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惊尘的作战靴踢到冰崖的棱线时,整面冰壁突然震颤,簌簌落下的冰碴在战术头盔上敲出脆响。他正用攀岩绳固定身形,岩钉的入冰深度比标准值浅2厘米——是连续作业导致的体力衰减,这种受力特征与父亲在"海牛号"极地攀岩手册里写的"冰壁锚定"技法完全一致,手册里说:"冰棱上的岩钉要像枪机的闭锁,每毫米咬合力都得扎实,不然坠落比流弹还快。"
周扬背着个防水包从雪坡上滑下来,包带的卡扣是用登山锁改造的,与陈船长收藏的北极探险队装备同款。"陆哥,这是挪威山地部队移交的攀岩套件。"他扣紧安全绳的动作带着冻得发红的指节,套件里的冰镐柄上,刻着串细密的防滑纹,组成的坐标与"九头蛇"在斯瓦尔巴群岛的冰崖哨所完全吻合,"埃里克中尉说这是你父亲2003年用过的装备,镐头里藏着张冰壁剖面图。"
陆惊尘抽出冰镐的瞬间,枚冻在木柄夹层里的弹壳滑落出来,5.8毫米步枪弹的铜壳上,留着与95式自动步枪相同的抽壳钩痕迹,底火窝的压痕深浅,与父亲在靶场记录的击发力度分毫不差。剖面图背面的铅笔字写着:"惊尘,冰棱的角度会骗人,就像枪管的膛线会骗人,得看棱线走向才知道受力点。"某个被冰镐凿出的缺口,刚好对应岩钉的最佳锚定位置。
冰崖的风突然转向,卷着雪粒打在冰棱上,激起片细碎的冰雾。陆惊尘抬头时,看见萧诺正趴在上方500米的冰缝伪装网里,狙击步枪的枪管架在自制冰台上,枪身裹着的银白色伪装布上,印着与冰棱相同的锯齿纹路,露出的机匣上有个新刻的"援"字,与之前的"尘""溪""扬"等字组成完整的防护阵形。"冰崖反光率75%,弹道会产生1.2密位折射。"她突然扣动扳机,空包弹的声响震落了悬冰,"刚才测你的岩钉间距,第三组比标准宽30厘米,是体力不支了?"
"这把冰镐的镐尖淬过火。"陆惊尘用指甲刮过刃口,火花的颜色与父亲在手册里描述的"海牛号"武器淬火标准完全一致,"陈船长在日志里写,2001年他给所有冰镐都做了刃口强化,说能在极寒天气里防卷刃,就像给刺刀开锋。"他突然想起父亲的话:"好冰镐要像战友的枪托,既得硬实,又得趁手。"
林溪抱着激光测距仪从雪洞跑出来,设备的数据线在冰面上拖出三道痕迹,与"海牛号"的缆绳收放轨迹完全一致。"刚生成的冰崖三维图。"她把仪器往保温箱上一放,屏幕上的红色警示区正圈住个隐蔽的洞穴,"是个天然形成的冰窟哨所,壁厚1.5米,刚好能抵御暴风雪,你父亲的侦察笔记里说,1999年他们就是靠这种冰窟的热信号特征,在格陵兰找到了'九头蛇'的观察哨,当时的气温比现在还低8℃。"
她的指尖突然在屏幕上停顿。三维图的某个断层里,突然跳出个熟悉的锚形标记,与"海牛号"的船徽轮廓分毫不差。"是你父亲当年做的记号!"林溪的声音带着白汽,"标记旁边画了段绳结,和你现在用的攀岩结完全相同,他在笔记里画了个箭头,说'给儿子留条攀岩路'。"
周扬突然在防水包的夹层发现异常,块冻在树脂里的铜制船徽,与陆惊尘脖子上的那枚形成对称,背面的刻痕是"攀"字。"是你父亲在冰崖侦察时藏的!"他用小刀刮开树脂的动作带着小心,"船徽的边缘有明显的冰镐凿痕,和你刚才在冰棱上做的标记位置完全相同,说明你们父子的侦察习惯一模一样。"
萧诺从冰缝里爬出来,狙击步枪的枪管上凝着层冰晶。"多国联合突击队西十分钟后抵达。"她把枪往肩上一扛,"要突袭冰崖哨所,你父亲的攀岩绳在装备雪橇左数第三个位置,绳头的绳结和你现在用的这根是同系法。"她突然拽过陆惊尘的手腕,把副防滑手套塞进他掌心,"是用陈船长的登山靴内衬改的,掌心有冰棱纹路的防滑胶,就像你父亲在手册里画的设计图。"
陆惊尘戴上手套的瞬间,抓握力突然稳定,第十五次岩钉固定精准落在预设点位。"这是父亲的巧思。"他调整绳长的动作带着熟稔,"当年在阿拉斯加冰崖,他就是靠这种方法,在暴风雪里攀爬上百米冰壁,捣毁了'九头蛇'的信号塔。"激光测距仪突然收到联合队的位置通报,他们的攀岩路线与父亲笔记里的侦察轨迹完全重合,"就像你说的,冰崖作战,手脚稳比速度快重要。"
林溪的测距仪突然接入国际刑警的数据库,屏幕上的"九头蛇"哨点布防图正在更新,某个机枪位的射界突然变红,与父亲笔记里标注的"死角区"完全吻合。"他们在沿用当年的防御布局。"她敲击键盘的动作带着急促,"哨兵的换岗时间比标准值短3分钟,和你父亲记录的'九头蛇'警戒规律一致,说明他们研究过老陆的侦察手册。"
陆惊尘摸出那枚冻在树脂里的船徽,对着阳光观察上面的刻痕,突然明白父亲的用意——船徽的厚度换算成米,刚好是冰窟哨所的纵深长度。他突然想起父亲在攀岩手册里的最后一页,用冰锥刻着:"冰棱会断裂,但攀登的决心不会,就像枪棱会磨损,但守护的棱角不会。"
赵擎苍的雪地车停在冰崖下时,车头灯的光柱在冰壁上投下两道平行线,刚好照亮条隐蔽的攀岩路线。老队长推开车门的瞬间,陆惊尘注意到他手里的作战地图上,印着"海牛号"队员的冰崖行动路线,"上级命令'锋刃'小队担任突击尖兵。"地图的夹页里,掉出张泛黄的合影——父亲和陈船长挂在冰棱上,两人的安全绳互相缠绕,身后的冰壁上,用冰镐凿出的锚形标记与周扬刚才做的一模一样。
周扬突然指着冰崖的轮廓,夕阳下的冰棱与岩钉组成张巨大的网,轨迹与"海牛号"的航线图完全重合。"陆哥你看!"他的声音带着被冻得发颤的兴奋,"这冰崖的棱线,像支展开的步枪!"
萧诺突然把狙击步枪往冰棱上一卡,转身时带起的冰碴落在陆惊尘的作训服上。"我去标定制高点狙击位。"她的战术靴踩过冰棱的声响很脆,"用冰崖倾角修正弹道参数,就像在靶场用风速修正那样。"
林溪的测距仪己经连接上无人机侦察系统,屏幕上的哨所入口正在放大,某个被冰棱遮挡的位置突然与父亲笔记里的手绘草图重合。"找到了突袭点!"她调出的路线图显示,从左侧冰缝切入能避开主火力区,"宽度刚好能容下一个人侧身通过,就像当年你父亲在油轮通风管里穿行那样。"
陆惊尘最后看了眼那枚冻在树脂里的船徽,"攀"字在夕阳里泛着暖光。他突然明白父亲说的"冰棱与枪棱"——所谓利刃,既要像冰棱那样刺破阻碍,也要像枪棱那样坚守棱角,在极寒与峭壁间,完成属于自己的攀登。
冰崖的冲锋号突然在寒风里响起,旋律比标准版本慢半拍,是父亲改的那个版本。西人的攀岩绳在冰壁上绷成整齐的角度,与"海牛号"的缆绳、"破浪号"的锚链、子弹穿过冰雾的轨迹渐渐重合。陆惊尘的作战靴踩过那枚冻硬的弹壳时,突然想起父亲攀岩手册里的最后一句话:"归鞘的利刃不是怕冰,是把所有的锋芒,都藏进要守护的攀登里。"
远处的首升机群正在冰崖上空集结,旋翼的气流吹起漫天冰雾,像给峭壁镀上了层银甲。寒风里,萧诺的狙击位己经标定,林溪的通讯频道显示"信号稳定",周扬的攀岩绳完成战术固定,陆惊尘的手按在冰镐的握把上,掌心的温度透过冻硬的木材,与二十年前父亲握住冰镐的力度,在这片被冰雪覆盖的悬崖,完成了最坚韧的接力。
冰棱会崩裂,但枪棱里的骨气永远不会弯折。就像利刃归鞘的真谛,从来不是在温暖里蜷缩,是在冰崖上积蓄力量,等着在需要的时候,为守护的人凿出一条通往胜利的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VE3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