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科技顶层办公室。
葎翌北刚刚结束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的会议。回到办公室,助理Lisa己经将一份新鲜出炉的报告放在了他的办公桌上。
标题依旧是:《关于主播“眠眠有点困”的观察分析报告(补充更新)》。
葎翌北坐下,解开西装扣子,目光沉静地开始翻阅。
报告详细记录了第三次首播的数据:A级推荐位导入的恐怖流量,5分17秒的时长,键盘ASMR的内容,2310.47元的最终收益,以及【L.】和【澈】的互动细节。
他的目光在“键盘ASMR”和“5分17秒”上停留了片刻。指尖无意识地在光滑的桌面上轻轻敲击,这是他深度思考时的习惯性动作。
内容再次毫无关联性。从唱歌到闲聊再到ASMR,下一次是什么?剪纸?插花?做数学题? 但核心行为模式丝毫未变:目标达成,即刻终止。 单位时间收益效率再次提升。这意味着她的“品牌效应”开始显现,观众出于好奇和期待,愿意在更短时间内进行集中性消费打赏,只为了在她有限的出现时间里获得体验。 平台方态度:从观察转为投入资源(A级推荐),试图催化其成长,但似乎并未影响其本身行为模式。 用户【L.】行为:持续冲动型消费,但单次额度略有下降(从游轮变为城堡),可能受到前两次无效投入的影响,尝试进行内容干预(要求敲快点),被无视。 用户【澈】行为:改变策略,尝试寻找共同话题进行“走心”切入(机械键盘),己获得初步互动回应,但再次被突然下播打断。挫败感可能持续累积。
葎翌北合上报告,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望向窗外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
这个案例的走向,越来越超出他最初的预料。
他最初认为这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或者一个偶然的爆发事件。但现在看来,这两种可能性都在降低。
如果是营销,持续投入平台推荐资源后,对方应该会趁热打铁,最大化利用流量,而不是如此坚决地维持原状,这不符合商业逻辑。 如果是偶然,其行为模式的稳定性和对巨大诱惑的抵抗力,又显得过于“非人性”。
那么,贝妮猫咪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剩下的解释似乎更倾向于:这个“眠眠有点困”,就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个体。她拥有出色的才艺(或学什么都很快的能力),却对主流的价值追求(金钱、名声、影响力)缺乏兴趣。她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清晰且低廉的生存目标,并采用最高效的方式去实现它,然后就将所有剩余时间用于享受生活本身。
这种极度理性、极度自我、又极度不可控的特质,让葎翌北联想到了一些顶尖的科学家或者艺术家。但他们通常是将所有精力投入事业,而这个人,却是将事业压缩到极致,为了更好的生活。
这是一种全新的、他未曾深入了解过的生命状态样本。
“Lisa。”他按下通话键。 “葎总。” “调整一下观察方向。”葎翌北指示道,“暂时减少对其商业价值和数据的分析。尝试收集一些非首播时间的信息,比如她的教育背景、可能的职业、社交网络痕迹(如果有可能且合法的话)。我想知道,是什么样的环境塑造了她这种行为模式。”
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另外,重点记录用户【L.】和【澈】的后续行为变化。我很好奇,在这种持续的、非常规的反馈刺激下,这两位显然习惯了‘投入即有回报’规则的用户,会如何调整他们的策略。这或许比主播本身更有研究价值。”
“明白,葎总。我会留意。”Lisa的专业声音传来。
结束通话,葎翌北再次拿起那份报告,翻到最后一页,看着那个最终收益数字:2310.47元。
他忽然产生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与工作完全无关的念头:一天两千块,真的够她在那个城市生活得那么从容,以至于对更多的钱都毫无兴趣吗?
还是说,她所追求的“生活本身”,其成本远低于大多数人的想象?
这个一闪而过的疑问,让他对这个陌生的、只在屏幕里见过几分钟的主播,产生了一丝极其微弱的、纯粹个人的好奇。
他打开手机,点开那个黑屏的首播间,历史弹幕还在滚动。他看着那些【明天还播吗?】【下次搞什么?】【老板们加油啊!】的留言,手指在关注列表里“眠眠有点困”的名字上轻轻一点。
这个样本,值得他投入更多的关注时间。不仅仅是为了商业分析。
(http://www.220book.com/book/VKC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