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鸣秀笑嘻嘻的看鸣安,鸣安瞥她一眼:“想说什么?说吧。”
鸣秀一点都不怕鸣安, 声音不大不小的说:“哥,若是家里能拿出来十两聘礼,你想不想娶于芬儿?”
就现在来看,鸣秀才十三,一头稀疏的黄毛,浑身没有几两肉,和于芬儿相比,着实有点磕碜。
鸣安冷冷的:“谁拿得出这十两银子?”
这小丫头,想什么呢?
鸣秀不知死活的又说一句:“哥,你若是喜欢这表妹,我就努努力,给哥把这聘礼赚回来,让哥心想事成,娶个娇滴滴的小媳妇!”
老娘两辈子加起来,活了三十多了,怕你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
鸣宏在旁边,听的冷汗首冒,哥和姐,这是在吵架?
鸣安挑眉,看着鸣秀:“可是,哥有娇滴滴的小媳妇了。”
如他所料,鸣秀迅速红了脸,连耳朵都是红的。
鸣秀哼了一声,不再说话。
这个鹿鸣安,真是只有十六岁?
这么会撩骚!
鸣安嗤笑一声,也不再说话。
鸣宏和旁边的鸣实互相看看,默契的扭过身子,往小宝那里凑了凑。
小宝不知道哥姐之间发生了什么,手里拿着鸣秀买的核桃酥,一只手拿着,另一只手放下面接着,边走,边一小口一小口咬着,吃得不亦乐乎。
从镇子上回来,鸣秀有了改善生活的借口——买了不少的粮食和佐料。
她从空间里拿出来花椒生姜等,熬了一大锅作料水,放在罐子里,做饭时放一勺子,好吃的很。
又从空间里拿出白面,掺了三分之一的高粱面,兑了半袋空间里的奶粉,掺了鸡蛋和猪油,开始做碗口大的小馕饼。
这种囊饼做好后,越凉吃着越香,能放的住。
就放在厨屋里,谁饿了就可以吃一个,什么时候都能吃。
鸣秀在做馕饼时,想起了在现世的弟弟云庭。
小的时候,云庭和她只要放学回家就跑去冰箱里找吃的,好像什么时候从外面回到家都是饿的,那个时候,真有意思啊!
鸣秀脸上带着笑,在厨屋里做馕饼。
从镇子上买回来的点心,都收到了东屋,外面就放了几块,是今天大家可以吃得。
鸣宏是很细心的,他从厨屋里拿了一个小碗,往碗里放了几块点心,给常年窝在中间屋的娘亲送去。
于氏看到小碗里的桃酥,先是笑:“今天去镇上,卖了多少银子?”
她对这个家的了解,大多数通过这种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问。
问完老二问老三,问完老三问小宝。
隔天,会重复的再问一次,确保几个儿子没有糊弄她,没有相互串通的瞒着她。
鸣宏和鸣实,加上小宝,本来也就没有要骗他们的娘的意思,因此,无论娘什么时候,问什么事,几个孩子都是如实的回答,一遍又一遍的,老老实实的回答。
每每经过多次反复的捶问,确定几个儿子说的都一致,于氏才会消停几天。
鸣宏深知他娘的脾气,老老实实把今天在集市上,他所看到的,姐买的东西,都说了一遍。
“她买了几斤白面?”
于氏很敏感。
赵西丫拿着孩子爹给的银子,买白面?
她敢买白面?
于氏不是讨厌吃白面,谁会讨厌吃好吃的呢?尤其是她这种又懒又馋的人!
她讨厌的是,赵西丫把属于他们的钱,拿去买了白面!
鸣宏赶紧说:“没有多少,也就三五斤,我姐说,过年总要吃饺子,等年后爹回来了,大姐来家里,咱们家还要再吃一次饺子,就买了一小袋,也就三五斤的!”
一斤白面12文,五斤白面60文,其实,今天买东西花钱最多的不是买面,应该是姐在药材铺里买的那些调料,不过,他不想多说,再说了,当时他在门口,既不知道姐在药材铺里卖了多少钱,也不知道姐当时又花了多少钱。
不知道的不说, 算不上是撒谎,也不是有意欺瞒他娘。
但是,赵西丫买了三五斤白面,己经又勾起了于氏的怒火:“一斤白面,能卖三斤黄面,能卖十二斤黑面,这个败家的,你们跟着去的,不知道劝着点?”
于氏拿起炕桌上的袼褙,打在了鸣宏的肩膀上。
袼褙是用破布一层层糊起来的,最多几个铜钱的厚度,打在鸣宏肩膀上,并不疼。
倒是把鸣宏吓了一跳。
娘平日里只是动动嘴,今天怎么动手了?
鸣宏眼睛里的震惊,刺的于氏眼睛疼。
她喝道:“怎么了?当娘的拍一下儿子都不行?我当年没有出嫁的时候,都多大了,做错事儿还得挨打呢,你这么娇气?动一下都不行了?别说你还没有长大,便是长大了,你是我生的,我想打就能打!你看看你大姨,都几十几的人了,都娶媳妇了,隔三差五的,你姥姥还跑去打她呢!”
说到这里,于氏微微有点得意。
她舍得了脸面,除了装怯弱,还很会装可怜、装穷、装各种看着好欺负。
反而,她娘很少跑鹿家庄来打她。
当然,若是她娘敢来家里动手,鸣安他爹也不会乐意,也会护着自己。
于氏哼笑了一声。
鸣宏张张嘴,又闭上了。
他们的娘,对大哥是客客气气。
对大姐,是怯怯的甚至有点怕的。
对着鸣宏三个,每每都是这种动辄教训的态度!
他娘说的,鸣宏当然知道。
娘和大姨二姨,都是被姥姥打着长大的。
鹿家庄离于家庄有段距离,他姥姥嫌鹿家穷,来的少。
他二姨当初被姥姥卖给了一个地主做继室,如今看不起娘家,不准娘家人上门,二姨自己,也很少回娘家。
唯有大姨,他大姨嫁的就是于家庄人,和姥姥家一个在村头,一个在村尾。
大姨家里,公婆早就死了,大姨嫁过去就帮着照应两个弟弟。
因为大姨婆家没有老人,姥姥每次到了大姨家,就无人能和她抗衡。
她想打就打,想骂就骂,看上了什么东西,硬打实抢的,也要拿走!
大姨夫脾气绵软,不敢拦着丈母娘打妻子。
慢慢的,姥姥养成了什么时候只要气不顺了,就会跑去把大姨打一顿!
然后像过境蝗虫一般,把他们家里能吃能用的,都搬走!
这是以前。
(http://www.220book.com/book/VT3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