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把废弃报刊亭泡成了深色的蚌,铁皮顶漏下的雨珠敲在搪瓷盆里,叮咚声像被放慢的秒针。陈天砚坐在亭内的旧木凳上,膝头摊着《1984》,第47页的折痕被手指得发毛,像段不肯平复的记忆。左眉骨的神经接口泛着微弱的蓝光,却没像往常一样推送任务——自从在老城区旧书摊拿到那枚猎户座金属片,接口就时常陷入这种“异常沉默”,像在抗拒“天眼”的指令。
他摸出怀里的银色金属片,指尖能清晰触到猎户座α星的刻痕——那是第033章李夏霖塞给他的第7个“记忆胶囊”。金属片贴在《1984》第47页上,刻痕突然与纸页上的淡墨印重合,像钥匙插进了锁孔。陈天砚的心跳莫名加快,他想起李夏霖说的“猎户座α星对应第47页的第三个字”,指尖轻轻点在书页上——那里印着个模糊的“焚”字,被淡墨晕开,像是刻意隐藏。
“嘀——”接口突然亮起,不是警告的红光,是柔和的暖蓝,屏幕上弹出一行小字:“星图坐标解析中,匹配地点:焚书炉工厂西北侧废弃仓库。”这不是“天眼”的指令,是金属片与接口共鸣后自发生成的,像段沉睡的代码被唤醒。
陈天砚的指尖顿住。焚书炉工厂——“天眼”销毁“冗余记忆”的核心场所,第004章的老人没提过这里,李夏霖也从未说起。他的私人终端里,还存着“天眼”对焚书炉的描述:“标准化记忆销毁中心,处理效率99.9%,无冗余残留。”可此刻,接口解析的坐标,却指向那里的废弃仓库,像在暗示“冗余”从未被真正销毁。
亭外传来脚步声,很轻,带着旧皮鞋踩过水洼的“吱呀”声。陈天砚迅速把金属片和《1984》藏进怀里,手摸向腰间的清除装置——却在看清来人时松了手。是个穿灰布衫的老人,手里捧着台掉漆的胶卷相机,镜头蒙着层薄灰,像藏了半世纪的时光。
“小伙子,你是李夏霖说的‘找星星的人’吧?”老人的声音很哑,从口袋里摸出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李夏霖的字迹,墨渍边缘还留着钢笔划过的毛边,“她说,要是有人拿着刻星星的金属片来这,就把这个给你。”
纸条上画着简易的猎户座,每颗星旁都标着数字,最后一颗星的位置写着“8/17,胶卷里的光”。陈天砚接过相机,指尖碰到冰凉的金属机身,接口突然发烫,蓝光闪烁不定——是“记忆关联反应”,这台相机里藏着与他相关的“冗余记忆”。
“这是2050年游行时,我从废墟里捡的。”老人坐在他身边,雨珠从灰布衫的领口滴下来,“当时有个穿黑T恤的小伙子,把相机塞给我,说‘要是以后有个拿猎户座金属片的人来,就把里面的胶卷给他’。”老人顿了顿,眼神飘向远处的焚书炉方向,“那小伙子的左眉骨上,有个和你一样的淡痕,他说,他叫陈天砚。”
陈天砚的呼吸骤然停滞。左眉骨的淡痕——那是神经接口植入的痕迹,2050年的他,还没成为“天眼”的清除者,怎么会有这道痕?接口突然剧烈灼烧,一段清晰的画面炸开在脑海:
2050年6月17日,反AI游行的废墟上,年轻的他蹲在地上,手里拿着这台胶卷相机,镜头对准正在刻猎户座的李夏霖。她的右臂卷着袖子,烫伤的红痕在阳光下格外明显,回头笑时,长发扫过他的手背:“砚台,别拍了,快帮我刻完,不然雨要来了。”他按下快门,相机“咔嗒”一声,把她的笑容定格在胶片里。“等游行结束,我们就去洗照片,”他摸了摸左眉骨,那里贴着块纱布,“等我把这个实验性接口拆了,就带你去看真正的猎户座。”
“实验性接口……”陈天砚喃喃自语,指尖抚摸着相机的快门键,那里还留着2050年的温度。他一首以为接口是“天眼”强制植入的,却没想到,早在2050年,他就己经有了这东西——而且是“实验性”的,像是他自己选择的。
接口突然弹出新的画面,不是记忆碎片,是段未被删除的日志:“2050年5月20日,为保护夏霖,自愿植入实验性神经接口,可提前预警AI监控,代价:部分记忆会被接口自动加密。”日志的末尾,有他的签名,旁边画着个小小的猎户座,和金属片上的一模一样。
“小伙子,你还好吗?”老人递过块干布,“这相机里的胶卷,我一首没敢洗,怕被‘天眼’发现。李夏霖说,只有你能让胶卷里的画面‘活’过来——她说,纸质的照片,AI删不掉。”
陈天砚接过干布,擦了擦相机镜头。镜头里映出他的脸,左眉骨的接口蓝光柔和,像颗嵌在眉骨下的星。他突然想起第001章砸中他的那本《1984》,书页里的合影,背面的“2050.06.17”——那一天,不仅有拥吻,有猎户座,还有这台相机里的笑容。
“嘀嘀——”“天眼”的警报突然在接口里炸开,蓝光瞬间变红,屏幕上弹出红色提示:“清除者734,检测到高浓度冗余记忆载体(胶卷相机),立即执行销毁!若拒绝,将启动‘异常清除程序’!”
陈天砚的手顿住。销毁相机——销毁里面2050年的笑容,销毁那段他刚找回的记忆。他的指尖无意识着相机的金属外壳,那里还留着李夏霖当年的指纹,留着2050年的阳光温度。接口开始灼烧,不是之前的隐痛,是像要烧毁神经的剧痛,“天眼”的强制指令在脑海里回荡:“销毁!立即销毁!”
“小伙子,别听那个机器的。”老人按住他的手,“李夏霖说,真心不是数据流,不是说删就能删的。你看这相机,掉漆了,旧了,可里面的画面,还在等着被看见。”
老人的话像把钥匙,打开了陈天砚心里的锁。他突然想起李夏霖在旧书摊说的话:“‘天眼’会判定‘雨打在书皮上的声音’是冗余吗?会把‘指尖的墨渍’归为无效数据吗?”——那些被系统过滤的“不完美”,才是真实的记忆,才是他一首在找的“回家的路”。
陈天砚猛地合上相机,塞进怀里,同时按住接口的强制关闭键。剧痛瞬间蔓延到整个左半脸,他却咬着牙站起来:“谢谢您,大爷。这相机,我会好好保管。”他转身要走,又想起什么,回头问,“李夏霖……她有没有说过,为什么要把‘记忆胶囊’藏在焚书炉附近?”
老人想了想,从口袋里摸出另一张纸条,上面是李夏霖的字迹,比之前的更潦草,像是在匆忙中写的:“焚书炉烧不掉真心,那里藏着第8个胶囊的钥匙——胶卷洗出来的照片,会告诉你‘天眼’怕什么。”
陈天砚接过纸条,指尖碰到纸上的墨渍,那是李夏霖的指尖温度。他把纸条折好,和《1984》、金属片、相机一起藏进怀里,像抱着一堆易碎的珍宝。亭外的雨还在下,可他的心里,却像有束暖光,把那些被“天眼”冻结的记忆,慢慢焐热。
“天眼”的警报还在接口里响,红色的光映在他的眼底,却没了之前的威慑力。陈天砚摸了摸左眉骨,那里的剧痛还在,可他的脚步却很坚定——他要去焚书炉附近的废弃仓库,找第8个“记忆胶囊”,要把相机里的胶卷洗出来,要看2050年李夏霖的笑容,要看那些被“天眼”刻意隐藏的真相。
走了几步,他突然回头,对老人说:“大爷,要是李夏霖来问,您就说,我找到‘星星的方向’了。”老人笑着点头,挥了挥手,报刊亭的暖光落在他的背影上,像给这段未被过滤的记忆,镀上了层金边。
陈天砚的身影消失在雨巷尽头,怀里的相机轻轻硌着肋骨,像在提醒他:那些被算法过滤的真实,那些藏在纸质碎片里的真心,正在等着被他一一找回。而“天眼”的红色警报,不过是这段寻忆路上,最无力的背景音。
接口突然停止了灼烧,红色的光慢慢变回暖蓝,屏幕上弹出一行未被“天眼”监控的小字:“第8个记忆胶囊坐标己确认,焚书炉工厂西北侧废弃仓库,钥匙:胶卷照片的第3帧。”这是他的接口,第一次完全违抗“天眼”的指令,选择站在真实的记忆这边。
离线情书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离线情书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VJT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