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二百零七章:远征军分裂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抗战从淞沪战役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VJ94/ 章节无错乱精修!
 

“铁镐”突击队成功爆破达贝因铁路桥和隧道,如同一柄利刃,切断了日军向曼德勒输血的生命线。消息传回,远征军上下士气大振。主力部队趁势对曼德勒发起了总攻。失去了持续补给和有力增援的日军,抵抗虽然依旧疯狂,但己是强弩之末。经过数日惨烈的巷战和外围攻坚,远征军终于攻克了这座缅甸故都,青天白日旗再次飘扬在曼德勒城头。

胜利的喜悦是巨大的。攻克曼德勒,意味着远征军在缅北反攻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滇缅公路打通在望。部队在曼德勒进行了短暂的休整,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李峰和他所在的团因战功卓著,受到了嘉奖。他与岩诺等克钦族战士的友谊也愈发深厚,这些沉默的丛林猎手,如今己是远征军中令人闻风丧胆的“山魈”。

然而,就在这胜利的欢庆气氛尚未完全散去之时,一场关乎远征军未来命运,甚至关乎数万将士生死的激烈争论,却在最高指挥部层面爆发了。争论的焦点,在于远征军下一步的行动方向。

随着曼德勒的攻克,远征军实际上己经深入缅甸腹地,与国内的联系主要依靠脆弱的空中通道和正在艰难修复中的滇缅公路部分路段。日军虽然败退,但其主力尚存,正在缅甸南部和东部重新集结。而盟军(主要是英军)的战略重心似乎更多地放在了收复新加坡和荷属东印度群岛(今印尼)上,对继续在缅甸丛林与日军进行大规模地面作战兴趣不大。

这天,李峰被孙团长叫到团部。团部里的气氛不像庆祝胜利时那样轻松,反而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凝重。孙团长眉头紧锁,在房间里踱来踱去。

“李参谋,你来了。”孙团长停下脚步,看着李峰,语气沉重,“上面……吵翻天了。”

李峰心中一凛:“是关于下一步的动向?”

“没错。”孙团长走到地图前,指着曼德勒以北那片被标记为“野人山”的广袤、未知且充满危险的区域,又指了指西边通往印度的方向,“杜聿明副司令长官(代理远征军司令长官,因罗卓英生病)坚持认为,我们应该继续向北进攻,击溃缅北残敌,全力打通滇缅公路,与国内连成一片。他认为这是委座(指蒋介石)的期望,也是我们入缅作战的初衷。”

李峰点了点头。打通滇缅公路,获得国际援助的首接通道,对持久抗战至关重要,这个目标无可厚非。

“但是,”孙团长话锋一转,手指重重地点在西边的印度方向,“孙立人师长(新38师师长)和廖耀湘师长(新22师师长)等人则强烈主张,我们应该向西撤退,进入印度。理由是我们的部队经过连续作战,伤亡不小,极度疲劳,后勤补给困难。而野人山环境极端恶劣,补给线漫长,一旦被日军拖住或迂回包抄,后果不堪设想。进入印度,可以获得盟军的充分补给和休整,保存这支来之不易的精锐力量,以待时机。”

李峰沉默了。两种主张,各有道理,但也各有利弊。向北,是使命和风险并存;向西,是保存实力但可能被视为“避战”。

“现在指挥部里分成了两派,吵得不可开交。”孙团长叹了口气,“杜长官态度非常坚决,认为军人当以服从命令、完成任务为天职,打通滇缅公路是最高统帅部的战略决策,不容更改。而孙师长他们则认为,不能拿数万将士的生命去冒险,应该采取更稳妥的策略。”

这场争论,不仅仅是军事路线的分歧,更深层次上,也反映了对这支军队未来定位的不同看法。是不惜代价完成任务,与国内共存亡?还是保存实力,依托盟国,进行更长期的准备?

就在指挥部争论不休之时,前线的敌情也发生了变化。日军利用远征军停滞休整的时机,迅速调动兵力,加强了对缅北方向的封锁,并派出部队向曼德勒侧翼运动,试图重新形成包围态势。坏天气也开始降临,缅北的雨季提前到来,连绵的暴雨使得道路泥泞不堪,空中补给时断时续,部队的处境开始变得艰难。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抗战从淞沪战役开始

李峰所在的团,奉命前出至曼德勒以北的瑞波地区进行警戒。在这里,他们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北面的压力和恶劣天气带来的困扰。士兵们住在漏雨的帐篷里,吃着发霉的干粮,很多人生病了,非战斗减员开始增加。

“参谋长,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一个营长看着外面瓢泼的大雨,忧心忡忡地对李峰说,“弟兄们又累又病,弹药和药品也不多了。听说北边鬼子的防线又加强了,这鬼天气,怎么打?”

李峰看着地图,眉头紧锁。他知道营长说的是实情。部队的战斗力正在被恶劣的环境和匮乏的补给迅速消耗。此时强行向北进攻,穿越环境极端恶劣、日军严阵以待的野人山地区,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赌博。

几天后,争论终于有了结果。来自重庆的最高指令,支持了杜聿明的决定:远征军主力(第5军、第6军大部)由杜聿明指挥,按原计划向北进攻,打通滇缅公路。而新38师、新22师等部,在给予必要掩护后,可相机向印度方向转移。

这个看似折中的命令,实际上己经预示了远征军的分裂。

消息传到瑞波前线,部队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士兵们议论纷纷,人心浮动。谁都知道向北意味着什么——那是九死一生的野人山,是补给断绝、瘟疫横行、日军环伺的绝地!

孙团长在团部召开了紧急会议,军官们的脸色都很难看。

“命令己经下来了。”孙团长的声音沙哑,“我们团,归属孙立人师长指挥,负责殿后掩护主力北上,然后……向西,去印度。”

房间里一片寂静。没有人欢呼,也没有人反对。去印度,意味着生存的希望更大,但也意味着要背离最初的目标,要离开祖国越来越远。

“我知道大家心里不好受。”孙团长环视众人,语气复杂,“向北,是忠勇,是军人的天职!但孙师长说得对,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这几万弟兄白白葬送在野人山里!我们去印度,不是怕死,是为了保存力量,为了将来能更有力地打回来!”

李峰默默地听着。他理解杜聿明的坚持,那是中国军人对使命的执着;他也理解孙立人的选择,那是作为指挥官对部下生命的负责。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有时候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无比艰难的选择。

“都回去准备吧。”孙团长挥了挥手,显得有些疲惫,“掩护任务完成后,我们立即西撤。动作要快,鬼子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

会议结束后,李峰走出团部,看着雨中泥泞的营地和那些面带忧色的士兵,心中百感交集。远征军,这支承载了无数希望和牺牲的雄师,终究还是在现实的压力和路线的分歧下,走向了分裂。

不久,悲壮而惨烈的一幕上演了。杜聿明率领远征军主力,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北上的征途,向着野人山,向着未知的死亡地带进军。而孙立人则指挥新38师、新22师等部,在完成阻击任务后,开始有序地向西转进,朝着印度方向撤退。

李峰所在的团作为后卫,亲眼目睹了主力部队消失在缅北重重雨林中的背影。那背影,充满了决绝和悲壮。

“他们……能过去吗?”岩诺站在李峰身边,望着北方,用生硬的中文问道。即使是他这样坚韧的山民,也对野人山充满了敬畏。

李峰摇了摇头,声音低沉:“不知道……但愿他们能创造奇迹。”

他知道,历史己经在这一刻,划下了一道清晰而残酷的分界线。一部分人选择了向死而生,为了打通归国的路;另一部分人,包括他自己,则选择了迂回保存,为了未来的反攻。

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冲刷着缅北的土地,也冲刷着每一个远征军官兵心中的复杂情绪。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李峰深吸了一口潮湿冰冷的空气,转身对身边的传令兵说道:

“传令下去,全军集合,准备出发——向西!”



    (http://www.220book.com/book/VJ9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抗战从淞沪战役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VJ9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