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沉舟所谓的“家”,是位于家属院东侧的一排红砖平房中的一间。比起之前囚禁她的小院,这里更有人气,也更……像是一个真正的、有人居住的空间。
房门打开,一股淡淡的、属于男性的皂角清香和些许尘封的气息扑面而来。房间不大,陈设简单到近乎简陋:一张铺着军绿色床单的木板床,一张书桌,一把椅子,一个衣柜,还有一个简易的灶台和小水缸。一切都整洁得近乎刻板,如同他本人一样,透着一种冰冷的秩序感,缺乏生活的暖意。
但此刻,在林晓晓眼中,这里却比任何华屋广厦都更令人心动。这是自由的象征,是新征程的起点,更是……他和她,未来的家。
陆沉舟似乎有些局促,他松开一首握着她的手,目光扫过这间过于冷清的房间,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歉意:“之前就我一个人住,有些简陋。需要添置什么,你看着办。”
林晓晓摇摇头,走进屋里,手指轻轻拂过冰冷的书桌面,眼底却漾着温暖的光:“很好,这样就很好。”能遮风避雨,有床可眠,有灶可炊,更重要的是,有他在的地方,便是心安之处。
她走到窗边,推开那扇尘封些许的窗户。清晨的阳光瞬间涌入,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微尘,也照亮了她带着笑意的侧脸。窗外,几株向日葵正迎着朝阳,绽放出灿烂的金黄。
“看,向日葵。”她回过头,对他笑道,语气里满是新生的喜悦。
陆沉舟站在门口,看着她浸润在阳光中的身影,看着她脸上毫无阴霾的笑容,冷硬的心房仿佛也被这晨光照得透亮、柔软。他走过去,站在她身边,一同望向窗外那抹生机勃勃的金色。
“嗯,以后可以在院里多种些。”他低声道,语气里带着一种对未来的规划。
简单的对话,却充满了家常的温暖。一种全新的、名为“生活”的篇章,正在他们之间缓缓展开。
安顿下来的第一件事,便是生火做饭。灶台是冷的,水缸是半空的,米缸更是几乎见底。这一切都无声地诉说着陆沉舟之前过得是何等凑合、毫无烟火气的日子。
林晓晓挽起袖子,展现出惊人的行动力。她指挥着陆沉舟去挑水,自己则找出角落里落灰的笤帚和抹布,开始彻底清扫房间。她动作麻利,很快便将桌椅床柜擦得锃亮,又将那床军被抱到阳光下用力拍打,仿佛要拍走所有过往的清冷孤寂。
陆沉舟挑水回来,看到焕然一新的房间和阳光下忙碌的她,有种恍惚的不真实感。这个冰冷的、只作为睡觉场所的空间,似乎正因她的到来,而被迅速注入温度和色彩。
林晓晓用他挑来的水,仔细清洗了锅碗瓢盆,然后开始升火。她熟练地引燃柴火,待锅热后,舀了一小勺他昨日带来的猪油滑锅,打入两个鸡蛋。“刺啦”一声,鸡蛋遇热膨胀,散发出的焦香。
她又快速将剩饭倒入翻炒,撒上一点点盐和葱花。很快,两碗金黄喷香、热气腾腾的蛋炒饭便出了锅。
“吃饭了。”她将饭碗端到擦得干干净净的书桌上,招呼他。
陆沉舟看着那碗色泽、香气扑鼻的蛋炒饭,再看看对面眼眸亮晶晶、额角还带着细汗的她,喉结滚动了一下。他坐下来,拿起筷子,尝了一口。
米饭粒粒分明,鸡蛋焦香嫩滑,简单的调味却恰到好处。这是他多年来,吃过的最温暖、最像“家”的一顿饭。
“好吃。”他抬起头,看着她,认真地说道。
林晓晓笑了,也低头吃起来。两人对坐在晨光里,安静地吃着简单的早餐,气氛却温馨得令人沉醉。
饭后,陆沉舟主动起身收拾碗筷,拿到水缸边去洗。虽然他动作依旧有些军人的刻板生硬,却做得一丝不苟。
林晓晓则开始规划起来。她清点了现有的粮食和物资,又拿出那本《农村副业生产手册》和后勤处初步意向的备忘录。
“粉条生产不能停,考察通过了,更要保证后续供应稳定和质量。”她思索着,“但这里地方小,施展不开。之前小院里的工具和存货也得搬过来……”
陆沉舟洗好碗,擦干手走过来:“小院那边,我让小李下午带人帮你把东西都搬过来。生产的地方……我向后勤处申请一下,看能不能在家属院边上协调一间闲置的旧仓库给你用。那里地方大,也方便管理。”
他总是能想到她前面,并为她解决最实际的困难。林晓晓心中暖流淌过,点头道:“好,听你安排。”
正说着,门外传来了敲门声和苏晚晴带笑的声音:“晓晓?沉舟哥?在吗?”
林晓晓连忙去开门。苏晚晴端着一个小砂锅站在门外,狗蛋躲在她身后,好奇地探头探脑。
“估摸着你们刚搬回来,肯定缺东少西,也没什么吃的,熬了点小米粥,还蒸了几个馒头,给你们送点过来。”苏晚晴笑着将还温热的砂锅递过来,又摸了摸狗蛋的头,“狗蛋,叫叔叔婶婶。”
“叔叔婶婶好!”狗蛋脆生生地叫道,眼睛盯着林晓晓,似乎还记得那个给他做好吃粉条的阿姨。
林晓晓心中感动,连忙接过砂锅:“晚晴姐,太谢谢你了,快进来坐!”
“不坐了不坐了,家里还有事。”苏晚晴摆摆手,又对陆沉舟笑道,“沉舟哥,恭喜啊,总算是一家团聚了。晓晓妹子是好样的,你可得好好待人家。”
陆沉舟难得地没有冷着脸,微微颔首:“我知道。多谢。”
送走苏晚晴,林晓晓看着那锅冒着热气的小米粥,感慨道:“晚晴姐人真好。”
“嗯。”陆沉舟应了一声,目光深远,“这些年,她也不容易。以后,多互相照应。”
正午时分,小李带着两个小战士,果然将小院里林晓晓所有的“家当”——那些生产工具、库存粉条、甚至那台缝纫机,都妥妥帖帖地搬了过来,还帮忙归置了一番。
小小的房间顿时显得拥挤了许多,却也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下午,陆沉舟去了团部,一是汇报林晓晓解除审查的情况,二是为她申请生产场地。林晓晓则留在家中,继续收拾整理,同时开始详细规划粉条生产的扩大方案和那份“惠及军属”的计划书。
夕阳西下时,陆沉舟回来了,带来一个好消息:后勤处同意将靠近家属院后门的一间闲置旧仓库临时调配给她使用,钥匙明天就能送来。
他还带回来一块用油纸包着的五花肉和一把翠绿的蒜苗。
“庆祝一下。”他将东西递给她,语气自然,仿佛丈夫下班顺路带菜回家己是寻常。
林晓晓接过肉和菜,看着他在夕阳下显得柔和了许多的眉眼,心中被一种巨大的、安稳的幸福所填满。
夜幕降临,小小的房间里亮起了温暖的灯光。灶台上炖着红烧肉,滋滋冒着香气。林晓晓在灯下写着计划书,陆沉舟坐在一旁擦拭着他的军用水壶,偶尔抬头看她一眼。
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和一种名为“家”的宁静温暖。
虽然未来依旧有挑战,赵婶子等人的目光依旧可能带着刺,生产的困难也切实存在。但此刻,灯下相伴,暖灶生烟,便是生活最好的模样。
新居的第一天,在忙碌、温暖与希望中落下帷幕。而他们的故事,正翻开崭新的、充满无限可能的一页。
---
(第六十一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VH5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