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小院短暂的欢腾,如同冰冷冬日里的一簇微弱火苗,终究无法融化整个燕京城上空厚重的阴霾。外部的大环境,随着某些指示的层层传达,变得更加肃杀紧绷。
“深挖细查”、“清理死角”、“扫除一切污泥浊水”…诸如此类的口号,通过高音喇叭、宣传标语和大字报,铺天盖地地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一股无形的恐慌,像瘟疫一样在特定人群中蔓延开来。
首当其冲的,是那些所谓的“成分不好”的家庭——祖上是地主、富农、资本家,或者有海外关系、曾在旧政府任职…他们如同惊弓之鸟,生怕家里任何一件与“旧时代”沾边的东西,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招来灭顶之灾。
恐慌引发了连锁反应。许多普通人家,看着街坊邻居被带走盘查,听着各种骇人听闻的传言,也变得风声鹤唳。那些压在箱底多年、或许只是祖辈留下的一点念想的老物件——几本发黄的线装书、一幅褪色的字画、一个缺了口的旧瓷碗、甚至是一枚锈迹斑斑的铜钱…此刻都成了烫手的山芋,散发着不祥的气息。
“快!赶紧处理掉!烧了!砸了!扔了!不能留!一件都不能留!” 这样的对话,在无数个家庭里,在压抑的低声中进行着。
于是,燕京城几个隐秘的“下水道”开始异常活跃起来。
城南的“露水集”,天还没亮透,就比以往更加拥挤混乱。地摊上,除了常见的农副产品、旧衣物,突然涌现出大量来路不明、被匆匆处理的“旧货”。成捆的线装书、字画卷轴、旧瓷器、铜器摆件…像垃圾一样被随意堆放着,价格低得令人咋舌,卖家只求速速脱手,眼神里充满了仓惶和警惕。
一些更隐秘的“鬼市”角落,交易更加鬼祟。昏暗的煤油灯或手电光下,买卖双方都压低了帽檐,交易迅速而沉默,钱货两讫后立刻消失在黑暗中。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和绝望的气息。
废品回收站也迎来了“丰收”。大量被判定为“西旧”的书籍字画、瓷器碎片,甚至完好的旧家具,被整车整车地送来。工作人员麻木地过磅、登记、扔进堆积如山的废纸堆或砸碎归入废铁废料区。文化的碎片,在这里被彻底碾碎、归类,等待化为纸浆或回炉。
这股恐慌性的抛售潮,如同决堤的洪水,裹挟着无数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信息的物件,涌向毁灭或隐匿的角落。
当韩风从陈雪茹那里再次听到“露水集旧书论斤卖,破碗破罐堆成山”的消息时,他的心脏猛地一跳!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脑海——机会!千载难逢的“捡漏”良机!
混乱和恐慌蒙蔽了大多数人的眼睛。无数珍宝混杂在真正的垃圾中,被不识货的人恐慌性地抛弃,被当作废品处理。价格被压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低谷!而这一切,在他的“鉴宝之眼”下,却如同黑夜中的明珠!
他手头正好有资金!上次雅致轩交易的尾款,加上父亲奖金里特意分给他“买学习资料”的十几块钱,还有之前积攒下的一些零散票证。更重要的是,他有这双能看穿迷雾的眼睛!
“妈,我出去一趟,图书馆有点事。”韩风找了个借口,揣上家里所有的“活动资金”——大约三十多块钱和几斤粮票,又悄悄将那块从陈雪茹那里得来的、品相不错的清中期白玉平安扣塞进内兜(这是他目前手头最容易变现、又不太扎眼的小件),深吸一口气,推开了家门。
他要去“扫货”!趁着这场人为制造的、毁灭性的风暴,去抢救那些即将被碾碎的历史尘埃,去为自己的未来积累更雄厚的资本!
他没有再去人流最密集、也最容易被盯上的露水集中心区,而是像一条敏锐的猎犬,钻进了更偏僻、更混乱的边缘地带,以及几个他平时踩过点的、私下处理“敏感物品”的小型聚集点。他刻意换上了一身半旧但洗得干净的蓝布学生装,戴了顶旧帽子,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像个趁着放假、想淘换点便宜旧书回去看的普通学生。
踏入这片混乱的“淘宝”之地,韩风立刻感受到了一种末世狂欢般的扭曲氛围。卖家急于脱手的焦虑,买家(大多是像他这样抱着捡便宜心态的,或者是一些嗅觉灵敏、专门收“废品”的二道贩子)压低价格、挑挑拣拣的贪婪,还有空气中弥漫的尘埃和恐慌气息,混杂在一起。
他的“鉴宝之眼”悄然开启。识海中,无数微弱、杂乱、或明或暗的光点瞬间浮现,如同夏夜纷乱的萤火虫。大部分光芒黯淡、驳杂,对应着毫无价值的普通旧物或粗劣赝品。但在这片混乱的“光海”中,偶尔会有一两点异常璀璨、纯粹、带着独特历史沉淀感的宝光,如同灯塔般穿透迷雾,指引着他!
韩风的心跳开始加速。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目光锐利地扫过一个个摊位、一堆堆“废品”。真正的“淘宝”,开始了!这不仅仅是为了积分和财富,更是在与毁灭赛跑,在时代的洪流中,打捞那些即将沉没的文明碎片。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60年代,我靠捡漏成了首富(http://www.220book.com/book/VLE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