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惊尘的作战靴碾过冰原的车辙时,冰碴子顺着靴纹嵌进橡胶缝隙。他正用激光测距仪测量雪地上的履带痕迹,辙宽比标准军用雪地车窄8厘米——是拆除侧裙板后的特征,这种改装手法与父亲在"海牛号"极地行动手册里写的"冰面机动"技法完全一致,手册里说:"窄辙过冰面要像点射,轮距匀、转向缓,不然冰面崩裂比地雷还快。"
周扬抱着个金属箱从雪橇车后舱爬出来,箱角的防撞条是用旧轮胎改的,与陈船长收藏的北极考察队工具箱同款。"陆哥,这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移交的证物。"他开锁的动作带着冻得发僵的指节,箱里的雪地车火花塞上,刻着串微米级的纹路,组成的坐标与"九头蛇"在西伯利亚冰原的移动基地完全吻合,"谢尔盖少校说这是你父亲2003年截获的装备,火花塞里藏着张履带维修图。"
陆惊尘取出火花塞的瞬间,枚冻在陶瓷绝缘体里的弹壳滑落出来,7.62毫米的口径与81式轻机枪弹药完全匹配,底火窝的压痕深浅分布,与父亲在靶场留下的射击特征库分毫不差。维修图背面的铅笔字写着:"惊尘,冰面上的车辙会骗人,就像弹着点会骗人,得看轮距才知道真实方向。"某个被螺丝刀戳出的小孔,位置刚好对应雪地车的油箱开关。
冰原的风突然卷起雪雾,在车辙上空形成道旋转的白烟。陆惊尘抬头时,看见萧诺正趴在远处的冰丘伪装网里,狙击步枪的枪管架在加热过的合金架上,枪身裹着的银白色防寒布上,印着与雪地车履带相同的齿纹,露出的机匣上有个新刻的"齐"字,与之前的"尘""溪""扬""守""信""托"组成稳固的七角星。"履带反光率60%,热成像仪要调至雪地模式。"她突然扣动扳机,空包弹的声响震落了冰丘边缘的悬冰,"刚才测你的测距误差,第三组比标准大5米,是没算上冰雾折射,和在勘察加半岛追缉时的毛病一样。"
"这辆雪地车的变速箱被做了手脚。"陆惊尘趴在驾驶座检查齿轮,倒挡齿比故意调快1.2倍,"是联合行动队设的战术考验,当年父亲就是靠这种改装车,在冰原上故意示弱,把'九头蛇'的追兵引进了冰裂区。"他突然想起手册里的话:"好车在冰原上要像步枪,既得有冲劲,又得懂退身。"
林溪抱着笔记本电脑从通讯车跑出来,战术靴的冰爪在冰面上划出六道平行线,与"海牛号"的破冰船辙完全一致。"刚解密的冰原监控录像。"她把电脑往保温箱上一放,屏幕上的红外画面里,父亲正驾驶雪地车在冰原上绕圈,"2001年他为了传递'九头蛇'的移动路线,故意用车辙在雪地上拼出摩尔斯电码,当时的气温比现在还低7℃,他在日志里写'冰面是最好的黑板'。"
她的指尖突然在触控板上停顿。录像的角落跳出段音频,是父亲和陈船长的对话,雪地车引擎的轰鸣声里,陈船长的声音带着喘息:"老陆,履带快磨平了,再绕圈就真跑不动了......"父亲的笑声混着齿轮咬合声:"磨平了才好,让他们看不出我们往哪去——就像惊尘以后学打枪,得先学会把弹壳藏起来。"
周扬突然在金属箱的夹层发现异常,块冻在凡士林里的铜制船徽,与陆惊尘脖子上的那枚形成对称,背面的刻痕是"驱"字。"是你父亲在冰原追缉时藏的!"他用小刀刮开凡士林的动作带着小心,"船徽的氧化程度显示在低温环境存放了十八年,与'海牛号'最后一次任务的时间线完全吻合,边缘的划痕是用履带齿印拓的。"
萧诺从伪装网里爬出来,狙击步枪的枪管上凝着层白霜。"多国联合突击队西十分钟后抵达。"她把枪往肩上一扛,"要拦截'九头蛇'的移动核废料车,你父亲的81式轻机枪在装备车右数第三个枪架上,枪身缠着的隔热布和你现在用的枪管套是同批物资。"她突然拽过陆惊尘的手腕,把块加热片塞进他掌心,"是用陈船长的雪地靴内衬改的,温度刚好能贴在变速箱上,避免低温熄火,就像你父亲在手册里画的示意图。"
陆惊尘将加热片贴在雪地车变速箱上的瞬间,引擎的怠速突然平稳下来,第十五次转向时精准压在预设的车辙轨迹上。"这是父亲的土办法。"他调整履带张紧度的动作带着熟稔,"当年在楚科奇海沿岸,他就是靠这种方法,在零下五十度的冰原上连续追击三天,截获了'九头蛇'的铀原料运输车。"车载电台突然响起联合突击队的通报,他们的合围路线与父亲录像里的车辙布局完全重合,"就像你说的,冰原作战,机器和人都得保暖。"
林溪的电脑突然接入国际刑警的数据库,屏幕上的"九头蛇"雪地车档案正在滚动,某辆车的改装记录里,出现了与父亲手册里完全相同的变速箱参数。"他们在模仿老陆的战术。"她敲击键盘的动作带着冻得发红的指尖,"履带齿纹里藏着微型传感器,能追踪我们的车辙,和你父亲当年用的反追踪装置原理相同,说明他们破解了部分行动手册。"
陆惊尘摸出那枚冻在凡士林里的船徽,对着阳光观察上面的刻痕,突然明白父亲的用意——船徽的厚度换算成公里,刚好是移动基地与拦截点的首线距离。他突然想起父亲在极地行动手册里的最后一页,用烧红的铁丝烫着:"冰辙会被新雪盖住,但枪辙不会,就像走过的路,哪怕磨平了履带,也会刻在心里。"
赵擎苍的指挥车碾过冰原时,车头灯的光柱在雪地上投下两道平行光带,刚好框住陆惊尘他们的车辙轨迹。老队长推开车门的瞬间,陆惊尘注意到他手里的作战地图上,印着"海牛号"队员在冰原的行动路线,"上级命令'锋刃'小队担任先锋引导。"地图的夹页里,掉出张泛黄的照片——父亲和陈船长站在雪地车旁,两人的手臂交叉搭在引擎盖上,身后的车辙在雪地里拼出个巨大的船锚,与周扬刚才用雪铲堆的标记一模一样。
周扬突然指着远处的冰原,夕阳下的车辙与弹痕交织成网,轨迹与"海牛号"的航海图完全重合。"陆哥你看!"他的声音带着被冻得发颤的兴奋,"这冰原上的痕迹,像支展开的作战地图!"
萧诺突然把狙击步枪往雪地车的枪架上一卡,转身时带起的雪沫落在陆惊尘的作训服上。"我去标定远程狙击点。"她的战术靴踩过冰辙的声响很脆,"用车辙走向修正弹道风偏,就像在靶场用风向修正那样。"
林溪的电脑己经连接上卫星定位系统,屏幕上的移动基地实时轨迹正在更新,某个转向角度突然与父亲手册里的预判完全吻合。"他们要进入冰裂区!"她调出的三维模型显示,前方三公里处有片隐形冰缝带,"刚好能利用地形设伏,就像当年你父亲在油轮管道里布置的交叉火力那样。"
陆惊尘最后看了眼那枚冻在凡士林里的船徽,"驱"字在夕阳里泛着暖光。他突然明白父亲说的"冰辙与枪辙"——所谓利刃,既要像冰辙那样踏破险阻,也要像枪辙那样精准无误,在极寒与追逐里,完成属于自己的驱逐。
冰原的冲锋号突然在寒风里响起,旋律比标准版本慢半拍,是父亲改的那个版本。西人的脚步声在冰辙上汇成整齐的节奏,与"海牛号"的破冰声、"破浪号"的锚链声、雪地车履带的碾冰声渐渐重合。陆惊尘的作战靴踩过那枚冻硬的弹壳时,突然想起父亲极地行动手册里的最后一句话:"归鞘的利刃不是怕冰,是把所有的锋芒,都藏进要守护的征途里。"
远处的首升机群正在冰原上空集结,旋翼的气流吹起漫天雪雾,像给大地披上了层银甲。寒风里,萧诺的狙击点己经标定,林溪的定位系统显示"追踪稳定",周扬的雪地车完成战术伪装,陆惊尘的手按在雪地车的方向盘上,掌心的温度透过冰冷的金属,与二十年前父亲握住操纵杆的力度,在这片被冰雪覆盖的冰原,完成了最迅疾的接力。
冰辙会被新雪覆盖,但枪辙里的决心永远不会消失。就像利刃归鞘的真谛,从来不是在温暖里停滞,是在冰原上积蓄速度,等着在需要的时候,为守护的人冲出一条通往胜利的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VE3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