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消融,溪水潺潺,小院外的柳树抽出了嫩芽。林安蹲在田埂边,手中握着一把新制的竹耙,轻轻翻松着的土壤。小禾背着书包跑来,书包里鼓鼓囊囊塞着观察本和几颗从共生园捡来的蒲公英种子。“爸爸,今天学校老师说,我们的STEM课程试点班要开始播种啦!”他兴奋地蹦跳着,书包上的陶笛叮咚作响。林安抬头望去,儿子眉宇间己褪去几分稚气,多了几分少年人的笃定。
共生园的“星光小径”在春风中初现雏形。孩子们用陶罐碎片铺成的路径蜿蜒穿过菜畦,每块陶片上刻着不同的节气符号,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小禾带着试点班的同学们来参观,指着昆虫旅馆里苏醒的瓢虫:“看!它们睡了一个冬天,现在要开始巡逻菜园啦!”孩子们围着“勇气白菜”的旧址,听小禾讲述去年暴雪中守护菜苗的故事,一个扎马尾的女孩举手问道:“我们也能种出自己的‘勇士植物’吗?”小禾眼睛一亮,从书包掏出蒲公英种子:“这些种子会随风旅行,落在哪里就在哪里扎根,就像我们的梦想!”
然而,课程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试点班第一次实践课,孩子们在播种时遇到了难题:有人将南瓜籽埋得太深,有人浇水过多。林安没有立刻纠正,而是蹲下身,指着田里自然生长的野草:“你们看,这些草籽没有人为照顾,也能长得很好。植物有自己的智慧,我们要学会倾听它们的声音。”小禾接过话头,带着孩子们做“植物对话”实验:他们闭目触摸不同土壤的湿度,用耳朵贴近叶片听风的声音,甚至用陶笛模仿鸟鸣,观察植物的反应。几天后,当一株南瓜苗顶着泥土破壳而出时,孩子们欢呼着将这一刻画进课程手册,林安在旁写下:“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一盏灯。”
苏晴的工作室在这个春天迎来里程碑。环保基金会的合作项目正式启动,首批“田园STEM课程包”被送往周边五所学校。课程包里不仅有陶泥、种子,还附带着小禾手绘的《共生园探险地图》,以及林安编写的《二十西节气自然观察手册》。苏晴在窑火旁烧制一批“梦想陶罐”,罐身上预留了空白区域,供孩子们用釉彩记录自己的种植故事。一位山区学校的老师反馈:“孩子们第一次知道,泥土里藏着这么多秘密,他们现在每天放学都急着去菜园‘探望朋友’。”
林安却在这时陷入沉思。随着项目影响力扩大,越来越多的机构希望投资共生园,甚至有人提议将其商业化。深夜,他坐在葡萄架下翻看小禾的观察本,本子上歪歪扭扭写着:“爸爸,我希望共生园永远是大家的乐园,不是赚钱的机器。”次日清晨,他召集村民和合作伙伴开会,提出“共生公约”计划:所有收益的70%用于社区教育,30%回馈土地维护;入园项目必须通过“生态审核”,确保不破坏原有生态。小禾举着自制的木牌,上面用彩笔写着“守护土地的约定”,众人纷纷在牌上按下手印,红泥印痕如点点星光。
春分这天,小院举办首届“绿野梦想节”。孩子们带着自己培育的植物参加“植物故事大赛”,娜娜用向日葵讲述了“追逐阳光的勇气”,而小禾展示了一株在墙角砖缝中生长的蒲公英,命名为“缝隙里的星光”。林安和苏晴则宣布启动“种子交换计划”:每个参与家庭可领取一份特殊种子包,内含共生园培育的耐寒南瓜、本地野花种子,以及一张“梦想种植卡”,鼓励孩子们将收获的种子继续分享给他人。当夜幕降临时,孩子们将写满心愿的陶灯挂在星光小径旁,灯光如星河流淌,照亮了整个共生园。
放学路上,小禾攥着梦想种植卡,对林安说:“爸爸,等蒲公英开花时,我要把种子送给班里的同学,让他们也种出自己的星光。”林安望着儿子眼中跃动的光芒,想起初来小院时那个害怕泥土的孩子——如今,他己将自己在这片土地上学到的爱与勇气,编织成了一张更大的网。
风铃在暮色中叮咚作响,新栽的番茄苗在晚风中轻轻摇曳。林安知道,有些成长如春风,看似无形,却能让万千种子在更广阔的田野里悄然萌发。而小院的故事,不过是这浩大乐章中的一个温暖音符,正等待着与更多旋律共鸣。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悠然小院奶爸的田园时光》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VHH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