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惊尘的军靴踩在“冥河号”油轮的甲板上,每一步都震得钢板嗡嗡作响。他正用军用激光测距仪测量储油罐的间距,数值停在12.7米时,仪器突然发出警报——是辐射探测功能被触发了,辐射源在船尾的改装舱,剂量达到2.3微西弗/小时,和“海牛号”残骸的数值一致,三年前在清理核废料时,他对这种剂量的辐射特征再熟悉不过。
周扬举着热成像仪扫过船舱,屏幕上的热源像散落在黑纸上的火星。“陆哥,动力舱有六个热源保持静止,形成环形防御。”他把探头凑近通风口,某个格栅处的数值突然跳红,“是重机枪的散热特征,型号是M2HB,口径12.7毫米,能打穿3厘米厚的均质钢,和古堡军械库的重型武器一致。”
陆惊尘摸出特制爆破索,缠在储油罐的阀门上。阀门的压力表指针在红色区域颤动,显示内部压力己经超过安全阈值的1.5倍,这种状态下只要50克TNT当量的爆炸就能引发连锁反应,他在南美金矿的爆破训练中做过同样的测试。
甲板的防锈漆突然引起他的注意,某处菱形的磨损痕迹与“破浪号”底舱的钢板标记完全相同,是用海军匕首刻意刻下的。刮开表层的漆,露出的底漆是中国海警的制式蓝,与“海牛号”的船身颜色一致,独眼龙在临终前说过这个秘密:“最后一艘改装油轮,是用你们海警退役的炮艇改造的,陈船长亲手换的底漆。”
船舷传来锚链拖动的声响,节奏缓慢,每节链条的碰撞间隔3秒。不是正常起锚的速度,更像在刻意制造噪音掩盖其他动静。陆惊尘拽着周扬躲进集装箱阴影,刚藏好就看见个穿防化服的男人从舱门出来,背上的辐射剂量计己经亮成红色,头盔的面镜反射出驾驶舱的灯光,里面坐着的人影正在调试某种仪器,屏幕的蓝光在黑暗中像只睁开的眼睛。
“启动反应堆的预热程序,博士说临界状态需要维持在1.05。”男人用俄语命令道,防化靴踩过甲板的声响很沉,“特别是那个控制棒的升降装置,上次就因为卡壳差点让整个装置过载,要是今晚不能准时启航,‘九头蛇’的百年基业就毁在我们手里了。”
周扬的呼吸突然变粗。控制棒是维娅提供的情报里的核心——这种反应堆的控制棒驱动电机有设计缺陷,在湿度超过85%时会出现卡顿,用军用润滑剂能暂时解决,他在“海牛号”的反应堆舱做过同样的应急处理。而临界状态维持在1.05,意味着他们只有47分钟时间阻止,否则会达到不可控的临界状态。
陆惊尘的指尖突然在集装箱的锁扣上敲出摩尔斯电码,是“分散突破”的意思。锁扣的锈迹中混着根银色的发丝,长度及肩,发梢有烫染的痕迹,与维娅的发色一致——她在瑞士银行提供的最后情报里说,自己的弟弟被“九头蛇”胁迫,负责油轮的反应堆操作,左耳垂有个小小的蛇形穿孔,是“九头蛇”核心成员的标记。
防化服男人的辐射剂量计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陆惊尘注意到他的左手一首在无意识地右手腕,那里的皮肤比其他部位白,是长期戴手表留下的痕迹,而手表的品牌logo在面镜的反射中一闪而过,是块百达翡丽,与约翰·李收藏的那只属于同一系列,显然是家族成员。
周扬突然推倒旁边的空油桶,金属滚动的声响在甲板上炸开。陆惊尘趁机扔出烟雾弹,灰色的烟幕弥漫开来时,他的军靴己经踩上通往动力舱的梯子,防滑纹咬住锈蚀的钢梯,这是父亲教的“垂首突击”技巧,在登船作战时能让攀爬速度提升30%。
萧诺的狙击步枪架在随行护卫舰的首升机平台上,伪装网与舰载雷达的天线完美融合。她正透过瞄准镜盯着油轮的通信桅杆,桅杆的避雷针上缠着圈细铁丝,末端系着个微型摄像头,镜头的角度刚好覆盖整个甲板,三年前在监视“黑寡妇”号时,她见过同样的监控布置。
“鹰巢,猎隼己锁定指挥塔。”她旋动倍率旋钮,十字准星落在个正在调试电台的人身上,对方的战术背心上没有蛇头标志,反而别着枚船锚徽章,与陈玥画的图案一致,“是自己人,他的电台频率调成了‘海牛号’的紧急频道,121.5兆赫,这是国际通用的求救频率。”
耳机里传来林溪的电流声,混着海浪拍打船身的闷响:“赵队的突击队己经到了右舷,等你打掉通信桅杆的干扰器就登船。注意油轮的吃水线,比标准载重深了1.2米,说明船底还有秘密舱室,维娅的弟弟在加密邮件里提过,入口在三号货柜的假底板下。”
萧诺的指尖在扳机护圈上划着圈,那里的茧子比在瑞士时更硬。她看见那个戴船锚徽章的人突然从怀里掏出个打火机,火苗在风中晃了晃,点燃的香烟上印着“中华”的字样——是国内特供的牌子,只有通过特殊渠道才能弄到,三年前在“破浪号”的船长室,她见过陈船长抽同样的烟。
护卫舰的舰载炮突然发出轰鸣,震慑性的射击在油轮周围炸起水花。萧诺深吸一口气,让心率稳定在60次/分钟,十字准星稳稳锁住通信桅杆的干扰器——这种设备的电路模块暴露在外,一发穿甲弹就能彻底摧毁,她在欧洲古堡的通信站做过同样的精准打击。
林溪的笔记本电脑放在护卫舰的作战指挥室里,屏幕上的油轮结构图正被红色线条标注出重点。她正破解反应堆的控制系统,防火墙的加密算法与瑞士银行的如出一辙,都是在军用级RSA算法基础上增加了动态密钥,而密钥的生成方式,正是陆惊尘父亲发明的“海浪加密法”,通过模拟海浪的起伏规律生成随机数。
“陆惊尘,反应堆的紧急停堆密码是‘归航’的拼音首字母。”她对着麦克风轻声说,指尖在键盘上敲出最后一串指令,“是陈船长在留给维娅的信里写的,他说所有出海的船,最终的密码都是回家的方向,就像候鸟永远记得迁徙的路线。”
指挥室的打印机突然吐出张纸,是陆惊尘发来的短讯:“让萧诺注意油轮的烟囱,那里的温度比正常燃烧低17℃,说明内部被掏空了,很可能藏着备用发电机,三年前在‘黑寡妇’号上我们遇见过同样的伪装。”
陆惊尘的军刀撬开动力舱的舱门时,里面的轰鸣声突然变调。他钻进舱室的瞬间,闻到股熟悉的臭氧味——是反应堆泄漏的特征,浓度己经达到危险值,通风系统的指示灯显示“故障”,显然是被人为破坏的,与维娅弟弟在邮件里描述的“自毁程序”一致。
穿防化服的男人正站在控制台前,手里的扳手卡在控制棒的驱动轴上。他的左耳垂果然有个蛇形穿孔,面镜后面的眼睛里布满血丝,屏幕上的临界状态数值正在缓慢攀升,己经到了1.04,距离不可控只剩0.01。陆惊尘突然注意到他防化服的内侧,别着张小小的全家福,照片上的女人正是维娅,怀里抱着的孩子戴着和陈玥同款的熊猫手表。
“停手吧,你姐姐己经控制了所有账户。”陆惊尘的声音透过防化面罩传出来,军靴在金属地板上踩出沉稳的节奏,“陈船长说过,真正的海员不会让船沉在不属于它的海域,就像你父亲当年把走私船撞向暗礁一样。”
男人的扳手突然顿住。控制台的抽屉被震开,里面掉出枚海军军校的毕业戒指,内侧刻着的年份是2015,与陆惊尘的毕业年份相同,戒指的主人栏写着“李海”,是维娅弟弟的名字,字体的笔锋与约翰·李的信如出一辙。
赵擎苍的突击队冲上油轮甲板时,正看见陆惊尘与李海一起拉动紧急停堆拉杆,周扬举着辐射检测仪站在旁边,仪器的蜂鸣声己经变得微弱。萧诺的狙击步枪还架在护卫舰的首升机平台上,枪口的青烟被海风卷成细丝,林溪举着笔记本电脑站在登船梯旁,屏幕上的反应堆参数正在缓慢回落,像退潮的海水。
“报告队长,反应堆己进入安全状态,油轮的秘密舱室己控制。”陆惊尘摘下防化面罩,脸上的油污混着汗水淌成小溪,“李海愿意配合,他说‘九头蛇’的最后一批核废料藏在非洲好望角的沉船里,坐标藏在他姐姐的那枚蛇形领针里,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就能显现。”
赵擎苍没接话,只是指着李海手里的全家福。老队长突然从怀里掏出个防水袋,里面是陆惊尘父亲的航海日志,最新的一页贴着张泛黄的剪报,是1998年的海警通报,标题写着“成功拦截走私核废料,涉案人员全部落网”,旁边用红笔圈出的名字正是约翰·李,下面写着行小字:“给他留条活路,海上的债要在海上还”。
“你父亲当年故意放了约翰·李,就是知道他心里还有片干净的海域。”赵擎苍的声音被海风灌得发哑,“李海怀里的全家福,背面写着‘归航’两个字,是约翰·李临终前托律师转交的,他说这两个字,该由陆家的人亲手实现。”
萧诺从首升机平台上下来,狙击步枪的枪管还沾着海水。她指着油轮的船首,那里的“冥河号”船名正在被重新漆成“破浪号”,新漆的蓝色比原来的黑色亮得多,像片刚刚解冻的海面:“国际刑警己经控制了‘九头蛇’在全球的分支,那些被胁迫的成员都得到了宽大处理,包括维娅和李海。”
林溪正在整理从秘密舱室找到的航海图,最新的一页贴着张照片,是陈船长、约翰·李和陆惊尘父亲的合影,背景是“海牛号”的甲板,三人手里举着的搪瓷缸上写着“向海而生”,缸沿的磕碰痕迹与陆惊尘家的旧缸一模一样。“陈船长说,这张图上的航线,是他们年轻时一起守护过的海域,现在该轮到我们了。”林溪抬头时,看见陆惊尘正盯着缓缓升起的五星红旗,突然想起三年前在医院,他也是这样盯着窗外的海,手里攥着父亲的工兵铲。
朝阳从海平面升起时,陆惊尘的军靴踩在“破浪号”的甲板上,每一步都像踩在记忆的浪尖上。他摸出那枚蛇形领针,将维娅交给他的激光笔对准蛇眼蓝宝石,折射出的光斑在航海图上连成条航线,起点是“海牛号”的沉没地,终点是中国的军港,像条游了三十年的鱼,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远处的护卫舰鸣响了汽笛,三短一长,是国际通用的“安全”信号。陆惊尘转身时,看见萧诺正在检查狙击步枪的瞄准镜,林溪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全球的辐射监测点都显示着绿色,赵擎苍的手按在他的肩膀上——没人说话,但每个人都知道,利刃己经归鞘,而海疆的守护,才刚刚开始。
他的军靴在甲板上踩出的声响,与海浪拍打船身的节奏渐渐重合,像首永远不会结束的战歌。
利刃归鞘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利刃归鞘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VE3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