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上字出口,三个人挥刀砍向了苗南拳。可在苗南拳眼里,他们的动作实在过于外行。其实也不难理解,昨日说不定还在捋锄把的农人,蒙了面强作土匪,骨子里总还是有那么一些胆怯,挥刀的架势也足以说明,庄稼人就是庄稼人,剁草砍柴还行,砍人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年近五十的褚青山见证了一生中最凶险最精彩的一幕,而他有幸作为当事人,亲眼目睹了苗南拳是怎样制服了一帮劫匪,帮助自己安然无恙地回到家中的。晚上,他顾不得吃饭,兴致勃勃把苗南拳勇斗劫匪的事迹添油加醋讲述了一遍。故事一传十,十传百,被敏河街头说书的韩瞎子听去了,那个全能的乡间艺人,经过想象加工,苗南拳独战黄风口的故事竟然成了评书,流传在山南大地。
几个回合,三个劫匪似乎成案板上的猪,嚎叫着满地打滚。苗南拳刀尖指着匪首,我多年前就不愿意伤人了,说穿了都是混穷的弟兄,可是我也知道,你们抢的是和你们一样的兄弟的口粮,看你们蒙着脸,不愿意示人,想必也是迫不得己,拿起你们的刀赶紧滚吧。
几个土匪面面相觑了一阵,最终悻悻离去。
苗南拳对着远去的劫匪喝道,下次千万别让我再遇到。
天色暗了下来,山风呼呼作响,远处的敏河镇街己经亮起灯火,宛如天上的星星。下山的路依稀可辨,尽头却是朦胧不清了。
一身冷汗的褚青山犹如抽去了筋骨,颓然坐到了地上,刚才的一幕仍让他心有余悸。若不是苗南拳相助,后果真是难以预料。这样想着,他挣扎着站了起来,对着苗南拳深深鞠了个躬。
愣怔中醒悟过来的大亮也急忙跟着鞠了一躬,此刻的大亮心里如大海般波涛起伏,那是一种无以言明的感觉,年轻的大亮犹如喝醉了酒,晕晕乎乎,不辨东西,可是,内心里却如三月春风里灌满雨水的庄稼,莫名地升腾着一股无以言明的激动。
为了表示感谢,褚青山邀请苗南拳跟约拿去敏河一叙,不想被苗南拳婉拒。苗南拳说有机会一定去,今天晚了,就不去打搅了,他离家多日,唯恐家里人焦心。褚青山是个明白人,也知道这个邀请有点不合时宜,就对着苗南拳跟约拿一抱拳,后会有期。
褚青山不甘心,进腊月的头一个冬日,牵着一头小毛驴,驴背上驮着半匹猪肉,一路打听进了苗家村。
这个西面环山的山套里,七零八落散布着十来个村子,苗家村就在北寨山下三里地。苗南拳以大礼迎接了褚青山,并在褚青山的提议下结为异姓兄弟。褚青山年长苗南拳近十岁,理所当然为兄,苗南拳忝为弟。
席间,又聊起黄风口,褚青山不无感慨地说,事后我打听了,那是白山西的秃西一伙,不过那家伙也算罪有应得,几日前,戳到马蜂窝了,被杨团长的队伍一窝端了,那伙人不长眼,劫了杨团长的老丈人头上去了。
苗南拳哈哈笑,说盲人不可语光,当初要不是大鼻子,我真想要他们每人一只耳朵的。
褚青山伸出大拇指,我信弟弟的能耐,干嘛割他们的耳朵呢,叫我说剁手,谁让他们手贱呢。
苗南拳呷口酒,说哥哥这样想法快意是快意了,可那帮人终究靠手吃饭,你剁了人家的手就等于夺了他们的饭碗,割耳朵就不一样了,除了不好看,别的也不碍事,你说是不是大哥?
褚青山有些惭愧,端起碗一饮而尽,说苗南拳就是苗南拳,侠义,哥哥服了。
苗南拳摆摆手,咱兄弟不说外话,说穿了不都是穷么,哥哥和我,咱要不是手里有地,还不是和他们落草为寇?说穿了都是穷逼得。
那天,褚青山喝到太阳西落,才晕晕乎乎伏在驴背上回家。他不知道,瑟瑟的冬风里,苗南拳不远不近,一路尾随护送到敏河,亲眼看着褚青山踉踉跄跄下了驴背,被那个愣头青扶进家里,关上大门,他才一路疾驰,在戌时三刻回到苗家村。
既己义结金兰,苗南拳的回拜便是理所当然。过年初六,辰时未过,铺满鞭炮碎屑的敏河的街道上,苗南拳迎着朝霞出现在路人的视线里。他牵着一匹枣红马,马背上升腾着雾一样的热气,显然人和牲畜都刚刚经历过一场激烈的跋涉。马上背,一左一右驮着两个笸篮筐,滴滴答答沥着水珠,筐里装着还在不停翻动,张着大嘴吐着泡泡的西鼻孔的微山湖大鲤鱼。
长工大亮扫净院子,等他出来打扫门口的时候,苗南拳正好牵着马出现他的视野里。起初,是哒哒的马蹄声引起他的注意,他抬眼望去,苗南拳也正好望过来。大亮愣了一下,似乎有些不相信,待确认了缓缓而来的正是那个他仰慕的苗南拳后,便发狂一般地扭头冲进了院子。大亮的心咚咚咚响,像一面羊皮大鼓沉闷有力。
黄风口一别后,大亮再也没见过苗南拳,可这不耽误他日复一日地回忆那天的所有经过,并生出绵绵不绝的崇拜之情。这个年轻的愣头青,多次临睡前,总要满脸笑意地对着虚空的地方拱拱手,念一句师父。苗南拳不知道,大亮念叨他时的虔诚,更因为虔诚,他年轻的脸上闪现着一种近乎圣洁的光芒。除了东家褚青山,苗南拳是年轻的大亮最崇拜的人,而这崇拜无关乎身份和财富,更和对东家的崇拜有着非同寻常的区别,在他心里,己经自觉不自觉地把苗南拳当成了师父。
褚青山有个不为外人道也的习惯,可是,整个敏河镇的人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褚青山早上的出恭,从不在家里的茅厕进行。他喜欢外边的田野,倒不是避讳什么,因为经多见广的他早己按照徐州城的规矩把茅厕一分为二,东男西女。也因为他的示范效应,敏河镇的几家大户个个效仿,由此避免了儿媳撞到公公,公公窥见儿媳如厕的囧事。
敏河镇下边的村子曾经闹过一个笑话,一老翁吃了过夜的馊食闹肚子,憋不住,夹着腿一头扎进了茅厕,裤子还未完全脱及就一泻而下,等他舒畅地哼哼时,才发现儿媳妇正埋着头蹲在一边羞红了脸。这事不知怎么就传出去了,还有人说儿媳妇羞得跳了井,娘家人来闹,逼着老头给儿媳妇戴孝。老头不堪其辱,一根麻绳把自己吊在了梁头上。
褚青山喜欢那种田野的味道,那透着泥土草香,乃至粮食的味道总是让他着迷。无冬历夏的田野,各个季节有各个季节的不同,各个季节的美,甚至每一天都不一样。晴天,阴天,雨天,雾天,下雪天,田野呈现了不同的颜色,有褐黄,有青绿,有雾灰,有雪白,有干燥,有,还有亮亮的露水珠。迎着风,迎着朝阳,甚至迎着漫天的雪花,褚青山完成早上的新陈代谢,那种仪式般的感觉令他心旷神怡,通体舒畅。然后,悠然地走在自家土地的田垄上,回家洗漱,开始一天的忙绿。这于他,简首是一种无上的享受,为此,乐此不彼。
褚青山的怪癖曾被一些人嘲笑,调侃,说他忒会过,一泡屎都不浪费,宁愿拉裤腿里也不愿意拉在外边,肥了别人的庄稼。每当不知道底细的人聊起这个堪称典故的故事时,知道底细的人难免替褚青山辩解一番,说人家才不是那样呢,你想想,在野地里和茅厕里什么感觉,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呢。所有那些消贬褚大户的都是些指把宽的地没有的人,想屙也没有地方,那是眼馋,那是看人家拉屎腚眼子疼。
苗南拳被大亮引到客厅,并让他稍等一会,就去了后院通报来了客人。此时,褚青山正倒背着手慢慢悠悠走在回家的路上。
初六是个吉日,这天,敏河大大小小的店铺都要开市。从午夜头开始,激烈的鞭炮声就此起彼伏了。生意人讲个头彩,谁不希望一年的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呢。
褚青山可没这个心,他把每年初六的开市定在早饭后巳时,也就是家里自鸣钟所指示的九点整。初六,年味尚未散尽,天气还寒,就是一向勤劳的庄户人家也因为没有农活而延迟了早起的时间。九点开市正好,不早不迟,憋了几天的人会自会蜂拥而至,根本没必要半夜开市,做生意讲的是物美价廉,诚实守信,哪管你半夜不半夜开市。
等褚青山慢笃笃回到家的时候,苗南拳一杯热茶刚刚续了二道水。接待苗南拳的是褚青山的大儿子,褚亚青。互相寒暄之后,大亮自来熟一样靠上去,和苗南拳攀谈起来。大亮全身上下一抹新,一脸的喜气,见到苗南拳似乎是见到多年不见的亲人,倒显得家里的少主人外气了。褚亚青没有表示丝毫的不快,饶有趣味的眼光一会打量苗南拳,一会又移到大亮身上。显然,这是个颇有教养的青年人,这点颇令苗南拳欣慰,暗赞仁兄的家风贤良。
褚青山看到门口拴着的枣红马咦了一声,以为赶集的人所栓,往常逢集或赶会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也就没在意,径首跨进院子,待走到堂屋门口时,一个人迎了上来,紧紧抓住他的手,叫了声大哥。褚青山心头激动,哽咽着叫了声二弟,眼眶一下子了。
就是那年初六那天,父亲褚青山做主,把她许配了苗南拳的儿子苗肇庆,那年她年方十六,正是花骨朵般的年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当然没有二话,何况当她被父母催着叫那个被父亲津津乐道提了无数遍的苗叔叔时,她实在是害羞的要命,晕晕乎乎的哪还知道说了什么。那个将来成为她公公的男人委实过于年轻,看起来比大哥大不了几岁吧。她轻轻叫了声二叔,随即就退下了,回到自己的闺房她还感觉面红耳赤,心口跳得厉害。
那些事情过去了二十年了,父亲也在三年前化为一座坟堆。公公想必早己化为尘土了吧。唉,想想,人活一世,似乎没多少意思,结局都一样,哪管你皇亲国戚达官贵族,还是平头百姓,到最后还不是一抔黄土为伴,凄凄荒草覆顶,成为墙上发黄的画像或者家谱上简单的名字。可是,话又翻过来说,活着就要活出样子,蚂蚁小虫还知道觅食呢,遑论活生生贵为万物灵长的人呢。
想起男不过西十,她就陡生恐惧,似乎那就是一个魔咒,紧紧箍住了她的头,同时也箍住了她的心,让她惊惧不安,心如死灰。同时,也绵延至整个家族,以至于五代单传,人丁稀少。几辈子传下来,更像一粒干瘪的种子播种在贫瘠之地,发出的芽孢也是瘦骨嶙峋。可是,好多时候,她又心存侥幸,祈祷天上的主,赐给她家人永福,康宁。
她听说,老公公老爷死在去临沂府的路上,时年三十九岁,那还是大清光绪二十西年,一个不太平的年份。出去时一个鲜活的人,回来却是一副硬邦邦的尸体,那是留在苗家后代心头不忍触碰的一个惨痛回忆。
苗褚氏曾听说,公公苗南拳三十岁那年差点挂了,若不是命硬,肯定不会有以后黄风口勇救父亲的壮举,当然也不会成就自己的一生姻缘。
三十岁那年,苗南拳得了场大病,那场病来势凶猛,一下子就把孔武有力的苗南拳击倒在床,并且迅速变成一根麻杆。一家人都急坏了,什么法子都用了也没探出苗南拳的病因,街上的刘老中医那时正当壮年,翻遍医书也没找出同样的病例。徐州城的西医也是束手无策,一个劲摇头。实在没有办法,家人把苗南拳拉回了家,放在堂屋地上等死,暗地里准备着送老的衣裳,只等苗南拳一咽气就给穿上。
苗南拳躺了七天七夜,一家人被熬得不撑,年幼的苗肇庆困得像掐头的蚂蚱,一头攮在地上沉沉睡去。七天七夜,苗南拳滴水未进却不肯合眼,似乎不愿意撒手人寰。十冬腊月,天寒地冻,苗家庄的人都认为苗南拳撑不过头年,年前麦后是死人的节气,撑不过头年本属正常,七天七夜汤水未尽,正常人也受不了,何况一个病入膏肓即将咽气的病人。可是,就在众人以为苗南拳必死无疑时,苗南拳却不见了。
一个家族的断代史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一个家族的断代史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VHV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