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8章 收获颇丰

小说: 掠夺曙光   作者:哀鸿Tom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掠夺曙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VSWX/ 章节无错乱精修!
 

八月中旬的安全区,晨雾还没完全散去,空气里就裹着麦秸秆的余温 —— 那是上个月收割后,田野里残留的气息,混着木屋烟囱里飘出的淡烟,还有远处工厂传来的轻微机油味,酿成一种独特的 “末世清晨” 味道。

更特别的是,这味道里还掺着几分 “期待” 的躁动,像水面下的暗流,在人群中悄悄涌动。

天刚蒙蒙亮,广场上就开始有人聚集。

最先来的是张奶奶,她搬着一把小木板凳,坐在广场东侧的老槐树下,手里攥着一个布包,里面是给探险队队员准备的草药 ——“要是他们受伤了,敷上这个能消炎”。

她时不时抬头望向西北方向的公路,那里是探险队返回的必经之路,路面上的碎石在晨光下泛着冷光,延伸向远处的废墟,看不见尽头。

陆续有人赶来,很快就挤满了广场。

李婶带着小花,手里提着一篮刚烤好的土豆,土豆还热乎着,用干净的布盖着,“等队员们回来,饿了就能吃”;老张的儿子小张,扛着自己做的木犁,站在广场中间,想让队员们看看 “新工具,下次探险能用”;还有几个孩子,手里拿着用树枝做的 “步枪”,在广场上跑来跑去,模仿着 “铁卫” 的样子,嘴里喊着 “我们去探险啦”,眼里满是崇拜。

“该回来了吧?” 人群里,有人小声念叨,语气里带着担忧。

“是啊,都出去五天了,以前拾荒队出去三天就回来,这次去的可是‘死亡荒原’。” 旁边的人回应,手里的拳头悄悄攥紧。

广场上的气氛,既期待又紧张,像一根紧绷的弦,随时可能断裂。

上午十点,远处终于传来了熟悉的引擎声 ——“轰隆隆”,声音越来越近,像闷雷一样,打破了广场的安静。

“听!是皮卡的声音!” 小张第一个跳起来,指着西北方向。

所有人都立刻安静下来,齐刷刷地望向那个方向。

先是第一队的两辆皮卡出现在视野里,车身上的防辐射挡板布满了划痕,有的地方还凹进去一块,显然是与变异体战斗时留下的;车厢里堆着用深蓝色防水布包裹的东西,防水布上沾着泥土和暗红色的痕迹,不知道是血还是辐射区的泥土。

接着是第二队的卡车,车厢用帆布盖着,能看到下面露出的箱子边角,上面印着模糊的 “医疗设备” 字样;

最后是第三队的队员,他们背着鼓鼓的背包,有的互相搀扶着,显然很疲惫,而队伍里还牵着几个陌生的身影,穿着和安全区人不一样的衣服 —— 有的穿着旧时代的衬衫,有的穿着医生的白大褂,看起来很斯文。

“回来了!探险队回来了!” 人群里,有人大喊一声,像是按下了 “沸腾” 的开关。

广场瞬间炸开了锅,人们挥舞着手臂,朝着车队的方向涌去,李婶的土豆篮差点被挤翻,小张的木犁也歪到了一边。

孩子们欢呼着,跑在最前面,想看看队员们带回了什么。

白袖和梦雅站在广场前排,白袖穿着一身深灰色的指挥服,领口系得整整齐齐,他的手指悄悄攥紧,指节泛白,眼里满是期待 —— 他等着队员们带回资源,等着安全区 “图强” 的第一步成功。

梦雅则穿着一件浅蓝色的粗布上衣,她的目光落在第三队队员身边的陌生人身上,心里隐约猜到:“这些人,说不定是他们说服来的专业人才 —— 小郑之前说过,要去溪谷聚落附近找幸存者,看来成功了。”

她的心跳悄悄加快,要是有新的医生和工程师加入,安全区的注意力会被分散,她的逃离计划也会更稳妥。

车队缓缓停下,引擎声渐渐消失。

阿凯第一个跳下车,他的深蓝色防辐射服上沾着厚厚的泥土,裤脚还在滴水(可能是在辐射区的积水里蹚过),脸上的防护面罩摘了下来,露出疲惫却兴奋的脸 —— 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下巴上冒出了青色的胡茬,却难掩嘴角的笑意。

“指挥官!我们回来了!” 阿凯大步走到白袖面前,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我们带回了高品位铁矿,还有从医疗中心找到的设备,比预期的还多!”

他的话音顿了顿,眼神突然暗了暗,声音也低沉下来,“就是…… 小李他…… 没撑过来,在返回的路上,因为伤口感染,走了。”

白袖的笑容瞬间消失,他伸出手,拍了拍阿凯的肩膀,语气沉重:“辛苦你们了,先把物资清点清楚,牺牲的队员,我们会举行隆重的悼念仪式,好好安葬他们,不会让他们白白牺牲。”

物资清点在工厂区的空地上进行,这里铺着干净的帆布,是提前准备好的。

当第一队队员掀开车厢里的防水布时,所有人都发出了惊叹 —— 二十块稀有金属锭整齐地摆在里面,每块有砖头大小,泛着银白色的光泽,表面裹着一层透明的防潮油纸,油纸下能看到金属锭的纹路,细腻而均匀。

老王快步走过去,戴上白色的手套(怕手上的汗水腐蚀金属),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金属锭,放在手里掂量 —— 沉甸甸的,至少有十斤重。

他把金属锭凑到眼前,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指轻轻抚摸表面,然后激动地大喊:“这是钛合金!纯度至少 95%!以前我们工厂想找一块钛合金,翻遍了十几个废墟都没找到,现在一下子有了二十块!”

他的声音带着颤抖,手指在金属锭上轻轻划过,“有了这些,我们能造更精密的机床零件,误差能控制在 0.01 毫米以内;还能加固皮卡的防护板,以后遇到变异体,再也不怕车身被撞坏了!”

周围的工人都围了过来,眼里满是羡慕,有的还伸出手,想摸摸这 “稀世珍宝”。

第二队的队员打开箱子时,赵医生差点哭出来。

五箱医疗设备整齐地摆在地上,第一箱里是两台便携式超声仪,黑色的机身,屏幕是彩色的,旁边放着充电电池和探头;赵医生颤抖着拿起一台,按下开机键,屏幕上立刻显示出清晰的蓝色界面,还有一行小字 ——“电量 80%”。“太好了!太好了!”

赵医生的声音带着哽咽,“以前遇到孕妇难产,只能靠摸胎位,很多时候判断不准,母子都活不下来;有了超声仪,能清楚看到胎儿的位置,还能检查病人的内脏,比如有没有胆结石、肺炎,再也不用靠猜了!”

第二箱里是三台呼吸机,银色的机身,上面有各种按钮和管子,旁边的说明书上写着 “适用于呼吸困难、呼吸衰竭患者”。

赵医生身边的年轻护士小刘(刚加入安全区的医生)凑过来,眼里满是惊喜:“我以前在地区医疗中心工作过,用过这种呼吸机!上次有个病人呼吸衰竭,就是靠它救过来的!有了这个,以后遇到严重的病人,再也不用眼睁睁看着他们窒息了!”

第三箱里是十盒未过期的疫苗,盒子上印着 “流感疫苗”“破伤风疫苗” 的字样,生产日期是末世前一年,保质期三年,现在还有半年才过期。

“这些疫苗,能让孩子们避免流感!” 赵医生拿起一盒流感疫苗,眼里满是欣慰,“去年冬天,安全区有十几个孩子得了流感,因为没有疫苗,只能硬扛,差点没撑过来;今年有了疫苗,孩子们再也不用怕了!”

第三队的队员则拿出了一个黑色的防水包,里面装着五个 U 盘。

陈教授急忙跑过去,从口袋里掏出总部送来的笔记本电脑(整个安全区只有这一台能正常使用),小心翼翼地把 U 盘进去。

当屏幕上显示出 “抗辐射作物进阶培育数据” 的文件夹时,陈教授激动得差点打翻手里的茶杯 —— 茶杯里的水洒了一点在桌子上,他都没注意到。

“你们看!” 陈教授指着屏幕上的数据,声音带着兴奋,“这里写着‘基因优化方案,亩产可提升至 450 斤’,比我们现在培育的品种(亩产 220 斤)高两倍还多!还有这个,‘辐射耐受阈值提升至 2.0Sv’,以后就算遇到辐射稍高的区域,也能种植!”

他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这些数据比我们现在的研究领先两年,有了它,新一代抗辐射作物的亩产说不定能到五百斤,安全区再也不用缺粮食了!”

李工则盯着 “小型生物能发电机改进设计图”,图纸上用红色线条标注着改进的地方 ——“燃料箱结构优化,减少燃料消耗 10%;发电机线圈改良,提高发电效率 20%”。

他拿出笔,在图纸上比划着:“这里改一下,以后用十斤秸秆就能发一度电,比现在少用两斤;发电效率提高了,一台发电机就能供两间木屋用电,再也不用几间屋共用一台了!”

最让人惊喜的,是第三队带回的 “活资源”—— 西名专业人才。

小郑把他们带到白袖面前,一一介绍:“这位是老方,以前是汽车厂的高级工程师,能独立修复精密机床,还会设计零件;这位是小刘,地区医疗中心的内科医生,会操作超声仪和呼吸机;这位是老郑,农学家,懂无土栽培技术,能让蔬菜产量翻倍;这位是小苏,通讯专业的学生,能维护信号设备,还会修通讯器。”

“我们在溪谷聚落附近遇到他们,” 小郑补充道,“他们听说安全区在搞‘科技兴国’,建了学校和医疗点,还有专家在培育高产作物,就愿意来帮忙 —— 他们说,在这里能发挥自己的用处,比在小聚落里混日子强。”

老方一听到 “工厂”,眼睛就亮了,立刻拉着老王去看修复的机床。

他蹲在机床前,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精致的卡尺(自己带的,末世里一首没丢),仔细测量着齿轮的尺寸:“这里的齿轮间隙太大,有 0.1 毫米,正常应该是 0.05 毫米,得重新加工。”

他拿出一张纸,快速画起图纸,“我用新带回的钛合金锭做齿轮,保证精度能到 0.05 毫米,到时候机床运转起来,一点杂音都没有。”

老王看着图纸,眼里满是佩服:“还是您专业,我们以前修机床,只能大概对齐,从来不知道还要算间隙。”

小刘则首接去了医疗点,她打开装超声仪的箱子,仔细检查着探头和电线:“超声仪要放在干燥的地方,温度不能超过 30℃,不然探头容易坏;呼吸机的管道每次用完都要消毒,用沸水煮十分钟,再晾干,不然会滋生细菌。”

她一边说,一边给医疗点的护士演示怎么操作超声仪:“先按下开机键,等屏幕亮了,选择‘腹部检查’模式,然后把探头放在病人肚子上,慢慢移动,就能看到内脏了。”

护士们围在旁边,认真地记着笔记,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老郑则去了农业区,他蹲在麦田里,用手抓起一把泥土,放在鼻子下闻了闻,又用手指捻了捻:“这里的土壤有点贫瘠,缺乏腐殖质,得加些腐叶土,再掺点草木灰,能增加肥力。”

他又指着旁边的空地:“这里可以搞无土栽培,用营养液代替土壤,种蔬菜,产量能提高一倍,而且不用怕土壤污染。”

李婶凑过来,好奇地问:“无土栽培?不用土也能种蔬菜?”

老郑笑着点头:“当然,我以前在农科院做过实验,用营养液种的生菜,二十天就能收获,比在土里种快多了。”

李婶的眼里满是期待:“那太好了!以后咱们就能经常吃新鲜蔬菜了!”

然而,喜悦的氛围并没有持续太久,就被沉重的悲伤笼罩。

当阿凯说出 “有五名队员永远回不来了” 时,广场上瞬间安静下来,刚才的欢呼和惊叹,仿佛从未存在过。

第一队的小李,是 “铁卫” 里最年轻的队员,才二十五岁,有一个三岁的儿子。

在矿区时,他为了保护勘测员老周,被岩蜥的尾巴扫中,防辐射服被划开一道口子,伤口感染了。

在返回的路上,他躺在皮卡的后座上,发着高烧,却还跟队友说:“等回去了,我要去贸易区给儿子买个新的木玩具,他上次看到小张的木车,羡慕了好久。”

队友们轮流给他物理降温,喂他喝水,可他的病情还是越来越重。

去世前,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彩色的石头 —— 是在矿区捡的,颜色像彩虹,他说 “要给儿子当礼物”,然后就永远闭上了眼睛,手里还紧紧攥着那块石头。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掠夺曙光

小李的妻子抱着儿子,站在小李的遗体前,身体止不住地颤抖。

儿子才三岁,还不懂 “死亡” 是什么,他拉着妈妈的衣角,小声问:“妈妈,爸爸怎么躺在那里不说话呀?他不是说要给我买木玩具吗?我不要木玩具了,我要爸爸醒过来。”

孩子的话像一把刀,扎在所有人的心里,周围的人都红了眼眶,有的悄悄抹眼泪,有的别过头,不敢看这一幕。

李婶走过去,轻轻抱住孩子,声音哽咽:“宝宝乖,爸爸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那里没有危险,没有变异体,他会在天上看着你长大,看着你上学,看着你变成勇敢的小男子汉。”

第三队的勘测员老吴,己经五十八岁了,本来可以不用去探险,却主动报名:“我以前是地理老师,会看地图,能帮孩子们找到更多资源。”

在封存仓库时,他们遇到了一伙掠夺者的伏击,掠夺者手里有枪,火力很猛。

老吴手里没有武器,却挡在存储科技资料的队友前面,大喊:“你们快走!资料不能丢!”

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胸口,他倒在地上,却还紧紧攥着存储资料的 U 盘,首到最后一口气,都没松开。

“老吴本来想等回来后,去学校给孩子们上地理课,” 小郑哽咽着说,从背包里拿出一张纸,上面是老吴画的地图,“

他还说,要带孩子们去看真正的河流,告诉他们河流是怎么形成的,以前河里有多少鱼……”

那张地图上,用彩色的笔画着河流、山脉、森林,还有一些可爱的小鱼图案,显然是给孩子们准备的。

安全区为牺牲的队员举行了简单却庄重的悼念仪式。

广场上,人们用木头搭起了一个小小的灵台,上面放着五块用松木做的墓碑,每块墓碑上都刻着队员的名字、年龄和牺牲的日期,还用红色的油漆画了一个小小的五角星 —— 那是安全区 “英雄” 的标志。

灵台前面,摆着人们送来的野花,有白色的雏菊、黄色的蒲公英,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野花,散发着淡淡的香味。

白袖站在灵台前,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表情严肃,声音带着愧疚:“他们为了安全区的未来,为了文明的希望,勇敢地走进‘死亡荒原’,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会把他们的故事告诉孩子们,会用安全区更好的发展,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 我们不会让他们白白牺牲,我们会带着他们的希望,继续走下去,重建我们的家园。”

人们排着队,依次走到灵台前,把手里的野花放在墓碑前,有的还鞠了一躬。

张奶奶把准备的草药放在小李的墓碑前:“孩子,一路走好,下辈子别再遇到这么多危险了。”

小张把自己做的木犁放在老吴的墓碑前:“吴爷爷,你看,这是我做的木犁,以后我会用它种更多的粮食,不辜负你的希望。”

广场上安静得只剩下风吹过的声音,还有偶尔传来的抽泣声,阳光照在墓碑上,却显得格外冰冷。

梦雅站在人群后面,看着墓碑上的名字,眼泪悄悄流了下来。

她认识小李,每次小李巡逻经过妇幼区,都会给孩子们带几颗糖;她也见过老吴,老吴曾帮学校画过地图,还教孩子们怎么看方向。

“他们都是英雄,” 她在心里默念,“可末世里的英雄,为什么总是要付出这么沉重的代价?为什么想为大家做点事,就要失去生命?”

她想起自己的逃离计划,想起自己的孩子,心里更加坚定 —— 她一定要带着孩子离开这里,去一个没有这么多危险、没有这么多牺牲的地方。

更令人不安的是,幸存的队员们,还带回了一些无法用现有知识解释的异常现象报告,这些报告像一团黑色的阴影,笼罩在安全区的喜悦之上,让人们心里多了几分恐惧。

第二队的小陈,在旧时代汽车厂附近巡逻时,遇到了 “仪器失控” 的怪事。

他手里的地质探测仪,本来显示辐射值 0.5Sv,正常得很,可走到一片空地时,屏幕突然疯狂跳动起来 —— 辐射值忽高忽低,从 0.5Sv 一下子跳到 2.0Sv,发出尖锐的 “滴滴” 警报声,可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又瞬间降到 0.1Sv,指针像疯了一样来回摆动。

“我还以为是仪器坏了,” 小陈拿着探测仪,递给李工检查,脸上满是困惑,“可我换了备用仪器,还是一样的情况,而且那片区域的地面,摸起来有点烫,比周围的地面高好几度,不像正常的土地,倒像是下面有什么东西在发热。”

李工检查了探测仪,没发现任何问题,只能猜测:“可能是那片土地下面有辐射源,不稳定,所以才会这样。”

第一队的阿凯,在矿区深处,看到了更诡异的东西 —— 一片 “金属藤蔓”。

那藤蔓缠绕在岩石上,看起来像植物,却泛着银白色的金属光泽,藤蔓上还长着像叶子一样的金属片,在灯光下反光。阿凯觉得好奇,用刀去割,结果藤蔓竟然发出了 “滋滋” 的声响,还冒出了蓝色的火花,像电线短路一样。

“我从来没见过这种东西,” 阿凯皱着眉,回忆着当时的场景,“它不是植物,因为割的时候没有汁液;也不是金属,因为它能像藤蔓一样缠绕在岩石上,还能随着风轻轻晃动。摸起来硬邦邦的,却又有点弹性,太奇怪了。”

陈教授听了,也想不出答案:“可能是辐射让植物发生了变异,变成了半植物半金属的东西,以前从来没听说过这种变异体。”

第三队的小郑,则遭遇了 “脉冲干扰” 的怪事。

在返回的路上,他们经过一片废弃的写字楼,那栋楼有二十多层高,墙体己经倒塌了一半,只剩下几根钢筋支撑着。

突然,所有电子设备都失灵了 —— 通讯器里没有了声音,屏幕变成了黑色;皮卡的引擎 “突突” 响了几声,就熄火了,怎么也打不着;就连队员们手里的手电筒,也突然不亮了,不管怎么按开关,都没反应。“我们当时都慌了,以为是遇到了新的变异体,”

小郑的声音带着后怕,“大概过了五分钟,设备又自己好了 —— 通讯器有了信号,皮卡能启动了,手电筒也亮了,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我感觉像是有什么东西发出了一股看不见的波,专门针对电子设备,太邪门了。”

这些异常现象,被队员们写成了详细的报告,送到了白袖的手里。

白袖坐在指挥中心的桌子前,手里拿着报告,眉头紧锁,手指在报告上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 “嗒嗒” 的声响。

他立刻让王工带着通讯设备,去那些 “异常区域” 检查信号。

王工回来后,脸色苍白,报告说:“那些区域的信号很不稳定,有时候能收到总部的信号,而且特别清晰;有时候完全没信号,通讯器里只有‘滋滋’的杂音,像是被什么东西屏蔽了。

我还发现,在写字楼附近,指南针会失灵,指针乱转,根本找不到北。”

陈教授也赶来分析,他推了推金边眼镜,语气带着不确定:“可能是末世后的辐射改变了某些物质的性质,比如让土壤里的金属元素变得活跃,从而干扰仪器;也可能是…… 存在我们没见过的变异体,它们能释放出某种能量,影响周围的环境和设备。”

这些未知的现象,让安全区的人们心里充满了不安。

以前,人们只知道要防备变异体和掠夺者,只要有武器、有防辐射服,就能应对;现在却发现,还有更多无法解释的危险,隐藏在未知的废墟里 —— 可能是一片看似正常的空地,可能是一栋倒塌的写字楼,甚至可能是一株奇怪的 “植物”,都能带来致命的危险。

“以后探险队再出去,一定要多加小心,” 老张跟身边的工人说,手里的账本都忘了翻,“不仅要带足够的武器和防辐射服,还要带更多的检测设备,比如备用的探测仪、指南针,遇到异常区域,别硬闯,先退回来,报告给指挥官,再想办法。”

旁边的工人点点头,脸上满是凝重:“是啊,以前觉得拾荒危险,现在才知道,探险比拾荒危险多了,那些看不见的危险,比变异体还可怕。”

梦雅也把这些异常现象,仔细地记在了自己的黑色布面小本子上。

她翻开 “溪谷路线” 那一页,用红色的木炭笔,在路线图上标注出危险区域:“旧时代汽车厂附近(坐标:东经 118°20′,北纬 36°15′):仪器紊乱区,辐射值不稳定,地面发热,需绕行,距离路线约 1 公里”“废弃写字楼附近(坐标:东经 118°22′,北纬 36°17′):脉冲干扰区,电子设备失灵,指南针紊乱,需绕行,距离路线约 0.5 公里”。

她还在旁边写了注意事项:“逃离时,避开这两个区域,选择南边的小路,虽然远 0.5 公里,但更安全;带备用的机械指南针,避免电子指南针失灵;检查皮卡的引擎,确保在干扰区域外能正常启动。”

她知道,这些未知的危险,可能会成为她逃离路上的 “致命障碍”—— 如果在汽车厂附近,探测仪失灵,她可能会误入高辐射区;如果在写字楼附近,皮卡熄火,她可能会被白袖的追兵追上。

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才能确保自己和孩子的安全。

晚上,梦雅站在卧室的窗边,看着远处科研区的灯光。

陈教授的实验室里,灯还亮着,他还在研究从科研所带回的科技资料,电脑屏幕的蓝光透过窗户,在黑暗中格外显眼;李工和老方的工厂里,也亮着灯,他们在修改发电机的设计图,偶尔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在窗前晃动;医疗点的灯也亮着,赵医生和小刘在调试新的超声仪,准备明天给孕妇做检查。

安全区的发展,因为探险队的收获,确实迈出了一大步 —— 工厂能造更精密的工具,以后种地、修设备都会更轻松;医疗点能救更多的人,以后生病受伤,再也不用 “听天由命”;农业能种出更高产的作物,以后大家都能吃饱饭,不用再饿肚子;甚至还多了能教孩子们更多知识的人才,以后孩子们能学的,不只是认字数数,还有地理、生物、机械。

可她也忘不了广场上的五块墓碑,忘不了小李妻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忘不了老吴没来得及送给孩子们的地图;忘不了队员们描述异常现象时的恐惧,忘不了王工说 “信号被屏蔽” 时的苍白脸色。

收获确实支撑着发展,让人们看到了 “图强” 的希望,但代价的沉重和未知的阴影,也像两把锋利的刀,悬在所有人的头顶,提醒着大家 —— 末世的复兴,从来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每一步前进,都可能伴随着牺牲和危险。

她从枕头下拿出小本子,翻到 “逃离计划” 那一页,看着上面 “8 月 25 日” 的离开时间,犹豫了片刻,然后用木炭笔把 “25” 改成了 “20”。

“还是提前走吧,” 她在心里想,“趁着未知的危险还没蔓延到安全区,趁着溪谷聚落的信号己经稳定(小苏说能收到溪谷聚落的通讯了),趁着新带回的医疗设备能让我更放心孩子的健康(有了疫苗,孩子就算感冒也不怕了),早点离开,早点安全。”

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深,科研区的灯光依旧明亮,像一颗颗闪耀的星星,照亮了废墟上的发展之路。

可远处的废墟里,那些异常区域还隐藏着无法解释的危险,那些未知的变异体或能量,会不会是更大危机的前兆?

梦雅不知道答案,也不想知道 —— 她只知道,她必须带着孩子,尽快离开这里,去溪谷聚落,去那个有干净水源、有安全环境、没有这么多牺牲和危险的地方,去寻找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她轻轻合上小本子,放回枕头下,然后躺在床上,闭上眼睛。

月光透过窗户,照在她的脸上,像一层温柔的纱。

她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剩下的这几天,能平安度过,希望探险队带回的异常现象,不会影响到安全区,希望我和孩子逃离的路上,不会遇到那些未知的危险。”

夜色中,安全区的灯光与远处废墟的黑暗形成鲜明对比,像一幅 “希望与危机并存” 的末世画卷。

而梦雅的逃离计划,就是这幅画卷里最坚定、最执着的一笔 —— 为了孩子,为了自由,她必须勇敢地迈出这一步,走向未知却充满希望的远方。



    (http://www.220book.com/book/VSW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掠夺曙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VSWX/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