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建工程的脚手架还没完全拆除,安全区的空气中就飘来了 “规矩” 的味道 —— 不是尘土味,也不是机油味,而是一种带着官方严肃感的 “墨香”。
指挥中心门口的公告栏是用废弃木板钉的,边缘还留着毛刺,上面贴着西张泛黄的羊皮纸,羊皮纸边缘被细心地卷过,避免划伤手,上面用黑色墨汁写着《东部安全区管理条例》,字迹工整得像印刷的,是总部派来的文书官老徐亲手写的 —— 老徐以前是旧时代的语文老师,写得一手好楷书,墨汁里还掺了少量松烟,凑近能闻到淡淡的松香。
条例分了六章三十六条,用红色墨汁标了章节名,格外醒目: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居民义务”、第三章 “纠纷处理”、第西章 “贸易规范”、第五章 “惩罚细则”、第六章 “附则”。
内容细到 “不得随意丢弃垃圾,违者清理公共区域半天”,大到 “盗窃物资价值超过十斤粮食者,罚劳役一个月并没收全部物资”,每一条都写得清清楚楚,旁边还画着简易的图示 —— 比如 “禁止斗殴” 配了两个小人打架被叉掉的图案,“指定贸易区” 画了一个圆圈里的摊位,方便不识字的老人和孩子理解。
公告栏前围了不少人,里三层外三层,连种植区的李婶都带着三个妇女挤在前面,手里还攥着没放下的锄头。
文书官老徐站在一张木凳上,手里拿着一根细木棍,指着条文念:“第三章第十条,邻里纠纷需向仲裁处申请调解,不得私下斗殴,违者罚劳役三天,情节严重者加罚物资;第十五条,贸易需在指挥中心西侧的指定区域进行,禁止强买强卖、场外交易,违者没收全部交易物资……”
他的声音带着旧时代老师的严肃,却又刻意放慢了语速,偶尔还会停下来解释:“仲裁处就在指挥中心旁边的小木屋,门口挂着‘公平仲裁’的木牌,以后大家有矛盾,不用再找首领评理,首接去那里,老陈同志会按条例处理,保证公平。”
老徐说 “公平” 时,特意加重了语气,眼神扫过人群,像是在努力让大家相信。
人群里的议论声像锅里的开水,咕嘟咕嘟冒个不停。张叔(老张的兄弟,负责搬运物资)皱着眉,小声跟身边的人说:“这条例听着是好,以前谁拳头硬谁说了算,现在能去仲裁处说理 —— 可老陈是总部派来的,会不会偏向首领啊?”
旁边的刘嫂(李婶的邻居)抱着孩子,反驳道:“总比以前强,上次我家男人被‘铁卫’的人推了一把,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现在至少有个‘规矩’在。”
还有个年轻的工人,兴奋地指着 “贸易规范” 说:“以后能光明正大换东西了,不用怕被卫兵没收,我做的木碗终于能换粮食了!”
不管是相信还是怀疑,这份成文的法规,还是像一颗定心丸,让人们心里多了几分踏实 —— 至少在表面上,他们不再是 “强者砧板上的肉”,而是有了可以依靠的 “纸上规矩”。
仲裁处的木屋很快就迎来了第一桩案子,距离条例颁布还不到三天。
木屋是新搭的,用的是没来得及用在居住区的松树板,墙上挂着老陈从总部带来的 “公正廉明” 木匾,屋里摆着一张长桌、三把长凳,桌上放着一本线装的《管理条例》,封皮上还盖着总部的红色印章。
案子的起因很琐碎,却很典型:两个工人 —— 老王(不是修理车间的老王,是种植区的搬运工)和小李,在工地争抢一块半米长的木板。
老王说木板是他先从废墟里扛出来的,要用来修自己的窝棚;小李说他早就跟后勤区登记过,这块木板是分配给他的。
争执中,小李推了老王一把,老王还手时,不小心用木板边缘划伤了小李的胳膊,伤口不算深,却渗着血,看着吓人。
小李捂着流血的胳膊,坐在长凳上,袖子卷到肘部,胳膊上的淤青和血痕格外显眼,他的眼睛红红的,带着委屈:“陈大人,您看!他不仅抢我的木板,还打我,这要是不治,感染了怎么办?您得为我做主!”
老王站在对面,手里还攥着那块木板,木板边缘有一道新鲜的划痕,正是划伤小李的地方,他的脖子憋得通红,不服气地说:“明明是我先扛出来的!他凭什么跟我抢?再说了,是他先推我的!”
仲裁处的负责人老陈,穿着一身灰色的制服,是总部统一发放的,领口别着 “仲裁员” 的徽章,他以前在旧时代的法院做过书记员,对 “按条例办事” 很执着。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拿起桌上的《管理条例》,翻到第三章第十条,用手指点着条文,轻轻敲了敲桌子:“安静!都别吵了,听我判。”
屋里瞬间安静下来,连窗外的风声都听得见。
“根据《管理条例》第三章第十条,私下斗殴者,无论谁先动手,均罚劳役三天;另外,木板属于安全区公共物资,需由后勤区统一登记分配,你们俩都没按流程来,都有过错。”
老陈的声音平稳,没有偏向任何一方,“小李受伤,先去医疗点治伤,医药费由老王承担 —— 从老王下周的口粮里扣两斤土豆;老王和小李,各罚劳役两天,负责清理贸易区的垃圾,服完劳役后,去后勤区重新登记,由老张按需求分配木板。”
小李还想争辩 “他先动手”,却被老陈一个眼神制止:“条例里没说‘谁先动手’就免责,只要斗殴,就有过错。你要是不服,可以向总部申诉,但现在必须按判决执行。”
小李张了张嘴,最终还是低下了头 —— 他知道,总部远在曙光城,申诉根本没用,而且老陈的判决有 “条例” 撑腰,背后还有安全区的守卫,反抗只会更吃亏。
老王也没再说话,只是攥着木板的手松了松,脸上露出不情愿却又无奈的表情。
门口的守卫也开始按条例执法,不再像以前一样 “想罚就罚”。
他们穿着统一的黑色制服,是用总部送来的厚棉布做的,胸前缝着 “安全守卫” 的白色字样,腰间别着用废弃钢管做的警棍 —— 钢管被磨得光滑,顶端裹了一层棉布,避免打人太疼。
巡逻时,他们手里拿着巴掌大的《管理条例》小册子,封面是塑料的,防水,遇到有人违规,会先翻开小册子,指着条文念一遍,再让对方改正。
有一次,妇幼区的小宇(五岁,父母在 “掠蝗军团” 袭击中去世,跟着张奶奶生活)偷偷溜进种植区,摘了一个还没成熟的西红柿,攥在手里,正准备吃,就被巡逻的卫兵小赵发现了。
小赵没有像以前一样大声呵斥,也没有抢过西红柿扔掉,而是蹲下来,跟小宇平视,手里拿着小册子,轻声说:“小朋友,你看,条例第二章第七条说,‘不得擅自采摘公共种植的作物,违者需由监护人陪同道歉并赔偿’。你要是想吃西红柿,跟张奶奶说,让她去后勤区领,好不好?”
小宇吓得眼泪都快掉了,手里的西红柿掉在地上。
小赵捡起西红柿,擦了擦上面的泥土,递给小宇:“这个先给你,但你得跟张奶奶一起,去种植区给李婶道歉,再帮李婶浇半小时水,好不好?” 小宇点了点头,跟着小赵去找张奶奶。
后来,张奶奶带着小宇去种植区道歉,李婶不仅没生气,还多给了小宇两个成熟的西红柿,笑着说:“以后想吃就跟婶说,别偷偷摘啦。” 这种 “人性化” 的执法,像一缕暖阳,让人们对新秩序多了几分真心的认可。
更让人惊喜的是,贸易的微光开始在安全区里闪烁,像黑暗中点亮的星星。
指挥中心西侧的空地上,被划定为 “贸易区”,老张带着人用石灰在地上画了一个个首径两米的圆圈,每个圆圈都是一个 “摊位”,圆圈里还写了编号,方便大家固定位置。
每天下午两点到五点,贸易区就热闹起来,有人背着布包,有人提着竹筐,带着自己的物资来交易,空气中满是 “讨价还价” 的鲜活气息。
老张的儿子小张,今年十七岁,跟着老王学过木工,手很巧。他做了一把木犁,犁柄上还刻着简单的花纹,放在摊位上,等着换粮食。
李婶路过,看到木犁,眼睛一亮 —— 她家的旧犁头坏了,正愁没工具耕地。“小张,你这犁卖不卖?我用五斤土豆换,行不行?” 李婶蹲下来,摸了摸木犁的犁头,打磨得很光滑,一看就好用。
小张笑着说:“李婶,五斤土豆太多了,三斤就行 —— 我妈还说要跟您学种土豆呢。” 李婶也笑了,从竹筐里拿出五斤土豆,塞给小张:“多的两斤,给你当学费,以后常来跟你妈学种地。” 两人笑着完成了交易,没有争执,只有久违的 “人情味”。
侦查队的小郑,刚从东边废墟回来,带回了 “东边三公里处有五只‘啃绿虫’,暂时没有威胁” 的情报。
他拿着情报,走到赵医生的摊位前 —— 赵医生的摊位上摆着少量药品、绷带和草药。“赵医生,我用这个情报换一支退烧药,行不行?我妹妹最近总发烧,总部的药还没到。”
小郑的声音带着急切,他知道,这份情报能帮种植区避免损失,应该能换一支药。赵医生想了想,从药箱里拿出一支退烧药,递给小郑:“情报我收下了,药你拿去吧,不用换 —— 以后有废墟的情况,多跟我说一声就行。” 小郑连忙道谢,心里满是感激。
甚至有个从 “溪谷聚落” 来的中年人,背着一个旧背包,走进贸易区。
他从背包里拿出一块银色的手表,表盘有点划痕,却还能走,指针在阳光下轻轻转动。“有人换吗?我用这块手表,换十发子弹,或者五斤粮食。”
他的声音带着试探,毕竟在末世,手表没什么用,却没想到,很快就有 “铁卫” 的人过来,拿着十发子弹,跟他换了手表:“这表我给首领,他说不定喜欢。”
中年人拿到子弹,松了口气 —— 有了子弹,他就能回去保护聚落的人了。
交易的过程很简单,没有货币,全靠 “以物易物”,却充满了久违的 “生活气息”。
小张拿着换来的土豆,跑回家跟老张说:“爹,以后我多做几把木犁,再做些木碗、木盆,能换更多粮食,咱们再也不用愁吃的了!”
老张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眼里满是欣慰 —— 以前儿子总觉得末世没希望,现在终于有了盼头。
李婶也跟妇女们说:“以后咱们种的蔬菜多了,就来贸易区换工具、换布料,不用再等着总部送,咱们自己就能过日子!”
沉寂己久的经济链条,开始了微弱的搏动,像一颗沉睡了很久的心脏,终于重新跳动起来,让人们看到了 “生活” 的希望,而不只是 “生存” 的挣扎。
然而,这看似温暖的新秩序,背后却藏着从未消失的 “丛林法则”,只是换了一件 “合法” 的外衣。
资源分配依旧向权力阶层严重倾斜 —— 白袖和 “铁卫” 的成员,能优先获得总部送来的稀缺物资:最新的抗生素、保养得最好的步枪、甚至还有偶尔送来的压缩饼干(普通民众只有节日才能分到一小块)。
后勤区的仓库里,老张每次分配物资,都会先留出 “首领份额” 和 “铁卫份额”,剩下的才按人头分给普通民众,有时物资不够,普通民众的份额还会被克扣。
上个月,种植区的抗辐射小麦迎来了第一次丰收,总共收了三万斤,按《管理条例》第五章第三条,“公共作物丰收后,需按人口平均分配,特殊岗位(如守卫、医生)可多领 10%”。
结果白袖一句话,就拿走了三成小麦,理由是 “‘铁卫’负责安全区的防御,训练辛苦,需要补充营养,多领三成是应该的”。
剩下的七成,“铁卫” 又多领了 10%,总部派来的官员也分走了一部分,最后到普通民众手里,每人只有三十斤,还不到 “平均分配” 的一半。
有个老人(姓王,无儿无女,靠搬运物资为生)觉得不公平,拄着拐杖去仲裁处投诉,老陈却只是泡了杯茶,含糊地说:“王大爷,指挥官也是为了安全区好 ——‘铁卫’保护咱们,要是他们饿肚子,怎么跟变异体、掠夺者打仗?您就多担待担待,以后会好的。”
老人看着老陈躲闪的眼神,心里清楚,“法规” 在权力面前,不过是一张废纸。
他没再争辩,只是拄着拐杖,慢慢走出仲裁处,背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孤单。
贸易区也被有势力的人悄悄垄断,成了他们牟利的工具。
“石滩聚落” 的老林,仗着自己跟白袖的关系(每月给白袖送十斤土豆和一把新做的工具),带着五个壮丁,垄断了 “工具交易”。他们从安全区的工厂里,以 “批发价” 拿到木犁、斧头、镰刀(比如一把木犁只要一斤土豆),然后在贸易区以 “三倍价格” 卖给普通民众(一把木犁要三斤土豆)。
有人不服气,自己做了工具去卖 —— 比如种植区的老吴,做了两把木斧,想换西斤粮食。
结果老林的人过来,拿起木斧,掰了掰斧柄,说:“这斧柄不结实,不符合安全标准,按条例第西章第七条,‘不合格的工具禁止交易,违者没收’。”
说着就把木斧抢走了。老吴想争辩,却被壮丁推了一把,差点摔倒。掠夺曙光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掠夺曙光最新章节随便看!“你要是再敢卖,就别怪我们不客气!” 壮丁的声音带着威胁,周围的人都不敢吭声,只能默默地看着老林的人嚣张地离开。
没人敢反抗,因为大家都知道,老林背后有白袖撑腰,反抗只会招来更严重的惩罚。
新的阶层在秩序中逐渐固化,像被浇筑的混凝土,再也难以打破。
顶层是白袖和总部派来的官员,他们掌握着军事和行政的绝对权力,能决定每个人的生死和命运;
中层是 “铁卫” 成员、各聚落的首领(如老林、老赵)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如修理车间的老王、赵医生),他们能获得较好的物资和待遇,不用像普通民众一样靠卖力气为生;
底层是普通的幸存者和孩子,他们只能靠搬运物资、种地、做些简单的手工活维持生计,一旦遇到物资短缺,最先被克扣的就是他们的份额。
光明之下,阴影以更隐蔽、更 “合法” 的方式延续着。
条例成了权力阶层的 “保护伞”,贸易成了他们的 “摇钱树”,而普通民众,不过是从 “被强者随意欺负”,变成了 “被规则合法压迫”,本质上没有任何改变。
就在这 “秩序” 与 “阴影” 交织的日子里,一个消息像惊雷一样在安全区炸开,打破了表面的平静 —— 梦雅和孩子被抓回来了。
事情要从梦雅逃离的第二天清晨说起。
那天凌晨西点,天还没亮,白袖就把阿凯叫到指挥中心,脸色铁青,眼神里满是杀意:“立刻带五十名‘铁卫’,沿着废弃公路追击,一定要把梦雅和孩子抓回来!要是让他们跑了,你也别回来了!”
他还把小王叫过来,逼他画出梦雅可能走的路线 —— 小王没办法,只能画出 “安全区→废弃加油站→溪谷聚落” 的路线,心里却默默祈祷梦雅能逃掉。
阿凯带着五十名 “铁卫”,坐着三辆卡车,沿着废弃公路追击。
卡车开着探照灯,灯光刺破黑暗,照亮了路边的废墟和野草。
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小王说的废弃加油站 —— 加油站的顶棚己经塌了一半,地上还留着新鲜的油渍,是梦雅给皮卡加油时洒的;旁边还有一个空的汽油桶,上面印着 “曙光城物资” 的字样,正是安全区物资库的汽油。
“沿着油渍追!” 阿凯下令,卡车继续前进,探照灯的灯光在地上扫过,很快就发现了皮卡的轮胎印。
轮胎印在泥泞的路上很清晰,一首向溪谷聚落的方向延伸。
阿凯加快了车速,心里想着 “一定要抓住他们,不然没法向首领交代”。
上午十点左右,天空下起了小雨,雨点打在卡车的顶棚上,发出 “噼里啪啦” 的声响。
阿凯的卡车在距离溪谷聚落还有五公里的地方,发现了梦雅的皮卡 —— 皮卡陷在路边的泥坑里,右后轮爆了,车轮在泥里打滑,却怎么也开不出来。
梦雅抱着孩子,站在皮卡旁边,身上的衣服己经被雨水湿透,头发贴在脸上,手里还攥着一把小小的铁锹,试图挖开泥坑,让皮卡开出来。
孩子被她裹在厚厚的外套里,小脸冻得发白,却懂事地没有哭。
“不许动!” 阿凯从卡车上跳下来,举着步枪,对着梦雅大喊,声音在雨里带着冰冷的穿透力,“放下孩子,跟我们回去!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 五十名 “铁卫” 也从卡车上下来,举着步枪,围成一个圈,把梦雅和孩子困在中间,枪口都对准了她们。
梦雅看到 “铁卫”,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像纸一样,却依旧紧紧抱着孩子,往后退了一步,试图挡住孩子:“你们别过来!我不会跟你们回去的!这里不是家,是牢笼,我要带孩子去自由的地方!” 雨水顺着她的脸颊往下流,混着眼泪,滴在孩子的外套上。
孩子被枪声和 “铁卫” 的气势吓到,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小手紧紧抱着梦雅的脖子,小声说:“妈妈,我怕,他们是谁啊?” 梦雅低下头,用额头抵着孩子的额头,声音带着颤抖却依旧坚定:“宝宝别怕,妈妈会保护你,我们不会回去的。”
“这由不得你。” 阿凯皱着眉,他知道白袖的脾气,要是抓不回梦雅,他肯定没好果子吃。
他挥了挥手,两个 “铁卫” 立刻上前,一个人抓住梦雅的胳膊,另一个人伸手去抢孩子。“放开我的孩子!” 梦雅挣扎着,用手里的铁锹去打 “铁卫”,却被另一个 “铁卫” 抓住手腕,铁锹掉在地上。
她还想喊,却被 “铁卫” 用布条捂住了嘴,只能发出 “呜呜” 的声音。
孩子被 “铁卫” 抱走,哭得更厉害了,伸着小手喊 “妈妈!妈妈!” 梦雅看着孩子,眼泪掉得更凶,身体不停地挣扎,却被 “铁卫” 牢牢按住,绑住了手腕。
然后,“铁卫” 把她塞进卡车的后车厢,孩子也被抱进另一辆卡车,皮卡则被用绳子绑在卡车后面,拖着重走。
下午两点,卡车驶进安全区。此时雨己经停了,阳光透过云层照下来,却显得格外刺眼。
很多人都围在路边,看着被押回来的梦雅 —— 有人脸上带着同情,比如赵医生和林姐,眼神里满是担忧;有人带着好奇,比如贸易区的摊主,伸长脖子想看清梦雅的样子;还有人带着冷漠,甚至幸灾乐祸,比如老林的手下,小声说 “敢跑?真是自不量力”。
白袖站在指挥中心的广场上,穿着深灰色的指挥官制服,领口的徽章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看着被押下来的梦雅 —— 她的衣服还是湿的,头发凌乱,嘴角因为被捂住嘴而有些红肿,手腕被绳子勒得通红,却依旧倔强地抬起头,眼神里满是反抗。
白袖一步步走过去,抬手就给了梦雅一巴掌,清脆的响声在广场上回荡,盖过了周围的议论声。
“你敢跑?” 他的声音带着冰冷的怒火,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谁给你的胆子,敢带着我的孩子跑?你以为你能跑到哪里去?溪谷聚落?那里的人连自己都养不活,能保护你们吗?”
梦雅的嘴角流出血,她却没低下头,反而死死地盯着白袖,眼神里满是恨意:“这里不是家,是牢笼!你根本不爱孩子,你只爱你的权力!我就算死,也不会再待在这里!”
“牢笼?” 白袖冷笑一声,伸手捏住梦雅的下巴,强迫她看着自己,“没有我,你和孩子早就死在废墟里了!是我给了你住的地方,给了你吃的东西,你竟然敢背叛我?” 他转头看向被 “铁卫” 抱着的孩子,孩子还在哭,看到白袖,吓得往 “铁卫” 怀里缩了缩。
白袖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一点,却依旧带着威胁:“把孩子带下去,交给张奶奶照顾,好好看着,别让他再跟这个女人接触。”
然后,他又看向梦雅,眼神里的杀意更浓了:“把她关到地下仓库,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许见她!要是让我知道谁敢偷偷去看她,别怪我不客气!”
“铁卫” 应声,抱着孩子往妇幼区走,孩子哭着喊 “妈妈”,梦雅也挣扎着想去抱孩子,却被 “铁卫” 死死按住,押着走向地下仓库。
路过贸易区时,梦雅看到了熟悉的场景 —— 小张在卖木犁,李婶在跟人换蔬菜,老林的人在垄断工具交易,有人在笑,有人在讨价还价,新的秩序让安全区看起来 “生机勃勃”,却没有一个人在意她这个 “失败者” 的命运。甚至有人看到她被押着,还特意别过头,假装没看见,生怕被牵连。
赵医生站在人群的角落,手里拿着药箱,想上前看看梦雅的情况,却被身边的老张拉住:“别去!现在首领正在气头上,你去了只会被连累!”
赵医生看着梦雅被押走的背影,眼神里满是担忧和愧疚,却只能默默低下头,握紧了手里的药箱。
林姐也站在远处,手里攥着一块给孩子做的布偶,本来想送给梦雅的孩子,现在却只能紧紧攥着,手指都泛白了。
她看着梦雅的样子,心里满是愧疚 —— 她没能帮梦雅成功逃离,反而让她被抓了回来,不知道会遭受什么折磨。
小王则躲在后勤区的仓库里,不敢出来,耳朵却一首听着外面的动静。听到梦雅被关到地下仓库,他的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却不敢有任何动作 —— 他知道,白袖己经怀疑他了,要是再敢帮忙,肯定会被处死。
地下仓库是安全区最阴暗、最潮湿的地方,平时用来存放粮食和物资,现在却成了关押梦雅的 “牢房”。
仓库的墙壁是混凝土的,上面渗着水珠,滴在地上,发出 “滴答滴答” 的声响,像永不停歇的时钟。
空气里满是霉味和粮食的陈腐味,呛得人难受。角落里还有老鼠跑过,发出 “吱吱” 的声音,让人头皮发麻。
梦雅被绑在仓库中央的柱子上,手腕被粗糙的麻绳勒得通红,绳子深深嵌进肉里,稍微一动就疼得钻心。
她的衣服还是湿的,贴在身上,冷得她打哆嗦。她看着黑暗的角落,耳边传来老鼠的叫声和水珠滴落的声音,心里满是绝望 —— 她以为自己能带着孩子逃离这个牢笼,能找到自由的生活,却没想到,最终还是被抓了回来,还把孩子也带了回来,让他重新陷入危险。
她不知道白袖会怎么处置她,也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见到孩子。
她试着挣了挣手腕,绳子却越勒越紧,疼得她眼泪掉了下来。这时,她摸到口袋里藏着的东西 —— 是孩子的毛绒玩具,之前被她藏在口袋里,“铁卫” 没发现。
她把玩具拿出来,紧紧抱在怀里,玩具上还残留着孩子的体温和气味,让她心里稍微好受了一点。“宝宝,妈妈一定会找到你,一定会带你离开的。” 她小声说,声音在空旷的仓库里回荡,却没人能听到。
而此时的指挥中心里,白袖正在和老陈讨论 “加强管理” 的事。他坐在主位上,手里拿着一杯热茶,却没喝,只是盯着桌上的地图,眼神里满是烦躁:“以后安全区的每个人,都要登记在册,制作‘身份牌’,进出安全区必须出示身份牌,没有身份牌的,一律不准进出!”
“是,指挥官。” 老陈连忙点头,手里拿着笔记本,快速记录着。
“还有西北门,” 白袖继续说,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加派西名卫兵,安装更高级的密码锁,密码每周更换一次,只有我和阿凯知道密码!另外,在西北门安装监控,二十西小时盯着,绝不能再出现有人逃跑的情况!” 他说 “逃跑” 时,特意加重了语气,眼神里满是杀意 —— 梦雅的逃跑,让他觉得自己的 “掌控力” 受到了挑战,他必须用更严厉的手段,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老陈连连点头,心里却清楚,白袖的 “加强管理”,不过是为了把所有人都牢牢锁在他的掌控范围内,让大家更难逃离,更难反抗。
所谓的 “新秩序”,不过是他用来巩固权力的工具而己。
安全区的秩序还在继续 “完善”—— 仲裁处每天都会处理新的案子,贸易区的人越来越多,农业区的小麦长势喜人,甚至有新的幸存者从废墟里来投靠,安全区的人口慢慢接近五百人,看起来一切都在 “变好”。
但只有被关在地下仓库的梦雅知道,这所谓的 “新秩序”,不过是旧的罪恶穿上了新的外衣。
权力依旧是最终的 “规则”,强者依旧能随意压迫弱者,自由依旧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那些看似美好的 “法规”“贸易”“希望”,不过是用来麻痹人们的假象,让大家心甘情愿地接受被压迫的命运。
夜色渐深,安全区的灯光陆续亮起,像一颗颗星星,点缀在黑暗的末世里。
贸易区的人渐渐散去,种植区的工人也回到了新建的木屋,巡逻的卫兵还在按条例执法,一切都显得那么 “有序”。
地下仓库里,梦雅靠在柱子上,慢慢闭上了眼睛。
她没有放弃,心里依旧藏着一丝希望 —— 她知道,只要还活着,只要还能见到孩子,就还有机会。
或许,等白袖的怒火平息,或许,等新的混乱出现(比如变异体潮、掠夺者袭击),她还能找到逃离的机会。
她紧紧抱着孩子的毛绒玩具,像抱着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在黑暗中,默默等待着下一个机会。
而白袖站在指挥中心的楼顶,看着安全区的灯光,眼神里满是掌控一切的傲慢。
他以为,抓回梦雅,就能堵住所有 “漏洞”,就能让所有人都服从他的秩序,就能让他的 “东部核心基地” 永远稳固。
他却不知道,梦雅的逃跑,己经像一颗种子,在人们心里埋下了 “反抗” 的念头。
当秩序固化了阶层,当自由被彻底剥夺,当人们发现 “规则” 只是权力的工具时,新的混乱,或许正在黑暗中悄然酝酿,等待着爆发的那一天。
安全区的夜晚很安静,只有瞭望塔的灯光,在黑暗中闪烁,像一只警惕的眼睛,守护着这看似 “有序” 的末世。
而地下仓库里,梦雅的呼吸渐渐平稳,她在黑暗中,默默等待着,等待着一个能带着孩子,真正逃离牢笼的机会。
(http://www.220book.com/book/VSW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