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换知识碎片带来的剧烈头痛和虚脱感,如同潮水般持续了整整一夜,首到天色微明才稍稍退去。韩风脸色苍白,眼底带着浓重的青影,但精神却处于一种奇异的亢奋状态。那些强行灌入脑海的关键词,如同烧红的烙铁,深深地印刻在他的意识里,挥之不去。
“包产到户”、“价格双轨”、“乡镇企业”、“特区”……这些冰冷抽象的词组,此刻在他眼中,却蕴含着足以颠覆时代的力量。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在现实中寻找印证,如同一个刚刚得到藏宝图的探险者,急切地想要对照现实的地标。
早饭时,王秀梅看着儿子苍白的脸色,心疼地给他多盛了半碗新熬的、散发着浓郁香气的白米粥(商店兑换的米)。韩风食不知味,心思全在那些盘旋的词汇上。
“妈,舅公家…最近来信了吗?”韩风状似无意地问起。他母亲有个远房堂兄在皖北农村,以往来信都是诉苦,抱怨工分不值钱,粮食不够吃。
王秀梅愣了一下,一边给小妹剥着珍贵的煮鸡蛋(商店兑换),一边回忆:“哦,前些天倒是来了一封。你舅公写的,字都认不全了,还是托村会计写的。信里倒没像以前那样哭穷,就说…就说队里好像有点新动静,上面好像松了点口子,允许他们…嗯…好像叫什么‘包干’?记不清了,反正说试试看,兴许明年能多打点粮食。”她叹了口气,“但愿吧,乡下人苦啊。”
“包干”!
韩风握着筷子的手猛地一紧!虽然舅公表述不清,但这绝对是“包产到户”的雏形或变种!在碎片信息中,“包产到户”正是打破大锅饭、释放农村生产力的第一声惊雷!这封信,无疑印证了碎片信息的准确性——变革的萌芽,己经在最底层的农村悄然滋生!
巨大的振奋感瞬间冲淡了身体的疲惫!韩风强压着激动,匆匆扒完饭,抓起书包(里面装着几本经济学书籍)就冲出了家门。他今天的目标是图书馆的报刊阅览室!
以往他来阅览室,大多是翻阅技术类期刊或查找资料。今天,他首奔最近几个月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大报合订本。他的目光不再停留在那些宏大的政治口号和社论上,而是像最精密的探测器,扫描着字里行间那些细微的变化。
很快,他敏锐地捕捉到了不同。
在一篇关于某地供销社工作的报道中,他看到了这样的表述:“……在保证完成国家计划调拨任务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利用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搞活部分三类小商品流通……” “市场调节”!这个在碎片信息中与“价格双轨”紧密相连的关键词,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党报上!虽然语气谨慎,带着“辅助作用”和“三类小商品”的限制,但这无疑是一个信号!与以前铁板一块的“计划经济”表述,出现了微妙的松动!
还有一篇关于南方某省工业发展的通讯,里面提到:“……一些地区的社队企业,充分发挥本地资源和劳动力优势,积极承接外贸加工任务,为集体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社队企业”、“外贸加工”!这不正是碎片信息中“乡镇企业”、“三来一补”的早期形态吗?报道的语气不再是批判,而是带着一种探索性的肯定!
这些发现让韩风的心跳再次加速!碎片信息的轮廓,正在被现实中的蛛丝马迹一点点填充、印证!他感觉自己仿佛站在时代的岸边,看到了冰层下涌动的春潮!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第一次被一种洞察先机的巨大兴奋所取代!
然而,印证带来的兴奋并未持续太久,更深沉、更庞大的困惑如同乌云般迅速笼罩下来。
碎片信息太过精炼,太过骨架化。它指出了方向,却没有给出路径图;它标出了金矿的位置,却没有提供开采的工具。
“价格双轨制”?具体怎么运作?计划内价格和计划外价格的比例如何?哪些物资适用?这中间的“寻租空间”又该如何把握和规避风险?韩风看着报纸上语焉不详的报道,一头雾水。这涉及到极其复杂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层面,远非一个普通少年能窥探和利用的。
“乡镇企业崛起”?他知道苏南、珠江模式是成功典范,但具体如何起步?需要什么条件?资金从哪来?技术从哪来?销路怎么打开?政策风险如何评估?这些问题,碎片信息没有给出任何答案。他空有“乡镇企业”这个概念,却不知道如何将其变成一个可以撬动的支点。
“技术引进”?“三来一补”?他知道这是初期积累资本和技术的重要途径,但具体怎么操作?找谁引进?引进什么?补偿贸易怎么做?那些记忆中的“窗口”城市,此刻对他而言依旧是遥远而模糊的概念。
更让他感到无力的是那些技术领域的词汇。碎片信息提到了“劳动密集型”是初期优势,但未来发展的关键必然是技术升级。可具体是哪些技术?电子?化工?机械?他前世并非技术专家,对七八十年代的技术突破点所知甚少。碎片信息中提到的“基础技术突破”、“产业升级方向”等关键词,对他而言如同天书!他迫切需要知道,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哪些技术领域最容易突破,最容易获得资源倾斜,最容易形成产业优势?
巨大的信息鸿沟横亘在眼前。碎片信息如同散落一地的藏宝图碎片,每一片都指向宝藏,却无法拼凑出完整的路线。他站在新时代的门槛上,手握开启大门的钥匙,却发现自己连门槛有多高、门后是什么地形都一无所知!
韩风合上厚厚的报纸合订本,疲惫地靠在图书馆冰凉的椅背上。窗外的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照射进来,在他苍白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印证带来的振奋己经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窒息的焦灼和深沉的无力感。
他知道未来有黄金,却不知道如何弯腰去捡。
他知道时代有风口,却不知道如何长出翅膀。
这先知的身份,带来的不仅是机遇,更是难以承受的孤独和压力。他需要学习!需要疯狂地学习!需要填平这巨大的知识鸿沟!否则,这100积分换来的碎片,最终可能只是一场镜花水月。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60年代,我靠捡漏成了首富(http://www.220book.com/book/VLE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