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罗毕的旱季热风卷着沙砾,扑在陈默汗湿的衬衫上。他蹲在龟裂的田埂边,指尖插进滚烫的泥土里 —— 指节没入的深度,比当地农户说的 "十年最严重旱灾" 还要触目惊心。林小夏举着摄像机的手在发抖,镜头里的马赛族老人正用葫芦瓢从干涸的河床舀起浑浊液体,瓢沿的裂缝比他脸上的皱纹还要密集。
"穆萨长老,这是我们的光伏灌溉系统。" 陈默扯开帆布罩,蓝黑色的太阳能板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每天能抽三百升地下水,足够灌溉两亩玉米地。"
老人的马赛族披风扫过设备支架,粗糙的手掌在光伏板上反复:"ese magic?" 他突然指向远处的铁皮教堂,"神父说上帝会降水,但祂从没送来过这玩意儿。"
林小夏举着翻译器凑过来,屏幕上的斯瓦希里语正在实时转换:"长老问这东西要多少钱,他们全村凑了三个月,只够买半车救济粮。"
"不要钱。" 陈默突然扯开衬衫第二颗纽扣,露出爷爷留下的怀表,表盖内侧 "百元基金会" 的刻字在非洲阳光下格外清晰,"我们提供设备,你们只要把收益的 10% 存入基金会,帮助其他村庄。"
穆萨的儿子突然举着 AK-47 出现在沙丘后,枪托上的铜饰在阳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是来抢土地的?" 年轻人的斯瓦希里语带着火药味,"去年有印度人来建电站,结果把水井都霸占了。"
"让他开枪试试。" 陈默把设备所有权文件拍在石桌上,肯尼亚政府的红章在热风里猎猎作响,"这口井的使用权归村委会,光伏板产生的多余电力卖给电网,收益全归你们。" 他突然提高音量,让躲在棕榈树后的村民都能听见,"我们的基金会章程里写着:谁劳动,谁受益。"
林小夏的摄像机突然对准地平线,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越野车正扬起沙尘驶来。项目协调官安娜跳下车时,防晒帽下的金发还沾着开罗的风尘:"陈总果然在这里!纽约总部刚通过决议,要把你们的模式纳入 ' 非洲绿色革命 ' 计划。"
穆萨突然跪在光伏板前,额头抵着发烫的金属边框。马赛族村民们跟着趴下,披风在黄土地上铺开成金色的海。陈默慌忙去扶,却被老人枯瘦的手紧紧攥住:"三年前我的孙女就是渴死的,就在这片地里。" 他突然指向远处的猴面包树,"你们要多少土地?十亩?二十亩?"
"我们只要阳光。" 陈默把怀表贴在老人掌心,金属表盖的温度烫得对方一哆嗦,"这是我爷爷用一百块钱创业时的怀表,现在它告诉我们:每个穷人都该有机会改变命运。"
当晚的篝火旁,安娜举着平板电脑展示基金会的首批项目清单:"50 个草根项目,从摩洛哥的橄榄榨油到赞比亚的蜂蜜加工。" 她突然把屏幕转向陈默,"但董事会有人质疑,为什么要让农户留 10% 收益?首接捐赠不是更高效吗?"
"高效的是机器,不是人心。" 陈默往火堆里添了块猴面包树柴,火星溅在穆萨儿子的 AK-47 上,"上周在内罗毕贫民窟,有个妇女用我们给的缝纫机赚了钱,主动把一半分给邻居 —— 这是捐赠换不来的。"
林小夏突然举着摄像机冲向玉米地,月光下的光伏水泵正在汩汩抽水。穆萨的小孙子正用塑料瓶接水,水珠在孩子黝黑的掌心闪着银光:"叔叔,这水能喝吗?"
"比神父的圣水干净。" 陈默往孩子嘴里挤了滴检测笔,蓝色的液体在月光下变成绿色,"达标了。" 他突然扯开衬衫,怀表链上挂着的微型储能电池在火光里泛着幽蓝,"这是用你们的玉米秸秆做的电池,能给水泵备电三天。"
安娜的卫星电话突然响起,纽约总部的声音在篝火旁炸响:"立刻终止和默氏的合作!有举报说他们用基金会洗钱!"
"让他们来查。" 陈默抢过电话的动作带起一阵风,"光伏板的每度电都有记录,农户的每笔收益都进了合作社账户。" 他突然把电话怼到穆萨嘴边,"让他们听听非洲兄弟怎么说。"
老人对着听筒喊了串斯瓦希里语,粗糙的手掌拍得机身发烫。安娜的翻译器实时跳动:"他说上帝送来的中国人,不会做魔鬼的事。"
三个月后的授勋仪式上,肯尼亚总统把 "杰出贡献勋章" 别在陈默胸前。林小夏的纪录片《100 元改变非洲》正在联合国大会堂播放,画面里穆萨的玉米地己经泛出绿意。"基金会规模突破 20 亿了。" 她突然拽住陈默的袖口,屏幕上的 A 股行情显示默氏股价上涨 3%,"券商说这是 ' 品牌溢价的胜利 '。"
陈默望着台下鼓掌的各国代表,突然想起穆萨孙子说的话:"叔叔,你们的太阳板能种出钱吗?" 他摸出手机给老张发微信,附上刚拍的非洲孩子笑脸,后面加了句:"下次带菜农联盟来交流,他们的辣椒说不定能在非洲种出金矿。"
飞机穿越红海时,林小夏举着新剪的纪录片片段:"穆萨的合作社把收益的 15% 存入了基金会,说是要帮隔壁村庄。" 她突然把镜头对准陈默,"联合国想让你担任特别顾问,年薪......"
"把年薪捐给基金会。" 陈默望着窗外的苏伊士运河,货轮上的集装箱印着默氏电池的 logo,"告诉他们,我只要一个特权 —— 优先给战乱地区送光伏设备。"
手机在凌晨三点震动,穆萨发来段视频。马赛族人正围着新安装的光伏阵列跳舞,月光下的太阳能板像片沉默的湖泊。陈默把怀表贴在耳边,机械齿轮的转动声混着非洲鼓点,像在为这场跨越半球的善意,奏响最朴素的节拍。
"下一站去刚果金。" 他对着团队说,眼里的光比红海的落日还亮,"告诉陆教授,准备把钠电池技术也带来 —— 非洲的夜晚,该有比篝火更亮的光。"
林小夏的相机快门声轻轻响起,镜头里的陈默正对着红海微笑,怀表链在西装内侧轻轻晃动。她突然想起三年前在内蒙古雪原,这个男人蹲在雪地里测试电池的样子,那时谁能想到,他会在非洲的红土地上,用一百块钱的初心,种下改变世界的种子。
贫民窟的缝纫女工突然出现在舷梯口,手里举着用基金会贷款买的设备:"陈先生,我的女儿考上护士学校了。" 她突然扯开衬衫,胸口别着的默氏电池徽章在晨光里闪着光,"这是用你们的电池供电的缝纫机做的校服,卖了好价钱。"
陈默接过校服的瞬间,手机突然震动。基金会管理系统显示,全球己有 127 个草根项目加入,其中 83 个来自非洲。他望着远处贫民窟升起的炊烟,突然明白有些财富从来不在账户里 —— 那些被光伏板照亮的玉米地,那些被百元基金扶起的笑脸,才是最硬的底气。
"通知下去。" 他对着对讲机说,"在肯尼亚建电池组装厂,用当地的红土做外壳原料。" 林小夏的相机突然对准天边的极光,绿色光带在光伏阵列上空蜿蜒,像条流动的希望。
当第一缕阳光照在 "20 亿" 的基金会牌匾上时,陈默在纪念碑上签下名字。石碑的背面,用中英斯瓦希里三种文字刻着一行字:"每个百元,都该长出翅膀。" 远处的马赛族人正在驱赶偷玉米的狒狒,他们的披风在阳光下展开,像无数面写满新生的旗帜。
百元逆袭路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百元逆袭路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VEV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