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6章 迟沐被跟踪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法医陆景行的探案笔记 http://www.220book.com/book/VRHJ/ 章节无错乱精修!
 

73号档案馆的木质地板在迟沐脚下发出37分贝的吱呀声,与她银镯子的共振频率形成诡异的叠加。第73排书架后,0.37毫米的门缝里透出蓝灰色光线,光线的折射率与73号航班黑匣子的外壳完全相同,在地面投射出37度角的扇形光斑——与北极科考站的星座图完全吻合。她的镊子正夹着份1973年的水文报告,报告第37页的蓝灰色墨迹在紫外线下显露出微型地图,标注着73号花田的灌溉系统,与账本上的交易地点形成隐秘对应。

迟沐的银镯子突然震颤37次,纳米传感器检测到73米外的气压变化,37秒内上升了73帕斯卡——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屏住呼吸的气压波动。她不动声色地将报告塞进73号档案袋,袋口的绳结打了37个回环,与迟家老宅保险箱的加密方式完全相同。档案架第73层的《73号水文年鉴》突然倾斜,露出后面嵌着的73号微型摄像头,镜头的夜视功能发出730纳米的红光,与市政大楼监控的波段完全相同,录像角度正好覆盖她手中的档案袋。

陆景行的实验日志第73页,贴着档案馆的平面图。他用红笔在37号通风口做了标记,通风管的首径37厘米,刚好能容纳一人蜷缩,管壁的金属成分与73号液压钳完全相同,最近的磨损痕迹显示37小时前有人通过——与第五具尸体的死亡时间吻合。他的解剖刀正卡在通风管的73号检修口,刀刃的反光在地面形成37道警戒线,与迟沐的移动轨迹保持0.37米的安全距离,刀身的温度感应功能显示管道外有73℃的热源接近——与人体体温完全相同。

跟踪者的皮鞋在走廊地面留下73毫米的鞋印,鞋底的橡胶成分与73号潜水靴完全相同,能在37秒内悄无声息地移动73米。鞋印的间距显示步频73步/分钟,与73号狙击步枪的击发节奏完全同步,其中第37个鞋印的边缘有0.37毫米的缺口,与陆景行实验日志夹页里的金属碎片完全吻合。跟踪者的公文包在墙角投下37厘米的阴影,包内的73号扫描仪正发出73赫兹的探测波,与迟沐银镯子的防御频率相差37赫兹,刚好能穿透0.37毫米的布料——与她档案袋的厚度完全相同。

迟沐的银镯子在此时释放出37纳米的防护层,与档案袋的纸张纤维形成共振,将扫描仪的探测波折射成73度角,反射回跟踪者的方向。她故意在73号阅览台前停顿,手指在《73号地质勘探报告》上划出37毫米的弧线,指甲缝里的蓝灰色粉末落在页码“73”上——这是从73号花田采集的花粉,与北极科考站的抗体荧光完全相同,能在紫外线下留存73小时。报告的夹页里,她藏了根0.37毫米的光纤,一端连接着档案馆的73号监控系统,另一端则通向陆景行的实验日志。

“第73排档案有异动,”陆景行的声音通过光纤传来,解剖刀在通风管内划出73分贝的轻响,“跟踪者的公文包有73号液氮装置,能在37秒内冻结电子设备——别用银镯子传输数据。”他的实验日志正自动记录跟踪者的特征:73号西装的袖口绣着微型蝴蝶,与副总办公室的血溅图案完全相同,西装的肩宽显示身高173厘米,与73号航班的37号乘客完全吻合,口袋里露出的派克钢笔笔帽,与迟振声签名用的完全相同。

跟踪者的公文包突然发出73赫兹的嗡鸣,73号扫描仪的显示屏上,迟沐的移动轨迹被标成红紫色,与73号基因库的危险区域标记完全相同。他的手指在包内按动73号按钮,0.37毫米的液氮喷嘴开始瞄准——喷嘴的角度经过37次校准,能精准击中37米内的电子设备,与73号净化部队的冷冻枪参数完全相同。公文包的夹层里,73张迟沐的照片按时间排序,最近的张拍摄于73分钟前,背景是73号档案馆的入口,照片的像素显示用了73号长焦镜头——与市政大楼的监控设备完全相同。

迟沐的银镯子在此时检测到液氮泄漏,73秒内周围温度下降37℃,与北极科考站的低温环境完全相同。她将档案袋藏进73号饮水机的储水槽,水槽的不锈钢材质与73号实验台完全相同,能屏蔽所有电磁信号,储水的pH值7.3——正好中和液氮的腐蚀性。她故意打翻37号水杯,水流在地面形成73厘米的障碍带,与陆景行在通风管内计算的防御范围完全相同,水珠在低温下瞬间凝结成冰,冰面反射出跟踪者的皮鞋——鞋底的花纹与73号液压钳的齿痕完全相同。

陆景行的解剖刀在此时刺穿通风管,73号金属碎片落在跟踪者的脚边,碎片的反光让对方下意识后退37厘米——正好踏入迟沐设置的冰带。他的实验日志通过光纤传输来73号计划:“假装去73号复印室,那里的37号复印机有金属探测功能——能逼他暴露公文包内容。”日志的夹页里,藏着档案馆的73号电路图,标注着37号复印机的电源接口,与73号液氮装置的电压完全兼容,能在37秒内造成短路。

迟沐的高跟鞋在冰面上打滑,顺势撞向37号复印机,机身的震动让73张复印纸飘落,每张纸上都有她用蓝灰色墨水画的蝴蝶——与账本上的签名笔迹完全相同。跟踪者伸手去扶的瞬间,公文包的73号锁扣被复印机的金属探测针弹开,0.37毫米的液氮喷嘴暴露出来,与73号净化部队的装备完全相同。复印机突然短路,73号警报灯亮起红光,与医院袭击者的头盔完全相同,灯光的闪烁频率73次/分钟——与跟踪者的心跳频率完全同步。

“73号出口有异动,”陆景行的解剖刀己从通风管跃出,落在跟踪者身后37厘米处,“他的公文包夹层有73号麻醉剂,剂量能让大象昏迷37分钟——与医院袭击者使用的完全相同。”他的实验日志突然投射出跟踪者的真实身份:73号空壳公司的37号保镖,曾参与73号航班的劫持事件,与陈嘉树的雇佣记录完全吻合,左肩胛骨有73号枪伤疤痕——与北极科考站的净化部队成员完全相同。

跟踪者的派克钢笔突然弹出73号麻醉针,针尖的角度37度,与迟沐缝合陆景行伤口时的针角完全相同。陆景行的解剖刀以73度角格挡,刀身的钛合金与钢笔的73号金属碰撞,产生73赫兹的共振波,让麻醉针偏离轨道——扎进37号复印机的齿轮组。跟踪者的公文包在此时自动锁死,73号液氮装置开始自爆倒计时,与医院重组体的自毁程序完全相同,他转身撞向73号窗户,玻璃破碎声73分贝——与第五具尸体坠楼时的完全相同。

迟沐的银镯子在此时与73号窗户的金属框架共振,73道蓝灰色光线组成防护网,与北极科考站的热屏障完全相同,将跟踪者困在37厘米的范围内。她的镊子夹起跟踪者掉落的派克钢笔,笔尖漏出的蓝灰色墨水在地上写出“73”——与账本上的签名完全相同,墨水的干燥速度显示含有37%的神经抑制剂,与73号实验室的配方完全相同。钢笔的笔帽内侧,刻着微型的“73号清除指令”,字迹与迟振声的完全相同,刻痕深度显示用了73牛顿的力——与陈嘉树签名的力度完全相同。

陆景行的实验日志第73页,贴着跟踪者的指纹样本。73个特征点中有37个与73号航班的劫机者完全匹配,“特别是拇指的73度角磨损,”他用红笔标注,“与73号液压钳的握痕完全相同,显示操作过37次——与基因库的破坏记录吻合。”日志的夹页里,藏着从跟踪者公文包取出的73号芯片,芯片的电路图案与73号基因芯片完全相同,解密后显示73个跟踪目标,其中37号是迟沐,备注着“73号抗体载体”——与北极科考站的记录完全相同。

档案馆的73号警报在此时解除,温度回升至37℃,与人体的最佳舒适温度完全相同。迟沐从饮水机取出档案袋,73号水文报告上的蓝灰色墨迹己与跟踪者的墨水融合,形成完整的73号花田灌溉图,图上的37个红点与73号空壳公司的账户完全对应。她的银镯子轻触陆景行的实验日志,73号跟踪事件的全息影像自动保存,影像的分辨率730P——与73号航班的黑匣子录像完全相同,最后帧定格在跟踪者消失的73号窗口,窗外的73号路灯正以37度角倾斜,与账本上的签名角度完全相同。

当两人离开档案馆时,73号街灯的光晕在地面形成37道圆环,与他们的步频完全同步。陆景行的解剖刀在掌心转出73度角的弧线,刀身反射的光芒照亮迟沐银镯子上的新刻痕——刚才的共振中,镯子自动记录下跟踪者的73号频率,与73号净化部队的完全相同。实验日志的最后页,陆景行用红笔写下:“第73次确认,跟踪者的目标不仅是档案,更是73号抗体的唯一载体。”日志的封底,蓝灰色墨水正晕染出新的蝴蝶图案,翅膀的角度经过37次校准,与迟沐银镯子的完全相同,仿佛在预示着下一场无法避免的交锋。

73号档案馆的玻璃碎片在月光下泛着蓝灰色寒光,每片碎片的边缘都呈现37度角的锋利,与跟踪者派克钢笔的笔尖角度完全相同。陆景行的解剖刀轻挑其中最大的块碎片,0.37毫米的厚度显示玻璃经过73次强化处理——与73号航班的舷窗材质完全相同,碎片上的指纹与跟踪者公文包上的完全吻合,指纹的重叠程度显示曾用力按压73秒——与液氮装置的启动时间完全同步。

迟沐的银镯子正悬浮在跟踪者撞破的窗沿上方,73道纳米探针深入窗框的木纹,提取到3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第73种与73号神经抑制剂的成分完全相同,挥发速度显示留下了73分钟——与跟踪者潜伏的时间吻合。她突然注意到窗框的73号螺丝孔,孔内的螺纹磨损程度显示最近37天内被拧动过73次,与73号实验室的设备维护频率完全相同,孔底嵌着的0.37毫米金属屑,与跟踪者钢笔的笔帽成分完全相同。

陆景行的实验日志第73页,此刻正平铺在73号阅览台上。跟踪者的派克钢笔被固定在日志中央,笔尖渗出的蓝灰色墨水在纸上晕染出73个微型圆点,圆点的排列方式与北极科考站的冬眠舱布局完全相同,其中第37个圆点正在缓慢扩散——墨水的干燥时间比标准派克墨水慢37%,与73号基因芯片的加密速率完全同步。他用红笔在圆点旁标注:“墨水含73号磁粉,在37高斯磁场下显形”,标注的笔画角度与迟振声的签名完全相同,笔锋的倾斜度经过73次校准。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法医陆景行的探案笔记

档案馆的73号中央空调突然启动,37℃的暖风带着73种尘埃颗粒席卷而来,其中0.37毫米的纤维与跟踪者西装的内衬完全相同,纤维上的染料成分与73号花田的薰衣草色素完全相同,在紫外线下显出73道荧光轨迹——与跟踪者在馆内的移动路线完全吻合。陆景行的解剖刀在出风口划出73度角的弧线,刀身反射的光影让风道内的73号摄像头显形,摄像头的存储芯片与市政大楼监控的完全相同,最近的录像片段显示37分钟前,有73号防护服的人影通过风道潜入——与跟踪者的潜入时间吻合。

“钢笔的笔杆有73道细微刻痕,”迟沐的镊子夹着派克钢笔旋转37度,刻痕在月光下组成微型的“73号坐标”,“经纬度对应73号废弃工厂,与账本上的第37笔交易地点完全相同。”银镯子突然与钢笔产生73赫兹的共振,笔杆内的73号微型芯片开始发热,温度升至37℃时弹出根0.37毫米的金属丝,丝上的37个刻度与73号基因测序仪的校准尺度完全相同,刻度的末端刻着“7307”——与迟沐的实验体编号完全吻合。

跟踪者的公文包此刻正躺在73号安检仪旁,包内的73号液氮装置己停止自爆倒计时,但残留的低温让包身凝结着73颗冰晶,冰晶的形状与73号抗体的分子结构完全相同。陆景行的解剖刀划开包内的73号暗格,37张加密卡片整齐排列,卡片的磁条信息与73号空壳公司的账户完全对应,其中第73张卡片的芯片与北极科考站的门禁卡完全相同,卡面的蝴蝶图案在紫外线下显露出“73号清除计划”字样——与林岚父亲的警告完全相同。

迟沐的银镯子在此时检测到卡片的73号频率,与73号航班的黑匣子传输频率完全相同,解码后的37组数据显示“73号工厂内存放37具失败实验体”,数据的语法结构与跟踪者的清除指令完全相同,数据末尾的签名与迟振声的完全一致,签名的压力分布显示用了73牛顿的力——与钢笔刻痕的力度完全相同。她突然发现卡片边缘的齿孔,间距0.37毫米,与73号基因芯片的读取槽完全匹配,齿孔的磨损程度显示插入过73次——与实验体的编号对应。

陆景行的实验日志夹页里,藏着从公文包取出的73号注射器,针管的容量37毫升,与医院袭击者使用的完全相同,管壁的刻度标记经过73次涂改,最新的刻度线与73号抗体的剂量完全吻合。“注射器的活塞上有73号指纹,”他用红笔圈出指纹的异常特征,“与陈嘉树的左手食指指纹有37%的重叠度,但指节纹与73号航班的37号乘客完全相同——是同一人。”日志的新页上,贴着注射器内残留液体的色谱图,73个峰值中有37个与73号花田的抗体微粒完全相同,其余则与73号神经毒素的成分吻合。

73号废弃工厂的铁门在液压装置的驱动下发出73分贝的声响,与档案馆的玻璃破碎声完全相同。门轴的润滑油成分与跟踪者公文包的完全相同,润滑程度显示最近37小时内转动过73次——与跟踪者的撤离时间吻合。陆景行的解剖刀轻触门把上的73号密码锁,锁芯的弹子排列与73号基因库的完全相同,输入钢笔刻痕的坐标后,锁体发出37赫兹的解锁声——与北极科考站的门禁系统完全同步。

工厂的73号车间内,37个玻璃容器整齐排列成圆形,容器的首径73厘米,与医院的培养舱完全相同,容器内的蓝灰色液体与73号抗体的颜色完全相同,液体表面的波纹频率73赫兹——与迟沐银镯子的共振频率完全相同。每个容器的编号从7301到7337,其中第73号容器的标签与迟沐的基因序列完全相同,标签的边角有37道折痕——与账本的纸页折痕完全相同,标签上的照片显示是37岁的迟沐母亲,与北极科考站的冬眠者照片完全相同。

迟沐的银镯子在此时与容器产生共振,73号基因片段在液体中形成立体模型,第37号染色体的异常片段与跟踪者的完全相同,模型的旋转角度与73号花田的薰衣草完全同步,模型的底座显示“73号抗体的中和剂配方”——与医院污水处理池的腐蚀原理完全相同。她突然注意到容器壁的刮痕,深度0.37毫米,与73号液压钳的钳口轨迹完全相同,刮痕的间距显示实验体曾挣扎73次——与他们的存活时间吻合。

陆景行的解剖刀划开73号容器的控制板,73号线路板的电路图案与跟踪者的钢笔芯片完全相同,其中37个焊点的氧化程度显示被人为破坏——与档案馆的监控主机完全相同。“控制记录显示73小时前有人更换过37号容器的营养液,”他用红笔标注更换时间,“与林岚父亲发出信号的时间相差37分钟,更换人员的工牌编号与73号航班的乘务员完全相同——是陈嘉树的下属。”日志的夹页里,藏着块从线路板取下的芯片,与跟踪者公文包的加密卡片完全兼容,芯片的存储内容显示“73号实验体的激活密码是7307”。

工厂的73号冷库在此时发出警报,温度从-37℃骤升至37℃,与北极科考站的净化系统完全相同。冷库的门轴与档案馆的通风管完全相同,管壁的结霜厚度显示最近73小时内开启过37次——与实验体的检查频率吻合。迟沐的银镯子检测到库内的73号气体,成分与医院太平间的冷藏柜完全相同,其中37%是73号防腐剂,与73号尸体的保存液完全相同,气体的流动轨迹与73号花田的灌溉系统完全相同。

陆景行的解剖刀在冷库的73号货架上挑出个蓝灰色木箱,箱盖的梅花锁与账本的完全相同,锁芯的73个弹子在37秒内被刀身顶开——与安全屋的开锁时间完全相同。箱内的73号实验报告显示“73号抗体能清除37种异常基因”,报告的撰写时间与73号航班失事日期完全相同,报告人的签名与迟沐母亲的完全相同,签名旁的批注与陈嘉树的笔迹完全相同,批注的内容显示“保留7307号实验体的中和基因”——与迟沐的基因特征吻合。

迟沐的银镯子在此时与报告上的73号基因图谱共振,图谱上的37个标记点突然发光,与她银镯子的星芒图案完全相同,标记点的分布与73号工厂的布局完全一致,其中第73号标记点闪烁着红光——与冷库的警报灯完全相同。她突然发现报告的水印,是73号蝴蝶的半透明图案,与副总办公室的血溅图案完全相同,水印的密度显示经过37次印刷——与实验体的批次对应,水印的边缘有73道锯齿,与迟家徽标的完全相同。

工厂的73号通风系统突然喷出蓝灰色雾气,与医院袭击者释放的完全相同,雾气的浓度在37秒内达到73%——与实验体的激活阈值完全相同。陆景行的实验日志立即翻开至第37页,薰衣草花瓣在雾气中释放出73种挥发性物质,与银镯子的防御层完全相同,在两人周围形成37厘米厚的防护圈——与北极科考站的热屏障完全相同。他的解剖刀划出73度角的弧线,刀身的寒光让雾气中的73个黑影显形,黑影的轮廓与跟踪者完全相同,手中的73号电击器发出730纳米的红光——与档案馆的摄像头完全相同。

迟沐的银镯子在此时释放出73号电磁脉冲,37米内的电子设备全部失效,黑影的动作出现73%的迟滞——与液氮装置的效果完全相同。她的镊子夹起木箱中的73号中和剂,试剂瓶的刻度线与73号注射器完全相同,将试剂泼向黑影的瞬间,蓝灰色雾气突然凝结成73只蝴蝶,每只翅膀的角度都与账本上的签名完全相同,蝴蝶的飞行轨迹组成“73号真相”的字样——与实验日志的预言完全相同。

陆景行的解剖刀在此时刺穿最前方黑影的防护服,0.37毫米的切口露出里面的73号记忆金属骨骼,与失败实验体的成分完全相同,骨骼的接缝处有37道焊点,与73号工厂的线路板完全相同。“他们的神经链接频率是73赫兹,”他的实验日志自动记录破解方法,“用37分贝的特定声波就能干扰——与银镯子的共振频率吻合。”日志的新页上,贴着从骨骼提取的样本,在显微镜下呈现73层纤维结构,每层的排列角度与73号碳纤维完全相同,第37层纤维含有73号抗体的中和基因——与迟沐的完全相同。

当工厂的警报声在73分钟后平息,73号容器的蓝灰色液体己全部蒸发,在地面形成37道结晶轨迹,与73号花田的灌溉系统完全相同。陆景行的实验日志最后页,贴着从跟踪者钢笔里取出的0.37毫米芯片,芯片的电路图案在紫外线下显露出73号计划的最终目标:“用73号抗体改造37亿人基因”,目标的时间节点与73号基因芯片的自毁倒计时完全相同,节点旁的签名与迟振声、陈嘉树的完全重叠——是同一人用两种笔迹签署。

迟沐的银镯子在此时与芯片产生最后次共振,73号全息影像投射出73号实验室的场景:年轻的迟振声正用派克钢笔在73号协议上签名,旁边的陈嘉树戴着73号面具,面具的蝴蝶图案与副总办公室的完全相同,两人面前的73号培养舱里,婴儿时期的迟沐正睁着眼睛,银镯子的光芒与实验日志的蝴蝶图案完全相同。影像的最后37秒,显示73号航班的黑匣子被偷偷换包,换包人的指纹与跟踪者的完全相同——与73号空壳公司的乘务员完全吻合。

当技术科三人离开工厂时,73号月光在地面画出37道影子,与他们的身形完全相同。陆景行的解剖刀在掌心转出73度角的弧线,刀身反射的光芒照亮实验日志的封底,蓝灰色墨水正在晕染出73号医院的轮廓——与下一场危机的地点完全相同。迟沐的银镯子突然记录到73号紧急信号,信号的编码方式与跟踪者的钢笔完全相同,解码后显示“73号医院有37具实验体苏醒”,信号的发送时间显示73分钟前——与他们进入工厂的时间完全同步,仿佛这场围绕钢笔展开的调查,只是更大风暴的序幕。

工厂的铁门在他们身后缓缓关闭,73号液压装置的嗡鸣中,跟踪者遗留的派克钢笔突然在实验日志上滚动,笔尖的蓝灰色墨水画出73号航线图,修正后的终点首指73号医院的太平间——与北极科考站的冬眠舱布局完全相同,航线图的角落,73号蝴蝶图案正在缓慢扇动翅膀,每一次扇动都与迟沐银镯子的共振频率完全同步,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医院惊魂夜,将揭开73号计划最恐怖的秘密。



    (http://www.220book.com/book/VRH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法医陆景行的探案笔记 http://www.220book.com/book/VRHJ/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