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山间的风带着凉意,轻轻吹拂着兵工小组每个人的脸庞。赵弘毅站在窑洞门口,望着远处的星空,思绪万千。自爆炸事故以来,他们己经按照新的安全规程重新工作了整整三天。
这三天里,他们不仅成功熔铸出了第一批铅弹头,还对火药的配比和装填工艺进行了多次优化。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每一次尝试都伴随着细致的记录和分析。
"赵队长,您还没休息啊?"小刘端着一碗热水走了出来,轻声问道。
赵弘毅接过水,笑道:"明天就是试射的日子了,有点睡不着。"
小刘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们真的能成功吗?"
"会的,"赵弘毅坚定地说,"我们己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明天,'太行造'子弹一定会打响!"
第二天清晨,消息己经传遍了整个根据地。乡亲们自发地来到后山,想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战士们则在试枪场周围布置了警戒线,确保安全。
试枪场设在后山的一片开阔地带,远处的一棵老槐树上,挂着一个用布包着的沙袋作为靶子。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期待和紧张的气息。
兵工小组的成员们早早来到现场,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李铁牛将十颗复装子弹整齐地摆放在一个木盒中,每一颗都擦拭得干干净净。王小虎则仔细检查着将要使用的步枪,确保没有任何问题。
"大家准备好了吗?"赵弘毅站在众人面前,声音沉稳而有力。
"准备好了!"兵工小组的成员们齐声回答,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就在这时,石铁柱带着几名战士走了过来。他的脸上依旧带着惯有的严肃表情,但眼神中似乎多了几分期待。
"我来担任射手,"石铁柱径首走到赵弘毅面前,"这第一枪,必须由我来打。"
赵弘毅微微一愣,随即露出了笑容:"好,这第一枪,就交给你了。"
石铁柱从木盒中取出一颗"太行造"子弹,仔细端详着。这颗子弹的外观略显粗糙,弹壳上有明显的手工痕迹,但整体形状还算规整。他将子弹压入弹仓,拉动枪栓,子弹上膛。
所有人都退到了安全距离外,屏住呼吸,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
石铁柱深吸一口气,举起步枪,瞄准远处的沙袋。他的肩膀微微后倾,双手稳如磐石,眼睛死死地盯着目标。
"砰!"
一声清脆的枪声响起,子弹成功击发!虽然因为黑火药的缘故,枪口喷出了大量烟雾,但子弹确实飞出了枪膛,在沙袋上留下了一个清晰的弹痕!
短暂的寂静后,现场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乡亲们激动地互相拥抱,战士们挥舞着帽子,兵工小组的成员们更是热泪盈眶。
石铁柱缓缓放下步枪,转身走向赵弘毅。两人对视片刻,谁都没有说话。突然,石铁柱走上前,用力地拍了拍赵弘毅的肩膀。这个简单的动作,胜过千言万语。
"打得不错!"赵弘毅率先开口,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虽然没有制式子弹打得远、打得准,但它确确实实地打响了!"
石铁柱点点头,罕见地露出了笑容:"你们做到了。我之前错看了你们。"
老陈头拄着拐杖走到两人中间,欣慰地说道:"这只是开始。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今天,我们证明了自力更生的可能性。"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他们又进行了多次试射。每一次枪声响起,都伴随着乡亲们的欢呼声。通过系统测试,他们对"太行造"子弹的性能有了全面了解。
"初速比制式子弹低约15%,有效射程大约200米,精度偏差较大,"小刘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测试数据,烽火太行:我的抗日根据地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烽火太行:我的抗日根据地最新章节随便看!"但可靠性不错,十发全中,没有哑火现象。"
赵弘毅点点头,满意地说:"这己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解决了'有无问题',我们就有了继续改进的基础。"
石铁柱站在一旁,默默听着他们的分析,突然开口道:"我有个建议。"
众人都转过头,好奇地看着他。
"我们应该组建一个专门的运输队,"石铁柱说道,"负责收集战场上的弹壳和其他可利用的材料。这样你们就有更多的原料,生产更多的子弹。"
赵弘毅眼前一亮:"这是个好主意!我马上安排。"
试射成功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根据地。乡亲们纷纷来到窑洞前,想要亲眼看看这些"太行造"子弹。孩子们更是兴奋地围着兵工小组的成员,问东问西。
"赵队长,我们以后是不是再也不用担心没子弹了?"一个孩子天真地问。
赵弘毅蹲下身子,微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我们会努力生产更多的子弹,但这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我们需要更多的材料,更多的工具,也需要更多有技能的人加入我们。"
"我爹是铁匠,他能帮忙吗?"孩子兴奋地问。
"当然可以,"赵弘毅高兴地说,"我们欢迎每一个愿意为根据地贡献力量的人。"
当天晚上,兵工小组召开了总结会议。赵弘毅坐在众人中间,脸上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
"今天的成功来之不易,"赵弘毅说道,"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我们需要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一致性,建立更稳定的工作场所和更专业的工具。"
李铁牛点点头:"我可以尝试制作更精确的模具,提高弹头的一致性。"
王小虎补充道:"我想研究如何提高火药的纯度和稳定性,也许可以尝试从缴获的炮弹中提取无烟火药。"
老陈头却皱起了眉头:"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正视。现有的材料,特别是底火和稳定发射药的来源有限,且性能不佳。要想真正支撑长期作战,我们必须想办法获取更核心的技术和原料。"
众人陷入了沉思。赵弘毅望向窗外,月光洒在远处的山峰上,给它们披上了一层银纱。
"老陈头说得对,"赵弘毅若有所思地说,"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复装子弹。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兵工厂,能够自主生产各种弹药,甚至是武器。"
"这谈何容易,"石铁柱走进来,不知何时他己经加入了讨论,"我们缺少设备,缺少技术,更缺少专业人才。"
"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赵弘毅坚定地说,"也许我们可以袭击日军的物资库,获取设备和原料。或者,我们可以寻找在兵工厂工作过的专业人才,邀请他们加入我们。"
老陈头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我年轻时的一个师兄,据说在太原的一家兵工厂工作。如果能找到他,也许能帮上大忙。"
"好,"赵弘毅拍板决定,"从明天开始,我们兵分三路。一路由铁柱负责,加强对日军运输线的侦察,寻找袭击机会;一路由我和小刘负责,联系各地的地下交通线,寻找专业人才;老陈头和小虎则留在根据地,继续改进工艺,扩大生产。"
众人齐声应道:"是!"
会议结束后,赵弘毅独自来到窑洞外。夜空中繁星点点,山间的风带着花草的香气。他望着远处的地平线,思绪万千。
今天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前方等待着他们。但赵弘毅知道,只要他们坚持不懈,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在这个宁静的夜晚,一个宏伟的蓝图正在他心中悄然成形。一个能够支撑整个根据地抗战的兵工厂,一个能够让他们摆脱对敌人依赖的自主工业体系,正在从梦想一步步走向现实。
(http://www.220book.com/book/VRR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