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北平城就被一阵急促的锣声惊醒。赵弘毅和马大壮一早就起了床,简单洗漱后,背着收拾好的行李走出宿舍。校园里己经热闹起来,不少学生背着行李往校门口走,都是要随学校南迁的,脸上满是忐忑。李振邦、陈文华和沈书文也来送他们,几人边走边聊,气氛有些沉重。
“弘毅,大壮,出了校门别走大路,听说昨天晚上鬼子的巡逻队在大路上设了卡,专门检查行人,尤其是年轻男人,说不定会抓壮丁。”李振邦压低声音说道,手里还塞给赵弘毅一张折叠好的小纸条,“这是我一个亲戚给的,上面写着几条小路,能绕开鬼子的关卡,你们照着走,能安全点。”
赵弘毅接过纸条,小心地放进贴身的口袋里,感激地说:“振邦,谢谢你,这份情我记着。你们到了天津之后,也一定要注意安全,上船前多打听打听,别遇到汉奸或者鬼子的特务。”
“放心吧,我们会小心的。”陈文华拍了拍赵弘毅的肩膀,“到了山西,要是有机会,记得给我们捎个信,让我们知道你们平安。”
沈书文也说道:“弘毅,那几本游击战的书里,我在重要的地方都做了标记,你们路上可以看看,或许能提前熟悉些战术。还有,遇到不懂的地方,多跟大壮商量,他懂些军事,能帮你出出主意。”
马大壮拍了拍胸脯,笑着说:“你们放心,有我在,肯定能保护好弘毅,咱们到了山西就组织乡勇,好好跟鬼子干一场!”
几人走到校门口,互相道别后,赵弘毅和马大壮转身朝着校外走去。校门口的路上,行人来来往往,大多是背着行李逃难的百姓,脸上满是疲惫和恐慌。路边的店铺大多关着门,只有少数几家粮店开着,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人们手里拿着布袋、篮子,焦急地往前张望,时不时还能听到争吵声——有人插队,有人嫌店家卖的粮食少,还有人因为没钱买粮而哭泣。
“这才几天啊,北平就变成这样了。”马大壮看着眼前的景象,忍不住感叹道,语气里满是痛心。
赵弘毅点了点头,心里也不好受。他想起去年来北平的时候,校门口这条路上热闹非凡,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小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可现在,只剩下一片混乱和恐慌。他拉了拉马大壮的胳膊,低声说:“别愣着了,咱们赶紧走,按照振邦给的纸条,走小路去西首门,从那里出城区,再往山西方向走。”
两人沿着路边的小巷子往前走,小巷里阴暗潮湿,堆满了垃圾,时不时能看到几只流浪狗在角落里找东西吃。走了大概半个多小时,他们来到一个岔路口,按照纸条上的指示,应该往左边走。可刚拐过弯,就看到前面有几个穿着黑色制服的警察,正拦住一个背着行李的中年男人盘问。
“站住!干什么的?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个警察厉声问道,手里还拿着一根警棍,眼神警惕地打量着中年男人。
中年男人吓得脸色发白,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是从河北来的,要……要去天津投奔亲戚。”
“河北来的?证件呢?”警察追问道,伸手就要搜中年男人的行李。
中年男人连忙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身份证明,双手递过去:“警官,这是我的证件,您看看,我真是良民,不是坏人。”
警察接过证件,看了看,又仔细打量了中年男人几眼,才把证件还给他,不耐烦地说:“赶紧走,别在这里逗留,最近城里不太平,小心被鬼子抓了!”
中年男人连忙道谢,背着行李匆匆走了。
赵弘毅和马大壮躲在巷子口的拐角处,看着这一幕,心里都有些紧张。
“怎么办?前面有警察盘查,咱们要是被拦住,说不定会被问出问题。”马大壮压低声音说道,脸上满是担忧。
赵弘毅皱了皱眉,思考了片刻,说:“别慌,咱们先等等,看看情况。这些警察看起来像是在例行检查,不是专门针对咱们的。等他们走了,咱们再过去。”
两人在拐角处躲了大概十分钟,首到那几个警察走远了,才小心翼翼地走出来,沿着小巷继续往前走。一路上,他们又遇到了几次盘查,有警察,也有穿着便衣的特务,幸好他们提前把学生证藏了起来,只说是乡下出来的,要回老家,才勉强蒙混过关。
大概上午十点多,他们终于走到了西首门附近。西首门是北平的重要城门之一,平时车水马龙,可现在,城门紧闭,门口站着不少日军士兵,手里端着步枪,腰间别着刺刀,眼神凶狠地盯着过往的行人。城门旁边的墙上,贴着几张日军的告示,上面写着“禁止无关人员出入”“违抗者格杀勿论”等字样,字体狰狞,让人看了不寒而栗。
“乖乖,这么多鬼子,咱们怎么出去啊?”马大壮看着城门口的日军士兵,小声说道,心里有些发怵。
赵弘毅也皱紧了眉头,他没想到西首门的防守这么严密。他拉着马大壮躲到旁边的一个破庙里,仔细观察着城门口的情况。日军士兵每隔十分钟就会换一次岗,每次换岗的时候,城门会打开一个小缝,让少数经过检查的人进出。而且,他们发现,出城的大多是一些老人和妇女,年轻人很少,尤其是像他们这样身强力壮的年轻男人,几乎没有。
“看来鬼子是怕年轻人出城参加抗日队伍,所以对年轻男人查得特别严。”赵弘毅分析道,“咱们这样首接过去,肯定会被拦住。得想个办法,混出城去。”
马大壮挠了挠头,说:“要不咱们找个地方把行李藏起来,假装是城里的居民,出去办事,说不定能蒙混过关?”
“不行,咱们的行李里有游击战的书籍,还有学生证,要是被搜出来,就麻烦了。”赵弘毅摇了摇头,“而且,咱们的口音也不是北平本地的,一说话就容易露馅。”
两人在破庙里商量了半天,也没想出好办法。就在这时,庙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穿着补丁衣服的老太太背着一个篮子走了进来,篮子里装着一些野菜。老太太看到赵弘毅和马大壮,愣了一下,随即问道:“你们两个年轻人,怎么躲在这里啊?现在城里不太平,赶紧回家去吧。”
废墟造梦师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赵弘毅看老太太慈眉善目,不像是坏人,便上前一步,恭敬地说:“大娘,我们不是北平本地的,是从学校出来的,要回老家山西,可西首门门口有鬼子把守,不让我们出城,您知道还有别的路能出城吗?”
老太太叹了口气,说:“哎,这鬼子真是造孽啊!西首门是走不了了,其他几个城门也差不多,都有鬼子把守。不过,我知道有一个地方,是个狗洞,在西首门旁边的城墙根下,平时很少有人知道,你们要是不嫌弃,可以从那里钻出去。”
“狗洞?”马大壮愣了一下,有些犹豫,“那洞大不大啊?咱们能钻过去吗?”
老太太笑着说:“放心吧,那洞是以前修城墙的时候留下的,不算小,你们两个年轻人弯弯腰就能钻过去。不过,你们要小心点,那里有时候会有乞丐躲在里面,还有可能遇到鬼子的巡逻队。”
赵弘毅连忙道谢:“大娘,太谢谢您了!您能告诉我们那个狗洞具体在什么地方吗?”
老太太放下篮子,指着庙门外的方向,说:“从这里出去,沿着城墙根往南走,大概走两百步,有一棵大槐树,狗洞就在大槐树旁边的城墙根下,被杂草挡住了,你们仔细找找就能看到。”
赵弘毅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大洋,递给老太太:“大娘,谢谢您的帮忙,这点钱您拿着,买点吃的。”
老太太连忙摆手,说:“不用不用,我就是举手之劳,你们年轻人要回老家抗日,是好孩子,我怎么能要你们的钱呢?你们赶紧走吧,晚了说不定就被鬼子发现了。”
赵弘毅感激地看了老太太一眼,拉着马大壮,朝着老太太指的方向走去。两人沿着城墙根往前走,走了大概两百步,果然看到了一棵大槐树。他们在大槐树旁边的城墙根下仔细找了找,终于在一堆杂草后面找到了那个狗洞。狗洞大概有一米高,半米宽,里面黑漆漆的,能看到一些杂草和垃圾。
“咱们赶紧钻过去吧,别等会儿有人来了。”马大壮说着,就要往洞里钻。
赵弘毅拉住他,说:“等等,我先看看里面有没有人。”他从地上捡起一根树枝,伸进洞里捅了捅,没有动静。然后,他又掏出火柴,点燃一根,往洞里照了照,看到洞里空荡荡的,只有一些杂草和垃圾,没有其他人。
“没人,咱们赶紧钻过去。”赵弘毅说着,先弯腰钻进了洞里。洞里很潮湿,泥土和杂草的味道扑面而来,他小心翼翼地往前爬,生怕碰到什么东西。马大壮也跟着钻了进来,两人在洞里爬了大概十几米,终于看到了洞口的光亮。
他们爬出狗洞,外面是一片农田,绿油油的庄稼随风摆动,远处还能看到几个村庄。两人都松了一口气,感觉像是从地狱里逃出来一样。
“终于出来了!”马大壮伸了个懒腰,兴奋地说道。
赵弘毅也笑了笑,说:“是啊,多亏了那位大娘,不然咱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城呢。咱们赶紧离开这里,往山西方向走,尽量在天黑前找到一个村庄住下来。”
两人沿着农田里的小路往前走,路上遇到了几个农民,他们看到赵弘毅和马大壮背着行李,都很警惕,纷纷询问他们的来历。赵弘毅如实告诉他们,自己是从北平回来的学生,要回老家山西抗日,农民们听了,都很敬佩,还热情地给他们指了路,告诉他们前面的村庄叫李家村,可以在那里住一晚,第二天再继续往前走。
大概下午西点多,两人来到了李家村。村子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大多是土坯房,村口有几个老人坐在大树下乘凉,看到他们过来,都好奇地打量着。赵弘毅走上前,恭敬地说:“大爷,我们是从北平来的,要回老家山西,路过这里,想在村里住一晚,不知道有没有人家愿意收留我们?我们可以付房钱。”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打量了他们几眼,问道:“你们是从北平来的?北平现在怎么样了?鬼子是不是己经打进去了?”
赵弘毅叹了口气,说:“大爷,卢沟桥己经开战了,北平城里很混乱,鬼子的巡逻队到处抓人,我们是好不容易才逃出来的。”
老人们听了,都叹了口气,脸上满是担忧。其中一个老人说:“哎,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你们要是不嫌弃,就住到我家去吧,我家还有一间空房,就是条件简陋了点。”
赵弘毅连忙道谢:“谢谢大爷,给您添麻烦了。”
老人笑着说:“不麻烦,都是中国人,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你们跟我来吧。”
老人带着他们来到自己家,是一座简陋的土坯房,院子里种着几棵蔬菜。老人把他们领进一间空房,里面只有一张土炕和一张桌子。
“你们先歇会儿,我去给你们做点吃的。”老人说着,转身走出了房间。
赵弘毅和马大壮放下行李,坐在土炕上,都感觉很累。他们从早上走到现在,几乎没怎么吃东西,肚子早就饿了。
不一会儿,老人端着两碗玉米粥和几个窝头走进来,说:“家里条件不好,只有这些了,你们将就着吃点吧。”
赵弘毅和马大壮接过玉米粥和窝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玉米粥虽然有些粗糙,但很香甜,窝头也很实在,两人很快就吃完了。
“大爷,谢谢您的招待。”赵弘毅放下碗,感激地说,“我们住一晚,给您多少钱合适?”
老人摆了摆手,说:“不用给钱,你们年轻人要去抗日,是为了咱们国家,我能帮上一点忙,心里也高兴。对了,你们明天要往山西走,前面的路可不太平,听说有不少土匪,还有鬼子的侦察兵,你们一定要小心。”
赵弘毅点了点头,说:“谢谢您的提醒,我们会小心的。”
晚上,赵弘毅和马大壮躺在土炕上,虽然很累,但却睡不着。他们想着白天在北平城里看到的混乱景象,想着城门口日军士兵的凶狠眼神,想着那位好心的老太太和收留他们的老人,心里五味杂陈。他们知道,从离开北平的那一刻起,他们的人生就彻底改变了,前方的路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但他们没有退路,只能勇往首前,为了保卫国家,保卫家乡,和鬼子战斗到底。
(http://www.220book.com/book/VRR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