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赵家时,天色己经暗了下来。赵守诚正坐在院子里等他们,看到三人回来,连忙起身问道:“怎么样?王老爷他们同意支持咱们了吗?”
赵弘毅笑着点头,把拜访王老爷、李掌柜和张团练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还把手里的清单递了过去:“爹,您看,王伯父捐了三十名家丁、五千块大洋和五十石粮食;李掌柜捐了三千块大洋和三十石粮食;张团练带来了二十名手下,还有十把步枪和几百发子弹。咱们现在有了人手和钱粮,组织乡勇的事就好办多了。”
赵守诚接过清单,仔细看了一遍,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好!没想到他们这么爽快!弘毅,你做得好!”他顿了顿,又说道,“家里的粮仓里还有一百石粮食,银库里还有八千块大洋,明天我让人都运出来,用作乡勇的军饷和口粮。武器方面,除了护院手里的土枪,我还在库房里找到了二十把老式步枪,虽然有些陈旧,但还能用,也一起交给你。”
赵弘毅没想到父亲会拿出这么多物资,他激动地说:“爹,谢谢您!有了这些物资,咱们的乡勇就更有底气了!”
李氏这时端着饭菜走出来,听到父子俩的话,笑着说:“老爷,弘毅,别光顾着说,快吃饭吧。饭菜都快凉了。”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气氛比往常热闹了许多。赵红霞不停地给赵弘毅夹菜,嘴里还念叨着:“哥,你真棒!等乡勇组建起来,你就是大英雄了!”
赵弘毅摸了摸妹妹的头,笑着说:“哥不是大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那些为了保卫家乡而战斗的乡亲们。”
吃完饭,赵弘毅跟父亲、马大壮、石铁柱一起坐在院子里,商量着组建乡勇的具体事宜。赵弘毅首先说道:“咱们现在有护院二十人、王老爷家丁三十人、张团练手下二十人,一共七十人。明天我想在县城的广场上贴出告示,招募更多的青壮,争取能招募到三百人,这样咱们的乡勇就有一定的规模了。”
马大壮连忙说道:“招募青壮的事交给我!我明天一早就去广场贴告示,再去城里的各个街道喊一喊,肯定能招到不少人!”
石铁柱则说道:“招募到青壮后,训练是关键。我会制定一个严格的训练计划,教他们格斗技巧、设置陷阱和使用武器的方法。赵少爷,你负责教他们游击战的战术和知识,张团练以前当过兵,可以让他帮忙训练队列和纪律。”
赵守诚点了点头,补充道:“我明天去跟县里的其他乡绅再联络一下,看看能不能再争取一些支持。另外,咱们还要在县城周围修建防御工事,比如挖战壕、设置鹿砦,这样就算鬼子来了,咱们也有地方防守。”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制定好了详细的计划。夜色渐深,大家各自回房休息,准备迎接明天的忙碌。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马大壮就拿着告示来到了县城的广场上。告示上写着:“鬼子犯我中华,杀我同胞,占我土地!为保卫辽县,保卫家乡,现招募青壮组建乡勇,凡年满十六岁、西十岁以下,身体健康、有爱国之心者,均可报名。乡勇每人每月发大洋两块、粮食三十斤,武器由乡勇统一提供。”
马大壮把告示贴在广场中央的墙上,然后拿着一个铜锣,站在广场最高的石阶上,“哐哐哐”地敲了起来。清晨的辽县还浸在薄雾里,铜锣声穿透寂静,像一道惊雷,很快就把附近的百姓都引了过来。
“哎!马兄弟,这大清早的敲锣干啥?出啥事了?”一个挑着菜筐的老汉放下担子,凑到跟前问道。周围的人也纷纷围过来,七嘴八舌地打听,广场上很快就聚了二三十人,还有人披着棉袄从巷子里跑出来,手里还攥着没啃完的窝头。
马大壮清了清嗓子,把铜锣往石阶上一放,指着墙上的告示大声说道:“乡亲们!都静一静!我今天来,是替赵弘毅赵少爷贴招募告示的——鬼子马上就要打到辽县了,阳泉那边己经被占了,鬼子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咱们不能等着被宰,得组织起来,成立乡勇,保卫咱们的家乡!”
他的声音洪亮,带着山东人特有的豪爽,每一个字都砸在百姓心里。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有人皱着眉,有人低着头,还有人偷偷抹眼泪——最近城里关于鬼子的流言越来越多,谁都知道兵荒马乱的日子要来了,可没人敢第一个站出来。
“马兄弟,不是我们不想抗日,可鬼子有枪有炮,咱们就凭两只手,能打得过吗?”一个穿着短打的青年站出来,他叫刘二柱,是城里的脚夫,平时靠帮人运货糊口,家里还有一个生病的老娘。他的话说出了很多人的顾虑,周围的人纷纷点头附和。
马大壮早就料到会有人这么问,他往前迈了一步,指着自己的胳膊上的伤疤——那是之前在火车上被鬼子的弹片划伤的,虽然己经结痂,却依旧狰狞:“乡亲们,我知道鬼子厉害!我在从北平回来的路上,亲眼见过鬼子的飞机轰炸火车,见过百姓被炸得血肉模糊!可咱们越怕,鬼子越欺负咱们!你以为躲在家里,鬼子就会放过你吗?他们会抢你的粮食,杀你的亲人,烧你的房子!”
他顿了顿,声音更沉了:“我马大壮是山东人,辽县不是我的老家,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烽火太行:我的抗日根据地 可我在这待了两天,知道这里的乡亲都是好人!赵少爷说了,乡勇每人每月发两块大洋、三十斤粮食,武器咱们统一提供,不用大家掏一分钱!咱们不是去跟鬼子硬拼,是跟着石兄弟学陷阱,跟着赵少爷学游击,躲在山里打埋伏,专捡鬼子的空子打!”
这时,人群里突然挤出一个中年男人,他叫王满仓,是城西的农民,昨天刚从阳泉逃过来,家里的房子被鬼子烧了,老婆孩子也没了音讯。他红着眼眶,走到马大壮身边,大声说道:“我报名!我跟鬼子有仇!就算是死,我也要杀几个鬼子陪葬!”
有了第一个人带头,人群瞬间沸腾起来。刘二柱咬了咬牙,也举起起手:“我也报名!我娘说了,要是鬼子来了,她也活不成,不如我去当兵,说不定还能保她一命!”
“我报名!”
“算我一个!”
“我也去!”
一时间,报名的声音此起彼伏。马大壮看着眼前的景象,眼眶有些发热——他之前还担心没人愿意来,没想到乡亲们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就等着有人带头。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本子和一支铅笔,大声说道:“大家别挤,排好队,一个个来!报上姓名、年龄、家住哪,我登记好了,就带你们去赵家宅院集合!”
百姓们很快排起了长队,马大壮一边登记,一边跟大家说着乡勇的规矩:“咱们乡勇是为了保卫家乡,不能欺负百姓,不能抢东西,要是违反了,不管是谁,都要受罚!”排队的人纷纷点头,没人有异议——他们都是为了抗日来的,不是为了作威作福。
太阳渐渐升起来,薄雾散去,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有年轻的农民,有城里的伙计,还有几个刚从晋绥军溃散下来的士兵,他们听说招募乡勇,也都跑来报名。到了中午的时候,马大壮手里的本子己经记满了名字,足足有两百三十多人,远超预期。
“乡亲们,今天就先到这!”马大壮举起本子,大声说道,“大家跟我走,去赵家宅院领武器和粮食,咱们先熟悉熟悉,明天就开始训练!”
人群跟着马大壮,浩浩荡荡地朝着赵家宅院走去。路上的百姓看到这一幕,有的鼓掌,有的跟着欢呼,还有几个年轻小伙也临时加入进来,队伍越来越长。
走到赵家宅院门口时,赵弘毅、赵守诚和石铁柱早就等在那里了。赵弘毅看到这么多乡亲来报名,心里又激动又感动,他走上前,对着人群深深鞠了一躬:“乡亲们,谢谢大家相信我!谢谢大家愿意跟我一起保卫辽县!我赵弘毅在这里发誓,一定会带领大家好好训练,好好打仗,绝不让鬼子踏进辽县一步,绝不让大家白白牺牲!”
人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王满仓大声喊道:“赵少爷,我们信你!你说怎么打,我们就怎么打!”
赵守诚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感慨万千。他之前还担心儿子会失败,现在看到这么多乡亲支持,他知道自己没看错儿子——这不仅是儿子的决心,更是乡亲们的希望。他走上前,对人群说道:“乡亲们,我赵守诚虽然老了,但也愿意跟大家一起抗日!家里的粮食和大洋,大家尽管用,只要能守住辽县,守住咱们的家乡,我赵家倾家荡产也愿意!”
石铁柱这时也走上前,他手里拿着一把砍刀,眼神依旧冰冷,却多了几分坚定:“我叫石铁柱,家乡被鬼子毁了,亲人也没了。我会教大家怎么打鬼子,怎么在山里生存。只要大家好好学,好好练,就算鬼子来了,咱们也能让他们有来无回!”
赵弘毅接着说道:“现在,请大家跟我来,咱们先分武器和粮食。赵叔,你带一部分人去库房领土枪和砍刀;张团练,你带一部分人去粮仓领粮食;铁柱,你带剩下的人去东院的空地,先熟悉一下场地,咱们下午就开始训练!”
众人齐声应和,跟着赵虎、张团练和石铁柱分头行动。赵守诚看着忙碌的人群,拍了拍赵弘毅的肩膀:“弘毅,你做得好。爹以前总觉得你还是个孩子,现在才知道,你己经长大了,能担起大事了。”
赵弘毅看着父亲,笑了笑:“爹,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要是没有您的支持,没有乡亲们的信任,我什么也做不成。”
这时,李氏和赵红霞端着茶水走出来,给乡亲们分发。赵红霞看到这么多人,兴奋地拉着赵弘毅的衣角:“哥,你看,好多人都来跟咱们一起抗日!咱们一定能打跑鬼子!”
赵弘毅摸了摸妹妹的头,坚定地点了点头:“对,咱们一定能打跑鬼子!等打完仗,咱们一家人,还有乡亲们,都能过上太平日子。”
阳光洒在赵家宅院的院子里,照在乡亲们忙碌的身影上,也照在赵弘毅坚定的脸上。他知道,组建乡勇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训练、防御、战斗,还有很多困难在等着他们。但看着眼前这些充满希望的乡亲,看着支持他的家人和兄弟,他心里充满了力量——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打不跑的敌人。
辽县的抗日之火,就在这一天,在赵家宅院的院子里,在乡亲们的欢呼声中,悄然点燃。而这团火,很快就会蔓延到整个太行山,成为抗击日寇的熊熊烈焰。
(http://www.220book.com/book/VRR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