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林晚星就踩着晨露往后院跑——前几日种下的黄瓜种子,竟冒出了嫩黄的芽尖,顶着细细的绒毛,怯生生地从土里探出头。她蹲在田埂上,忍不住伸手轻轻碰了碰芽尖,转身朝灶房喊:“沈砚之!你快来看,种子发芽啦!”
沈砚之正端着刚煮好的豆浆出来,听到喊声快步走来,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眼底也漫上笑意:“长得真快,再过几日就能搭架子了。”他放下豆浆,从兜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晒干的草木灰,“撒点这个,能防虫害,还能当肥料。”林晚星接过布包,学着他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把草木灰撒在芽尖周围,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新生命。
早饭吃的是豆浆配油条,油条是前一天沈砚之跟着村里的赵叔学炸的,外皮酥脆,内里松软。林晚星咬着油条,忽然说:“今天下午要是没事,我们去山上挖点荠菜吧?包馄饨吃正好。”沈砚之点头,又想起什么:“李叔昨天说他老伴有点咳嗽,我们顺便采些枇杷叶回来,煮水给她喝。”
上午,两人先去了李叔家。沈砚之给李婶把了脉,又教她用枇杷叶煮水,还特意叮嘱:“叶子背面的绒毛要刷干净,不然会刮嗓子。”李婶拉着林晚星的手,一个劲地道谢:“多亏了你们,不然我这咳嗽还不知道要拖多久。”临走时,李叔硬塞给他们一筐刚摘的桃子,嫩的,透着甜香。
从李叔家出来,路过王婶家,王婶正站在院子里摘豆角,见他们来,笑着喊:“晚星,快来尝尝我家的豆角,刚摘的,嫩得很!”说着就往他们手里塞了一把。林晚星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又把李叔给的桃子分了些给王婶:“王婶,您尝尝这个,可甜了。”
午后的太阳不那么烈了,两人提着竹篮往山上走。山上的荠菜长得鲜嫩,绿油油的,藏在草丛里。林晚星蹲在地上,仔细地挖着,时不时抬头看看沈砚之——他正站在一棵枇杷树下,小心地摘着叶子,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身上,镀上一层温柔的光。“沈砚之,这里的荠菜好多啊!”林晚星朝他挥挥手,手里举着一把刚挖好的荠菜。沈砚之走过来,帮她把荠菜上的泥土拍掉:“小心别碰到旁边的刺藤。”
两人挖了满满一篮荠菜,又摘了些枇杷叶,才慢慢下山。路过张婆婆家时,张婆婆正坐在门口晒豆子,见他们提着篮子,笑着问:“挖野菜回来啦?”林晚星点头,从篮子里拿出一把荠菜递过去:“张婆婆,您也拿点,包馄饨好吃。”张婆婆接过,又从屋里端出一碗晒干的红枣:“给你们拿点红枣,煮水喝补气血。”
回到家,林晚星去择荠菜,沈砚之则在灶房里烧热水。荠菜要先焯水去涩,林晚星把焯好的荠菜切碎,和肉馅拌在一起,加了些姜末和香油,香味一下子就飘了出来。沈砚之靠在门框上,看着她忙碌的身影,眼里满是笑意:“要不要我帮忙擀皮?”林晚星抬头,笑着递过擀面杖:“好啊,上次你擀的饼皮就很好。”
沈砚之擀皮的手艺比上次熟练了些,林晚星包馄饨的动作也快,两人配合着,不一会儿就包了满满一篦子。锅里的水开了,沈砚之把馄饨下进去,白色的馄饨在水里浮浮沉沉,像一群小元宝。“加点虾皮和紫菜吧?”林晚星从柜子里拿出虾皮,撒进锅里。
晚饭吃的就是荠菜馄饨,汤鲜馅嫩,一口下去满是春天的味道。林晚星喝着汤,忽然说:“等黄瓜藤蔓长起来,我们就在架子上挂些小灯笼,晚上点亮肯定好看。”沈砚之点头,夹了一个馄饨递到她嘴边:“好,到时候我们一起挂。”
饭后,两人坐在槐树下,手里拿着蒲扇,聊着天。院子里的黄瓜芽在夜色里静静生长,槐花开得正盛,风一吹,花瓣就落在他们的衣襟上。林晚星靠在沈砚之肩上,轻声说:“你说,我们以后每年都种黄瓜好不好?”沈砚之握住她的手,声音温柔:“好,不仅种黄瓜,还要种你爱吃的草莓、樱桃,把后院种满你喜欢的东西。”
月光洒在院子里,灶房里还留着馄饨的香味,远处传来村民家的狗叫声,一切都平和而安稳。他们知道,这样的日子没有惊心动魄,却有着最动人的烟火气——是新苗破土的惊喜,是邻里间的互赠,是一起包馄饨的默契,是对未来的小小期盼。往后的日子,也会像这碗馄饨一样,温热鲜香,绵长悠远。
(http://www.220book.com/book/VLD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