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4章 技术特长登记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情满四合院之海归王八汤 http://www.220book.com/book/VJ1B/ 章节无错乱精修!
 

1955年冬·街道办办公室

最高领导的批示像一道无形的护身符,暂时驱散了笼罩在许博远等人头顶的“敌特”阴云。但王主任办公室里的气氛,并未因此轻松多少。批示是“包容爱护”,是“允许发挥才干”,但同时也是“档案封存”、“不得离境”、“街道监管”。这意味着,他们虽然暂时安全,但身份依旧模糊,行动受到严格限制,一举一动都在街道的注视之下。

此刻,许博远、孙梅、赵建国、钱启明等十二人再次坐在王主任面前。桌上摊开着一本厚厚的、封面印着“红星街道特殊人才技术特长登记册”的笔记本。王主任手里拿着一支钢笔,表情严肃,眼神锐利。

“许同志,孙同志,各位同志,”王主任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最高领导的批示,你们也知道了。街道本着‘包容爱护’、‘发挥才干’的原则,允许你们在辖区内居住和工作。但前提是,必须明确你们的身份——当然,不是过去的身份,而是你们现在能为街道、为群众做什么的身份!”

她指了指桌上的登记册:“现在,请你们每个人,详细登记自己的技术特长、专业领域、以及能从事的具体工作。必须实事求是!不得隐瞒!这关系到街道对你们的安置和工作安排,也关系到你们今后的生活保障!”

“技术特长登记?”众人面面相觑。这既是机会,也是考验。登记在册,意味着他们的能力被官方认可,有了合法“身份”;但过于超前或敏感的技术,也可能引来新的麻烦。

“从许博远同志开始吧。”王主任翻开登记册第一页,钢笔尖悬停在纸上。

许博远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许博远,机械工程专业。擅长机械设计、设备维护、生产流程优化。能从事工厂设备维修、小型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培训等工作。”他刻意避开了“系统统筹”、“自动化控制”等过于超前的词汇,选择了更符合时代背景的描述。

王主任点点头,飞快记录:“机械工程……设备维修……技术培训……好。”她抬头看向孙梅:“孙梅同志?”

孙梅推了推眼镜,冷静回答:“孙梅,生物化工专业,主攻发酵工程。擅长微生物培养、发酵工艺优化、食品加工技术。能从事酿酒、制醋、酱油等发酵食品的工艺改良,以及相关技术指导。”她特意强调了“食品加工”这个接地气的方向。

“发酵工程……酿酒改良……食品加工……”王主任边记边点头,显然对孙梅在小酒馆的表现印象深刻,“很好。郑建国同志?”

郑建国:“郑建国,临床医学专业,主攻公共卫生与急救外科。擅长常见病诊疗、外伤处理、消毒防疫、基础卫生知识普及。能从事社区医疗、卫生防疫宣传、急救培训等工作。”他特意强调了“常见病”和“基础卫生”,避免涉及复杂手术或高端医疗设备。

“社区医疗……卫生防疫……急救……”王主任记录着,眼神中闪过一丝赞许,显然想到了他救治张婶的事迹。

轮到赵建国时,他声音洪亮:“赵建国,精密机械制造。擅长机械加工、设备改造、热能利用设计。能从事机床维修、小型设备制造、高效节能炉具设计安装。”他特意提到了“高效节能炉具”,这是他的土暖气带来的灵感。

“热能利用……节能炉具……”王主任若有所思地记下。

钱启明抱着他的帆布袋,声音有些发颤:“钱启明,材料科学。擅长……建筑材料研究、土壤改良、废物利用。能从事……水泥改良、低标号建材生产、农业土壤改良指导……”他犹豫了一下,看了一眼怀里的袋子,补充道,“还有……作物育种辅助研究。”他终究还是没忍住提了一句。

“材料科学……水泥改良……土壤改良……育种辅助?”王主任有些意外,但没多问,一一记下。

接着是周为民(作物遗传育种)、吴启明(计量经济学)、冯露(轻工业设计)、林薇(地质勘探)、陈思源(电子工程/无线电)、沈一白(理论物理)、苏禾(教育学/儿童心理学)。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描述着自己的专长,尽量选择符合时代需求、又不至于过于惊世骇俗的领域。周为民强调了“高产作物选育”,吴启明选择了“成本核算与生产管理”,冯露定位为“服装设计与缝纫技术”,林薇是“简易矿产勘探与测绘”,陈思源是“无线电维修与简单电路设计”,沈一白则模糊为“基础物理教学与科普”,苏禾是“儿童教育与扫盲”。

王主任的笔在纸上飞快移动,记录下每个人的名字、专业、特长和可从事工作。厚厚的登记册上,逐渐填满了十二个人的信息。这薄薄的几页纸,将成为他们在这个时代立足的“新身份证”。

登记完毕,王主任合上登记册,表情严肃:“好,各位同志的技术特长,街道己经初步掌握。根据最高领导‘发挥才干’的指示,以及街道的实际需求,现对你们做出如下安置决定!”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第一,户籍问题!”王主任拿出一叠盖着红章的临时户口页,“鉴于你们身份的特殊性,暂时无法办理正式户口。街道特批,为你们十二人办理‘红星街道特殊技术人才临时户口’,挂靠在街道办集体户下!凭此户口页,可在辖区内购买粮油、副食等生活必需品!有效期暂定一年,后续视表现和核查情况决定是否续期!”

临时户口!虽然只是临时,但这意味着他们终于有了合法的身份证明!可以买粮买油了!不用再靠救济粮度日了!众人眼中都流露出激动和感激的光芒。

“第二,工作安置!”王主任继续宣布,“根据你们的特长和街道需求,安排如下:

许博远、赵建国、林薇、陈思源、沈一白:安置在红星轧钢厂技术科,协助设备维护、技术革新及工人培训。具体岗位由杨厂长安排!

孙梅、郑建国、周为民、吴启明、冯露、苏禾:安置在前门小酒馆及街道服务社。孙梅同志协助徐慧真掌柜进行酒类生产及食品加工技术改良;郑建国同志负责小酒馆及周边居民区的基础医疗和卫生防疫;周为民同志参与街道农技推广站工作(重点在育种试验田);吴启明同志协助街道进行小商品成本核算及市场管理;冯露同志负责街道缝纫社技术指导;苏禾同志负责街道扫盲班及儿童教育工作!

钱启明同志:”王主任的目光落在钱启明身上,又看了看他怀里的袋子,“鉴于你的材料科学背景及对农业的兴趣,街道特批你在南锣鼓巷95号院后院开辟一块试验田,进行土壤改良及作物种植试验!所需工具和少量种子,由街道协调解决!”

工作!正式的工作安排!虽然岗位不同,但都结合了他们的专业特长!更重要的是,有了工作,就意味着有了一份微薄的收入,有了粮票!可以真正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了!

“第三,生活保障!”王主任拿出几张票据,“鉴于你们初来乍到,生活困难,街道特批,补助每人一个月粮票(30斤粗粮)、半斤油票、一尺布票!另外,”她看向许博远,“你们居住的倒座房和小酒馆后院柴房,街道协调,免收本月房租!但下月起,需按标准缴纳房租!具体标准,由阎埠贵同志核算后通知你们!”

粮票!油票!布票!免房租!虽然补助微薄,免租也只有一个月,但这己经是雪中送炭!众人心中充满了感激。

“最后!”王主任的语气陡然严厉起来,“纪律要求!再次重申:不得擅自离开红星街道辖区!外出需向街道报备!定期(每周一次)向我汇报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不得传播不当言论!不得从事任何有损国家利益和街道形象的活动!如有违反,严惩不贷!明白吗?”

“明白!谢谢王主任!”众人齐声回答,声音带着激动和敬畏。

离开街道办时,每个人手里都多了一张薄薄的、却重若千钧的临时户口页,以及几张代表着生存希望的票据。冬日的阳光透过云层,洒下些许暖意。

“老钱!”赵建国拍了拍钱启明的肩膀,看着他那张写着“试验田”的安置单,难得地露出一丝笑意,“这下你可以光明正大地种你的宝贝了!”

钱启明紧紧抱着他的帆布袋,看着户口页上自己的名字和“特殊技术人才”几个字,嘴唇哆嗦着,浑浊的泪水再次涌出:“试验田……试验田……好……好……”

孙梅推了推眼镜,看着街道对面小酒馆的招牌,眼神坚定:“走吧,去我们的新岗位。”

许博远深吸一口带着煤烟味的冷空气,感受着口袋里户口页的棱角。身份依旧模糊,前路依旧坎坷,但至少,他们有了一个暂时的落脚点,有了一个可以发挥所长的平台。红星街道,这片陌生的土地,将成为他们在这个时代挣扎求生、播撒火种的第一块试验田。而如何在这块试验田里耕耘、收获,甚至……改变些什么,将是他们接下来必须面对的挑战。他回头看了一眼街道办那扇紧闭的门,仿佛看到了王主任透过窗户注视的目光。监管与机遇并存,这将是他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生活常态。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情满四合院之海归王八汤

    (http://www.220book.com/book/VJ1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情满四合院之海归王八汤 http://www.220book.com/book/VJ1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