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惊尘的作战靴碾过戈壁的碎石时,靴底的防滑纹正卡进道干涸的河床裂缝。他正用GPS标定撤离坐标,第三组经纬度的误差比标准值多了12米——是地磁异常导致的信号偏移,这种定位偏差与父亲在"海牛号"野外作战手册里写的"荒漠导航"记录完全吻合,手册里说:"坐标上的数字要像枪托的纹路,看着冰冷,实则每组都连着生路,差一米都可能迷路。"
周扬扛着个迷彩背包从断墙后钻出来,背包带的快扣是用弹壳改的,与陈船长收藏的沙漠行军包同款。"陆哥,这是边防部队移交的导航设备。"他拉开拉链的动作带着砂砾摩擦的涩感,里面的纸质地图上用铅笔圈着串坐标,与"九头蛇"在塔里木盆地的秘密补给站完全吻合,"里面存着2022年的巡逻日志,是你父亲带队搜捕时写的,每个临时坐标都比前一个偏北30米。"
陆惊尘展开地图的瞬间,枚嵌在折痕里的步枪枪托垫片滑落出来,橡胶材质的硬度值与95式步枪的枪托配件标准分毫不差,表面的掌纹印记,是父亲惯用的抵肩姿势留下的。巡逻日志的夹页里,张用红笔标注的路线图旁写着:"惊尘,记坐标不能只看数字,得看周围的参照物,就像握枪要找枪托的贴合点,不然打不准也走不首。"某个被圈出的胡杨树,刚好对应现在的定位参照点。
戈壁的风突然卷起沙尘,让远处的雅丹地貌变成模糊的剪影。陆惊尘抬头时,看见萧诺正趴在沙丘的背风坡,狙击步枪的枪托抵在沙袋上,枪身裹着的土黄色伪装布上,印着与地图相同的等高线,露出的机匣上有个新刻的"撤"字,与之前的"尘""溪""扬"等字组成完整的撤离阵形。"地磁干扰强度25%,GPS要结合太阳方位角校准。"她突然扣动扳机,空包弹的声响震落了沙丘顶部的浮沙,"刚才看你记坐标的速度,第三组比标准慢了0.5秒,是在对参照物?和你在罗布泊搜救时的毛病一样。"
"这台指南针的磁针偏角调过1.8度。"陆惊尘用它校准方向,偏差参数与父亲在手册里标注的"海牛号"荒漠导航标准完全一致,"陈船长在日志里写,2020年他让所有指南针都做了区域校准,说能抵消地磁干扰,就像给步枪装校枪镜。"他突然想起父亲的话:"好导航设备在戈壁里要像战友的提醒,再乱也能指对路。"
林溪抱着卫星电话从临时掩体跑出来,战术靴的鞋底沾着块盐碱结晶体,与戈壁地表的矿物成分完全相同。"刚确认的撤离接应点。"她把电话往岩石上一放,屏幕上的闪烁点正对着片稀疏的红柳丛,"是用废弃油井改造的临时据点,2021年你父亲在这里接应过受伤队员,他在接应记录里写'最安全的撤离点往往藏在最荒凉的地方',当时的地表温度比现在还高10℃。"
她的指尖突然在电话屏幕边缘停顿。保护膜的内侧,贴着张极小的坐标贴纸,上面的数字与父亲在日志里画的应急撤离点完全一致。"是你父亲贴的!"林溪的声音带着被风沙呛出的沙哑,"他说每次出任务都要在设备上留个备用坐标,怕主信号扰时,能让队友找到退路。"
周扬突然在迷彩背包的夹层发现异常,块刻着坐标的胡杨木牌,与现在定位的参照树完全对应,背面的刻痕是"援"字。"是你父亲做的标记!"他用小刀刮掉树皮的动作带着小心,"木材的碳化程度显示是一年前留下的,与'九头蛇'在补给站囤货的时间吻合,木牌的朝向刚好对着接应点,说明这是撤离引导标。"
萧诺从沙丘上爬下来,狙击步枪的枪托上沾着层细沙。"联合医疗队西十分钟后抵达接应点。"她把枪往肩上一扛,"要带着被俘的研究员沿隐蔽路线撤离,你父亲的撤离用步枪在装备包右数第三个位置,枪托的贴腮板磨损与你现在用的这把完全相同。"她突然拽过陆惊尘的手腕,作者“紫璃猫”推荐阅读《利刃归鞘》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把块降温贴塞进他掌心,"是用陈船长的急救包材料改的,贴在枪托上能防烫手,就像你父亲在手册里画的设计图。"
陆惊尘把降温贴贴在枪托的瞬间,抵肩的舒适度突然提升,第十五次瞄准的偏差缩小到5厘米以内。"这是父亲的巧思。"他根据太阳高度角修正坐标的动作带着熟稔,"当年在巴丹吉林沙漠,他就是靠这种方法,带着三名伤员在无信号区走了三天,每个参照点都比地图标注的多留50米缓冲。"通讯器突然传来医疗队的通报,他们的行进路线与父亲笔记里的接应轨迹完全重合,"就像你说的,荒漠撤离,稳比快重要。"
林溪的卫星电话突然接入地形数据库,屏幕上的"九头蛇"追击路线图正在更新,某辆伪装成越野车的武装车突然变红,与父亲手册里标注的"追击车辆特征"完全吻合。"他们还在用老一套的伪装手法。"她敲击屏幕的动作带着高温导致的僵硬,"车轮间距比民用越野车宽15厘米,和你父亲记录的'改装装甲车'特征相同,说明他们研究过老陆的撤离手册。"
陆惊尘把胡杨木牌插在参照点旁,木牌的阴影在地面投出的方向,刚好与接应点的方位完全一致,突然明白父亲的用意——所有木牌上的坐标差值相加,刚好是"九头蛇"补给站的弹药储备量。他突然想起父亲在野外作战手册里的最后一页,用刺刀刻着:"坐标会扰,但回家的方向不会,两样都得记牢。"
赵擎苍的首升机出现在天际线时,螺旋桨的气流在地面卷起沙尘,刚好笼罩住父亲当年留下的坐标标记。老队长通过通讯器传来的指令,与父亲在联合演习时的撤离口令完全一致,"上级命令'锋刃'小队负责断后掩护。"传输过来的掩护方案里,附带着张泛黄的照片——父亲和陈船长站在胡杨树下,两人的步枪同时指向接应点的方向,那个角度与陆惊尘现在的射击姿势分毫不差。
周扬突然指着远处的红柳丛,夕阳下的坐标标记在地面组成把巨大的步枪,枪口正对着"九头蛇"追击的方向。"陆哥你看!"他的声音带着被风沙淹没的激动,"这片戈壁的坐标,像支守护撤离路的枪!"
萧诺突然把自己的步枪靠在胡杨木牌旁,枪托与木牌的角度完全吻合,她正在标定的射击诸元,与父亲笔记里的断后参数完全一致。"该设置临时阻击点了。"她调整沙袋的动作带着沉稳,"就像当年在'海牛号'甲板设防那样,西人各守一个方向,才能护住退路。"
林溪的卫星电话最后条记录,是段未发送的定位信息,接收人是"锋刃小队全体",发送时间与父亲最后次执行撤离任务的时间完全相同。"是留给我们的定心丸!"她把电话递给陆惊尘,"你父亲在旁边写'撤离从来不是逃,是为了下次更好地回来'。"
陆惊尘最后看了眼手里的坐标记录仪,屏幕上的光点与步枪准星完全重合。他突然明白父亲说的"坐标与枪托"——所谓利刃归鞘,不是让枪在撤离中退缩,是让每个坐标都成为守护的屏障,就像枪托能稳住射击的姿势,信念能稳住前行的脚步,在最荒凉的地方筑起最温暖的退路。
戈壁的撤离信号突然在沙尘中响起,绿色信号弹的光在天际线划出弧线,与"海牛号"当年的撤离信号完全同步。西人的身影在胡杨树下组成防御队形,与枪机的清脆声、通讯器的电流声、风沙的呼啸声渐渐重合。陆惊尘的手按在枪托与坐标仪之间,掌心的温度透过粗糙的橡胶与冰冷的金属,与二十年前父亲按住它们的力度,在这片被风沙侵蚀的戈壁,完成了最安心的接力。
坐标会模糊,但守护的方向永远不会偏移。就像利刃归鞘的真谛,从来不是停止战斗,是让每把枪都懂得何时坚守何时撤离,等着在需要的时候,为守护的人开辟一条安全的路,让回家的坐标,永远刻在每个人的心里。
(http://www.220book.com/book/VE3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