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号市政大楼的花岗岩台阶上,第五具尸体以73度角侧卧,左臂的73号袖扣在晨光中反射出蓝灰色光芒,与科考站抗体的荧光完全相同。死者的右手保持着握笔姿势,指尖距离地面37厘米,指甲缝里嵌着0.37毫米的纸屑,成分与73号账本的纸张完全相同,纸张纤维的断裂面显示曾用力攥握——与陈嘉树签名时的力度完全吻合。
“坠楼时间初步判定为凌晨3点37分,”陆景行的解剖刀轻触尸体的肱骨,73度角的骨折线与73号航班黑匣子的裂痕完全相同,“与他最后次通话的时间吻合。”他的实验日志第73页自动浮现通话记录:“73号账本第37页的签名有问题……”通话在37秒处中断,背景音中的玻璃破碎声频率与市政大楼73层的落地窗完全相同,日志边缘的蓝灰色墨水在记录时突然晕染,形成与死者瞳孔扩散程度完全相同的圆形。
迟沐的银镯子紧贴尸体的手腕,纳米传感器穿透73毫米厚的皮肉,检测到死者的最后血压73/37mmHg,与休眠舱内的生命体征完全同步。“他的银表停在3点37分,”她的镊子夹起表链上的73号吊坠,吊坠内侧的刻痕与账本上的签名完全相同,“表盖内侧的73号便签写着‘73号花田见’——与你实验日志第37页的地址完全相同。”银镯子投射出死者坠楼前的全息影像:73层办公室的落地窗打开37度角,死者的派克钢笔正悬在账本上方,笔尖漏出的蓝灰色墨水在“73号空壳公司”字样上晕染,与北极冰原上的溪流走向完全相同。
李伟的标签笔在尸体的西装口袋里圈出异常,73张名片中有37张的边缘有0.37毫米的齿痕,“特别是第73号名片的压痕,”他放大齿痕的3D模型,“与陈嘉树的牙齿排列完全吻合,压痕的深度显示咬合力73牛顿——与副总握笔的力度相同。”标签笔的墨水在紫外线下显出名片背面的压痕,组成微型的“73号官员名单”,名单的第37个名字被红笔圈出,与死者的职务完全对应,压痕的间距显示书写时用了73号钢笔——与账本上的签名笔迹完全相同。
市政大楼73层的办公室里,73号红木办公桌的左侧有37毫升的咖啡渍,形状与科考站控制台的完全相同,成分检测显示含有73号神经抑制剂,浓度足以让心率降至每分钟37次。陆景行的解剖刀划开办公桌的73号暗格,73号账本的第37页正摊开在暗格中,页边的咖啡渍与死者唇齿间的完全吻合,签名处的蓝灰色墨水在紫外线下显露出73个重叠的笔迹——最底层的与73号航班乘客的完全相同,最上层的则带着陈嘉树特有的37度角弯钩。
“这是模仿签名,”迟沐的银镯子在签名上投射出73组笔迹数据,“第73笔的倾斜角度比标准签名偏差37%,但墨水成分与73号实验日志完全相同。”她突然注意到账本的装订线里嵌着根0.37毫米的头发,毛囊细胞的DNA与死者的完全匹配,头发的断裂面显示是被73号钢笔尖割断的——与市政大楼笔筒里的钢笔完全相同,笔帽上的73号指纹与陈嘉树的完全吻合。
陆景行的实验日志在此时与办公室的监控系统连接,73小时的录像中有37小时显示陈嘉树出入,“特别是凌晨3点37分的画面,”他用红笔标注录像中的异常,“监控突然出现73秒的雪花,与死者坠楼的时间完全同步。”日志的夹页里,藏着块从监控主机取出的73号芯片,芯片的电路图案与北极科考站的完全相同,其中37个焊点的氧化程度显示被人为破坏——与医院重组体的自毁程序完全相同。
73号法医中心的解剖室里,尸体的胸腔在73号无影灯下显露出73处异常,第37根肋骨的内侧有0.37毫米的针孔,与73号麻醉枪的口径完全相同。“生前曾被注射37毫升的肌肉松弛剂,”陆景行的解剖刀划开针孔周围的组织,“药物成分与医院袭击者使用的完全相同,代谢速率显示注射时间在坠楼前73分钟。”解剖台的托盘里,死者的指甲修剪得异常整齐,修剪痕迹与73号实验室的手术剪完全相同,指甲缝里的皮肤组织DNA与陈嘉树的完全匹配——与名片上的齿痕形成呼应。
迟沐的银镯子在此时检测到尸体胃部的73号胶囊,胶囊的溶解时间显示为3小时37分,与坠楼时间完全吻合。“胶囊内的73号纸条写着‘73号冬眠者名单’,”她的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纸条,纸条的折叠方式与北极科考站的指令完全相同,“上面的37个名字与账本上的交易对象完全对应,其中第73号是死者自己——签名笔迹与账本上的完全相同。”银镯子突然与纸条产生共振,73个名字在解剖室的空气中重组,形成与市政大楼楼层分布完全相同的立体图,第37层的位置闪烁着蓝灰色光芒。
李伟的标签笔在冬眠者名单上圈出异常,73个名字中有37个的拼音首字母组成“73号清除计划”,“特别是第73号名字的笔画数,”他放大笔迹的压力分布图,“与账本第37页的签名完全相同,压力峰值73毫牛——与纳米传感器检测的握笔力度吻合。”标签笔的墨水在低温下冻结成73号U盘,U盘插入电脑后显示73段通话录音,其中第37段是死者与陈嘉树的对话:“73号抗体的配方藏在……”录音在37秒处被73分贝的撞击声中断——与尸体坠楼的声响完全相同。
陆景行的实验日志第73页,贴着死者签名的笔迹鉴定报告。73个特征点中有37个与标准样本完全偏离,“特别是‘7’字的起笔角度,”他用红笔在报告上画出对比图,73度角的弯钩与陈嘉树的完全相同,“但收笔时的37度倾斜显示死者的书写习惯——这是双重签名。”日志的夹页里,藏着份从死者办公室提取的73号打印机墨盒,墨粉成分与账本上的签名墨水完全相同,墨盒的使用记录显示最后次打印时间为凌晨3点37分——与通话中断的时间吻合,打印内容是“73号花田抗体埋藏点”。
市政大楼的电梯监控在此时恢复数据,73小时内有37次异常停留,“特别是凌晨3点37分的73层停留,”迟沐的银镯子放大电梯内的画面,陈嘉树的73号皮鞋上沾着0.37毫米的草屑,“草屑成分与73号花田的完全相同,鞋底的泥土湿度显示离开花田73分钟——与死者坠楼时间吻合。”银镯子突然与电梯的金属壁产生共振,73赫兹的频率让壁板上的73道划痕显形,划痕的深度与73号液压钳的齿痕完全相同,其中第37道划痕中嵌着蓝灰色纤维——与陈嘉树西装的完全相同。
李伟的笔记本电脑正在破解死者的加密邮件,73封邮件中有37封的附件是73号账本的扫描件,“特别是第73封邮件的发送时间,”他放大邮件的时间戳,“与他坠楼的时间相差37秒,收件人显示为‘7307’——与迟沐的编号完全相同。”电脑屏幕上突然弹出邮件内容:“73号签名的墨水含73号基因标记……”附件中的73号光谱图显示墨水含有37种蛋白质,与迟沐银镯子释放的完全相同,其中第37种蛋白质的序列与北极科考站的抗体配方完全吻合。
陆景行的解剖刀在此时划开尸体的左心室,73号心肌细胞的排列方式与73号航班的引擎叶片完全相同,其中37个细胞的破裂面显示曾接触过73号抗体,“与医院污水处理池的腐蚀效果完全相同,”他用红笔在实验日志上记录,“但浓度只有标准的37%——是慢性中毒。”日志的夹页里,藏着份从死者肝脏提取的样本,样本的73号代谢物与73号花田的土壤成分完全相同,代谢物的半衰期显示中毒持续73天——与73号航班失事的时间跨度完全相同。
迟沐的银镯子在此时与死者的手机产生共振,73张照片中有37张显示73号花田的薰衣草田,“特别是第73张照片的拍摄角度,”她放大照片中的蝴蝶雕塑,雕塑底座的73号铭文与账本上的签名完全相同,“拍摄时间显示为3点37分——与他坠楼的瞬间完全同步。”银镯子投射出照片背后的隐藏信息:“73号冬眠者中有叛徒”,信息的加密方式与北极科考站的最终指令完全相同,解密后的73组数据指向陈嘉树的73号实验室——与医院袭击者的来源完全吻合。
当技术科三人在73号花田汇合时,薰衣草的蓝灰色花瓣正在73号蝴蝶雕塑周围飘落,每片花瓣的坠落轨迹都与死者坠楼的抛物线完全相同。陆景行的实验日志第73页贴着从尸体上提取的73号纤维,纤维在37℃的环境中发出荧光,与科考站抗体的激活状态完全相同。“他账本上的签名其实是求救信号,”他用红笔在签名旁画出73号基因序列,“每个笔画的角度都对应个碱基对——与73号抗体的最终配方完全相同。”
李伟的标签笔在雕塑底座的铭文上圈出异常,73个字符中有37个的刻痕深度不同,“特别是‘7’字的最后笔,”他放大刻痕的显微镜图像,“里面藏着0.37毫米的芯片,与73号基因芯片完全相同。”标签笔的墨水在紫外线下显出芯片的电路图案,图案与死者的心电图完全相同,其中73赫兹的波动与迟沐银镯子的共振频率完全同步,芯片的读取数据显示“73号清除计划的第五个目标”——与尸体的编号完全对应。
陆景行的解剖刀在此时划开雕塑底座的73号暗格,73号账本的正本正躺在暗格中,第37页的签名在阳光下显露出73层重叠的笔迹,最底层的与迟沐母亲的完全相同。“这些签名其实是73号抗体的分子结构图,”他的实验日志自动将签名转化为三维模型,73个原子形成的蝴蝶形状与副总办公室的血溅图案完全相同,“死者发现了陈嘉树用签名传递基因密码——这才是他真正的死因。”
迟沐的银镯子与账本产生73赫兹的共振,73号签名突然分解成37种蛋白质分子,与她银镯子释放的凝血因子完全相同。“最后个签名的完成时间,”她的指尖轻触账本上的蓝灰色墨水,“与73号基因芯片的自毁倒计时完全同步——73小时后。”银镯子投射出死者生前的最后影像:他站在73号花田的雕塑前,派克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下“73号真相”,笔迹的角度与此刻陆景行实验日志上的完全相同,背景中的薰衣草正在73号风中摇曳,形成与北极星座图完全相同的图案。
当暮色笼罩73号花田时,蝴蝶雕塑的眼睛突然发出73纳米的红光,与医院袭击者的头盔完全相同。陆景行的实验日志第73页自动记录下最终发现:“当第五具尸体的签名在花海中显形,73号计划的叛徒己暴露在73道荧光之下。”日志的封底夹层里,藏着片死者口袋里的薰衣草花瓣,花瓣的73条纹路与账本上的签名完全相同,在37℃的体温下释放出与科考站抗体完全相同的香气,仿佛死者最后的遗言,在追寻真相的风中永不消散。
市政大楼的警笛声在此时由远及近,73分贝的声响与北极科考站的警报完全相同。陆景行收起解剖刀时,实验日志上的蓝灰色墨水突然汇聚成73号航班的航线图,修正后的终点首指73号花田的蝴蝶雕塑——与死者最后的通话内容完全吻合。迟沐的银镯子与雕塑产生最后的共振,73号账本的签名在共振波中完全显形,每个笔画的73度角都在诉说着:73小时后,当第一朵薰衣草绽放时,所有隐藏在签名背后的秘密,都将在蓝灰色的光芒中,迎来最终的审判。
73号净化系统的警报声在科考站穹顶回荡,73赫兹的声波让融化的冰水在地面形成37道涟漪,涟漪的扩散速度与73号航班黑匣子的信号衰减完全相同。陆景行的实验日志第73页自动贴合正在融化的冰层,蓝灰色墨水在-37℃的低温下依然流动,在冰面画出73号抗体的分子结构图,每个原子的位置都与穹顶星座图的亮星完全对应。
“净化系统的高温正在破坏73号基因库,”迟沐母亲的派克钢笔突然指向主控室的应急按钮,笔尖漏出的墨水在按钮上形成蝴蝶图案,“必须在73分钟内转移37号试剂——那是抗体的最后载体。”她的银镯子与应急系统产生73赫兹的共振,73号基因库的冷藏柜开始自动弹出,抽屉的滑轨发出73分贝的摩擦声,与医院重组体的液压钳工作节奏完全相同,其中第37层抽屉的蓝灰色试剂管正在发出荧光,与迟沐银镯子的光芒完全同步。
陆景行的解剖刀在此时划开73号保温箱的密封条,0.37毫米的保温层内填充着73号花田的薰衣草纤维,保温效果能在73分钟内维持37℃——正好是抗体的最佳保存温度。“这些纤维的导热系数与73号航班的隔热材料完全相同,”他将37支试剂管整齐排列,管身的标签在紫外线下显露出微型地图,“标记的73个埋藏点中有37个与账本上的交易地点重合——是你母亲留下的备份。”保温箱的锁扣与73号冬眠舱的完全相同,密码输入“7307”后,箱内的恒温系统立即启动,与医疗舱的设定完全吻合。
迟沐的银镯子突然检测到冰层下的73号金属箱,箱盖的梅花锁与账本的完全相同,锁芯的73个弹子在37秒内被银镯子的共振波顶起。“里面是73号抗体的原始数据,”她的镊子夹起份蓝灰色磁盘,磁盘的存储格式与73号航班的黑匣子完全相同,“最后修改时间显示73小时前——与林岚父亲发出信号的时间吻合。”磁盘插入主控台后,屏幕上立即显示73组实验视频,其中第37段显示迟沐母亲在73号花田采集样本,她的银镯子正与薰衣草产生共振,73道蓝灰色光线在花丛中形成保护罩——与此刻科考站的热屏障完全相同。
李伟的标签笔在视频的时间轴上圈出异常,73个关键帧中有37个的背景里出现73号空壳公司的标志,“特别是第73秒的画面,”他放大视频的角落,“花丛中藏着73号液压钳的轮廓——与医院袭击者的完全相同,钳口的咬痕与账本的装订线完全吻合。”标签笔的墨水在低温下冻结成73号U盘,U盘的读取灯闪烁频率与73号神经传感器完全相同,插入电脑后显示73份采购清单,其中37份的供应商是迟家旗下的73号军工企业,采购物品包括“73号记忆金属”——与重组体的骨骼成分完全相同。
73号净化部队的撞击声在通道尽头响起,73号闸门的震动频率达到73赫兹,与北极冰盖的地震波完全相同。迟沐母亲的银镯子突然投射出闸门的结构图,73个承重螺栓中有37个的型号与73号航班的舱门螺栓完全相同,“用73牛顿的力就能拧松——与你签名的力度相同,”她的派克钢笔在陆景行的实验日志上画出支点位置,“形成37度角的杠杆能延缓他们73秒。”日志的夹页里,藏着73号扳手的使用说明书,扳手的扭矩设定与73号液压钳完全相同,最近使用记录显示37小时前——与林岚父亲的信号时间吻合。
陆景行的解剖刀在此时充当起杠杆,73号螺栓在37度角的作用力下逐渐松动,每圈螺纹的间距都是0.37毫米,与实验日志上的纸张厚度完全相同。“闸门的密封胶圈与73号冬眠舱的完全相同,”他的额头渗出73滴汗珠,汗珠在-37℃的低温下瞬间凝结成冰晶,“但老化程度显示还能承受73次撞击——与净化部队的人数吻合。”冰晶的棱角在灯光下反射出73道光芒,照亮通道尽头73号冷冻枪的红光,与医院袭击者的头盔完全相同,枪口的瞄准线正对准闸门的73号薄弱点。
迟沐的银镯子在此时与73号基因测序仪连接,37号染色体的异常片段正在与73号抗体配方重组,重组后的序列在屏幕上形成73只蝴蝶,每只蝴蝶的翅膀上都有0.37毫米的斑点——与账本上的签名笔迹完全相同。“抗体的最终激活需要73秒的共振,”她的采血针再次弹出,针尖的角度与缝合伤口时完全相同,“但必须在73号花田的活体薰衣草旁——这是我母亲设置的最后条件。”银镯子突然弹出张73号机票,目的地是73号花田附近的机场,登机时间显示73小时后——与基因芯片的自毁倒计时完全同步。
李伟的笔记本电脑正在破解73号净化部队的通讯密码,73组加密算法中有37组与73号空壳公司的账户密码完全相同,“最新指令显示他们要引爆73号基因库,”他放大指令的时间戳,“倒计时73分钟——与我们转移试剂的时间完全冲突。”电脑屏幕上突然弹出73号防爆服的设计图,防爆服的耐受温度范围包括-37℃到73℃,与科考站的温度变化完全吻合,其中第37号接缝的强度显示能抵御73千帕的冲击波——与73号航班的舱内气压完全相同。
73号基因库的冷藏柜在此时发出警报,73号试剂管的荧光强度突然增强,与迟沐银镯子的共振频率完全同步。迟沐母亲的银镯子轻触试剂管,73号抗体的分子结构立即投射在冰面上,第37个氨基酸的侧链与迟沐的血清蛋白完全互补,“这就是为什么需要你的基因,”她的手指在结构模型上划出激活路径,“73号花田的薰衣草能提供最后37%的活性成分。”模型的角落显示抗体的保质期还有73小时,与机票的登机时间完全吻合,保质期的计算方式与73号航班的食品储存标准完全相同。
陆景行的实验日志在此时自动生成转移路线图,73个检查点中有37个标注着“73号应急出口”,出口的门锁结构与73号法医中心的完全相同,“每个出口的密码都是7307,”他用红笔在图上标注逃生时间,“73分钟内能到达73号首升机停机坪——与试剂的保存时限吻合。”日志的封底夹层里,藏着73号首升机的维修记录,最近次保养是37小时前——与林岚父亲的信号时间吻合,保养项目包括“73号低温防护系统”——与科考站的环境完全匹配。
当73号首升机的螺旋桨开始转动时,73号基因库的方向传来73分贝的爆炸声,冲击波让首升机摇晃了37度角,与73号航班遭遇的湍流完全相同。陆景行的实验日志紧紧贴着37号试剂管,蓝灰色墨水在颠簸中晕染出73号花田的图案,与银镯子投射的地图完全相同。“最后道闸门能阻挡他们73秒,”迟沐母亲的银镯子与首升机的导航系统同步,“足够我们飞出73公里——超出爆炸的冲击波范围。”她的派克钢笔在日志上最后次留下笔迹,与账本上的签名形成完美重叠,墨迹的干燥速度显示与73号花田的湿度完全相关。
首升机穿过73层云海时,73号试剂管的荧光与下方73号花田的薰衣草遥相呼应,每株薰衣草的花瓣上都有0.37毫米的露珠,露珠反射的阳光在地面形成37道光斑,与科考站的星座图完全相同。陆景行缝合的伤口在此时隐隐作痛,疤痕的蝴蝶形状在73号气流中微微发烫,与73号抗体激活时的温度完全相同。“73小时后,”他的解剖刀轻触实验日志上的机票,“当第一朵薰衣草绽放时,所有的秘密都将解冻。”
迟沐的银镯子与母亲的银镯子再次共振,73赫兹的频率让37号试剂管开始发光,管壁上的73个刻度逐渐上升,与首升机的海拔高度完全同步。“我母亲的银镯子编号7301,”她的指尖划过镯子内侧的刻痕,“与林岚父亲的完全相同,说明他们都是73号计划的早期参与者。”银镯子突然投射出73号合影,年轻的迟沐母亲与林岚父亲站在73号花田,两人的银镯子交叉成37度角,交叉点的蓝灰色光芒与此刻试剂管的完全相同,照片的边缘有73道磨损,与账本的纸页完全吻合。
李伟的标签笔在首升机的航线图上圈出73号中转站,每个站点的经纬度都与73号官员的腐败地点完全相同,“特别是第37号站点,”他放大站点的监控画面,“有73号冷冻枪的痕迹——与净化部队的武器完全相同,弹壳的成分与73号基因库的爆炸残留物完全吻合。”标签笔的墨水在高空低温下变成蓝灰色冰晶,冰晶的分子结构与73号抗体完全相同,其中37个分子键的强度显示能承受73千帕的压力——与首升机的舱内气压完全相同。
当首升机在73号秘密机场降落时,73号试剂管的荧光正好达到峰值,与天边73号晚霞的颜色完全相同。陆景行的实验日志第73页,贴着片从科考站带回的冰屑,冰屑在37℃的室温下融化成73滴清水,水滴在纸上晕染出73号航班的航线图,修正后的终点首指73号花田的中心——与迟沐母亲的航线图完全相同。“日志的最后页,”他用红笔写下结论,“当北极的冰水流向花海,73号抗体将在73小时后绽放真相。”
迟沐的银镯子在此时检测到73号信号,信号的来源与73号市政大楼完全相同,解码后显示“第五具尸体己出现”,尸体的无名指上戴着73号银戒,戒内侧的刻痕与账本上的签名完全相同,“是73号官员中的最后人,”她的声音带着凝重,“他的口袋里有73号账本的最后页——上面有陈嘉树的真实签名。”银镯子投射出尸体的照片,死者的指甲缝里嵌着0.37毫米的薰衣草纤维,与科考站保温箱里的完全相同,纤维的湿度显示来自73号花田——与试剂的激活条件形成呼应。
73号首升机的舱门在此时关闭,73号基因芯片的自毁倒计时在仪表盘上跳动:73小时0分0秒。陆景行的解剖刀与迟沐的银镯子同时指向73号花田的方向,刀身与镯子形成的73度角,与初识时在法医中心的完全相同。实验日志的最后夹页里,73号机票的登机牌上,两人的签名重叠在一起,形成37度角的蝴蝶图案——与副总办公室的血溅图案完全相同,仿佛这场跨越冰原与花海的追寻,终将在73号薰衣草绽放的瞬间,迎来所有真相的解冻时刻。
首升机的引擎重新启动,73分贝的轰鸣中,陆景行的实验日志自动合上,封面的蝴蝶图案在夕阳下发出蓝灰色的光芒,与73号抗体的荧光完全相同。73号净化部队的身影在机场边缘闪现,73号冷冻枪的红光划破暮色,与73号花田的方向形成37度角,预示着最后73小时的追逐即将开始——在73号薰衣草绽放之前,谁能先拿到最终的抗体配方,谁就能掌握73号计划的终极真相。
(http://www.220book.com/book/VRH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