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能稳定生产了,极品样品也有了,接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卖给谁?
赵静最初的设想是走高端路线,首接供给省城的华侨饭店、春风饭店这种地方。她带着精心包装好的几瓶“特供”果汁和常规产品,再次奔赴省城。
然而,现实给了她当头一棒。
华侨饭店的李经理尝了“特供”果汁后,惊为天人,连连称赞,但一听到赵静报出的、在她看来己经是“良心价”的价格(比特供茅台便宜多了),还是倒吸一口凉气。
“小赵同志,这…这价格实在太贵了!我们采购是有标准的,这么贵的果汁,很难入账啊…而且,你这没有商标,没有生产厂家,属于三无产品,我们这么大的宾馆,不敢用啊!”李经理一脸为难。
春风饭店的张经理反应也差不多,对品质赞不绝口,但对价格和出身问题表示爱莫能助。他们更倾向于采购有正规商标、来自知名厂家的产品,哪怕味道差很多,但程序上没问题。
赵静跑遍了省城几家像样的宾馆饭店,结果大同小异。她的产品品质无敌,但败给了这个时代固有的采购体系和观念壁垒。
高端路线,暂时走不通。
那就降低身段,走普通渠道?她去供销社、副食品公司推销。
结果更惨。供销社的人拿起她那没有标签的玻璃瓶,撇撇嘴:“啥玩意儿?自己灌的?卫生合格吗?有发票吗?我们这可只进国营大厂的东西!”
副食品公司的经理更是首接:“味道还行,但包装太土,没名没姓的,上不了柜台。除非价格极低,当处理品卖。”
赵静气得差点当场把果汁泼他脸上!老娘这是琼浆玉液!当处理品?!
满怀信心而去,灰头土脸而归。赵静坐在回县的班车上,看着窗外,心情沮丧到了极点。
她空有绝世好产品,却找不到销路!就像怀揣着和氏璧,却没人识货!
难道她的饮料帝国大业,还没开始就要夭折在销售环节?
回到那个简陋的“车间”,看着堆放在角落的几十箱果汁,赵静愁得吃不下饭。
难道真要降价处理?或者…像山货一样,偷偷摸摸卖黑市?
黑市?这个词蹦出来,让赵静心里一动。
对啊!正规渠道走不通,为什么不先从小众的、追求品质和稀缺性的渠道入手?比如…那些先富起来的个体户老板?或者…涉外单位那些有门路的人?
她想起在省城时,好像听说过有什么“地下交易市场”或者“侨汇商店”之类的地方,那里的人有钱,也敢买新鲜玩意儿。
思路一打开,赵静立刻来了精神。
她让钱老五继续带人小批量生产,维持机器运转。自己则开始琢磨怎么打开“黑市”销路。
她通过春风饭店张经理的关系,拐弯抹角地联系上了一个在省城做“国际贸易”(倒爷)的掮客。那人姓孙,据说路子很野。
赵静约他在一家不起眼的小茶馆见面,首接带来了那瓶“特供”果汁。
孙掮客西十多岁,精瘦,眼珠子滴溜溜乱转,一看就是个精明人。他狐疑地接过那瓶没有标签的果汁,打开闻了闻,眼神微微一变。小心地尝了一口之后,他的表情瞬间变得严肃起来,死死盯着赵静:“小姑娘,这玩意…哪来的?”
“自家产的,独家配方,产量极低。”赵静故作神秘。 “这味道…绝了!”孙掮客压低声音,“你想怎么卖?” 赵静报了一个比给宾馆低、但依然远超普通饮料的价格。
孙掮客沉吟了一下,没有立刻还价,而是问:“能量产吗?能不能长期供应?”
“不能量产,就这么点。卖完拉倒。”赵静故意吊他胃口,营造稀缺性。
孙掮客眼珠转了转,显然在快速计算利益。这种好东西,拿去讨好那些领导、或者卖给那些钱多得烧手又追求享受的港商、外商,绝对抢手!价格再翻一倍都有人要!
“成!这货,我要了!”孙掮客一拍桌子,“你有多少?我全包了!价格就按你说的!但以后有了货,必须优先给我!”
赵静心里乐开了花,脸上却不动声色:“目前就这么多。以后…看情况。”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几十箱“特供”果汁,瞬间清空。赵静拿到了一沓厚厚的、比预期更多的钞票。
她不知道的是,这批果汁通过孙掮客的渠道流出去后,立刻在省城一个小圈子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那些尝过的人,无不惊叹其美味,纷纷打听来源,却只得到一个“神秘特供”的模糊说法,反而更增添了其稀缺性和价值。
“玉液琼浆”的名声,竟然意外地在省城的“黑市”上悄悄流传开来。
赵静歪打正着,竟然用这种方式,为她未来的品牌,打下了第一批高端、神秘的用户基础和口碑!
虽然销量不大,但利润惊人,更重要的是,打开了思路,看到了希望。
看来,这销售的路子,也不能走寻常路啊!
静姐的“黑市”营销之路,意外地取得了开门红。下一步,就是如何利用这股势头,逐步走向正规化了。品牌、商标、包装…这些问题,再次提上了日程。
(http://www.220book.com/book/VP1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