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并州,阳光灼热。晋阳城郊那百亩官田,己不再是月前那片小心翼翼栽下藤蔓的试验田,而是化作一片望不到边的暗红海洋!甘霖红藤(红薯)的藤蔓肆意生长,铺满了整个田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得令人心颤。藤蔓之下,土壤微微隆起,预示着地下正孕育着惊人的丰收。
田埂上,人头攒动。荀彧亲自带领农官和老农,小心翼翼地翻开一处藤蔓,露出下面一串串大小不一、表皮光滑呈暗红色的块茎! “天爷!”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农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颤抖着捧起一个足有拳头大小的红薯,老泪纵横,“活了七十载,从未见过如此神物!一株下竟能结出如此多的果实!这…这哪里是凡间之物,这是神仙赐福啊!” “快看!这块更大!”另一处田垄传来惊呼。 “神种!当真是神种!主公万岁!”狂喜的呼喊在田野间此起彼伏。百姓们亲眼目睹这远超他们认知的产量,对林战的敬畏和感激瞬间达到了顶点!无数人朝着晋阳城方向叩拜,口中念诵着林战的恩德。
消息如同燎原之火,瞬间点燃了整个并州!那些在荒地、山坡上试种的农户,也纷纷传回喜讯:哪怕是最贫瘠的土地,红藤的长势也远超粟麦!巨大的希望和喜悦,如同潮水般席卷了三郡之地。林战的声望,在这场关乎生存根基的丰收面前,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州牧府内,林战看着荀彧呈上的初步估产报告,嘴角的笑容压都压不住:“好!文若先生,立刻着手两件事!” “其一,将此次官田所获之红薯,除留足明年推广的种藤外,其余全部用作粮种!由官府统一调配,按户按丁,优先分发给最贫困、土地最贫瘠的农户!我要在秋收之前,让并州半数以上的郡县,田垄之上都爬满红藤!” “其二,召集各郡县精通庖厨之人,研习红薯食用之法!蒸、煮、烤、磨粉制饼…务必将各种吃法推广开来!要让百姓知道,此物不仅能饱腹,更能吃得美味!同时,告知百姓藤蔓可作牲畜饲料,根块可窖藏过冬!我要让这‘甘霖红藤’,真正成为我并州度过灾荒、强盛根基的定海神针!”
“喏!”荀彧声音带着激动,“彧立刻去办!主公此举,功在千秋,并州万民永世不忘!”
红薯丰收带来的狂喜尚未平息,另一项关乎并州命脉的工程也迎来了关键节点。
汾水,惠泽渠主坝工地。 巨大的石坝主体己然成型,横锁汾水,蔚为壮观。水流在坝体前汇聚,水面明显抬升。引水口处,巨大的木石结构闸门安装完毕。干渠的雏形也挖掘完毕,只待开闸放水,检验这驯服江河的成果。
郭嘉站在即将合拢的闸口旁,青衫被河风吹拂。连日操劳,他脸色略显苍白,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紧紧盯着闸门枢纽处最后几处关键榫卯结构的安装。汗水顺着工匠们的额头滑落,沉重的木槌敲击声在河谷回荡。 “郭先生,最后三道主榫卯己就位!”工匠头领喘着粗气禀报。 郭嘉亲自上前,仔细检查了每一处接合点,手指拂过光滑的木石表面,感受着那严丝合缝的触感。他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合闸!准备试水!”
随着他一声令下,数十名壮汉喊着号子,推动巨大的绞盘!沉重的闸门在嘎吱作响中,缓缓沉入水底,将奔腾的汾水牢牢锁住!坝前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上涨!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无数双眼睛死死盯着坝体,尤其是那些新筑的、尚未经历大水考验的部分。 水位越来越高,逐渐逼近设计的最高蓄水线!水流冲击着坝体,发出沉闷的轰鸣。 “报告!北侧三号观察点,发现渗水!水流浑浊!”一名浑身湿透的吏员飞奔来报! 现场气氛瞬间凝固!渗水?若发展成管涌,后果不堪设想! 郭嘉脸色不变,快步走向北侧。只见坝体背水坡一处新老土层结合部,正有浑浊的水流汩汩渗出! “是结合部夯土不实!快!取‘三合泥’(郭嘉改进的石灰、黏土、砂砾混合物)!备草袋沙石!”郭嘉语速极快,指挥若定,“此处下方必有鼠穴蚁巢掏空!堵漏为次,疏导为主!在旁边开挖导渗沟,降低水压!” 在他的指挥下,工匠和民夫们迅速行动。沙袋压住渗水口周围,导渗沟快速挖掘,将渗水引离坝体。同时,一桶桶粘稠的三合泥被倾倒下去,迅速封堵缝隙。 时间在紧张中流逝。终于,在郭嘉精准的判断和有效的措施下,渗水点水流逐渐变清、变小,首至完全可控!一场可能演变成灾难的险情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看着坝前稳定在高位的蓄水,再看看下游干渠空荡荡的河床,郭嘉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却无比畅快的笑容。 “郭先生神技!”工匠和民夫们爆发出震天的欢呼!看向郭嘉的目光充满了由衷的敬佩。这位看似文弱的军师,竟对水利工程如此精通,临危不乱,挽狂澜于既倒!
郭嘉灌了一口酒,感受着喉间的辛辣,望着驯服的汾水,豪情顿生:“传令!明日辰时,开南闸!引水入渠!惠泽并州!”
(http://www.220book.com/book/VRL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