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哈尔滨,傍晚的风裹着松花江的湿气钻进老边家老宅的雕花窗。边潇潇正蹲在储藏室整理旧物,于洋举着手机站在梯子上拍房梁上的老木牌——“边记酸菜,光绪三十年立”,镜头里是他标志性的调侃:“潇潇,咱这非遗申报材料要是能把‘祖传酸菜缸’拍出青铜器的气势,评委得给你跪。”
“于洋!”边潇潇笑着瞪他,指尖却在一堆旧报纸下摸到个硬壳纸包。纸包边缘泛着褐黄,像是被血浸透过,系着的红绳打了死结,还沾着几星暗褐色的污渍。
“这是什么?”于洋从梯子上跳下来,凑近时闻到一股陈腐的铁锈味。
边潇潇的手指微微发抖。她记得母亲临终前,床头柜抽屉里总锁着个类似的纸包,后来被张妈偷偷拿走,说“别让姑娘看了伤心”。此刻纸包上的红绳,和她脖子上戴的银锁绳结竟是同一种手法——她小时候总吵着要学,张妈说“这是苏家女红的讲究,等你嫁人的时候再教”。
“拆。”边潇潇咬了咬嘴唇,指甲掐进掌心。红绳断裂的瞬间,纸包里掉出三样东西:一张泛黄的合影、半本带锁的日记本,还有枚锈迹斑斑的铜钥匙。
合影里,年轻的母亲穿着月白色旗袍,怀里抱着襁褓中的婴儿——不是她。照片背景是中央大街的马迭尔冰棍店,日期写着“1966年7月15日”。
“这是…我?”边潇潇的声音发颤。她知道自己是被抱养的,但从未见过百天照以外的童年影像。更诡异的是,婴儿的襁褓上绣着并蒂莲,和她襁褓里的那块帕子,纹路分毫不差。
“咔嗒——”
半本日记本的铜锁突然自动弹开。边潇潇倒抽一口冷气,锁芯里卡着根头发,颜色乌黑,发尾染着几缕暗红——和她现在的发色,竟有七分相似。
她颤抖着翻开日记本。第一页的字迹娟秀,是母亲的笔迹:
“1966年7月16日 晴。潇潇今天满月。老爷子说‘野种不该姓边’,让张妈把她送到城郊的奶妈家。我偷偷去看她,她攥着我的手指笑,嘴里含着块糖——和我怀孕时总吃的那种水果糖一个味儿。”
第二页的日期跳到了三天后:
“1966年7月19日 阴。张妈哭着来找我,说奶妈家着火了。我赶到时,只剩半面墙,灰烬里有块没烧尽的襁褓角…和潇潇脖子上的银锁。”
边潇潇的手指死死抠住日记本边缘。她想起十二岁那年,老边家仓库着火,张妈冲进去抢出个铁盒,里面装着她的百天照和半块银锁。当时张妈说“这是你娘留的念想”,她却总觉得那锁缺了点什么——此刻看着日记本里的描述,她终于明白:原来完整的银锁,一首藏在某个她不知道的地方。
第三页的字迹变得潦草,墨水滴成块:
“1966年7月22日 雨。他们找到我了。老爷子说‘苏晚晴,你女儿死了,你该庆幸’。可我听见张妈在隔壁哭,她说‘夫人,奶妈家的老头子肺不好,烟头掉在柴火堆上…不可能是人为的’。”
最后一页只有半句话,被大片血渍晕开:
“1966年7月25日…钥匙…松花江…17号…救潇潇…”
“啪!”日记本掉在地上。边潇潇捂住嘴,胃里翻涌。母亲死亡的真相,从来不是意外!那张合影里的婴儿不是她,那她是谁?张妈为什么要骗她?松花江17号又是什么地方?
“潇潇?”于洋捡起地上的铜钥匙,钥匙齿痕复杂,柄上刻着朵极小的并蒂莲,“这钥匙…和老宅后园那口枯井的锁一样。”
边潇潇猛地抬头。老宅后园确实有口枯井,她小时候被禁止靠近,张妈说“井里有水鬼”。可此刻,她突然想起三天前的深夜,系统提示音突然响起:“检测到一级血脉共鸣,触发隐藏任务【寻根】:前往松花江17号,找到与母亲相关的关键证物,奖励:技能‘时空回溯’(可查看24小时内关键记忆),现金500万。”
当时她以为是系统bug,现在看来——
“于洋,联系李淑芬。”边潇潇抓起外套,“订最早去哈尔滨郊区的车。松花江17号,现在就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VDZ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