220book.com/book/V8T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