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晴设计的图样像一剂强心针,让林晓晓对作坊的品牌化和规范化充满了更多期待和干劲。翌日一早,她就带着那几张精心绘制的画稿,兴冲冲地去找后勤处的相关干事咨询印染事宜。
然而,现实很快给她上了一课。
“定制图案?印在围裙和包装上?”后勤管物资的干事拿着画稿,面露难色,“林晓晓同志,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难办啊。先不说这得专门去找印刷厂或者染布作坊,这额外的费用支出,名目就不太好走账啊。咱们这毕竟还是集体性质,每一笔钱都得有出处……”
一番话像盆冷水,稍稍浇熄了林晓晓的热情。她理解干事的难处,也知道自己有些操之过急了。内心OS:得,理想很,现实很骨感。计划经济下,想搞点个性化定制还真不容易。
她收起画稿,无奈笑道:“我明白了,谢谢您。那……如果能找到不要票的白布,我们自己用染料画上去,这总行吧?”
干事松了口气:“这个嘛,只要不占用计划内的物资,你们自己搞点创新,倒是可以的。”
------
虽然Logo计划暂时受阻,但招工扩建的事情却刻不容缓。订单催得紧,现有的产能己经拉到极限。
林晓晓和刘大姐、周婶仔细商量后,决定先招募五名新员工。消息一出,原本因为李秀兰挑拨而有些微词的部分家属,瞬间忘了那点不快,心思活络起来。
谁都知道现在作坊效益好,工钱结算及时,还能学到手艺。报名的人一下子涌来不少。
这可愁坏了林晓晓。都是一个大院的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用谁不用谁,成了个难题。搞不好,就容易落下话柄,刚平息下去的闲话可能又得冒出来。
她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没有大包大揽,而是采取了更民主的方式。她成立了一个小小的招工小组,成员包括她自己、刘大姐、周婶,还特意拉上了在家属院里人缘好、性格公允的苏晚晴。
考核标准也公开透明:手脚麻利程度、个人卫生习惯、家庭实际困难情况,以及最重要的一条——人品口碑,由招工小组共同评议。
面试就设在作坊院子里。前来应聘的家属们一个个紧张得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有现场演示纳鞋底速度的,有保证自己一天能洗多少衣服证明手脚利索的,还有红着眼眶诉说家里孩子多、男人津贴少实在困难的……
林晓晓几个看得心里很不是滋味。内心OS:都是时代的眼泪啊。能帮一个是一个吧。
她们仔细地讨论、比较,最终艰难地选定了五个人选,都是确实困难且口碑不错的。落选的人虽然失望,但看到过程公开公平,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叹息着离开。
------
新员工很快到位。培训任务更加繁重。老员工们此刻展现出了惊人的团结和无私,刘大姐、周婶主动包揽了大部分带新人的任务,手把手地教,毫不藏私。王翠花等“中生代”员工也积极从旁协助。
作坊里整天都回荡着“火候要这样看”、“料要这样放”、“手要这样洗”的教导声。虽然忙碌,却充满了蓬勃向上的朝气。
林晓晓稍稍松了口气,却也不敢完全放松。规模扩大,管理难度呈几何级数增长。她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作坊里,盯生产,抓质量,协调关系,处理各种突如其来的小问题,忙得像个陀螺。
这天晚上,她又是很晚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陆沉舟己经回来了,正坐在灯下,面前摊开的却不是文件,而是一张画满了奇怪符号和数字的纸。
“回来了?”他抬头,看到她眼下的青黑,眉头微不可查地蹙了一下。
“嗯……”林晓晓有气无力地应了一声,瘫坐在椅子上,连倒水的力气都快没了。
陆沉舟起身,给她倒了杯温水,然后将他面前那张纸推了过来。
“这是什么?”林晓晓勉强提起精神看去。纸上画着些简单的表格,写着“每日产量登记表”、“原料消耗核算表”、“工时记录表”……虽然简陋,却一目了然。
“看看能不能用。”陆沉舟语气平淡,“规矩立清楚,省力。”
林晓晓愣愣地看着那几张表格,又抬头看看他冷峻的侧脸。内心OS:他……他这是看我太累,所以帮我设计了管理表格?这个一天到晚跟枪炮战术打交道的男人,居然在琢磨怎么记工时算消耗?
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瞬间冲垮了疲惫,她鼻子一酸,差点掉下泪来。她拿起那几张纸,像是捧着什么绝世珍宝:“你……你什么时候弄的?”
“闲着没事。”陆沉舟移开目光,语气依旧硬邦邦的,耳根却似乎有点泛红。
林晓晓看着他那副“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别扭样子,心里软得一塌糊涂。她仔细看着那些表格,虽然简单,却首击要害,能把她从繁琐的日常管理中解放出来大半!
“太好了!太有用了!陆沉舟你怎么这么厉害!”她激动得忘乎所以,忍不住抓住他的胳膊摇晃了两下。
陆沉舟身体一僵,却没有甩开,只是低声道:“能用就行。”
------
有了陆沉舟“友情赞助”的管理神器,林晓晓的效率大大提升。她迅速将表格推行下去,指定专人负责记录,每日汇总核对。账目清晰了,责任明确了,她的工作量骤减,终于能抽出更多精力思考长远发展。
新作坊的扩建申请己经正式提交,批下来只是时间问题。她开始琢磨新设备的添置、功能区的划分,甚至偷偷幻想了一下将来能不能用上电动的机器……
日子在忙碌与希望中飞逝。这天下午,林晓晓正在核算本周的原料采购清单,外面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夹杂着几声刻意压低的惊呼。
她疑惑地走出去,只见大家都停下了手里的活,眼神复杂地看向作坊门口。
门口站着一个人——是李秀兰。
她不是一个人来的,身边还跟着一个低着头、身材瘦小、面色蜡黄的年轻女人。那女人穿着打补丁的旧衣服,双手紧张地绞着衣角,眼神怯生生的,不敢看人。
李秀兰脸上堆着一种皮笑肉不笑的表情,声音拔高,确保作坊里每个人都能听见:
“晓晓啊,忙着呢?婶子给你送人来了!瞧见没,这是我远房侄女,叫招娣!命苦啊,男人没了,婆家不容,带着个吃奶的孩子没活路,投奔我来了!”
她用力把那叫招娣的女人往前推了一把,
“咱们作坊不是正好缺人吗?婶子我可是第一个就想到你了!你心善,肯定能给她碗饭吃!要求不高,给口吃的就行!这可是积德的大好事啊!”
一瞬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了林晓晓身上。
李秀兰这一招,极其毒辣。当着所有人的面,以“同情弱者”、“积德行善”的名义,道德绑架,硬塞进一个明显不符合招工条件(拖带着婴儿无法全力工作)、甚至可能来历不明的人。
答应,就等于开了个坏头,以后管理难度大增,质量也无法保证;不答应,立刻就会被扣上“冷血”、“假善人”的帽子,刚刚建立起来的好名声可能瞬间崩塌。
林晓晓看着李秀兰那双闪烁着算计和恶意的眼睛,心缓缓沉了下去。
新的考题,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猝不及防地摆在了她的面前。
(http://www.220book.com/book/VH5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