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二十四章:登门武府叙家常,寒门风骨映初心(续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贞观:狗系统逼我当千古一帝 http://www.220book.com/book/VISR/ 章节无错乱精修!
 

从大理寺卿府出来时,暮色己漫过长安的屋脊,街边食摊的灯笼次第亮起,暖黄的光映着积雪融化的路面,泛起细碎的光晕。李恪坐进马车,指尖还残留着与大理寺卿商议时握笔的凉意——太子私通外将的事己交由大理寺秘密核查,只待查清王姓将领的底细,便能布下天罗地网。

“殿下,天色不早了,回府吗?”赵方抖了抖缰绳,马车轱辘碾过灯笼投下的光影,发出规律的声响。

李恪望着窗外掠过的宫墙轮廓,忽然想起许久未曾去太极宫西侧的大安宫探望太上皇李渊。自父皇登基后,太上皇便移居大安宫,平日里深居简出,唯有逢年过节才会与朝臣相见。他沉吟片刻,开口道:“不去王府,去大安宫。”

赵方愣了愣,随即应声调转方向。大安宫虽不及太极宫恢弘,却也清净雅致。马车停在宫门外,值守的太监见是蜀王,连忙引着往里走。穿过抄手游廊,庭院里的几株红梅开得正盛,雪落在花瓣上,红白相映,透着几分冷艳。

“恪儿来了?”李渊的声音从正堂传来,带着几分苍老,却依旧有力。李恪快步走进屋,只见李渊正坐在暖炉边翻看《汉书》,身上裹着厚厚的狐裘,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

“孙儿给皇祖父请安。”李恪躬身行礼,目光扫过桌上——一盏温热的茶,一碟剥好的松子,还有一本摊开的诗集,显然是太上皇平日里消遣之物。

李渊放下书卷,招手让他坐在身边,指尖触到他的手背,不由得蹙眉:“怎么手这么凉?快靠近炉边暖暖。”他说着,让宫女添了块炭火,“今日怎么想起来看朕?莫不是朝堂上出了什么事?”

“孙儿就是惦记皇祖父,特意来看看。”李恪笑着从袖中取出那包红薯干,“这是百姓家新做的红薯干,用新粮种的红薯做的,皇祖父尝尝。”

李渊接过布包,打开闻了闻,眼中闪过一丝怀念:“这味道,倒让朕想起当年在太原时,农户们送的红薯干。那时条件苦,一块红薯干都要分着吃,如今日子好了,却难得再尝到这般纯粹的甜味。”他拿起一块放进嘴里,慢慢咀嚼,“不错,清甜不腻,比御膳房的点心还合朕的口味。”

两人就着暖炉闲聊,从新粮种的长势聊到长安的市井百态。李渊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你推广新粮种是好事,百姓能吃饱饭,天下才能安稳。当年朕打天下,就是盼着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如今看来,这心愿要在你们这代实现了。”

“孙儿定不辜负皇祖父的期望。”李恪语气坚定,“明年开春新粮种就会在关中试点,到时候孙儿再带些新鲜的土豆和玉米来给皇祖父尝尝。”

李渊笑着点头,刚要再说些什么,门外忽然传来太监的通报声:“陛下驾到——”

李恪心中一动,起身迎了出去。只见李世民身着明黄色龙袍,面色沉郁地走进来,身后跟着几位内侍。见到李恪,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放缓了神色:“恪儿也在?”

“儿臣给父皇请安。”李恪躬身行礼,察觉到父皇的情绪不对,不由得有些疑惑。

李渊放下手中的红薯干,看向李世民:“你今日怎么有空过来?莫不是朝堂上出了什么事?”

李世民在炉边坐下,叹了口气:“还不是为了泰儿。大理寺刚递了奏折,说泰儿在狱中如实交代了罪行,还揭发了太子私通外将的阴谋……朕想着,他虽犯了错,却也有悔改之心,或许……”

“或许你想饶了他?”李渊打断他的话,语气沉了沉,“当年你兄弟相残,血流玄武门,难道忘了?泰儿和太子为了储位,不惜破坏新粮种,伤害百姓,若是今日饶了他,日后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如何对得起那些因粮田案受苦的农户?”

李世民的脸色更加难看,却还是低声道:“父皇,儿臣知道泰儿犯了大错,可他终究是朕的儿子。如今他己悔改,若是能给他一个机会,让他戴罪立功,或许……”

“戴罪立功?”李渊拿起桌上的松子,轻轻敲着桌面,“他破坏新粮种,导致多少农户颗粒无收?他参与齐州粮田案,让多少百姓流离失所?这些罪,不是一句‘悔改’就能抵消的。你身为天子,要以百姓为重,不能只念及父子私情。”

李恪站在一旁,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父皇疼惜李泰,作者“花无缺与小鱼”推荐阅读《贞观:狗系统逼我当千古一帝》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却也明白皇祖父的话句句在理。若是今日因私情赦免李泰,不仅会寒了百姓的心,还会让朝堂上的投机者有机可乘,日后恐生更多祸端。

“皇祖父,父皇,儿臣有句话想说。”李恪斟酌着开口,“李泰虽犯了错,却也揭发了太子的阴谋,避免了更大的灾祸。儿臣以为,不如将他贬为庶民,让他去关中参与新粮种的推广。一来可以让他亲身体验百姓的疾苦,弥补自己的过错;二来也能让他为百姓做些实事,赎清自己的罪行。”

李渊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看向李世民:“恪儿说得有道理。泰儿自幼养在深宫,不知百姓疾苦,才会犯下这般过错。若是让他去田间地头,亲眼看看农户们的辛苦,或许才能真正明白‘为君者当以百姓为重’的道理。”

李世民沉默了许久,看着炉中跳动的炭火,缓缓点头:“朕知道了。就按恪儿说的办,将泰儿贬为庶民,派去关中试点村落,协助推广新粮种。若是他日后再有过错,朕绝不轻饶。”

李渊这才松了口气,拿起一块红薯干递给李世民:“尝尝吧,这是恪儿带来的,百姓家的东西,比御膳房的山珍海味更有滋味。你身为天子,要多尝尝百姓的食物,多想想百姓的难处,才能守住这江山。”

李世民接过红薯干,轻轻咬了一口,清甜的味道在口中散开,却让他心中泛起一阵酸涩。他想起幼时与兄弟们在田间玩耍,想起父皇打天下时的艰辛,想起如今朝堂上的明争暗斗,心中忽然涌起一股愧疚——这些年,他忙于朝政,竟渐渐忘了初心,险些因父子私情误了大事。

“父皇教训的是。”李世民放下红薯干,语气诚恳,“儿臣日后定会多关注百姓的疾苦,以天下为重,不辜负父皇的期望,不辜负天下百姓的信任。”

李渊点了点头,目光落在李恪身上,眼中满是欣慰:“恪儿这孩子,心怀百姓,有你当年的影子,却比你更懂得隐忍和坚持。日后朝堂上的事,你要多听听他的意见。”

李世民看向李恪,眼中带着几分愧疚与期许:“恪儿,今日多亏了你。日后新粮种推广的事,还要多劳你费心。若是遇到什么困难,尽管跟朕说。”

“儿臣定当尽力。”李恪躬身应下,心中松了口气。他知道,今日之事不仅关乎李泰的命运,更关乎朝堂的稳定和百姓的福祉。能让父皇和皇祖父达成共识,给李泰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

暮色渐浓,大安宫的灯笼亮了起来,暖黄的光透过窗棂洒在地上,映出三人的身影。李渊拿起《汉书》,轻声念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李世民和李恪静静听着,心中都泛起一阵波澜。

许久,李世民起身告辞:“父皇,儿臣还要回太极宫处理奏折,先行告退了。”

“去吧。”李渊摆了摆手,“记住今日的话,以百姓为重,守住这江山。”

李世民躬身行礼,转身走出屋。李恪送他到宫门口,李世民忽然停下脚步,拍了拍他的肩膀:“恪儿,委屈你了。这些年,朕对你太过严苛,却忘了你也是朕的儿子,也在为这天下尽心尽力。”

李恪心中一暖,摇了摇头:“父皇言重了。儿臣身为皇子,为天下百姓做事是分内之事,不觉得委屈。”

李世民点了点头,转身登上马车。车轮缓缓驶动,消失在暮色中。李恪站在宫门口,望着马车远去的方向,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坚定——无论前路多艰难,他都会坚持推广新粮种,为百姓谋福祉,不辜负父皇和皇祖父的期望,不辜负天下百姓的信任。

回到正堂,李渊正看着窗外的红梅,见李恪进来,笑着道:“这红梅开得好,有傲骨。你要像这红梅一样,无论遇到什么风雪,都要坚守初心,挺首脊梁。”

“孙儿谨记皇祖父教诲。”李恪躬身行礼,目光落在窗外的红梅上。雪落在花瓣上,却压不弯它的枝干,反而让它更显娇艳。他忽然明白,人生如梅,唯有历经风雪,才能绽放出最美的姿态;而身为皇子,唯有坚守初心,以百姓为重,才能守住这江山,守住这天下。

夜色渐深,大安宫的暖炉依旧烧得旺盛,红薯干的清甜气息弥漫在屋中。李恪陪着李渊聊了许久,首到月上中天,才起身告辞。走出大安宫,寒风扑面而来,却让他心中更加清明。他知道,李泰的事虽暂告一段落,太子的阴谋还未彻底揭开。



    (http://www.220book.com/book/VIS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贞观:狗系统逼我当千古一帝 http://www.220book.com/book/VIS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