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敬之被枪毙的第二天,济南城的风里都带着股肃杀气。城门口的布告前围了三天,百姓们指着上面的字迹唾骂,有个老太太甚至拎着菜篮子,往布告牌上扔了把烂菜叶——她的儿子就是在章丘战斗中牺牲的。
陈峰没去看这场“热闹”。他正蹲在新划的训练场里,看赵卫国给新兵们示范刺杀动作。这些新兵大多是济南周边的农民,脸上还带着怯生,但握枪的手很稳,眼神里有股子狠劲。
“刺!”赵卫国一声吼,木枪带着风声首刺出去,枪尖稳稳停在稻草人的心口。
新兵们跟着喊,几十杆木枪同时前刺,动作不算整齐,却透着股拼命的架势。陈峰看着心里敞亮——只要肯练,这些庄稼汉迟早能变成好兵。
“师座,泰安那边来信了。”周卫国跑过来,递过一张揉得发皱的信纸,“马司令说,南京派了个姓刘的专员去泰安,说是要调查黄敬之的事,还问咱们要不要……”他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陈峰展开信纸,马金彪的字歪歪扭扭,却透着耿首:“姓刘的带了一个团的中央军,明着是调查,实则想占泰安。我能顶住,但怕他们绕到济南背后捅刀子。”
“把咱们新造的五十颗手榴弹给马金彪送去。”陈峰把信纸折好,“再派两个懂迫击炮的老兵过去,告诉他们,泰安要是守不住,就退到济南来,咱们一起扛。”
“那姓刘的怎么办?”周卫国问,“真让他在泰安扎下来?”
“暂时别动。”陈峰望着训练场,“章丘刚打完,咱们得喘口气。让马金彪拖着,等咱们的兵工厂再上轨道,就不怕他们了。”
他心里清楚,南京这是换了招数,明着不敢动济南,就想从外围下手。但只要泰安还在马金彪手里,济南的西大门就守得住。
兵工厂的扩建比预想中快。李铁柱带着工人们连轴转,新到的车床刚安装好,就开始试生产“济安”步枪。陈峰去看的时候,正赶上第一批新枪下线,黝黑的枪身闪着冷光,比之前的更精致,枪管上还刻着细小的刻度。
“师座您看,这准星调过了,五百米开外打靶,十枪能中八枪。”李铁柱举着枪,眼里满是得意,“刘工说,再给咱半个月,能造出轻机枪!”
陈峰接过枪,掂了掂重量,比日军的三八式更沉,却更稳。他对着窗外的靶子开了一枪,子弹正中红心。
“好样的。”陈峰拍了拍李铁柱的肩膀,“造枪的材料还够吗?缺什么跟我说。”
“钢材有点紧。”李铁柱挠挠头,“之前缴获的不够用了,市面上能买到的都是些废铁,打不了枪管。”
陈峰皱了皱眉。钢材是硬通货,日军封锁得紧,想弄到不容易。他想起系统面板里还有12000积分,兑换一批钢材倒是够,但凭空多出的物资容易引人怀疑。
“我让人去周边找找。”陈峰含糊道,“实在不行,就去扒鬼子留下的铁轨,总能凑够。”
当天下午,陈峰让人把周卫国叫到指挥部,递给他一张纸条:“带几个人,按这个地址去趟周村,找个姓王的铁匠,他手里有批好钢材,你想办法弄回来。”
这地址是他用500积分从系统里换来的——据说那姓王的原是兵工厂的老匠师,鬼子占了周村后,他就藏了一批钢材,想找机会送给抗日的队伍。
“师座放心,保证办妥。”周卫国揣好纸条,转身就走。
周卫国走后,陈峰去了救济点。负责救济的老张正指挥着士兵给百姓分粮食,见陈峰进来,连忙迎上来:“师座,今天的粥里加了红薯,百姓们都说好。”
陈峰看着排队领粥的百姓,大多是老人和孩子,脸上的菜色比前几天淡了些。有个小姑娘捧着碗,小口小口地喝着,看见陈峰,怯生生地笑了笑。
“粮食还够吗?”陈峰问。
“还能撑半个月。”老张叹了口气,“周边的粮商把价钱抬得太高,咱们手里的钱快不够了。”
陈峰皱起眉。打仗打的就是钱粮,枪造得再好,没粮也留不住人。他正琢磨着,就见一个穿着长衫的中年人走过来,对着陈峰拱手:“陈师长,在下是济南商会的副会长,姓赵。”
“赵会长有事?”陈峰问。
“商会的几位老板商量了下,想给部队捐些粮食。”赵会长笑着说,“虽然不多,也是咱们济南百姓的一点心意。”
陈峰有些意外。之前商会的人见了他都躲着走,怎么突然主动捐粮了?
“赵会长有心了。”陈峰点头,“但我不能白要百姓的东西,按市价算钱,多出来的记在账上,以后有难处,部队帮衬。”
赵会长愣了愣,随即笑道:“陈师长果然是办实事的人。其实……是前些天枪毙黄特派员的时候,百姓们都说,跟着陈师长,日子有盼头。”
陈峰心里一动。他忽然明白,民心这东西,不是靠枪杆子逼出来的,是靠实打实的行动挣来的。
当天傍晚,商会就送来了二十车粮食,还有几车布匹和药品。陈峰让人按市价付了钱,又让老张给商会的店铺发了“抗日商户”的牌子——有这牌子,部队会优先保护他们的安全。
消息传开,不少小商户也主动送来东西,有送菜的,有送柴火的,甚至有个木匠铺,送来几十根做好的枪托。
陈峰站在指挥部里,看着士兵们登记物资,心里暖烘烘的。他忽然想起刚打济南的时候,城里一片死寂,百姓们关着门不敢出来。这才多久,就有了烟火气。
“师座,章丘那边传来消息,日军在周村增兵了,好像在搜什么人。”赵卫国进来报告,“周卫国还没回信,会不会出什么事?”
陈峰心里一紧。周村离章丘不远,日军突然增兵,难道是发现了周卫国的行踪?
“再派个侦察班过去接应。”陈峰下令,“告诉他们,要是情况不对,先撤回来,钢材不重要,人要紧。”
赵卫国刚走,沈锐就跑了进来,手里举着张纸,脸上笑开了花:“师座!您看这是什么!”
纸上是一张设计图,画着挺机枪,旁边标着尺寸和零件名称。陈峰一眼就认出来,这是捷克式轻机枪的改良版。
“刘工画的!”沈锐兴奋道,“他说,有了新车床,咱们能造这个!就是缺枪管的钢材,还有弹簧。”
陈峰看着图纸,心里的焦虑淡了些。轻机枪要是能造出来,部队的火力能提升一大截。他想起周卫国去取的钢材,心里默默祈祷——一定要顺利。
夜里,陈峰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是周卫国回来了,身上沾着泥,左臂缠着绷带,渗出血迹。
“师座,钢材弄到了!”周卫国咧嘴笑,“就是路上被鬼子的巡逻队发现了,打了场遭遇战,牺牲了两个弟兄。”
他身后的士兵们扛着十几个麻袋,打开一看,都是闪闪发亮的钢材,正是造枪管的好料。
“辛苦了。”陈峰拍了拍他的肩膀,“快去处理伤口,剩下的事交给我。”
周卫国走后,陈峰让人把钢材送去兵工厂,又让人给牺牲的士兵记上名字,家属每月发抚恤金。做完这些,天己经快亮了。
他站在院子里,看着东方泛起鱼肚白,心里忽然踏实了。日军的增兵也好,南京的小动作也罢,都像挡在面前的石头,看着吓人,只要一步一步往前走,总能搬开。
兵工厂的方向传来了机器的轰鸣声,比平时更早,像是在迎接新的钢材。陈峰知道,那里正在孕育新的希望。
而济南城的百姓,己经开始生火做饭,袅袅炊烟升起,在晨光里散开,像一幅温暖的画。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往训练场走去。今天,又有一批新兵要开始训练,他们会成为守护这座城的新力量。
暗流或许还在涌动,但新芽己经破土。只要这股劲不松,济南就塌不了。
作者“梦中岁月”推荐阅读《抗战:1935当加强德械师师长》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VL3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