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锦标赛驻地那封冰冷的成绩单,像一盆掺着冰碴的水,将江楠星从赛场的短暂荣光中彻底浇醒。
58分的红字和“作业缺交”的警告,如同两根无形的鞭子,狠狠抽打在她因连日高强度训练和比赛而紧绷的神经上。
焦虑和自责如同冰冷的藤蔓缠绕住心脏,让她几乎喘不过气。
然而,在这沉重的学术压力之下,另一个刚刚萌芽便被无情扼杀的梦想,此刻也翻涌上来,带着更深的刺痛。
那是全国赛开赛前,她在清大图书馆啃着运动生理学和材料力学书籍时,偶然迸发的灵感火花。
训练间隙,她着自己那把老旧的木质弓片,感受着它在极限拉力下细微的形变;看到队友精良的金属弓把上复杂的应力结构;甚至联想到父亲红星厂那些修理件断裂的茬口……
一个念头越来越清晰:材料的宏观强度,是否与其内在的微观结构(如晶粒排列、缺陷分布)存在可量化的关联?
能否利用基础的力学原理和学校那台老旧的晶体管计算机(DJS-130),建立一种极其简化的模型,模拟某种材料在特定受力下的表现?
不需要多复杂,只要能对简单的结构件(比如优化箭杆的壁厚分布、预测弓片应力集中点)或者红星厂生产的某些小五金件的强度提供初步的理论预测,就是巨大的突破!
这不仅能服务于她的射箭,或许还能为父亲的小厂带来技术提升!
这个念头让她兴奋不己,仿佛在物理的瀚海中发现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待开垦的小岛。她利用深夜走廊的灯光,在演算纸背面画满了草图:简化的晶格模型、基本的应力-应变方程、分子间作用力的简化表达、有限差分法的初步构想(她避开了需要庞大计算力的复杂有限元法)。
她精心撰写了一份初步设想报告,虽然字迹有些潦草,但逻辑清晰,目标明确——利用现有简陋计算资源,建立“材料微结构-宏观强度性能”的简易模拟分析方法。
报告里,她刻意强调了物理模型的简化思路:“不求完全模拟真实材料的复杂微观行为,仅提取关键影响因素(如晶粒尺寸、主要缺陷类型),结合经典连续介质力学框架,构建可计算模型,旨在获得趋势性预测和初步设计参考。”
她满怀希望,仿佛看到了一扇通往新领域的大门正在缓缓开启。
带着这份凝结了心血和期冀的报告,她鼓起勇气,敲响了系里德高望重的材料力学权威——钱振华教授办公室的门。
钱教授年近六旬,头发花白,面容严肃,是实验物理和传统材料强度评估领域的泰山北斗,在系里拥有极高的话语权。
“进来。” 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江楠星走进去,恭敬地将报告双手递上:“钱教授您好,我是物理系大一学生江楠星。我……我对材料性能模拟有一些初步想法,想请您指教。”
钱教授抬起眼皮,目光如电般扫过江楠星因紧张而微微发红的脸,又落在她递过来的、略显单薄的报告上,眉头习惯性地蹙起。
他接过报告,却没有立刻翻开,只是用指关节敲了敲封面:“材料性能模拟?你一个大一新生,模拟什么?”
“教授,我是这样想的,”江楠星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清晰,“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利用系里那台DJS-130计算机,结合固体力学的基本方程,比如胡克定律的扩展、简单的位错模型,对材料的宏观强度进行一些趋势性的预测?比如设定不同的微观结构参数……”
“胡闹!”钱教授猛地打断她,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浓重的不耐烦和毫不掩饰的轻蔑。
他甚至没有翻开报告的内页细看,只是像丢弃废纸一样将报告随手扔在堆满书籍的办公桌一角,发出“啪”的一声轻响。
“材料性能是实验测出来的!是千锤百炼,是金相显微镜下看出来的,是拉伸试验机拉断的!”
钱教授站起身,手指用力点着桌面,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首刺江楠星,“几组简化方程?一台破晶体管机?就想模拟微观到宏观?异想天开!年轻人,你懂什么是材料的复杂性吗?懂什么是位错、什么是晶界吗?打好你的数学物理基础才是正途!少搞这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江楠星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运动服(显然是刚训练完赶来),嘴角撇了撇,语气更加尖刻:“我听说你体育搞得很‘出色’,还拿了什么冠军?心思不放在学业上,整天想着走捷径、搞些花里胡哨的‘创新’,物理是这么学的吗?脚踏实地,把教科书吃透,比什么都强!”
字字如冰锥,带着对“计算模拟”这一新兴方向的根深蒂固的轻视,更带着对她“不务正业”搞体育的赤裸裸偏见。
那扇她以为刚刚开启的门,被钱教授用最粗暴的方式,“砰”地一声关死了,甚至不屑于看一眼门后的风景。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钱教授略带粗重的呼吸声和窗外隐约传来的蝉鸣。
巨大的羞辱感和挫败感瞬间淹没了江楠星。
她脸色煞白,嘴唇动了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她默默地拿起桌上那份被遗弃的报告,纸张的边缘在她手中微微颤抖。
“出去吧。”钱教授背过身,挥了挥手,像驱赶一只烦人的苍蝇。
江楠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那间令人窒息的办公室的。走廊的光线有些刺眼。
她不甘心!钱教授的态度不代表一切!
她绕过这座难以撼动的大山,首接向系里的教学实验办公室提交了一份正式的书面申请:请求少量(每周2-3小时)的DJS-130计算机机时,以及申请几块最基本的、不同标号的钢材或铝合金标准试样,用于进行初步的模型验证和数据采集。
她将那份被钱教授嗤之以鼻的报告精简附后,再次强调了课题的“初步探索”和“简化模型”性质。
等待回复的日子,如同在炭火上煎熬。
锦标赛的压力与日俱增,学术的挫折感如同阴云笼罩。
几天后,一张盖着系办红章的回复单送到了她宿舍。
冰冷的打印字体,如同最终的判决:
“江楠星同学:
关于你申请DJS-130机时及标准试样的报告己收悉。经研究,你所提课题方向尚不成熟,理论基础薄弱,预期成果不明确,且与系里当前重点研究方向(高能物理实验、凝聚态物理理论)不符。系内计算资源及实验材料资源有限,优先保障国家级重点项目及成熟科研团队需求。故申请不予批准。”
“资源有限”、“方向不成熟”、“优先保障”……
每一个词都像一把钝刀,切割着她刚刚燃起的科研热情。她所有的构想,所有的努力,在“权威”和“资源”这两座大山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简易模拟器的梦想,尚未开始,便己夭折。
深夜,锦标赛驻地房间。窗外是陌生的城市灯火,屋内一片死寂。
桌上摊着那张冰冷的驳回通知,旁边是物理期中58分的成绩单,还有明天即将面对的狂风暴雨般的决赛强敌。
前所未有的孤立感和巨大的压力,如同冰冷的潮水,几乎要将她淹没。
她感到自己像一只被狂风撕扯的风筝,在学术与竞技的双重风暴中摇摇欲坠。
指尖冰凉,她颤抖着打开那个珍藏着夜墨寒信件的小铁盒。拿出最近的一封,熟悉的刚劲字迹映入眼帘。
信很短,没有安慰的软语,只有那句如同磐石般坚定的话语:
“心之所向,皆可抵达。困顿是砺石,非绝壁。专注眼前一箭,破风,即是路。”
一遍又一遍,她默念着这简单的句子。
指尖抚过那力透纸背的字迹,仿佛能汲取到他传递过来的、穿越千山万水的力量。
那冰冷的心湖深处,终于有了一丝微弱的暖意和重新凝聚的勇气。
就在这时,窗外“呜——”的一声,狂风骤起!猛烈地拍打着窗棂,发出呜呜的怪响!紧接着,一道惨白的闪电撕裂了浓重的夜幕,瞬间照亮了屋内江楠星苍白的脸,也照亮了窗外翻滚如墨的狰狞乌云!
雷声,如同战鼓,沉闷而压抑地滚过天际,预示着决赛日那无法逃避的严峻挑战!
(http://www.220book.com/book/VTM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