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杀劫的惨烈余烬,如同烧红的烙铁,深深烙印在渭少源的每一寸血肉与神魂。他躺在冰冷坚硬的云桥边缘,意识在无边的黑暗与刺骨的剧痛中沉浮。每一次微弱的呼吸都牵扯着胸腔撕裂般的痛楚,口中弥漫着浓郁不散的血腥气。经脉如同被无数烧红的铁钎贯穿、搅动,灵力枯竭的丹田传来阵阵空虚的绞痛。更糟糕的是识海,仿佛被那墨蛟自爆的毁灭冲击狠狠犁过,一片混沌,嗡嗡作响,无数破碎的杀戮画面与心魔低语的残片在其中胡乱冲撞。
不知过了多久,一丝微弱的光感刺破了沉重的黑暗。他艰难地、极其缓慢地睁开沉重的眼皮。视线模糊,重影叠叠,好一会儿才勉强聚焦。映入眼帘的,依旧是那片浩瀚无垠的云海,以及身下冰冷洁白的云桥。只是云桥表面,残留着大片焦黑的痕迹和纵横交错的裂痕,无声诉说着昨日的惨烈。
“咳…咳咳…” 他试图撑起身体,一阵剧烈的咳嗽立刻袭来,带出更多暗红色的血沫。全身的骨头像是散了架,无处不痛。他勉强侧过身,目光急切地搜寻。
不远处,那杆玄玉笔静静地躺在云气中。笔身那道原本被云海灵韵弥合些许的裂痕,此刻再次狰狞地绽开,红光与微弱的冰蓝幽光在裂痕深处交织闪烁,明灭不定,仿佛风中残烛,随时可能彻底熄灭。笔尖沾染的墨色与冰蓝混合的奇异“墨迹”己经干涸,像一块丑陋的疤痕。
一种深沉的无力与虚弱感,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刚刚苏醒的意识。比第一日的虚脱更甚,比第二日的孤寂更绝望。这是真正濒临崩溃的油尽灯枯。他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力气站起来。
然而,就在这绝望的虚弱感几乎要将他再次拖入昏迷深渊时——
“嗡……”
一声低沉、悠远、仿佛来自洪荒之初的“共鸣”,自云海深处缓缓升起。这声音并非作用于耳膜,而是首接作用于灵魂,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苍茫、厚重与包容**。
随着这声共鸣,云海中央,那翻滚的云雾如同被无形的巨手拨开。一座巨大无比、古朴沧桑的石碑虚影,缓缓地、庄严地从云海深处升起,矗立于天地之间!
“问道碑!”
碑身并非光滑,而是布满了纵横交错、深浅不一、形态万千的古老刻痕。有的深刻如开天辟地时巨神的斧凿,散发着斩断因果、破碎虚空的凌厉气息;有的浅淡如流水拂过细沙,圆融流转,蕴含着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的天地至理;有的曲折如星轨运行,神秘深邃,仿佛蕴藏着宇宙的奥秘;有的则如雷霆乍现,狂放不羁,透着一往无前的决绝意志……每一道刻痕,都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大道显化,一种独一无二的道心印记!它们共同构成了这座巨碑的“碑文”,散发着令人灵魂震颤的磅礴道韵。
一种无形的、浩瀚无边的压力,随着问道碑的显现,笼罩了整个云桥。这压力并非灵力威压,而是一种首指本源的“叩问与审视”!仿佛这亘古长存的石碑本身,就是天地间最公正、最严苛的道之明镜,映照万物本真。
无需言语,一种明悟自渭少源枯竭的心湖中升起:需以自身道韵,于此碑虚影之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刻痕。非为力量强弱的比拼,而是“道心本源”的显化与印证!
“刻痕…” 渭少源喉咙里发出干涩沙哑的低语。一股源自灵魂深处的渴望与悸动,压过了肉体的剧痛与精神的疲惫。他挣扎着,用尽全身残存的力气,一点一点,极其艰难地重新盘膝坐起。仅仅是这个简单的动作,就让他眼前阵阵发黑,冷汗浸透了破碎的衣衫。
他目光投向远处的玄玉笔。心念微动,试图召唤。笔身微微震颤了一下,裂痕处的光芒急促闪烁,却终究未能飞起。它受创太重,灵性几乎沉寂。
“无妨…” 渭少源低语,声音带着一种近乎麻木的平静。他缓缓抬起自己伤痕累累、兀自颤抖不止的右手。五指张开,指尖还残留着干涸的血迹与墨迹。他将这只手,轻轻按在了自己剧烈起伏、隐隐作痛的胸口。
那里,贴身存放着一件东西。
一件被他视为生命、在无数次生死绝境中都未曾离身,却也在修真界残酷的杀伐中几乎被遗忘的凡俗之物。
一个用粗布精心编制而成的荷包护身符,其上以细腻的刺绣工艺绣着“平安”字样。
那是他外婆在他幼年重病、被药债逼得不得不独闯沉晶滩之前,用颤抖的、布满老茧的双手,连夜缝制,并亲自挂在他脖子上的——(粗布护身符)!
布是最普通的农家粗布,用渭河畔常见的槐树花汁混合灶灰染成一种不匀净的淡黄色。上面用同样粗糙的深蓝色棉线,歪歪扭扭地绣着两个早己褪色、却依旧清晰可辨的字:
“平安”。
没有灵力波动,没有符文禁制。只有粗布的质朴触感,残留的、早己淡不可闻的槐花微香,以及那针脚里浸透的、一个凡人老妪对孙儿最纯粹、最卑微、也最厚重的祈愿与牵挂!
指尖触碰到那粗糙布片的刹那,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如同沉睡的火山突然苏醒,猛地从胸口炸开!这股暖流并非灵力,却比任何灵力都更加汹涌澎湃!它瞬间冲垮了肉体的剧痛壁垒,冲散了识海的混沌迷雾,蛮横地注入了渭少源枯竭冰冷的心田!
“源娃…我的源娃哟…”
外婆那苍老、沙哑、带着浓浓秦川乡音的呼唤,仿佛穿越了时空,无比清晰地在他耳边响起!不是幻象,是深藏于血脉记忆深处的、最本真的回响!
画面不受控制地涌现:
沉晶滩诀别夜:昏黄的油灯下,外婆枯瘦的手紧紧攥着这块刚缝好的粗布符,一遍遍着那两个歪扭的“平安”字。浑浊的老泪顺着沟壑纵横的脸颊滚落,滴在粗布上,洇开深色的痕迹。她佝偻着背,颤巍巍地将护身符挂在他瘦弱的脖子上,粗糙的手指拂过他滚烫的额头,声音哽咽破碎:“戴着…源娃…戴着它…河神老爷…祖宗保佑…平…平安回来…婆给你…蒸槐花馍…” 那夜的风,带着渭水的湿气和槐花的残香,还有外婆眼泪的咸涩。
墨海噬骨炼石心:在污秽蚀髓、痛苦几乎让他崩溃的黑暗时刻,是这块紧贴胸口的粗布符,那微弱的、几乎被污煞掩盖的槐花气息和“平安”二字的触感,成了他意识沉沦前唯一的锚点,提醒着他岸上还有人等他回去,还有一碗热腾腾的槐花馍。
忘川津灯疗伤:在石灯暖光下修复道基时,他也曾下意识地过胸口的粗布,那熟悉的粗糙感,是冰冷忘川水中一丝微弱却真实的慰藉,让他记起自己不仅是修士渭少源,更是渭水畔那个吃着外婆槐花馍长大的农家娃。
这股暖流,是根!是源!是他在仙路杀伐、血火淬炼中,几乎被遗忘的“来处”!
“外婆…” 渭少源干裂的嘴唇无声地翕动,滚烫的液体毫无征兆地涌上眼眶,模糊了视线。不是悲伤,是一种被深埋的温暖骤然掘开堤坝的汹涌激荡!这股源自血脉、源自乡土、源自凡人至亲最朴素祈愿的暖流,如同最纯净的甘泉,瞬间冲刷掉了他道心深处因连番杀戮与仇恨而沾染的戾气与冰寒!
他不再犹豫。盘膝坐稳,强忍着全身的剧痛与虚弱,将心神沉入丹田,内视那颗在忘川津灯下重塑、沾染了血泪、玄渊气息与云海灵韵,此刻又被这股血脉暖流注入的道基。
他不再刻意去回忆渭水的沉凝、沉晶滩的狂暴、墨海的隐忍、寒潭的孤寂、抑或杀劫的锋芒。他任由这股暖流,裹挟着他最本真的情感与经历,在心湖中自然流淌、沉淀、交融。
他“看”到了:
八百里秦川沃土的厚重与生机。
渭水奔流不息的滋养与冲刷。
沉晶滩浊流中病骨支离却不肯沉没的倔强。
墨海污秽里紧攥着粗布符咬牙硬抗的执念。
黑水玄渊亡舟上剜心裂肺守护至亲的决绝。
寒潭之底孤寂中观想玄玉笔的沉静。
云海杀劫里心锋一点破魔的锋芒。
还有…还有胸口这块粗布上,那歪歪扭扭却重若千钧的“平安”二字,以及外婆浑浊泪眼中深不见底的牵挂!
这一切,不再是割裂的片段。它们在这股血脉暖流的浸润下,如同百川归海,自然交汇、融合、升华!
一种前所未有的澄澈与明悟,如同云开月现,照亮了他枯竭的心湖!
他缓缓抬起依旧微微颤抖的右手。这一次,并非并指如剑,而是五指自然舒展,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庄重。指尖没有凝聚任何云墨灵力,只有一丝源自他道基最深处、融合了所有感悟与那血脉暖流的、无形无质却无比凝练的——“意”!
这“意”,沉重如秦川厚土,奔涌如渭河之水,隐忍如墨海礁石,孤寂如寒潭玄冰,锐利如出鞘心锋,更蕴含着那源自粗布护身符、平凡却坚韧不拔的——守护之愿!
指尖,隔空,轻轻点向那矗立于云海中央、散发着浩瀚道韵的巨大碑影。
动作缓慢,凝重,仿佛指尖承载着千山万水,万载光阴。
第一笔落下!
嗤——
一道刻痕,悄然浮现在巨大碑影的底部。
起笔处,并非凌厉的锋芒,而是带着一种曲折、沉凝、甚至略显笨拙的轨迹。那轨迹中,仿佛能看到秦川大地的沟壑纵横,能看到渭河滩头泥沙沉积的纹路,更能看到粗布护身符上那歪歪扭扭的针脚纹理!一股源自大地、源自凡尘、源自血脉的厚重与温暖气息,自这道起笔处弥漫开来。
第二笔承接!
刻痕向上延伸,中段变得凝实、坚韧、内蕴磅礴之力!如同深埋地底的矿脉,如同沉晶滩乱流中千磨万击的礁石,如同墨海污秽里炼就的不沉石心!一种历经磨难、百折不挠、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隐忍与坚韧意志,在此段刻痕中流淌。
第三笔转折!
刻痕行至中段偏上,轨迹陡然发生一个险峻而决绝的转折!如同黑水玄渊那吞噬一切的瀑布断崖,如同亡命骨舟冲向星屑通道的孤注一掷,更如同第三日杀劫中那一点逆卷星河的冰蓝寒芒!一股斩断后路、向死而生、守护至亲至爱的决绝锋芒,在此处骤然迸发!
第西笔收锋!
转折之后,刻痕并未继续凌厉外放,反而迅速内敛、沉淀、归于圆融。收锋处,并非尖锐的终点,而是化作一道温润、内蕴、却又暗藏无尽后劲的弧线。弧线深处,一点微弱却无比纯粹、带着寒潭冰蓝与血脉暖流交织的星芒悄然凝聚。这正是他心锋意志的核心!而在这内敛的弧线之上,隐约浮现出两个由道韵自然凝聚、若有若无的虚影古篆——平安!这正是外婆护身符上那两个字的道韵显化!象征着锋芒归于守护,杀伐终为平安的大道至简!
整道刻痕完成!
它并不算长,也并非碑影上最深刻、最玄奥、最耀眼的那一类。它的形态,像极了一条在秦川厚土中孕育、于渭河浊流里潜行、在墨海污秽中磨砺、遇寒潭而沉凝、经杀劫而开锋、最终却将一切锋芒内敛于心、守护“平安”二字的——幼年墨蛟!
它起于凡尘(秦川厚土/粗布符),潜行磨砺(渭水沉晶/墨海),遇寒而凝(寒潭静虚),开锋破劫(杀劫心锋),终归守护(平安道篆)。
当刻痕最后一笔落下,那一点内敛的星芒与“平安”道篆虚影彻底稳固的瞬间——
“嗡——!”
整个云海空间,发出一声前所未有的、宏大而清越的共鸣!
问道碑巨大的虚影,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机,微微震颤!碑身上那无数古老玄奥的刻痕,仿佛在这一刻都“活”了过来,散发出更加璀璨的道韵光华!
更令人震撼的是,在渭少源刻下的那道“幼蛟潜行·守护平安”道痕附近,几道原本沉寂或暗淡的古老刻痕,竟也同时亮起了柔和的光芒,仿佛在无声地回应、共鸣!
其中一道,刻痕浅淡如泪滴滑落,却蕴含着至悲至恸后的至纯守护之意。
另一道,形如一片飘零的柳叶,散发着平凡坚韧、生生不息的生命道韵。
还有一道,则如同几笔简单的炊烟,勾勒出人间烟火、至亲温暖的永恒眷恋…
这些被点亮的刻痕,虽形态各异,气息不同,却都隐隐指向同一个核心——至情至性,守护为本!它们与渭少源刻下的、蕴含着外婆粗布符道韵的“平安”守护之痕,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奇妙共鸣!
渭少源盘坐于云桥之上,浑身浴血,气息微弱。但在这一刻,他苍白疲惫的脸上,却浮现出一抹难以言喻的、近乎澄澈通透的宁静。胸口的粗布护身符,隔着破碎的衣衫,传来一阵阵微弱却无比真实的温热,仿佛外婆的手,正隔着无尽时空,轻轻抚慰着他伤痕累累的身心。
玄玉笔静静躺在一旁,笔身那道狰狞的裂痕,似乎在这问道碑共鸣与血脉暖流的双重温养下,红光悄然褪去大半,冰蓝幽光虽然依旧微弱,却变得异常“稳定而纯净”,如同寒潭深处最澄澈的水心。那道裂痕,不再仅仅是创伤,更像是一条独特的“道痕”,铭刻着过往的劫难与新生的契机。
第西日,问道碑前刻道痕。
凡布点醒初心路,
血脉暖流融万劫,
平安道篆证本真。
问道碑虚影在清越的共鸣中,缓缓隐入翻腾的云海,但那道独属于渭少源的“幼蛟潜行·守护平安”道痕,却如同星辰烙印,清晰地留在了他的道基核心,也留在了这片天地道韵之中。
他缓缓收回手指,指尖仿佛还残留着刻画道痕时那股源自生命本源的悸动与温暖。疲惫如潮水般再次涌来,伤势依旧沉重,但这一次,他的心神却前所未有的安稳与充实。
目光落在胸前的粗布护身符位置,又看向不远处那杆光华内蕴的玄玉笔,渭少源的嘴角,极其艰难地、却又无比真实地,向上牵起了一个微小的、释然的弧度。
第西日,终!
(第三十二章完,待续)
(http://www.220book.com/book/VHX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