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章 象牙塔内的惊雷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烽火太行:我的抗日根据地 http://www.220book.com/book/VRR3/ 章节无错乱精修!
 

1937年7月6日的北平,暑气正浓。燕京大学图书馆三楼的社科阅览区里,风扇慢悠悠地转着,扬起的风裹挟着旧书页特有的油墨味,在空气中晕开一层沉静的光晕。赵弘毅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摊开的是一本线装的《山西通志》,指尖正停留在“太行山脉,横亘晋冀,峰峦叠嶂,为天下之脊”的字句上。他微微侧头,能看见窗外的未名湖泛着粼粼波光,几只白鹅慢悠悠地划过水面,岸边的柳树垂着绿丝绦,偶尔有蝉鸣从枝叶间钻出来,衬得这校园愈发安宁。

他是燕京大学历史系三年级的学生,家在山西辽县,打小就听父亲赵守诚讲太行山的故事——讲明末清初时山民如何凭险拒匪,讲康熙年间的商队如何在山间开辟栈道,也讲光绪年间的旱灾里,乡亲们如何靠着山里的野果和泉水熬过难关。这次放暑假本想早点回家,可系里的周教授找他帮忙整理山西民间史料,说是要为即将出版的《华北民俗考》补充内容,他便多留了半个月。此刻看着书中对家乡山河的记载,心里正盘算着再过两天就动身,给父亲带些北平的洋布,给母亲带盒同仁堂的阿胶,还有妹妹念叨了半年的北平糖葫芦——得找前门那家最有名的,用麦秸秆串着,裹着厚厚的糖霜,能放好几天。

“弘毅!弘毅!不好了!出大事了!”

急促的呼喊声伴随着沉重的脚步声,猛地撞碎了图书馆的宁静。赵弘毅抬起头,只见同宿舍的河北籍同学李振邦正跌跌撞撞地冲进来,帆布书包歪在肩上,额头上满是汗珠,脸上的神情像是见了鬼似的,连说话都带着颤音。图书馆里原本低头看书的学生们都被惊动了,纷纷放下书本,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李振邦,连坐在角落的管理员张老头也推了推老花镜,皱着眉呵斥:“慌什么慌!这是图书馆,要吵出去吵!”

李振邦哪顾得上这些,他一把抓住刚站起身的赵弘毅的胳膊,手劲儿大得几乎要捏进肉里:“卢沟桥!卢沟桥打起来了!日军和咱们二十九军开火了!”

“你说什么?”赵弘毅的心猛地一沉,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书页,指节都泛了白。周围的学生们也炸开了锅,原本安静的阅览区瞬间变得嘈杂起来。

“卢沟桥?就是丰台那边的卢沟桥?”一个戴眼镜的女生声音发颤,手里的钢笔“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真打起来了?前几天不还说只是演习吗?”有人难以置信地追问,脸上满是恐慌。

李振邦喘着粗气,用力点头,唾沫星子都溅了出来:“千真万确!我刚从西首门那边回来,路过电报局的时候,听见里面的人在喊‘卢沟桥激战’,还有人说日军己经派了坦克过去!我还看见好几辆军车往南开,上面全是荷枪实弹的鬼子兵!”他说着,指了指自己的裤子:“你们看,我跑回来的时候,差点被鬼子的摩托车蹭到,裤脚都刮破了!”

众人低头一看,李振邦的卡其布裤子确实有一道长长的口子,边缘还沾着泥土,显然是跑得太急摔过。图书馆里的骚动越来越大,有人开始收拾东西,有人趴在窗边往校外张望,还有几个学生聚在一起,急得团团转。赵弘毅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扶着李振邦的肩膀,放缓了语气:“振邦,你别慌,慢慢说。你在电报局听到的,具体是哪支部队在交战?日军来了多少人?咱们二十九军这边伤亡怎么样?”

李振邦愣了一下,似乎是没想到赵弘毅这个时候还能问得这么细致。他定了定神,回忆道:“电报局里乱糟糟的,我只听清说是二十九军三十七师的部队,就是冯治安将军的那个师,具体哪个团没听清。日军那边好像来了一个联队,还有坦克和 artillery(火炮),听说是因为‘士兵失踪’,要进宛平城搜查,咱们的军队不让,就打起来了!伤亡情况没说,但听那口气,打得肯定不轻!”

“士兵失踪?”赵弘毅皱紧了眉头,心里瞬间闪过一个念头——这分明是借口!去年日军在丰台增兵的时候,就常用这种伎俩挑衅,这次怕是真的要撕破脸了。他走到窗边,朝着西南方向望去,虽然看不见卢沟桥,但能隐约听到远处传来的闷响,像是雷声,又像是炮声,隔着几十里地,却震得人心头发慌。

“完了完了,这下北平要保不住了!”一个江苏籍的同学瘫坐在椅子上,声音带着哭腔,“我爹昨天还来信,让我赶紧回家,说北方不太平,我还不信……”

“慌什么!咱们二十九军可不是好惹的!”另一个山东籍的男生猛地一拍桌子,涨红了脸,“宋哲元将军的部队,当年在喜峰口打得鬼子屁滚尿流,这次肯定也能把他们打回去!”

“喜峰口是喜峰口,现在鬼子有坦克有飞机,咱们二十九军就靠大刀长矛,能顶住吗?”有人反驳道,语气里满是悲观。

争论声越来越大,恐慌和焦虑像潮水一样在图书馆里蔓延。赵弘毅没有参与争论,他重新拿起桌上的《山西通志》,目光落在“太行山脉为晋东屏障”的字句上。北平是华北的门户,卢沟桥一丢,北平就危在旦夕;北平丢了,日军下一步肯定会沿平汉铁路南下,首扑山西——山西是华北的战略腹地,而辽县就在太行山深处,是晋东南的门户,到时候家乡也会被战火波及。他想起父亲信里说的,最近县里有不少从北平、天津逃难过来的人,说日军在华北到处寻衅,当时父亲还让他在北平多注意安全,没想到现在战火真的烧到了家门口。

“弘毅,你倒是说句话啊!咱们怎么办?”李振邦拉了拉他的胳膊,脸上满是焦急,“刚才我听系里的老师说,学校可能要组织南迁,去南京或者长沙,你跟不跟我们一起走?”

赵弘毅抬起头,看着周围同学或恐慌、或愤怒、或迷茫的脸,深吸了一口气。他合上书,小心翼翼地把书放回书架,然后转过身,目光坚定地看着李振邦:“南迁的事,我再想想。但现在,我得先弄清楚卢沟桥那边的真实情况——光靠传言不行,得找个可靠的渠道问问。”

“可靠的渠道?去哪找啊?”李振邦一脸茫然。

“我去拜访周教授。”赵弘毅说,“周教授以前在外交部工作过,认识不少军政界的人,或许他能知道更多消息。你要是急着收拾东西,就先回宿舍,我回来再跟你细说。”

说完,他拿起桌上的帆布包,快步走出图书馆。阳光依旧刺眼,但校园里己经没了往日的宁静——路上的学生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议论着卢沟桥的战事,有人抱着书本往宿舍跑,有人站在路边哭泣,还有几个爱国学生举着小旗子,在校园里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保卫华北”的口号,声音嘶哑却充满力量。赵弘毅看着这一切,心里像压了一块巨石,沉甸甸的。他知道,从李振邦冲进图书馆喊出那句话开始,他平静的校园生活,还有这片土地的安宁,都己经结束了。

他快步走向教授宿舍区,脚步比平时快了许多。一路上,远处的闷响声似乎越来越近,像是在催促着他,也像是在警告着每一个生活在北平的人——战争,己经来了。

作者“废墟造梦师”推荐阅读《烽火太行:我的抗日根据地》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VRR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烽火太行:我的抗日根据地 http://www.220book.com/book/VRR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