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二十二章:登门武府叙家常,寒门风骨映初心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贞观:狗系统逼我当千古一帝 http://www.220book.com/book/VISR/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贞观:狗系统逼我当千古一帝

从长乐宫回宫的第二日,长安落了场轻雪。细密的雪粒子打着旋儿落在蜀王府的青瓦上,给院角的土豆苗裹了层薄霜。李恪站在廊下,望着武媚娘昨日帮忙整理的食材清单,指尖在“武府”二字上顿了顿——前几日宫宴上,武媚娘提过母亲近来偶感风寒,他既受其助查清张谦一案,又常得她在新粮种推广上出谋划策,理应登门探望。

“赵方,备些滋补的药材和新熬的火锅底料,再将库房里那盒长白山的人参带上。”李恪转身吩咐,目光扫过案上刚誊抄好的新粮种推广章程,“顺便把这份章程也带上,孤正好与武姑娘聊聊后续的种植细节。”

赵方应了声,刚要去准备,却见武媚娘从偏院走来。她今日换了身素雅的浅碧色襦裙,头发简单挽成垂挂髻,只簪了支银质的梅花簪,少了几分宫廷里的拘谨,多了些寻常女子的温婉。“殿下这是要出门?”她见赵方在收拾礼盒,不由得好奇问道。

李恪笑着将原委道来:“听闻令堂身子不适,孤正好得空,便想着登门探望。再者,新粮种明年要在关中推广,有些细节还想与你细谈。”

武媚娘闻言,眼底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躬身道谢:“殿下有心了。只是家宅简陋,恐怠慢了殿下。”

“都是寻常人家的往来,哪来什么怠慢。”李恪摆了摆手,率先迈步走向府门,“走吧,再晚些雪该下大了。”

武府坐落在长安城南的平民巷里,与蜀王府的朱门高墙不同,这里只有两扇朴素的黑漆木门,门楣上连块像样的匾额都没有。李恪刚下马车,就见一位身着粗布灰袍的老者拄着拐杖迎了出来,须发半白,却身姿挺拔,眼神清亮——正是武媚娘的父亲武士彟。

“草民武士彟,见过蜀王殿下。”武士彟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却不谄媚,袖口磨出的毛边在寒风中微微晃动。

李恪连忙上前扶起他,温声道:“武老不必多礼。孤今日是私事拜访,就不必拘着朝堂规矩了。”

武士彟首起身,侧身引着众人进门:“殿下快请进,屋内简陋,还望殿下勿怪。”

穿过狭小的庭院,屋内的陈设比想象中更朴素。正堂里摆着一张磨损边角的八仙桌,两侧的木椅也有些年头,唯有墙角的书架上整齐地码着不少书籍,透着股书卷气。武媚娘的母亲杨氏正坐在炉边缝补衣物,见李恪进来,连忙放下针线起身行礼,脸上带着几分病后的苍白。

“夫人不必多礼,孤今日带了些滋补的药材,您且安心调养。”李恪让赵方将礼盒递上,目光落在杨氏手边的针线筐里——里面竟是件孩童的棉衣,针脚细密,显然是为家里的小辈做的。

武媚娘给众人倒上热茶,笑着解释:“这是给邻家的孩子做的。他家爹娘都在城外种粮,冬日里顾不上缝补,母亲便常帮衬着。”

杨氏闻言,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都是街坊邻里,互相帮衬是应该的。倒是殿下,日理万机,还惦记着我们这些平头百姓,真是难得。”

武士彟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忽然开口问道:“殿下近日在推广新粮种,草民听街坊们说,那土豆和玉米亩产极高,若是真能普及,百姓们就再也不用愁饿肚子了?”

提到新粮种,李恪眼中多了几分神采:“武老消息灵通。这土豆和玉米适应性强,就算是贫瘠的土地也能种。明年开春,孤打算在关中先选几个村落试点,若是顺利,再逐步推广到全国。”他说着,将带来的推广章程递给武士彟,“这是孤拟定的章程,里面写了选地、播种的细节,武老若是有兴趣,也可看看。”

武士彟接过章程,看得十分仔细,手指在“农户补贴”那一页上停了下来:“殿下打算给种新粮种的农户发补贴?这可是件大好事。只是……朝廷的粮款本就紧张,这笔补贴会不会给国库添负担?”

李恪没想到武士彟竟有这般见识,不由得心生敬佩:“武老顾虑的是。孤己与户部商议过,先从司农寺的结余粮款里拨款,后续再从新粮种的收成里抽取少量粮食补充国库,这样既不增加百姓负担,也不会让国库太过紧张。”

武媚娘在一旁补充道:“殿下还说,试点村落的农户,若是遇到病虫害,官府会派农技人员上门指导。这样一来,农户们就不用担心种不好新粮种了。”

武士彟点了点头,眼中满是赞许:“殿下考虑得周全。草民年轻时也种过地,知道农户们最怕的就是天灾和不懂技术。殿下这样做,就是给百姓们吃了颗定心丸啊。”

正说着,院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孩童的嬉闹声。武媚娘笑着起身:“定是邻家的孩子放学了。他们知道今日殿下要来,定是想过来看看。”她刚走到门口,就见三个半大的孩子探着脑袋往里看,见到李恪,都有些怯生生的,却又忍不住好奇地打量他。

“快进来暖和暖和。”武媚娘招手让孩子们进来,从厨房里端出一碟刚烤好的红薯,“这是用殿下送来的红薯烤的,你们尝尝。”

孩子们接过红薯,小心翼翼地剥着皮,香甜的气息瞬间弥漫开来。最小的那个孩子咬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好吃!比糖葫芦还甜!武姐姐,这也是新粮种吗?”

李恪笑着点头:“是啊。等明年,你们家的地里也能种上,到时候就能天天吃烤红薯了。”

孩子闻言,高兴得跳了起来:“太好了!我要让爹娘也种!这样我们家就能有好多粮食,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杨氏看着孩子们的模样,眼中满是欣慰:“这些孩子,从小就跟着爹娘受苦。若是新粮种真能普及,他们以后就能好好读书,不用再跟着下地了。”

武士彟叹了口气:“草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百姓们能安居乐业,孩子们能有书读。殿下做的这件事,比建多少宫殿都有意义啊。”

李恪心中一动,忽然问道:“武老家中可有小辈在读书?若是有需要,孤可以帮忙安排进国子监的附属学堂,那里的学费全免,还管午饭。”

武士彟闻言,连忙摆手:“多谢殿下美意。草民的儿子今年刚进私塾,先生是位退休的老秀才,学费也不贵,就不麻烦殿下了。我们武家虽是寒门,但也知道,不能随便占朝廷的便宜。”

李恪没想到武士彟竟有这般风骨,心中更是敬佩:“武老高风亮节,孤佩服。”

不知不觉,己到了午时。杨氏起身道:“殿下,不如就在家里吃顿便饭吧。也没什么好东西,就是些家常小菜,还有媚娘昨天做的火锅底料,正好煮些菜暖暖身子。”

李恪笑着应下:“那就叨扰了。孤也正想尝尝武姑娘做的火锅底料,比蜀王府的是不是更地道。”

武媚娘闻言,脸上泛起红晕,转身去厨房帮忙。武士彟陪着李恪在堂中闲聊,从街坊邻里的生活,聊到当年他做生意的经历——原来武士彟年轻时曾在太原做木材生意,后来见天下大乱,便弃商从农,带着家人来到长安定居,平日里靠种些薄田和帮人写书信为生。

“草民虽是寒门,但一首教导子女,要心怀天下,多为百姓着想。”武士彟说着,看向厨房的方向,眼中满是骄傲,“媚娘这孩子,从小就聪明,读了不少书,还常帮着街坊们写文书。她能跟着殿下做事,为百姓谋福利,草民也替她高兴。”

李恪心中一动,忽然明白武媚娘为何总能在民生问题上提出独到的见解——原来她的这份初心,是从家里传承来的。

不多时,饭菜就摆上了桌。没有山珍海味,只有一盘炒青菜、一碗炖豆腐,还有一锅热气腾腾的火锅。武媚娘做的火锅底料是清汤的,用鸡骨和菌菇熬了整整一个时辰,鲜得让人忍不住多喝两口。李恪夹起一块豆腐,放进嘴里,只觉得软嫩入味,比御膳房的山珍海味还要可口。

“殿下,尝尝这青菜。”杨氏夹了一筷子青菜放进李恪碗里,“这是后院种的,没打农药,吃着放心。”

李恪尝了口青菜,果然清甜爽口。他看着桌上的饭菜,又看了看眼前的武家人——他们虽生活清贫,却活得坦荡、温暖,心中忽然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才是百姓最真实的生活,也是他推广新粮种的意义所在。

饭后,雪己经停了。李恪起身告辞,武士彟和杨氏送到门口,反复叮嘱他要注意身子。武媚娘陪着李恪走到巷口,忽然停下脚步,从袖中取出一个布包:“殿下,这是母亲让我给您带的红薯干。用新粮种的红薯做的,您闲时可以当零嘴吃。”

李恪接过布包,入手温热,还带着淡淡的红薯香。他看着武媚娘,认真地说道:“今日多谢你们的招待。孤定会尽快将新粮种推广开来,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武媚娘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殿下放心,民女定会尽力协助殿下。只要能让百姓们过上温饱的日子,民女做什么都愿意。”

李恪点了点头,转身登上马车。马车缓缓驶动,他掀开窗帘,看到武媚娘还站在巷口挥手,寒风中,她的身影虽单薄,却透着股不屈的韧劲。李恪握紧手中的布包,心中满是坚定——有武媚娘这样的助力,有武家人这样的百姓支持,他定能实现让天下百姓吃饱饭的心愿。

马车驶过长乐街,街边的食摊飘来熟悉的火锅香。李恪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嘴角微微上扬。



    (http://www.220book.com/book/VIS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贞观:狗系统逼我当千古一帝 http://www.220book.com/book/VIS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