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赵家庄,清晨的雾气还没散尽,庄门口的老槐树下就聚了几个乡勇,手里握着土枪和砍刀,眼神警惕地盯着远处的山路——自从上次剪断鬼子电话线后,他们就加强了庄门的守卫,生怕鬼子突然来报复。
“刘三,你说鬼子会不会真的来咱们庄啊?”一个年轻乡勇搓着冻得发红的手,小声问道。他叫赵二柱,是庄里的庄稼人,家里的田地被鬼子占了,才加入乡勇的,心里对鬼子又恨又怕。
刘三靠在槐树上,嘴里叼着根枯草,摇了摇头:“不好说。不过有少爷和石大哥在,还有咱们这么多兄弟,就算鬼子来了,也让他们有来无回!”话虽这么说,他的眼神却没离开山路,手指紧紧攥着腰间的砍刀。
就在这时,远处的山路上出现了两个身影。两人都穿着灰布军装,打着整齐的绑腿,脚上是黑色的布鞋,身上背着步枪,看起来风尘仆仆的,却步伐稳健。他们既不像晋绥军那样穿着笔挺的军装,也不像中央军那样带着傲气,更不像鬼子那样凶神恶煞,一时间让乡勇们有些摸不着头脑。
“那是啥人啊?看着不像鬼子,也不像咱们见过的兵。”赵二柱小声嘀咕道,下意识地握紧了手里的土枪。
刘三也皱起眉头,仔细打量着那两个身影:“不知道。你们在这盯着,我去告诉少爷!”说完,他转身就往庄里跑,脚步又快又急。
很快,刘三就跑到了赵家大院,赵弘毅正在院子里跟石铁柱讨论训练计划。石铁柱光着膀子,露出结实的肌肉,手里拿着一根木棍,正在演示怎么在近身格斗中制服敌人;赵弘毅则拿着个小本子,一边听一边记,时不时还提出几个问题。
“少爷!石大哥!庄门口来了两个人,穿着灰布军装,背着枪,不知道是啥来头,看着挺奇怪的!”刘三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大声喊道。
赵弘毅和石铁柱都停下了动作。赵弘毅皱起眉头:“灰布军装?是晋绥军还是中央军?他们有没有说要干嘛?”
“都不像!”刘三摇了摇头,“他们穿的军装很旧,看着像走了很远的路,也没说要干嘛,就站在庄门口,盯着咱们庄看呢!”
石铁柱脸色一沉,随手拿起搭在旁边的粗布褂子穿上,抓起放在地上的柴刀:“走!去看看!说不定是鬼子的探子!”
赵弘毅也点了点头,拿起放在桌上的土枪:“刘三,你去叫上几个乡勇,跟我们一起去庄门口,小心点,别冲动。”
刘三应了一声,转身去叫人了。赵弘毅和石铁柱快步朝着庄门口走去,心里都有些警惕——最近鬼子在辽县活动频繁,说不定真的是鬼子派来的探子,想摸清赵家庄的情况。
很快,他们就到了庄门口。那两个穿着灰布军装的人还站在原地,看到赵弘毅等人过来,并没有表现出敌意,反而朝着他们笑了笑。走在前面的是个中年人,约莫西十岁左右,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气质儒雅,看起来像个读书人,却穿着军装,背着步枪,有种说不出的违和感;他身后的年轻人看起来二十岁出头,眼神锐利,双手放在步枪的扳机上,警惕地看着围上来的乡勇,却没有要开枪的意思。
“你们是谁?来赵家庄干嘛?”石铁柱率先开口,语气冰冷,手里的柴刀微微举起,眼神死死盯着那个中年人,只要对方有一点不对劲,他就会立刻冲上去。
中年人并没有因为石铁柱的态度而生气,反而笑着拱了拱手:“这位兄弟别误会,我们不是坏人,也不是鬼子的探子。我们是八路军,是来打鬼子的。听说赵家庄的乡亲们组织了乡勇,也在抗日,特地来拜会一下赵弘毅先生。”
“八路军?”赵弘毅愣了一下,这个名字他之前在北平读书的时候听说过,好像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专门在敌后打鬼子,可他从来没见过八路军的人,也不知道对方说的是真是假,“你们真的是八路军?有什么证据吗?”
中年人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小本子,递到赵弘毅面前:“这是我的证件,我叫林枫,是八路军129师的政委,身边这位是我的警卫员,叫陈兵。我们这次来辽县,是为了建立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一起抗日。昨天听说赵家庄有一支自发组织的抗日乡勇,打得鬼子不敢轻易来犯,就想着过来拜访一下,跟你们交流交流抗日的经验。”
赵弘毅接过那个红色的小本子,打开一看,里面贴着林枫的照片,还有一些文字,上面写着林枫的身份和职务,看起来不像是假的。他心里的警惕少了几分,却还是有些不确定——毕竟现在时局混乱,冒充军队的人也不少,不能轻易相信。
“林政委,”赵弘毅把证件还给林枫,语气缓和了些,“不是我们不信你,只是最近鬼子在辽县活动频繁,我们不得不小心。你说你们是来打鬼子的,那你们有多少人?在辽县有多少队伍?”
林枫笑了笑,耐心地解释道:“赵先生,我们八路军在太行山一带都有队伍,129师前不久刚在阳明堡打了个大胜仗,毁了鬼子二十多架飞机,你应该听说过吧?我们这次来辽县的人不多,就先遣队的几十个人,主要是为了联系当地的抗日武装,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现在全国都在抗日,我们八路军的宗旨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跟鬼子打持久战,把他们赶出中国。”
赵弘毅听到“阳明堡大捷”,心里顿时信了大半——他之前听庄里的货郎说过,八路军在阳明堡毁了鬼子的飞机,当时还觉得不可思议,现在听林枫这么说,看来是真的。他心里的警惕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好奇和期待——他早就想找一支正规的抗日队伍交流经验,现在八路军主动找上门来,正好可以向他们请教。
“林政委,是我多心了,您别见怪。”赵弘毅连忙道歉,“快,里面请!咱们到庄里详谈,我正好有很多抗日的问题想向您请教呢!”
林枫笑着点头:“赵先生客气了,咱们都是为了抗日,互相交流经验是应该的。”
石铁柱站在一旁,眼神里依旧满是警惕。他看着林枫儒雅的样子,实在不相信这个像读书人的人能打鬼子,也对“八路军”这个陌生的队伍没什么好感——他见过太多军队,要么像晋绥军那样欺压百姓,要么像中央军那样贪生怕死,没几个真正能跟鬼子拼命的。不过既然赵弘毅己经邀请对方进庄,他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跟在后面,紧紧握着手里的柴刀,留意着林枫和陈兵的一举一动。
乡勇们见赵弘毅邀请两人进庄,也都放下了武器,纷纷让开道路。赵二柱凑到刘三身边,小声问道:“刘三,你说这八路军真的能打鬼子吗?看着不像能打仗的样子啊。”
刘三摇了摇头:“不知道。不过少爷都相信他们了,应该不会有问题吧。咱们跟着少爷,好好抗日就行。”
赵二柱点了点头,不再说话,只是好奇地看着林枫和陈兵的背影,心里充满了疑惑。
赵弘毅把林枫和陈兵带到了赵家的堂屋,让赵福端上热水和干粮。堂屋里的气氛很热烈,赵弘毅坐在林枫对面,迫不及待地想跟他交流抗日的经验;石铁柱则靠在门框上,手里把玩着柴刀,眼神时不时扫过林枫和陈兵,依旧保持着警惕;李大叔和王勇也闻讯赶来,坐在一旁,好奇地看着林枫,想听听八路军是怎么打鬼子的。
林枫喝了口热水,笑着对赵弘毅说:“赵先生,听说你们前不久剪断了鬼子的电话线,还跟鬼子的巡逻队交过手,打得很不错啊!能跟我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提到这件事,赵弘毅顿时来了精神,把当时制定计划、行动过程,还有遇到的问题都详细地说了一遍,还特意提到了石铁柱的英勇表现。林枫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头,还提出几个问题,气氛越来越热烈。
石铁柱靠在门框上,听着赵弘毅讲述当时的情况,心里也有些触动。他没想到,自己当时擅自行动的事,赵弘毅竟然没有隐瞒,还在林枫面前夸他,这让他对赵弘毅多了几分好感,对林枫的警惕也少了一些。
王勇坐在一旁,听得兴奋不己,忍不住插嘴道:“林政委!当时石大哥可厉害了!一下子就冲出去了,几刀就把电话线剪断了,还一枪打灭了鬼子的手电,鬼子的子弹根本打不着他!您说,石大哥是不是特别厉害?”
林枫笑着点头:“这位小兄弟说得对,石壮士确实很勇敢,身手也很好。在敌后打鬼子,就需要这样的英雄好汉。不过,光靠个人勇敢还不够,还得有团队配合,有群众支持,才能跟鬼子长久地打下去。”
王勇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还想再问些什么,却被赵弘毅用眼神制止了。赵弘毅看着林枫,诚恳地说:“林政委,不瞒您说,我们虽然组织了乡勇,也跟鬼子打过几次小仗,但心里一首没底。我们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发展,不知道怎么才能真正打败鬼子,您能不能给我们指条明路?”
林枫放下手里的水杯,脸色变得严肃起来:“赵先生,你这个问题问得好。现在全国抗战形势很严峻,鬼子来势汹汹,占领了很多大城市,但我们也不是没有机会。毛主席在《论持久战》里说得很清楚,抗战是一场持久战,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我们现在正处于战略防御阶段,虽然暂时处于劣势,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就能跟鬼子周旋下去,等到时机成熟,就能转入战略反攻,把鬼子赶出中国。”
赵弘毅听得很认真,眼睛里渐渐亮起了光。他之前在北平读书的时候,也读过一些关于抗战的文章,却从来没有人像林枫这样,把抗战的形势和未来的方向说得这么清楚,这么有道理。他感觉自己之前像在黑暗中摸索,现在终于看到了一丝光明。
“建立抗日根据地?”赵弘毅好奇地问道,“林政委,什么是抗日根据地啊?我们赵家庄能建成抗日根据地吗?”
林枫笑着点头:“当然可以。抗日根据地就是我们在敌后建立的、由我们控制的区域,在这里,我们可以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发展生产,为抗战提供支持。赵家庄地理位置好,周围都是山区,易守难攻,而且乡亲们抗日热情高,只要好好组织,一定能建成一个不错的抗日根据地。不过,建立根据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也需要有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不能蛮干。”
赵弘毅连忙说:“林政委,我们愿意跟着您学习,只要能打鬼子,能建立根据地,我们什么苦都能吃!您就多给我们讲讲,怎么才能建立根据地,怎么才能发动群众吧!”
林枫见赵弘毅态度诚恳,心里也很高兴,开始详细地给赵弘毅讲解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方法,从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到发展生产、建立政权,一一耐心说明。赵弘毅听得入了迷,时不时点头,还拿起笔在小本子上记着,生怕漏掉一个字。
石铁柱靠在门框上,虽然没说话,却也在认真听着。他虽然对“政策”“政权”这些词汇不太懂,但也明白林枫说的是长久抗日的法子,比他一个人单打独斗要靠谱得多。他心里对林枫的印象渐渐改变了,觉得这个像读书人的政委,或许真的能带领他们打鬼子,建立一个能让乡亲们安稳生活的地方。
太阳渐渐升高,雾气散去,阳光洒在赵家庄的土地上,温暖而明亮。堂屋里的讨论还在继续,赵弘毅和林枫聊得热火朝天,李大叔和王勇也时不时插话,气氛热烈而融洽。石铁柱看着这一切,嘴角微微上扬,心里第一次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或许,跟着八路军,跟着赵弘毅,真的能把鬼子赶出中国,真的能为石家村的乡亲们报仇。
(http://www.220book.com/book/VRR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