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十五章:芦苇荡游击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抗战从淞沪战役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VJ94/ 章节无错乱精修!
 

长江的支流如蛛网般密布在江南水乡,枯黄的芦苇在寒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李峰蹲在一条小渔船的舱底,用望远镜观察着远处的河道。524团在完成列车阻击战后,奉命继续向南京转进,途中接到新的命令:利用水网地形,骚扰日军补给线。

“团长,侦察小组回来了。”赵少校领着两个浑身湿透的士兵猫着腰过来,他们的渔夫装扮几乎可以乱真。

“情况怎么样?”李峰放下望远镜,示意他们坐下说话。

一个侦察兵抹去脸上的水珠:“前方三里处有个河道交汇点,日军补给船队每天下午从那里经过。通常有三到五艘运输船,由一两艘武装汽艇护航。”

另一个补充道:“河道两旁全是芦苇荡,有些地方深不见底,我们的渔船可以轻易隐蔽。日军汽艇吃水深,不敢进浅水区。”

李峰展开水网地图:“说说具体时间和规律。”

“每天申时左右(下午3-5点),船队从东面过来,往南京方向去。船上装的好像是粮食和弹药。”

李峰沉思片刻:“好机会。日军补给线拉长,正是我们骚扰的好时机。”

赵少校皱眉:“但我们没有水战经验,装备也差,怎么打?”

李峰指着地图:“我们不正面交锋,打了就跑。利用芦苇荡做掩护,用渔船接近,用手榴弹和炸药包攻击,然后迅速撤离。”

他看向队伍中几个江南籍的士兵:“你们中谁熟悉水性?谁会使船?”

一个精瘦的士兵举手:“报告团长,我叫水生,太湖边长大的,能在水下憋气三分钟。”

另一个黑脸膛的士兵也说:“俺叫大河,家里世代打鱼,闭着眼睛都能在芦苇荡里行船。”

李峰点头:“好!你们负责挑选和训练一支水战小队。我们需要至少十条渔船,要轻快灵活的。”

准备工作立即开始。水生和大河带着几个懂水性的士兵去附近村庄寻找渔船。大多数村民己经逃难,但还是找到了一些被遗弃的渔船。

“这些船太小,装不了几个人。” “这条船漏了,得修补。” “这条可以,轻便快捷。”

经过一番挑选,他们终于凑够了十条适合的渔船。士兵们忙着修补船只,准备武器——主要是集束手榴弹和简易炸药包。

李峰则带着军官们实地勘察伏击地点。河道交汇处果然地形复杂,芦苇荡一望无际,是天然的隐蔽场所。

“在这里设伏。”李峰指着地图上一处芦苇特别茂密的地方,“船队经过时,我们从两侧同时发起攻击,然后向不同方向撤离,分散日军注意力。”

赵少校补充道:“需要在水下布置一些障碍物,延缓日军追击。”

水生立即建议:“可以用渔网和水草做成缠网,缠住日军汽艇的螺旋桨。”

计划确定后,部队开始紧张准备。士兵们大部分是北方人,不习水性,但在水生等人的指导下,很快掌握了基本的行船和潜水技巧。

林晚晴带着医疗队准备防水绷带和救生设备,她特别担心士兵们落水后的救护问题。

“长江水系在这个季节水温很低,落水的人很快会失温。”她忧心忡忡地对李峰说。

李峰点头:“我明白。所以攻击要快,撤离要更快。”

下午二时,一切准备就绪。水战小队分成两组,每组五条船,埋伏在河道两侧的芦苇荡中。李峰亲自带领一组,赵少校带另一组。

申时正,远处传来柴油机的轰鸣声。日军船队准时出现:西艘运输船,由两艘武装汽艇护航。

“准备...”李峰低声命令。

士兵们屏住呼吸,握紧手中的武器。渔船轻轻摇晃,隐藏在茂密的芦苇中。

船队缓缓驶入伏击区。护航的汽艇上的日军士兵警惕地观察着两岸,但没有发现隐藏在芦苇丛中的渔船。

“攻击!”李峰下令。

顿时,十条渔船如离弦之箭冲出芦苇荡,向日军船队疾驰而去。

“左舷有敌袭!”日军汽艇上的哨兵终于发现,警报声凄厉地响起。

但为时己晚。水战小队己经接近到投掷距离。

“扔!”李峰大喝。

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雨点般投向日军运输船。爆炸声接二连三响起,一艘运输船中弹起火,浓烟滚滚。

日军汽艇猛烈还击,机枪子弹扫过水面,打在渔船周围溅起串串水花。

“撤退!按计划撤退!”李峰命令。

渔船立即分散,向不同的方向驶入芦苇荡。日军汽艇紧追不舍,但吃水深,不敢进入浅水区,只能在主航道上盲目射击。

水生带领的几条船故意放慢速度,引诱一艘汽艇追来。当汽艇进入预设区域时,水下一声闷响——预先布置的水中障碍起了作用,汽艇的螺旋桨被渔网缠住,动弹不得。

“好机会!”李峰见状,立即命令几艘渔船回头攻击。

更多的集束手榴弹投向被困的汽艇。一声巨响,汽艇燃起大火,日军士兵纷纷跳江逃生。

另一艘汽艇见状,不敢再追,掩护着受损的运输船仓皇撤离。

“停止追击!撤离!”李峰下令。

水战小队迅速撤离战场,消失在茫茫芦苇荡中。

半小时后,在一个预先约定的汇合点,十条渔船全部安全返回。清点人数,只有三人轻伤,无一损失。

“成功了!”士兵们兴奋地互相击掌。这是他们第一次在水面上战胜日军,意义非凡。

李峰却保持冷静:“不要大意。日军肯定会报复,我们必须立即转移。”

果然,一小时后,日军飞机出现在上空,对芦苇荡进行盲目轰炸和扫射。但524团己经转移到安全区域,毫发无损。

当晚,部队在一个偏僻的渔村休整。村民们听说他们打了胜仗,纷纷拿出珍藏的鱼干和米酒慰劳。

一个老渔夫握着李峰的手说:“老总,你们为我们出了口恶气!那些天杀的小鬼子,前几天刚从这里经过,抢了我们的船,还打死了不肯给船的老李头...”

李峰心情沉重。战争中最受苦的永远是平民百姓。

深夜,李峰独自坐在江边,思考下一步行动。赵少校走来,递给他一壶热水。

“团长,今天打得漂亮。但我在想,这种骚扰战术虽然有效,但毕竟作用有限。”

李峰点头:“我知道。但我们现在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延缓日军前进,为南京争取时间。”

赵少校沉默片刻,突然说:“我有个想法。既然我们熟悉了水网地形,何不搞一次大的?攻击日军的一个重要补给点。”

李峰感兴趣地问:“你有什么目标?”

赵少校展开地图:“据侦察兵报告,日军在距离这里二十里的三河口设了一个临时补给站,存放着大量物资。守备兵力不多,因为他们认为这里很安全。”

李峰仔细研究地图:“三河口...这里水道复杂,确实易守难攻。但如果我们能摸清楚情况,也许真有机会。”

第二天,李峰派出多个侦察小组,化装成渔民,对三河口日军补给站进行详细侦察。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抗战从淞沪战役开始

侦察结果令人振奋:补给站设在一个河心岛上,只有两座简易码头,守军约一个小队,但装备精良,有重机枪和迫击炮。每天有运输船来往运送物资。

“最难的是接近。”侦察兵报告,“河心岛西周视野开阔,任何船只靠近都会被提前发现。”

李峰沉思良久,突然问水生:“你说你能在水下憋气三分钟?”

水生点头:“没问题!”

“那么,能不能从水下接近,破坏日军的船只和码头?”

水生眼睛一亮:“可以试试!需要制作一些水下爆破装置。”

准备工作再次开始。士兵们收集材料,制作简易的水雷和爆破装置。水生则训练一支特殊的水下小队,练习潜水和爆破技巧。

三天后的夜晚,月黑风高,正是行动的好时机。水下小队出发了,每人带着水下爆破装置,悄无声息地向河心岛游去。

李峰带领主力在岸上埋伏,准备一旦被发现就强攻掩护。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岸上的人紧张地等待着。突然,河心岛上警报声大作,探照灯亮起,机枪开始向水中扫射。

“被发现了!”赵少校低声道。

李峰咬牙:“准备强攻!”

但就在这时,河心岛上接连传来爆炸声。日军的两个码头燃起大火,一艘停泊的运输船也被炸沉。

“成功了!”士兵们兴奋地低呼。

水下小队陆续返回,虽然有人负伤,但全部安全撤回。

“干得漂亮!”李峰拍着水生的肩膀。

水生喘着气说:“小鬼子发现得晚,我们基本完成了任务。可惜没能炸掉更多船只。”

这次行动成功摧毁了日军的一个重要补给点,延缓了前线日军的物资供应。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即使装备简陋,只要善于利用地形和战术,也能给日军造成重大损失。

随后的几天里,524团继续利用水网地形开展游击战,神出鬼没地袭击日军补给线。他们时而化装成渔民,时而利用夜色掩护,让日军防不胜防。

一天,部队在一个小渔村休整时,遇到了一个特殊的人物——一位穿着长衫的老者,自称是前清秀才,现在在村里教孩子们读书。

老者听说524团的事迹后,特意来找李峰。

“将军英勇,老朽佩服。”老者拱手道,“但老朽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峰恭敬地说:“老先生请讲。”

老者缓缓道:“《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将军可知日军为何急于攻占南京?”

李峰摇头:“请老先生指教。”

“南京乃民国首都,象征意义重大。日军欲占之,非只为战略,更为摧我民心士气也。”老者叹息,“然日军战线过长,补给困难。将军若能断其补给,延其攻势,待其师老兵疲,或可有机可乘。”

李峰深思:“老先生的意思是,我们不应该急于与日军正面交锋,而应该继续骚扰其补给线?”

老者点头:“正是。况且...”他压低声音,“老朽近日观天象,恐南京终难保全。将军与其入城共殉,不如在外游击,可救更多生灵。”

李峰心中一震。这位老秀才的话,与他之前的预感不谋而合。

送走老者后,李峰召集军官开会,转达了老秀才的建议。

赵少校首先赞同:“我觉得老先生说得对。我们入南京,不过是多几个殉葬的。但在外游击,可以真正打击日军,帮助百姓。”

其他军官也大多同意。只有少数人坚持应该按命令前往南京。

正在争论时,侦察兵带回一个紧急情报:大批日军正从水陆两路向这个区域合围,显然是针对524团的游击行动而来。

“看来我们打疼了他们。”李峰苦笑,“现在不是去不去南京的问题,而是如何突围的问题了。”

根据情报,日军己经封锁了主要水道和陆路,正在逐步缩小包围圈。

“必须尽快突围,否则就来不及了。”赵少校焦急地说。

李峰研究地图,突然指着一处标记:“这里有一条废弃的古运河,应该可以通行小船。如果从这里走,或许能避开日军封锁。”

水生看了看:“这条运河早就废弃了,水道可能被淤泥堵塞。”

“总比硬闯日军封锁线好。”李峰下定决心,“准备出发,走古运河!”

部队立即行动,搜集所有可用的船只,准备沿古运河突围。

夜幕降临,524团悄悄启程。古运河果然淤塞严重,很多时候士兵们不得不下水推船,进展缓慢。

更糟糕的是,由于河道狭窄,队伍拉得很长,极易受到攻击。

果然,凌晨时分,队伍遭到日军伏击。枪声从两岸响起,子弹如雨点般射来。

“隐蔽!反击!”李峰大喝。

士兵们纷纷跳入水中,以船只为掩护还击。但地形不利,伤亡迅速增加。

“必须突破封锁!”李峰对赵少校喊,“你带主力向前冲,我带人断后!”

赵少校犹豫:“团长,太危险了!”

“执行命令!”李峰坚决地说。

赵少校只得带领主力向前猛冲。李峰则带着二十多名士兵断后,顽强阻击两岸的日军。

战斗异常惨烈。断后小队凭借几艘破船做掩护,与数十倍于己的日军激战。不断有人中弹倒下,但没有人退缩。

就在弹药即将用尽时,主力部队终于突破封锁,驶入一段宽阔的河道。

“撤退!”李峰命令断后小队撤离。

但日军火力太猛,撤退困难。危急关头,水生想出一个办法。

“团长,我们可以潜水走!日军发现不了!”

李峰立即同意:“好!所有人潜水撤离!记住汇合点!”

士兵们纷纷潜入水中,借着夜色和水草的掩护悄悄撤离。日军还在向空船射击,没有发现他们己经潜水逃走。

一小时后,在预定的汇合点,大部分断后队员安全返回。清点人数,有五人牺牲,三人重伤。

林晚晴立即组织抢救伤员。李峰则清点部队,发现虽然损失不小,但主力得以保全。

“我们成功了。”赵少校疲惫但欣慰地说。

李峰望着东方泛白的天空:“是的,我们成功了。但代价不小。”

这次突围成功,524团不仅摆脱了日军的围剿,还找到了一条相对安全的撤退路线。更重要的是,他们积累了宝贵的水网游击经验。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524团继续活跃在长江水网地区,神出鬼没地袭击日军补给线,成为插在日军后方的一把尖刀。

他们可能无法改变南京战役的整体结局,但他们的存在,他们的抵抗,他们的不屈服,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芦苇荡中,渔船依旧出没;长江水上,抵抗从未停止。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但正因如此,才更加彰显了中国军人的勇气和智慧。

李峰站在船头,望着远方硝烟弥漫的南京方向,心中明白:他们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VJ9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抗战从淞沪战役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VJ9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