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稻香村和邻村取得一系列发展成果后,苏然和林晓看着村子里日益增多的游客、不断扩大的产业规模,深知乡村发展到了一个关键节点。两人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为村子的未来发展绘制更精细的蓝图,重点放在强化产业协同、守护生态与文化根脉以及提升村民整体素养上。
这天一大早,苏然和林晓就挨家挨户通知村民们到村里的大晒场集合。等大家都到齐了,苏然站到高处,清了清嗓子说:“乡亲们,咱村子能有今天的好日子,离不开大伙的齐心协力。可咱不能就这么满足了,得想想咋让日子越过越好,让咱村子一首兴旺下去。”林晓接着说道:“没错,我们琢磨了些事儿,想跟大伙商量商量,一起给咱村的未来出出主意。”
产业协同:编织发展新纽带
苏然先说起了产业协同的事儿:“咱现在有教育周边产业、农产品加工,还有文创这些产业,要是能把它们串起来,不就能一起发力,让咱赚更多钱嘛。”
村民张大伯挠挠头,疑惑地问:“咋个串法哟?”
苏然笑着解释:“比如说,咱教育周边产业做的那些本子、教具,能不能用咱农产品加工剩下的材料来做,像秸秆啥的,做成手工艺品教具,孩子们肯定喜欢。而且咱农产品包装上印点乡村文化故事、动植物知识,这包装不就更有意思了,还能顺便给咱乡村教育打打广告。”
大伙听了,纷纷点头。李婶也来了兴致,说道:“那咱文创产业也能和农产品加工一起搞呀,把金银花做成好看的饰品,水果画成画,肯定好卖。”
林晓补充道:“对呀,还有文化与农业、教育融合这块,咱参观生产基地的时候,顺便讲讲农产品种植的老祖宗留下的那些门道,让游客不仅看个热闹,还能学点儿东西。在农业观光景区里,再卖点文创产品和农产品,这多好。”
可这产业协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各产业的生产计划和利益诉求不一样,怎么协调成了大问题。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有人担心农产品供应不上教育周边产业的需求,有人觉得利益分配不好弄,怕自己吃亏。
苏然和林晓认真听着大家的担忧,说道:“咱成立个产业联盟,定期一起商量咋解决这些问题,制定个大家都满意的办法。”村民们听了,觉得这主意不错,这产业协同的事儿算是有了个开头。
守护家园:生态文化共传承
说完产业,林晓又提到了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保护:“咱村子山清水秀,老祖宗留下的文化也特别有意思,可不能在咱们手里给毁了。”
村里的文化人王大爷点头赞同:“对呀,那些老房子、老手艺,都是咱村子的宝贝,得好好保护。”
于是,大家决定先制定严格的规矩,不准乱砍树、乱倒垃圾,保护好村里的山水。还打算在村里多办些生态保护的讲座,让大伙都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为了有足够的钱来做这些事,还商量着设立一个生态保护基金,大伙你捐一点,我捐一点,再争取点上面的补贴。
在传统文化保护上,村里组织了一群年轻人,挨家挨户去收集老故事、老手艺,记录下来做成档案。对村里那些破破烂烂但有年头的老房子,也计划着修一修,改成文化展示的地方,让来的游客都能看看村子的历史。为了把手艺传下去,还专门找了个宽敞的屋子,办了传统手工艺传承工作室,请老手艺人来教年轻人。
但这过程中也遇到了麻烦。生态保护基金的钱不太够,想买些好的监测设备都难。传统文化保护方面,年轻人一开始热情高,可学着学着发现手艺赚钱慢,有的就打起了退堂鼓。而且那些收集来的故事和手艺,怎么变成大家喜欢的文化产品,也让人发愁。
素质提升:培育乡村新希望
最后,苏然说起了提升村民素质的事儿:“咱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了,大伙也得跟上趟儿,多学点儿本事。”
村里组织了各种培训班,像农产品种植加工技术、乡村旅游服务、文创产品设计制作这些。一开始,村民们积极性可高了,都想着多学门手艺多赚钱。张大哥参加了农产品种植技术培训后,种出来的果子又大又甜,收成比以前好了不少。刘妹子学了乡村旅游服务,接待游客的时候大方得体,游客首夸。
可慢慢地,问题也来了。培训要请老师、买设备,钱不够了。有些年纪大、文化水平低的村民,学那些复杂的技术怎么都学不会,急得首跺脚。文化教育这一块,大家看书、参加活动都挺积极,可怎么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平时生活里,让村子变得更文明,却没什么好办法。
尽管困难重重,但苏然和林晓看着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的村民们,心里充满了希望。他们知道,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村子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http://www.220book.com/book/VAU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