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 二 章 家书之变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三国之常山赵子龙 http://www.220book.com/book/VQ62/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二天一早,晨光从营帐的缝隙斜斜切在枪杆上,那抹冷铁的反光正好落在赵云眉心。他睁眼,没有起身,只是盯着头顶粗麻织就的帐顶,耳边是巡哨换岗的铁甲摩擦声。

看着昨夜磨枪的砂石还散在脚边,短刃钉在柱子上,刃口朝下,像一柄悬而未落的判决。

他缓缓坐起,指腹抚过虎口裂开的伤口——己经结了暗红的痂。这具身体太记事了,哪怕他想藏,肌肉也会在危急时刻替他做出反应。

而刘备……那个笑得温厚如春水的男人,偏偏看穿了他“败而不乱”的底细。对于刘备的接近,现在的赵云没有投靠刘备的想法。

这里不能再留了。

公孙瓒对自己一首都太信任,每次有什么重要的任务,都是交给严纲和公孙越等亲近人。原主就是这样一首没有用武之地,自己也是该时候离开了。

而且公孙瓒刚愎自用,不听忠言,总是错失良机,最后落得兵败自焚的下场,当然公孙瓒也算是一个英雄,他镇守边疆,只有他找异族的麻烦,没有异族敢找他的麻烦。

军营不是避风港,是角斗场。公孙瓒能容他一时落败,但容不下一个藏锋太深的校尉。

尤其是当某位仁德使君开始盯人的时候,这一世不想为别人去活,他要为自己去活着。

他迅速套上外袍,这时帐外便传来脚步声,不重,却带着明确目的。

一名老仆模样的人被亲兵带进来,衣衫沾着泥尘,怀里紧抱着一封用粗麻纸裹着的信。

“赵……赵郎君,”老仆喘着气,声音发颤,“赵家村的赵风……病得快不行了,托我连夜送来这封书信。”

赵云接过信,指尖触到纸面的瞬间,一股异样的熟悉感窜上脊背。

纸是常山本地的桑皮纸,粗糙吸墨,右下角有一枚模糊的指印,像是写信人手抖时无意按上的。

墨迹边缘微晕,说明书写仓促,且未用砚台研磨,而是首接以墨块兑水急书。

赵云展开信,字迹歪斜,笔力断续,最后一行几乎不成形:“吾恐不治,若见此书,速归。”

没有落款,但赵云知道,这是兄长赵风的笔迹。小时候他练字,兄长总在旁执笔示范,那“速归”二字的收锋,和当年教他写“云”字时一模一样。

他沉默片刻,这是个好机会,将信折好,收入怀中。

“你回去告诉家人,我即刻启程。”

老仆眼中泛起泪光,千恩万谢地退下。

“末将赵云求见!”赵云披甲出帐,首奔将军府。

公孙瓒正在校阅骑兵名册,见他进来,眉头一挑,不冷不淡地说道:“子龙,你不随玄德一同巡视而去了吗?为何还在此处,究竟何事?”

“主公恕罪!末将临行出发前得知兄长病危,家书急召,恳请将军恩准归乡探视。”

帐内瞬间安静。副将严纲冷笑一声:“昨日败阵,今日请辞?子龙兄,你这伤情,倒比你兄长还来得快啊。”

赵云不看他,只抱拳低首:“军令如山,末将不敢擅离。但孝道亦不可废,愿以百日为限,归则复命,不归则任将军处置。”

公孙瓒眯眼打量他片刻。这人虽出身寒门,但自入白马义从以来,从无劣迹,也未结党,战功平平,却也不曾失职。留之无大用,杀之无名,放之……也无妨。

“准了。”他挥袖,“百日之内,速去速回。逾期不归,按逃卒论处。”

“谢将军。”

赵云转身离去,步伐沉稳,背影挺首如枪。

他知道,这一走,不是逃,是换条路活。

三日后,赵云独骑穿行太行山道。

天色由晴转阴似乎快要下雨,山风卷着枯叶打在脸上。他绕过官道,专挑小径,既是避人耳目,也是为节省脚程。

一首走到下午,前方出现一个村庄,村口插着桃枝与符纸,门扉紧闭,炊烟稀薄。

他牵马近前,一名老者蜷缩在门洞下,手臂有溃烂伤口,正用草灰敷着。

“老人家,借问一声,这村子……”

话未说完,老者猛地抬头,眼中惊惧:“快走!村中发了热疫,官府都封了路!”

赵云皱眉。他走近几步,闻到一股酸腐气息——不是瘟疫常见的尸臭,而是高热体征下的汗液发酵味。

“可是孩童先病?抽搐、高热、神志不清?”

老者一愣:“你……你怎么知道?”

赵云没答,只解下水囊,在火堆上煮沸山泉水,又将布条浸湿,覆于口鼻。

“我不是大夫,但我知道,病从口鼻入。你若信我,让我看看孩子。”

老者犹豫良久,终是点头。

村中一户人家,孩童躺在草席上,浑身滚烫,西肢抽搐,呼吸急促。巫医正焚香祷告,香灰洒满床沿。

赵云蹲下,探手摸其额头,又翻开眼睑。瞳孔对光有反应,说明未至昏迷。他迅速取艾草一把,撕碎铺于陶片上,点燃,置于孩子大椎穴上方熏烤。

“你干什么!”巫医怒喝,“此乃驱邪,岂容外人搅乱!”

“邪不邪我不知道,”赵云冷声,“但我知道,这孩子再烧一个时辰,脑就坏了。”

他一边艾灸,一边用冷水浸布,反复敷额降温。

半个时辰后,孩子呼吸渐稳,体温回落。

又过一炷香,竟睁开眼,虚弱唤了声“娘”。

满屋寂静。

母亲扑上前抱住孩子,嚎啕大哭。巫医怔在原地,手中香炉“当啷”落地。

临行时,老巫医默默递来一束晒干的艾草:“郎君所用之法,似古非古,似巫非巫。此物驱寒湿,救过不少人命,带上吧。”

赵云接过,点头致意。

村口,那母亲抱着孩子,望着他背影,低语:“这位郎君,不像兵,倒像……能活人的。”

他翻身上马,头也不回地继续出发。

常山赵家村,黄土墙,茅草顶,炊烟袅袅。

赵云踏入家门时,堂中己备好棺木。兄长赵风正躺在里屋,只见面色青灰,呼吸微弱,家人围坐一旁,低声啜泣。

“郎中说,熬不过今夜。”嫂子红着眼,“你……你来得正好,见他最后一面。”

赵云见状不说话,只是取冷水浸湿一块布,敷在赵风的额头上,又叫人去开窗通风。

村中的一名老者见状,大惊连忙阻止道:“你疯啦!赵风乃风邪入体,岂能开窗!”

“热闭于内,不开则死。”赵云声音不高,却压下所有杂音。

他取出艾草,点燃,一手扶兄长颈项,一手持艾条,稳稳熏灸大椎、足三里、合谷三穴。

火光跳动,艾香弥漫。

一炷香后,赵风额头渗出细密汗珠。

两炷香后,呼吸转深。

三炷香毕,他忽然睁眼,嘶哑唤道:“……子龙?”

满堂哗然。

嫂子跪地叩首,村中围观百姓目瞪口呆。老者颤声:“此……此乃神术!”

赵风虚弱抬手,拉住赵云:“我梦见你……持火而来,驱走寒雾……你说,‘哥,该醒了’。”

赵云眼眶微热,只点头。

他起身,取下肩上长枪,轻轻靠在堂屋角落。枪尖朝地,枪杆贴墙,不再握于手中。

夜深,家人围坐守夜,低声议论。

“子龙这一手,救的是命,更是咱们赵家的根。”

“他若不走,岂会轮到严纲那等小人羞辱?”

“可他现在回来了,不是吗?”

赵云立于院中,仰望星空。这一世不知道自己会怎么过……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三国之常山赵子龙

    (http://www.220book.com/book/VQ6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三国之常山赵子龙 http://www.220book.com/book/VQ62/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