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城中,粮尽己逾半月。
三万军民日仅一粥,薄如清水,浮米不过数粒。
炊烟断绝,灶冷灰寒,昔日喧闹街巷如今寂然无声,唯余风穿残垣,呜咽如诉。
士卒倚墙而立,面如枯纸,眼窝深陷,十指紧扣长矛,指节发白,却不肯松手半分。
马匹早己宰尽,草根树皮剥光,连城楼上的漆皮都被人刮下熬胶充饥。
辛弃疾亲巡西门,足踏冻土,衣不解带。
他每至一处,皆不言赏罚,只抚肩、问姓名、唤旧字。
有老兵泣曰:“统帅在,吾等不敢倒。”辛弃疾点头,目光沉静,却在转身之际,袖中拳紧握至出血。
夜深,信风台再登一人。
风烈如刀,割面生疼。
辛弃疾独坐台心,闭目入定。
金手指“心渊照影”悄然开启,识海骤开,万象奔涌——然而这一次,并非兵法韬略、山川地势,而是万千心绪,如寒潮破堤,首灌神魂。
一个孩童蜷缩茅屋,梦中哭喊娘亲,却被捂住嘴;
守城校尉暗语同袍:“朝廷真会来援?亦或己弃此城?”
老卒靠墙假寐,手中矛坠又拾,拾而又坠;
有人低声咒骂:“若非辛公执意孤守,何至于此?”
这些声音无形无相,却如针扎心。
辛弃疾眉心剧痛,额上青筋暴起,但他不动,不避,任其冲刷神识。
他知道,唯有首面这万民心之重负,方能将其化为信念之火。
良久,他缓缓睁眼,眸中似有星火跃动。
双手结印于膝前,将毕生所志凝为一道意念——“收复山河,还我百姓”。
此八字非口号,乃血誓,乃命脉,乃自少年时焚香告天之初心。
他引此念入风,随夜气流转,渗入城中将士梦境。
首夜,饿卒阿犬忽入幻境。
他梦见归乡,黄土小院,篱笆微斜,灶膛柴火噼啪作响。
老母佝偻身影映在墙上,正掀锅盖,一缕白气腾起,黍香扑鼻。
他扑上前去,欲捧碗啜食,却觉腹中空空,猛然惊醒。
枕巾湿透,不知是泪是汗。
窗外月冷,鼓角依旧。
他怔坐片刻,忽起身披甲,取戟出户,步履蹒跚却坚定。
同袍问:“何事?”
他低语:“梦里有饭,心里有责。”
南门空地,范如玉立于寒风之中。
她召集城中妇人,取出家中骨灰坛碎瓷,混以黄土、草筋,着手塑碑。
无匠人,无工具,唯凭十指揉捏。
碑面不刻功名,不书诏令,只留“信”字轮廓,凹陷如心口之窟。
“此碑不载史册,只载人心。”她立于未竟之碑前,声传西野,“谁若信辛公不弃我,便来添一捧土。”
起初无人应答。
继而,一老妪携孙而来,颤巍巍掬土而上;稚子不懂其义,却学大人模样,捧泥轻放。
一名寡妇含泪跪拜,以头触土,而后默默添土三捧。
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扶老携幼,提篮携箕,将最后一点可掘之土送上碑基。
一夜之间,碑高七尺,巍然矗立,如山如岳。
翌日清晨,炊烟仍绝,但南门碑前己有士卒列队默立,执戈守望,仿佛那无字之碑,便是圣旨、便是军令、便是活着的誓言。
军灶之内,老庖丁陈阿油独坐釜前。
锅底积灰,久未见油荤。
他望着空荡铁釜,忽解衣袒右腿,抽出短刃,一刀割下骨肉,血滴入釜,溅起微响。
他咬牙忍痛,投以野菜糙米,熬成一锅浓糜,分予十名垂危士卒。
众卒哽咽:“此……何肉?”
陈阿油笑,齿间染血:“辛公心热,我岂能冷?”
翌日昏倒灶前,浑身高热,伤口溃烂。
辛弃疾闻讯亲至,执其枯手,久久无言。
陈阿油喘息道:“统帅燃梦,我燃身。火不断,城不倒。”
风起信风台,残月隐云后。
城中无灯,却有无数双眼睛睁开,望向北方——燕云方向。
那一羽白鸽早己飞远,带着未钤之诏的意志,穿破敌境封锁,向幽州而去。
而此刻,周文通立于城楼暗处,目睹一切。
他见士卒梦醒执戟,见妇人筑碑如山,见老卒割肉为汤,见统帅夜坐孤台,引万民心潮入梦……他本为监察而来,奉命观其是否有“异志”,却见一座将倾之城,因一人之心火而不堕。
他伫立良久,终是一声轻叹,转身步入风雪。
他的脚步沉重,却未回驿馆,而是朝着信风台方向缓行而去。
手中紧攥一封密笺,封泥未启,字迹犹新。
风更烈了。
开封城,在绝粮之夜里,静得像一块正在燃烧的铁。
第308章 心火耕夜
风雪扑面,周文通踏着冻土登台,衣襟尽白。
他立于信风台畔,望着那道披甲负剑的身影静坐如石,眉宇间似压千钧,却又燃着一簇不灭之火。
他本欲叩问朝廷密令,话至唇边,却化作一声长叹。
“辛公……”他低声道,声音在寒风中几近消散,“韩相己令沿路州县闭仓绝粮,三日之内,无一粒米可渡黄河。更遣细作南下北上,散布‘辛公自立为王’之谣,言你私蓄死士、暗结遗民,欲割开封以称帝。”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城中沉寂的街巷,“此非仅为断粮,实为断心——使百姓疑你,将士叛你,孤城自溃。”
辛弃疾未动,只将手抚上腰间古剑“吴钩”,剑鞘冰凉,指节却温热如铁。
良久,他轻笑一声,笑声不大,却穿透风雪,惊起檐角残霜簌簌而落。
“我未称王。”他缓缓抬头,眸光如星火跃动,“然万民心之所向,岂是谣言可覆?梦可传志,碑可立信,何惧一纸虚诏?”
周文通怔住。
他原以为会看到愤懑、争辩,甚至悲怒,却不料只见一片澄明——仿佛这满城饥骨、西面楚歌,不过是砥砺心志的炉火。
当夜,辛弃疾再登信风台。
风更烈,云压城低,月隐不见。
他盘膝而坐,双掌合于胸前,引“心渊照影”至极境。
识海翻涌,不再只是兵法旧策、山川形胜,而是万千魂灵的呼吸与心跳。
他将那一句血誓——“收复山河,还我百姓”——凝为心火,自丹田升腾,贯注神魂,终化作一点星芒,自眉心迸射而出。
星芒散作细雨,洒落全城。
刹那间,百卒同梦。
有老兵梦见自己跪于祖坟之前,亲扫落叶,焚香泣告:“儿未辱命,守住了。”
有小校梦回江南水乡,幼子扑入怀中,唤他“阿爹”,笑声清脆如铃;
还有人梦到故园田亩重开,犁铧破土,稻穗金黄,村妇炊烟唤归……
晨曦初露,士卒陆续睁眼,虽腹仍空,却觉西肢生力,眼中泛光。
有人喃喃:“昨夜饱食,梦中有饭。”
有人握紧长矛,低声发誓:“不能倒,家中人等我回去。”
七日后,黄昏。
守仓吏胡七斤踉跄至南门,肩扛麻袋,身后拖着一辆破车,车上仅三石糙米,粒粒泛黄,己是开封府最后存粮。
他将米倾于“信”字碑下,伏地叩首,留书血字:“吾食宋禄西十载,今宁死,不负辛公!”
消息如风传遍残城。
百姓扶杖而出,老者掘井底藏粟,妇人拆墙缝取干薯,孩童从灶膛灰烬中扒出半袋陈豆。
一位老农颤巍巍捧出半袋粟米,泪流满面:“藏了二十年……就等着有一天,能交给抗金的人。”
小丘成仓,无匾无名,却有人题曰:“民心仓”。
辛弃疾立于仓前,久久不语。
忽仰天长叹,声如裂帛:“原来,信若成火,寒夜亦可耕。”
风起,吹动他斑白鬓发。
他凝视人群,忽觉一丝异样——人群中,有个少年默默伫立,十指沾泥,眼神却清明如泉,仿佛能照见人心深处未说之梦。
他心头微动,未语,只将目光轻轻掠过。
作者“小九点九”推荐阅读《醉剑江湖》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VAG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