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天一号”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如同一支蓝色的利箭,刺破大气层的最后屏障,冲入了寂静而浩瀚的宇宙空间。
舰体内,那令人窒息的巨大过载感骤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奇妙的失重。所有未被固定的物体都轻轻漂浮起来,人体也仿佛失去了重量,一种轻盈而略感不适的感觉弥漫开来。舱内照明系统自动调节至适合长期航行的柔和亮度,各种仪器设备运行的嗡鸣声成为了背景音。
“成功进入近地轨道!”导航员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和如释重负,在主频道中响起,打破了最初的沉寂。
“各系统报告状态!”林风的声音沉稳依旧,但紧握着扶手微微发白的手指透露了他刚才承受的压力。他的目光快速扫过面前主屏幕上瀑布般刷新的数据流。
“聚变引擎工作正常,输出稳定!推力向量控制精准!” “能源网络无异常,超导线路零电阻状态确认!” “结构应力监测正常,峰值载荷低于设计极限,无结构性损伤报告!” “生命维持系统启动,生态循环初步运行稳定,大气成分、温度、湿度均在预设范围!” “内部环境参数正常,辐射屏蔽有效!”
一连串“正常”和“绿色”的报告声,让舰桥内以及各岗位船员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稍稍松弛。最危险、变数最大的发射阶段终于顺利度过。
“释放外部观测探头。让我们看看自己,也看看家。”林风下达了进入太空后的第一个探索指令。
数个小型高清摄像头从舰体各处巧妙设计的舱盖下伸出,360度无死角地将外面的景象捕捉并传回主屏幕及每一位船员面前的辅助显示器上。
霎时间,无论身处飞船哪个角落,所有人都被眼前展现的景象震撼得几乎停止了呼吸。
巨大的、蔚蓝色的地球,如同一颗瑰丽无比、充满生命力的宝石,静静地悬浮在深邃无边的黑色天鹅绒背景之中。白云缭绕其间,如同轻柔的纱幔,大陆与海洋的轮廓清晰可辨,那是一种任何照片或视频都无法传递的、首击灵魂的壮美与敬畏。而远处,太阳的光芒无比强烈纯粹,星辰不再闪烁,而是如同无数颗冰冷而锐利的钻石,永恒地镶嵌在墨黑的天幕上,沉默地注视着这艘刚刚闯入它们领域的造物。
他们真的离开了。离开了孕育了人类数百万年的摇篮,真正踏入了这片无垠、神秘而危险的星海。
“太美了…”一位负责环境监测的女科学家喃喃自语,眼中不由自主地闪烁着泪光,下意识地伸手想去触摸那屏幕上的蓝色星球,却只碰到冰冷的显示器。
即使是王大锤这样的硬汉,也张大了嘴巴,半晌才憋出一句:“…俺的娘嘞…这…这也太带劲了!”他晃了晃脑袋,似乎想确认自己不是在做梦。
山猫则迅速从最初的震撼中恢复,职业本能让他立刻投入到工作中:“外部观测系统运行正常。广角、窄角、红外、光谱扫描各模块工作正常。未发现附近空域有异常目标或能量信号。”他的声音依旧冷静,但语速比平时稍快了一丝。
短暂的震撼与失神过后,严谨的工作迅速全面展开。按照预定计划,“巡天一号”将在近地轨道进行短暂的停留,完成一系列至关重要的在轨检查,确保这艘巨舰在经历了剧烈发射过程后,每一个“器官”都健康无恙。
“开始全系统在轨深度自检。优先级:推进系统、能量系统、结构完整性。”林风下达指令,将众人的思绪拉回现实。
飞船如同一个刚刚结束极限冲刺的运动员,开始细细感知和检查自身的每一个部位。机械臂灵活地伸出,带着各种传感器,仔细检查外部“星尘”纳米陶瓷装甲板是否有因发射震动产生的细微裂纹或松动。工程师们借助扶手和飘行,穿梭在各个设备舱内,用便携式精密仪器检测着关键接口、线路和设备的固定状态。星瞳则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中枢神经,监控着海量传感器传回的数据流,飞速比对着发射前后数以亿计的技术参数。
“左侧第三组辅助推进器燃料管路压力略有波动,幅度0.05%,在允许范围内,己记录并持续监控。” “三号太阳能电池板(辅助能源)展开角度偏差0.2度,己自动校准完成。” “部分外部传感器光学镜头上附着有极少量发射时的高温烧结残留物,预计将在24至48小时内被太空环境下的原子氧自然净化,对当前观测精度影响轻微。”
发现的问题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毛病,系统自身强大的冗余设计和星瞳的快速计算调整能力足以轻松应对。这极大地增强了船员的信心。
紧接着,是测试飞船的机动性能。这关乎着未来在深空中的灵活性与安全性。
“启动1号、4号辅助推进器,进行姿态微调。目标:偏航角增加5度。” “姿态调整完成。稳定性良好,响应速度优于模拟值。” “启动侧向主推进器(低功率模式),进行轨道高度提升100公里模拟机动。” “推进器点火…轨道变更中…新轨道参数确认!误差小于0.1%!”
飞船灵活而精准地响应着每一个指令,展现出卓越的控制性能和动力系统的可靠性。这绝非一艘笨重迟缓的运输船,而是一艘真正为深空航行而生的、拥有强大机动能力的星际战舰。
检查与测试的间隙,船员们也开始积极适应失重环境下的生活和工作模式。他们像在水中游动一样在通道中飘行,熟练地使用固定带和舱壁上的扶手来控制和移动身体,学习如何打开特制的太空食品包装而不让碎屑飘得到处都是,如何用吸管喝袋装水以防止水珠飘浮损坏设备。
王大锤一开始很不习惯,动作稍大就会在空中失控旋转,引来一阵善意的笑声,但他凭借出色的身体协调性很快掌握了窍门,甚至得意地表演了一个笨拙却成功的空中转体,逗乐了大家,也稍稍缓解了紧张气氛。
林风则大部分时间都留在舰桥,密切关注着每一项数据,同时通过高增益天线,与ESJO地面控制中心保持着稳定的加密超光速通讯(基于图书馆技术),汇报“巡天一号”的完美状态,同时接收最新的深空环境数据、太阳活动预报,以及来自“守望者”的有限信息更新。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顺利得超乎想象。
然而,在这片深邃的宁静与初见宇宙的兴奋之下,每个人都清楚,真正的挑战尚未到来。近地轨道只是温暖的浅滩,是启航的起点。而前方,是暗流涌动、充满未知与危险的深海洋流,是那片吞噬了艾诺文明、隐藏着“收割者”的巨大黑暗。
“巡天一号”完美地度过了她的首次太空亮相,用无可挑剔的表现证明了自己是一艘强大而可靠的星际座驾。
但她的伟大旅程,才刚刚揭开序幕。
林风望着主屏幕上那逐渐远去的、散发着柔和蓝光的美丽星球,目光坚定如铁,深处却藏着一丝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未来的凝重。
“所有在轨检查与测试完成。各系统状态完美,性能均达到或优于设计预期。”他最终确认道,声音传遍全船。
“‘巡天一号’,准备进行下一次轨道机动。”
“目标:地月转移轨道。”
“航向设定完毕。” “引擎就绪。” “全员固定。”
“启航!”
伴随着林风平静却充满力量的命令,聚变引擎再次发出低沉的轰鸣,幽蓝色的等离子尾焰亮度增加,推动着庞大的舰体,优雅而坚定地背离了故乡的摇篮,向着月球、向着更遥远的深空,开始了人类前所未有的远征。
星海,己在脚下。
东江之势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V8V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