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毛骧和太子这两尊大佛的间接庇护,郭宁妃那边暂时没了动静。 林枫不敢怠慢,全力投入到“武英殿大数据可视化项目”中。 数据司全员加班加点,终于在半个月后,完成了第一期工程。 武英殿偏殿的一面巨大的墙壁被清理出来,挂上了特制的、可以灵活滑动更换的巨大面板。上面用不同颜色的颜料和精准的线条,绘制着大明两京十三省的主要粮储柱状图、赋税扇形图、人口趋势图以及漕运关键节点流量示意图。 图表庞大,数据清晰,色彩分明,看起来极具视觉冲击力。 朱元璋亲自来验收成果。 当他走进偏殿,看到那面巨大的“数据墙”时,明显愣了一下。虽然他早就听林枫描述过,但亲眼所见,还是被这宏大的场面震撼了一下。 【好家伙!这小子还真弄出来了!这看起来…是挺唬人!】 他背着手,仔细地看着上面的每一项数据,尤其是在漕运图和浙江、山东等地的数据上停留了很久。 “嗯…不错,一目了然。”朱元璋难得地给出了正面评价,“以后各地报上来的紧要数据,要第一时间更新上去。朕要随时能看到最新的情况。” “臣遵旨!”林枫赶紧答应。 【老朱满意就好!这下数据司算是稳了!】 朱元璋似乎心情不错,又问道:“林枫,你这数据司,如今可能测算些更…有趣的东西?” 林枫一愣:“陛下指的是?”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恶趣味的的光芒:“比如…测算一下,满朝文武,谁家妻妾最多?谁家的田庄亩产最高?或者…谁家儿子最不成器,逛青楼花的钱最多?” 林枫:“…” 数据司众人:“…” 【卧槽!老朱你这爱好也太八卦了吧?!你这是要让数据司变成大明第一狗仔队啊?!】 林枫冷汗都下来了:“陛下…这…这些数据,恐怕难以收集,且…且非国政所需…” 朱元璋摆摆手:“咱就是随口一问。不过…若是真能算出来,也挺有意思,呵呵。” 林枫和手下们面面相觑,哭笑不得。 但皇帝的金口一开,下面的人难免会揣测圣意。没多久,数据司能“测算万物”的名声就悄悄在京城官场传开了,甚至衍生出各种离谱的版本,搞得数据司众人哭笑不得,同时也让某些心里有鬼的官员更加忌惮数据司。 这日,林枫正在指导小赵如何更美观地绘制扇形图,通政司送来一份最新的公文抄录。 徐光远接过一看,脸色微变,立刻递给林枫:“大人,您看这个!” 林枫接过一看,是山东兖州府报上来的—份关于微山湖区剿匪的奏报,声称剿灭了一股水匪,缴获了一批物资。 这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林枫注意到,奏报里提到缴获的物资中,有几件“制式军械”! 剿灭水匪,怎么会缴获制式军械?! 而且地点是微山湖!正是冷月提到的,漕帮第七十六号漕船曾经异常停留检修的地方! 林枫的心跳骤然加速! 他立刻让人找出漕运相关的数据档案,尤其是近两年微山湖段的漕运记录和物资报备。 经过仔细比对,他发现,在漕帮第七十六号漕船那三次“异常检修”的时间段附近,微山湖段都有一些小规模的“漕粮损耗”或“遭遇风浪”的记录,损耗量不大,符合常见损耗范围,但现在看来,极其可疑! “光远,立刻将微山湖段近两年的所有漕运损耗记录、剿匪记录、以及…山东都司的军械配发、报损记录,全部调出来!重点核查时间点和数量的吻合度!”林枫立刻下令。 “是!” 数据司立刻行动起来。有了武英殿项目的尚方宝剑,他们调取数据比以前顺畅了很多。 很快,更多的疑点被挖掘出来! 那几次微山湖段的“损耗”,其物资种类(主要是粮食和布匹)与山东都司同期“正常报损”的军械种类,似乎存在某种“兑换”关系!而剿匪缴获的“制式军械”,其编号段恰好与山东都司一批“己报损”的军械吻合! 一条隐秘的链条逐渐清晰: 侯府通过漕帮,将贪墨的粮饷物资,利用漕船运至微山湖这类水匪横行、管理混乱的区域,然后通过伪造“损耗”或“遭遇风浪”,将物资卸下。接着,很可能由水匪(或者本身就是伪装成水匪的私兵)接手,再用这些物资,去换取山东都司内部人员通过“报损”等手段流出的制式军械! 最后,这些军械去了哪里? 林枫想起冷月关于赃银可能流向“北边”的猜测,想起山东的地理位置… 他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 这己经不是普通的贪腐了!这是私蓄武力,图谋不轨! 他立刻将所有这些发现和数据比对结果,整理成一份密报,一式两份。 一份,通过太子朱标,呈送皇帝。 另一份,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派人送交给冷月。毕竟,这条线索是她最先提供的,后续可能还需要暗香卫的力量深入调查。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份送给冷月的密报,却意外落入了一个他绝对想不到的人手中,并引发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 就在他派出信使后不久,一队东厂番子突然包围了数据司! 为首的一名东厂档头,面色冷厉,首接亮出驾帖: “奉督公命,数据司郎中林枫,勾结后宫,泄露禁中语,图谋不轨!拿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VMG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