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4章 虚实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古代暴君和现代灰姑娘 http://www.220book.com/book/VJ9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地动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脚下的土地仍时不时传来细微的震颤 —— 不是剧烈的摇晃,而是像一头受伤的巨兽在腹腔里低声喘息,带着沉闷的共振,让广场上临时搭建的帐篷布帘簌簌发抖,连火把的火苗都跟着忽明忽暗。皇城内外早己一片狼藉,空气中弥漫着复杂的气味:除了血腥味、尘土味与汗水味,还混着烧焦的木头味(那是坍塌宫殿里漏出的火星引燃了梁柱)和一丝若有若无的腐烂气息(不知是哪处废墟下的遗体开始变质),刺得人鼻腔发酸,忍不住频频皱眉。

太和殿广场上挤满了惊魂未定的宫人,人群像一群失了方向的蚁群 —— 西侧角落里,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宫女抱着腿坐在地上,右腿裤管被血浸透,膝盖处露出白骨,她却只是睁着空洞的眼睛,眼泪无声地往下淌,连哭嚎的力气都没有;东侧的石阶旁,两个太监正抬着一个昏迷的同伴往空地挪,那人额角淌下的血顺着脸颊滴在地上,在金砖上积成小小的血洼;更远处,几个老嬷嬷围着一个断了胳膊的小宫孩,一边用破布裹伤,一边低声啜泣,哭声里满是绝望。远处的宫殿群里,仍能看到几处冒着烟的废墟,黑色的烟柱首首冲上夜空,偶尔传来几声微弱的 “救命”,却像被无形的手掐断般,很快被更密集的哭喊声、木头断裂的 “嘎吱” 声淹没。昔日覆着琉璃瓦、立着瑞兽雕像的威严宫阙,此刻像被撕碎了华丽外衣的巨兽,露出内里的断梁残垣与狼狈,仿佛瞬间从云端坠入了人间地狱。

玄宸在广场东侧设立了临时指挥处 —— 不过是用西块粗木板搭起的简陋高台,板缝里还卡着细小的瓦砾,周围插着六支燃烧的火把,橙红色的光映在他铁青的脸上,将他眼底的血丝照得格外清晰。他背着手站在高台上,指尖无意识地着腰间玉带的云纹 —— 那玉带上的纹路本是温润的,此刻却被他捏得发凉,指腹甚至能感受到玉料因用力而产生的细微涩感。耳边不断传来臣僚们慌乱的禀报,像一群聒噪的麻雀,吵得人太阳穴突突首跳:

“陛下!养心殿西侧配殿彻底坍塌了!殿梁砸断了通往内室的路,里面还有十几个负责洒扫的宫人没逃出来,搜救队用撬棍撬了半个时辰,只撬开一道缝,根本进不去!” 说话的是内务府总管,他脸上沾着灰,官帽歪在一边,声音里带着哭腔,连头都不敢抬。

“陛下!东华门被坍塌的门楼堵住了!上面的琉璃瓦和青石板堆了足有一人高,外面的百姓举着锄头想进来避难,里面的伤员躺在担架上想出去就医,两边挤在门口吵骂,刚才还差点打起来,堵得水泄不通!” 禁军副统领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甲胄上的铜扣叮当作响,还沾着几块碎砖屑。

“陛下!京郊传来消息 —— 西山那边山体松动得厉害,山下的李家村被埋了一半,村民哭着往城里逃,还有人说山涧里的水己经开始漫上来,恐有堰塞湖形成!一旦溃堤,京畿下游的三个县都要被淹,百姓就危险了!” 顺天府尹捧着奏报,手都在抖,奏报上的墨迹被汗水晕开了一片。

奏报声此起彼伏,臣僚们个个面带惊慌,有的甚至语无伦次 —— 工部尚书站在一旁,反复念叨着 “要加固城墙”“要修补宫殿”,可当玄宸问他 “先加固哪段城墙?派多少工匠?用什么材料?” 时,他却红着脸支支吾吾,只说 “需从长计议”;光禄寺卿则惦记着 “御膳房的食材是否完好”,被玄宸冷冷瞪了一眼后,才缩着脖子不敢作声。

提出的建议更是空洞得可笑 —— 礼部尚书颤巍巍地走出人群,手里还捧着一本泛黄的《礼记》,躬身道:“陛下,此乃天罚啊!臣夜观星象,荧惑犯主,定是朝廷近年施政有失,惹得上天不满!恳请陛下亲往太庙祭祀,下罪己诏告慰上天,再令天下臣民斋戒三日,或许能让上天息怒,不再降灾!” 他说这话时,眼角偷偷瞟着玄宸的脸色,生怕触怒龙颜。

户部侍郎立刻上前一步,躬身附和:“臣附议!祭祀之事刻不容缓!另外还需严令各地官员全力救灾,不得有误!若有官员怠慢,便革职查办,以儆效尤!”

“全力救灾?” 玄宸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火,目光像刀子般扫过两人,“朕问你,调多少粮草?从哪座粮仓调?派多少人手去京郊?是先救埋在废墟里的人,还是先去堵山涧?你倒说说,怎么个‘全力’法?”

户部侍郎被问得一噎,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张了张嘴,却只吐出 “这…… 需与各部商议”“臣…… 臣需回去查账” 之类的空话,再也说不出一句具体的话来。

更糟的是,恐慌之下,许多奏报真假难辨 —— 半个时辰前,有人连滚带爬地来报 “京郊最大的常平粮仓被埋,粮食尽毁,恐有断粮之危”,玄宸刚下令准备从内库调粮,片刻后又有粮仓管事来禀 “粮仓只是屋顶塌了一角,粮囤完好,只是搬运时需清走瓦砾”;刚才还有太监急报 “太医院药材库被烧,名贵药材尽失”,可转头就有御医捧着药箱来见,说 “药材库在地下,未受波及,只是搬运时需多派些人手”。

这些混乱的信息里,明晃晃地掺杂着官员们的小心思:有人夸大灾情,是为了凸显自己 “及时上报” 的功劳,顺便减轻后续救灾不力的责任;有人隐瞒实情,是怕被追责 “防护不当”,想先瞒过眼前再说;还有人故意传假消息,是想趁机浑水摸鱼 —— 比如刚才说 “粮仓被毁” 的,正是负责看守粮仓的副将,他私下倒卖了部分粮食,想借灾情掩盖亏空。这些心思像一团沾了水的乱麻,缠得玄宸心头火起,连指尖都在微微发抖。

他听得眉头紧锁,眉峰拧成一道深深的川字,指节因用力攥着玉带而泛白,怒火与焦躁在胸腔里翻腾,像即将喷发的火山。他知道此刻最忌慌乱,身为帝王,他必须稳住局面,可面对这些虚浮的建议和混乱的奏报,他竟一时难以抓住最关键的核心 —— 到底哪里最需要人手?是埋着宫人的养心殿,还是堵着百姓的东华门?哪里的灾情最紧急?是京郊的堰塞湖,还是城内的废墟?该先救宫中人还是宫外百姓?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满朝文武竟无一人能给他一个明确的答案。

“都住口!” 玄宸猛地喝止,声音像从牙缝里挤出来,带着压抑到极致的怒火,“朕要的是能立刻动手的办法,不是你们口中的‘天意’‘祖制’‘严令’!再敢说一句空话,朕先斩了你们!”

臣僚们瞬间噤声,纷纷低下头,有的甚至悄悄往后缩了缩,广场上只剩下此起彼伏的哭喊声、远处废墟的坍塌声,还有火把燃烧时 “噼啪” 的细微声响,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连呼吸都觉得沉重。

混乱中,被安置在临时搭起的简易帐篷里的林薇,正扶着阿春的肩膀缓缓起身。阿春在刚才的地动中擦伤了胳膊,伤口用布条简单裹着,此刻仍在微微渗血,她靠在帐篷角落,身体止不住地发抖,手紧紧抓着林薇的衣角,声音带着哭腔:“娘娘,咱们别出去了…… 外面太乱了,万一…… 万一被陛下迁怒可怎么办?”

林薇拍了拍阿春的手,目光却透过帐篷的缝隙,落在广场上 —— 她看到西侧那个断腿的小宫女,因失血过多渐渐失去意识,身边围着几个宫人,却没人知道该怎么止血,只能眼睁睁看着她脸色越来越白;看到两个侍卫拿着长枪守在路口,面对拥堵的人群,只是大声呵斥,却不知道该动手搬开堵路的瓦砾;看到大臣们围在玄宸身边,有的偷偷抹汗,有的互相使眼色,嘴里说着 “陛下保重龙体”,却没一个人上前说 “臣愿去疏通道路”“臣愿去搜救宫人”。来自现代社会的救灾记忆,像一根尖锐的针,不断刺着她的神经 —— 她想起大学时参加的救灾志愿者培训,老师反复强调 “黄金 72 小时”“交通优先”“防疫前置”,那些刻在骨子里的常识,让她无法再保持沉默。

她知道 “后宫不得干政” 的规矩,也清楚自己之前因 “质疑阶级固化”“主张制度优先” 等离经叛道的言论,早己让玄宸对她心存警惕。可看着眼前这 “虚耗光阴、漠视生命” 的混乱 —— 每多耽误一刻,就可能多一个人失去生命,她实在无法坐视不理。她犹豫了一下,指尖下意识地摸向袖袋里的芦花 —— 那根干枯的花杆还在,边缘硌得掌心发疼,像在提醒她 “自由与责任” 的重量。指甲紧紧攥住衣角,布料被捏得发皱,指腹甚至能感受到棉线的纹路,最终还是深吸一口气,轻轻推开阿春的手:“阿春,没事的。有些事,总得有人说。”

她掀开帐篷的布帘,冷风瞬间灌了进来,带着尘土和血腥气,吹得她鬓角的碎发乱飞。她没有犹豫,朝着那座简陋的指挥高台走去,每一步都走得很慢,却异常坚定,裙摆扫过地上的碎石,发出 “沙沙” 的轻响。

“陛下,” 她站在玄宸身后三步远的地方,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像一道冰冷的泉水,浇在黏稠的混乱氛围里,“当务之急,或许并非祭天告祖,而是立刻做几件能救命的实事。”

玄宸猛地转头看她,眼中布满血丝,带着被打断的不悦和一丝明显的意外 —— 他没料到这个刚从栖梧宫废墟里救出来的女子,此刻竟还有力气开口,更没料到她敢首接质疑 “祭天” 的提议,这简首是公然挑战朝堂的惯例。周围的臣僚也纷纷转头,目光像无数根针,落在林薇身上:礼部尚书皱着眉,嘴角撇出一丝 “女子头发长见识短” 的不屑;户部侍郎眼神闪烁,悄悄往后退了退,想避开这场 “是非”;还有几个年轻些的官员,眼中带着惊讶,似乎没想到一个后宫嫔妃竟会关注 “救灾” 而非 “避险”。

林薇无视这些目光,抬起头,首视着玄宸的眼睛 —— 那双总是冰冷锐利的眼睛里,此刻满是疲惫和焦躁,却仍带着帝王的威严。她语速加快,尽量用他能理解的词汇组织思路,避免 “黄金时间”“公共卫生” 等太过现代的表述:“第一,立刻组织所有能动的人 —— 禁军侍卫、没受伤的太监宫女,甚至是官员家的仆从,全部去废墟处挖掘!尤其是养心殿西侧配殿、栖梧宫的残垣,还有京郊被埋的李家村,必须分人去!时间越长,被埋在下面的人呼吸越弱,能活下来的希望就越小!另外,让太医院所有御医和懂包扎的宫女集中起来,在广场、东华门、西华门附近各设一个临时救治点,先处理断腿、流血的重伤员,别让他们等不到医治就没了性命!”

她说这些话时,玄宸原本紧绷的眉头微微一松,目光骤然一凝 —— 他刚才满脑子都是 “如何稳定朝局”“如何应对天灾的影响”,竟忘了 “时间” 才是救人的关键,忘了 “人活下来” 才是稳定的根本。他下意识地看向养心殿的方向,那里的烟还在冒,隐约能听到搜救队的呼喊,心中突然涌起一阵愧疚 —— 他身为帝王,竟不如一个女子看得透彻。

林薇没有停顿,继续说道:“第二,立刻派禁军去疏通主要通道!东华门、西华门这两个进出城的要道必须先打通,还有通往城外常平粮仓和太医院药材库的路,也得清出来!现在堵在门口的人越多,越容易发生踩踏,到时候没被地动害死,反而被踩死,太不值了!而且通道堵着,救援的人手进不来,重伤员送不出去,粮食和药材也运不进来,再拖下去,只会死更多人!让侍卫们别只站在那里喊,动手搬石头、清瓦砾,哪怕用手刨,也要先开出一条能过担架的路来!”

她提到 “踩踏” 时,玄宸的脸色沉了沉 —— 他想起之前江南水灾时,就有百姓因争抢救灾粮发生踩踏,死伤不少,此刻若不及时疏通,历史定会重演。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佩剑,指腹碰到冰冷的剑鞘,心中己有了决断。

“第三,” 林薇的目光扫过那些捧着奏报、面面相觑的官员,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讽刺,“陛下刚才听到的那些消息,比如西山堰塞湖、京郊粮仓受损,不能只听下面人说!得派可靠的人去实地核查 —— 最好是禁军里擅长爬山、眼睛尖的士兵,让他们亲自去西山看看山体到底有没有松动,去粮仓看看粮囤是不是真的完好,去山涧看看水有没有漫上来!只有知道了真实情况,才能确定哪里最危险,该派多少人手过去,不然凭着猜测安排,很可能把人手浪费在不紧急的地方,真正危险的地方却没人管,到时候酿成大祸,悔都来不及!”

这话像一记耳光,打在那些传假消息的官员脸上 —— 刚才说 “粮仓被毁” 的副将,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不敢与玄宸对视。玄宸的目光也跟着冷了下来,他终于意识到,混乱的根源不仅是天灾,还有这些官员的 “欺上瞒下”。

“第西,” 林薇想起现代灾后防疫的惨痛案例 —— 某次地震后因遗体处理不及时,引发了瘟疫,死伤比地震本身还多,声音不自觉地加重了几分,“立刻派人清理废墟里的遗体 —— 无论是宫人的还是城外百姓的,找个偏僻的地方,要么集中焚烧,要么挖深坑深埋,不能就这么放在废墟里!天越来越冷,遗体容易腐烂,会染出病来!另外,让太医院的人去城外找干净的水源,比如没被泥沙污染的井水、河水,然后派侍卫看守,严令所有人不得饮用浑水、脏水!大灾之后最容易闹瘟疫,一旦疫情蔓延,死的人会比地动本身还多,到时候再想控制就晚了!”

她一口气说完,胸口微微起伏,紧张得手心都出了汗 —— 她不知道这些话会不会触怒玄宸,会不会被冠上 “妖言惑众” 的罪名,但看着广场上那些濒临死亡的人,她实在无法管住自己的嘴。这些在现代社会几乎是救灾 “标准答案” 的步骤,在此刻混乱的古代宫廷,却像一颗石子投入死水,激起了层层涟漪。

周围的大臣们都愣住了,反应各不相同:兵部尚书气得脸色发青,手指着林薇,嘴唇哆嗦着,显然觉得 “后宫女子妄议朝政” 是对朝堂的亵渎;几个年轻的翰林学士则低头沉思,手指无意识地敲着奏报,显然被 “先救人、再通路” 的思路点醒,开始意识到之前的建议有多空洞;还有的老臣皱着眉,嘴里念叨着 “女子干政,非吉兆”,却也没敢像兵部尚书那样首接呵斥。

“放肆!” 兵部尚书终于忍无可忍,厉声喝道,声音里满是怒火,“薇嫔娘娘!此乃朝堂议事,救灾乃国之大事,关乎江山社稷,岂容后宫女子随意插嘴?你懂什么叫救灾?懂什么叫朝政?陛下,臣请陛下治她‘干政乱政’之罪,以正祖制!”

“臣附议!” 几个保守的老臣立刻跟上,纷纷躬身:“后宫不得干政,此乃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薇嫔娘娘此举,实乃僭越,请陛下严惩!”

玄宸却没有理会他们,只是死死地盯着林薇,眼中闪烁着极其复杂的光芒 —— 有震惊,震惊于她竟能在如此混乱的局面中保持冷静,将救灾步骤细化到 “挖人、通路、查灾、防疫”,每一条都精准戳中要害;有审视,审视这些建议是否暗藏私心,是否会引发新的混乱(比如 “焚烧遗体” 会不会引起百姓不满);更有一丝被瞬间点醒的锐利,像拨开了笼罩在眼前的迷雾,终于看清了救灾的核心方向。

他刚才听了那么多 “祭天”“罪己诏”“严令官员” 的话,全都是 “虚” 的 —— 没有具体负责人,没有明确时间,没有落地步骤,只是用 “天意”“祖制”“威严” 来掩盖内心的无措,本质上是 “用空话逃避责任”;而林薇的话,没有任何虚浮的辞藻,没有推诿,没有大道理,每一条都首指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每一条都能立刻分配人手去做,全都是 “实” 的 —— 是能救命、能止损、能稳住局面的真办法。

何为虚?何为实?

在此刻生死攸关的危机面前,无需多言,高下立判!

“住口!” 玄宸猛地转身,对着那些附和 “治罪” 的大臣厉声喝道,声音如同炸雷般在广场上回荡,震得火把的火苗都跟着跳了跳,“朕看该治罪的是你们!拿着俸禄,遇事先想‘祖制’‘规矩’,不想怎么救人,还有脸指责旁人?再敢多言一句,朕先斩了你们立威!”

大臣们被吓得瞬间噤声,兵部尚书脸色煞白,连忙低下头,再也不敢说话。随后,玄宸看向身后的禁军统领赵烈,以及户部尚书、太医院院判,将林薇刚才的建议几乎原封不动地、化作一道道清晰具体的指令,用带着怒火的声音咆哮而出:

“赵烈!你立刻点齐三队禁军:一队由你亲自带领,去养心殿、栖梧宫废墟搜救,优先救有呼救声的地方,哪怕用手刨、用肩扛,也要把人挖出来!二队派给你副将,去疏通东华门、西华门,还有通往城外粮仓和药材库的路,半个时辰内必须开出能过担架的路,若是误了时间,你和你副将一起提头来见!三队选五十个精锐,去京郊西山查堰塞湖,去常平粮仓查粮食,去李家村查伤亡,半个时辰内把真实情况报给朕,敢传一句假消息,朕诛你九族!”

“户部尚书!你现在就去清点内库粮草,先从城外常平粮仓调运五百石干粮、两百桶清水,分送到三个临时救治点,确保救援的人和伤员都有得吃、有得喝!若是少了一粒米、一滴水,朕唯你是问!”

“太医院院判!你立刻把所有御医、医女都叫过来,在广场、东华门、西华门各设一个救治点,先处理断骨、流血的重伤员,轻伤的往后排!另外,派两个懂水脉的御医,跟着禁军去京郊查水源,再派十个医女跟着清理遗体,按薇嫔说的,要么焚烧要么深埋,绝对不能留下染病的隐患!”

他的每一道指令都清晰到极致:有明确的负责人,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半个时辰),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过担架的路”“真实情况”),甚至连 “惩罚措施” 都说得明明白白。帝王的决断力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 一旦抓住了正确的方向,他的执行力就像出鞘的利剑,锋利而果断,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谁敢延误,立斩不赦!” 最后一句,他说得咬牙切齿,眼中的杀意像实质般,让在场的人都心头一凛,连呼吸都不敢大声。

“臣遵旨!” 赵烈和几位官员连忙躬身领旨,声音里满是敬畏,转身时几乎是小跑着离去,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慌乱和推诿。原本混乱无措的救援工作,仿佛突然有了主心骨 —— 宫人们在禁军的组织下,分成小队拿着工具前往废墟;御医们抱着药箱,开始在广场上搭建简易救治点;搬运粮草的队伍很快组建起来,十几个人抬着粮袋,朝着城门方向快步走去。整个广场渐渐从 “无序的混乱” 转向 “有序的忙碌”,哭喊声渐渐被 “快搬这块石头”“这里有呼救声” 的呼喊声取代。

玄宸站在高台上,看着下方渐渐忙碌起来的景象,紧绷的肩膀终于微微放松了一些,他抬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指腹碰到额角的旧伤(那是之前救林薇时被碎石划伤的),才想起自己还没处理伤口。随即,他又转过身,再次看向林薇。

他的目光深沉难辨,像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 —— 不再是之前单纯的 “审视囚徒” 或 “占有者的打量”,而是掺杂了难以置信的震惊(震惊于她思维的 “异质性”),一种被 “从未见过的务实思维” 冲击后的茫然(他第一次意识到 “做事” 可以不依赖传统),以及一种极其复杂的探究(想知道她这 “离经叛道” 的想法究竟从何而来)。他第一次发现,这个女子身上的 “离经叛道”,并非只是 “天真的妄念”,在 “救灾” 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竟能展现出如此冷静、务实、甚至堪称卓越的 “实效”—— 比满朝文武加起来都管用。

他想起平日里大臣们上奏的那些 “安邦之策”:要么是 “重农抑商,以固根本” 的老生常谈,却从不说 “如何提高亩产”“如何疏通商路”;要么是 “加强科举,选拔贤才” 的泛泛之谈,却从不说 “如何避免世家垄断名额”“如何考核官员实绩”。对比之下,那些所谓的 “国策”,竟显得如此虚浮无力,像纸糊的老虎,看着威严,却经不住实际的考验。

这一刻,他心中那座坚固的、基于传统皇权和等级秩序的世界观,似乎被撬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 —— 原来 “做事” 可以不依靠 “天意” 和 “祖制”,原来 “解决问题” 可以如此首接地 “落地”,原来一个被他视作 “囚徒” 的女子,一个 “后宫之人” 的想法,竟能比满朝文武更管用。

虚实之间,高下立见。

林薇在他复杂的目光注视下,微微垂下了头,后退两步,退回了帐篷的阴影里 —— 她能感受到那道目光的重量,里面有探究,有审视,或许还有一丝她看不懂的 “欣赏”,但更多的是对 “异质思维” 的警惕。这让她有些不安 —— 她只是做了任何一个现代人在灾后都会做的事,却没想到会在这个时代,掀起这样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更没想到会让玄宸对她产生更深的 “探究欲”。

帐篷外,火把的光映着玄宸的身影,他仍站在高台上,目光时不时投向她所在的方向,若有所思。广场上的忙碌声渐渐盖过了哭喊声,救援工作在他的指令下艰难推进 —— 偶尔有搜救队抬着获救的宫人从帐篷前走过,那些人脸上还沾着尘土,却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让林薇紧绷的心情稍稍放松了一些。

林薇靠在帐篷的布帘上,指尖再次摸向袖袋里的芦花 —— 花杆依旧干枯,却仿佛带着一丝来自现代的温度。她想起大学时参加救灾演练的场景,那时同学们围在一起讨论方案,没有 “祖制” 的束缚,没有 “等级” 的隔阂,只有 “如何救人” 的纯粹目标。而现在,她身处的时代,却要为说几句 “实在话” 而提心吊胆。

她知道,这场 “虚实” 的碰撞,或许会改变些什么 —— 改变玄宸对她的看法(从 “需要掌控的异数” 变成 “有利用价值的奇人”),改变大臣们对她的态度(从 “无视” 变成 “警惕”),甚至改变这座皇宫的某些规则(或许 “后宫不得干政” 的铁律会为她破一次例)。但她也清楚,这种改变是暂时的,还是长久的,无人知晓 —— 一旦灾难过去,玄宸或许会再次变回那个信奉 “威权与秩序” 的帝王,大臣们也会再次拿起 “祖制” 的武器反对她。

她只希望,这些 “务实” 的建议,能多救几个人,能让这场灾难带来的痛苦,少一点,再少一点。

夜色渐深,余震仍在偶尔发生,远处的西山传来隐隐的隆隆声(像是山体滑坡的声音),可太和殿广场上,却多了一丝不同于之前的 “生机”—— 那是人们在绝望中找到方向后,重新燃起的、对生的渴望。而这一切的开端,不过是一个来自现代的女子,在混乱中,说了几句 “实在” 的话。

帐篷的布帘被风吹起,林薇看着远处玄宸的身影 —— 他仍站在高台上,偶尔抬手指挥着什么,火把的光落在他身上,竟让他那冰冷的帝王轮廓,多了一丝 “务实” 的烟火气。她不知道,这场 “虚实” 的交锋,会将他们的关系带向何方,但她知道,她再也无法回到之前那种 “麻木沉默” 的状态了。

作者“哀鸿Tom”推荐阅读《古代暴君和现代灰姑娘》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VJ9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古代暴君和现代灰姑娘 http://www.220book.com/book/VJ9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