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部里,油灯摇曳,李云龙接过赵铮递上的地图,仔细查看他做的标记和批注。赵铮站在地图旁,指着那个偏僻的山顶,语气肯定地解释道:“团长,政委,这个独立观察哨位置偏僻,但却扼守着几条重要的山路。日军在这里部署,很可能不仅仅是为了侦察,还可能藏有重要的通信设备,甚至密码本,用于秘密联络和气象观测。”他强调了其潜在的战略价值,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李云龙听得眼睛发亮。他知道在敌后,一个电台的价值比一个营的兵力还重要!有了电台,就能窃听鬼子电报,就能掌握鬼子动向,这可比什么棉衣棉被都重要。赵刚则走过来,拿起地图,仔细看了看,然后看向赵铮:“赵铮同志,你对这个观察哨的了解,又是从何而来?你确定不是你臆想出来的?”赵刚的语气中充满了质疑,眼神中闪烁着不信任。
赵铮沉着回应:“政委,我之前在日军营地,无意中看到过一些关于‘气象观测所’的文件,结合这张地图上的标注,我推断这个观察哨很可能担负着类似任务。日军对气象情报非常重视,所以可能会配备更精密的设备。而且,这个观察哨的位置,正好能俯瞰几条重要的交通线,是侦察我军和附近地方武装行动的绝佳地点。”他用半真半假的情报再次解释,试图打消赵刚的疑虑。
李云龙不理会赵刚的质疑,他一拍大腿:“他娘的,管他是不是臆想出来的,咱们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吗!老子就喜欢这种有油水的买卖!”他立刻召集了一营营长【李建国】。
李建国,一个身材魁梧、目光坚毅的营长,大步走了进来。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军装,腰间挂着驳壳枪,浑身散发着一股精悍的气息。
“老李,什么事?”李建国问道,声音洪亮。
“达康啊,你来得正好!”李云龙指着地图上的独立观察哨,对李建国说道:“你立刻带领一个精干的侦察小队,连夜摸上山,搞清楚这个观察哨的情况!要是真有电台,给老子首接端了!”
李建国立刻领命。李云龙又指着赵铮:“这小子对鬼子情况熟悉,也懂鬼子话,让他跟着一块儿去,给你们当向导兼翻译!”
赵刚立刻提出异议:“团长,赵铮同志身份敏感,让他深入敌后太过冒险,而且不符合规定!”赵刚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担忧和不满。他知道,赵铮身上藏着秘密,一旦深入敌后,这个秘密很可能会暴露。
李云龙大手一挥,不耐烦地打断了赵刚:“他娘的,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老子要的是鬼子电台,不是他娘的规定!有他跟着,咱们的行动就多了一分把握!老赵,你别他娘的婆婆妈妈的,这可是关系到咱们部队能不能打胜仗的大事!”
最终,赵刚虽然不情愿,但也被李云龙的强硬压了下来。他只是叮嘱李建国,要“严密监视”赵铮,确保他不会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情。
夜幕降临,寒风呼啸。李建国带领着十余名精锐战士,赵铮则作为唯一的“文职人员”和向导,悄然离开了赵家峪,朝着那座偏僻的山顶进发。山路崎岖,布满了冰雪,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战士们身手敏捷,在黑暗中穿梭自如。赵铮则紧跟在李建国身后,他的心中充满了兴奋与紧张。他知道,这将是他获得更多【生存熵】,并真正武装独立团的关键一步。
在漆黑的山路上,赵铮凭借着系统提供的模糊地图信息和对日军哨卡的“预判”,小心翼翼地为小队指引方向。他指着前方的一处山坳,低声对李建国说道:“营长,这里是日军巡逻的盲区,我们可以从这里绕过去。”
李建国观察着赵铮的举动,眼神中带着一丝探究。他发现赵铮虽然是第一次走这条路,但对地形的判断,对日军巡逻路线的把握,却比那些老侦察兵还要精准。他虽然没有完全相信赵铮的“经验论”,但也不得不承认,赵铮确实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他们即将抵达日军观察哨附近,一场危险的侦察与潜入,即将拉开序幕。赵铮知道,他必须在这次行动中,再次展现出自己的价值,才能彻底打消李建国和赵刚的疑虑。
(http://www.220book.com/book/VM9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