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射箭队训练基地的清晨,是被第一缕天光撕裂的寂静,更是被密集如雨的弓弦声填满的战场。当其他队员还沉浸在起床哨的余音中,江楠星的身影己经出现在空旷的体能训练馆。
汗水浸透的背心紧贴着她清瘦却线条分明的脊背,杠铃片撞击的铿锵声、高速跑步机沉闷的嗡鸣、她压抑而急促的喘息,构成了黎明前最孤独的交响。
双倍的汗水:
周铁山教练那张写满“世界前十”的冰冷军令状,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江楠星没有任何侥幸心理。
她知道,论经验、论对顶级赛场的熟悉度、论身体底子,她这个“空降兵”与那些千锤百炼的老队员相比,存在天然的鸿沟。唯一的武器,就是她能把自己逼到什么程度。
于是,训练计划被她用红笔狠狠划掉重写。基础体能训练量,翻倍!专项技术训练组数,翻倍!
每天的训练时长,硬生生比别人多挤出两个小时。靶场上,她像一尊不知疲倦的雕塑,重复着开弓、瞄准、撒放的动作,手臂酸胀到麻木,手指被弓弦勒出深红的印记甚至破皮渗血,缠上胶布继续。
力量房里,她咬着牙,一次次突破自己设定的极限重量,首到肌肉纤维发出不堪重负的哀鸣,眼前阵阵发黑。
李薇和几个老队员远远看着,嘴角挂着毫不掩饰的讥诮:“嗬,新来的挺能拼啊?以为靠蛮力就能挤进世界前十?天真!”
“省队练傻了吧?竞技体育是科学,不是卖苦力!” 另一个队员嗤笑。
江楠星充耳不闻。汗水顺着下颌滴落在塑胶地板上,洇开一小片深色。她只是默默地擦掉,再次举起了手中的哑铃。
身体的极限?那是用来打破的。科研人的信条之一:没有无法量化的目标,只有尚未找到的方法。
深夜的孤灯:
当白天的汗水在训练服上凝结成盐霜,当身体的每一块肌肉都在尖叫着抗议,江楠星的战斗并未结束。真正的战役,在夜幕降临后才刚刚打响。
她披着星光,拖着几乎散架的身体,匆匆赶回清大。凭借着钱教授那台老旧万能试验机“破冰”后积累的一点信任,加上她那份详尽到近乎苛刻的《关于利用运动生物力学及数据分析优化射箭训练效能的可行性报告(附初步数据支撑)》,她终于艰难地为自己争取到了一项特权:物理系计算中心一台相对老旧的终端机(型号:IBM PC/XT),每周三个夜晚,22:00至次日凌晨2:00的使用权限。
这西个小时,是她用无数个日夜的汗水、严谨的论证和永不放弃的执着换来的。空旷的机房,只有主机风扇低沉的嗡鸣和显示器幽幽的绿光。
江楠星灌下一大口浓得发苦的速溶咖啡,强打精神,将自己白天训练时随身携带微型录音笔录下的教练口令、队友反馈,以及自己记录在防水笔记本上的即时感受(肌肉感觉、专注度评分、环境干扰情况)输入电脑。
但这只是最基础的工作。真正的核心,是她利用这有限的机时,艰难搭建的一个简陋却意义非凡的个人训练数据库。
数据来源一:她厚着脸皮,软磨硬泡,甚至用自己省下的粮票“贿赂”了资料室的管理员,才得以接触到一些国际顶级赛事(如世锦赛、世界杯分站赛)的录像带拷贝。
在昏暗的录像机前,科研大佬穿成七零团宠小作精!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科研大佬穿成七零团宠小作精!最新章节随便看!她像最精密的仪器,一帧一帧地分析着那些世界顶尖箭手的动作:
计算箭离弦的初速度(通过固定距离帧数差推算);
捕捉他们撒放瞬间细微的动作变形点(如肩部后耸、手腕抖动);
观察他们在极端压力下(如最后一箭定胜负)呼吸节奏和微表情的变化,推测其心率波动和抗压能力。
数据来源二:是她对自己近乎残酷的监控:
利用简易的便携式心率带(自费购买)记录训练全程的心率变化,寻找最佳竞技状态区间和疲劳阈值;
严格记录每日晨起静息心率、体重、睡眠时间;
通过校医院关系,定期监测血乳酸水平、血糖波动(早餐前、高强度训练后),评估身体恢复能力和能量代谢状况;
甚至详细记录每日饮食种类和摄入量,试图找出与状态波动的关联。
“装模作样”的嘲讽:
白天靶场。
江楠星刚完成一组高强度撒放练习,手臂肌肉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她走到休息区,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喝水闲聊,而是立刻掏出那个巴掌大的防水笔记本和一支笔,快速记录下刚才几组动作中,肩胛骨稳定性的主观评分和手臂的疲劳感等级(1-10分)。
“哟,我们的‘科学家’又在搞研究啦?”
李薇那带着明显嘲讽的尖细嗓音响起,她抱臂站在一旁,故意提高了声调,“记什么呢?是不是又发现什么‘宇宙真理’了?能帮你一箭射穿靶心不?”
旁边的几个队员跟着哄笑起来。
“就是,天天抱着个破本子写写画画,装模作样的!有这功夫多练几组不好吗?”
“听说晚上还跑去学校玩电脑?真当自己是个人物了?那些冷冰冰的数字,能比得上周教练几十年的经验?”
“哗众取宠!我看她就是想显得自己与众不同!”
嘲讽像细密的针,扎在耳边。江楠星握着笔的手指紧了紧,指节有些发白。她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李薇等人充满讥诮的脸,没有愤怒,也没有辩解。
那双因为连日缺乏睡眠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只有一种近乎漠然的专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她只是低下头,继续在笔记本上写下:
“第7组:风速1.5m/s侧风。修正值+0.2密位。肩部稳定性评分:6(疲劳累积)。心率峰值:168bpm(接近警戒区)。建议:下组前补充葡萄糖,降低强度10%。”
写完,她合上笔记本,小心翼翼地收进贴身的衣袋里,仿佛那里面装着的不是数据,而是她与世界前十那座冰山搏斗的唯一武器。
然后,她默默拿起水壶,灌了几口水,无视身后依旧刺耳的议论,重新走向属于她的靶位,搭箭,开弓,目光再次锐利如初,锁定七十米外那个小小的黄色圆心。
身体的疲惫几乎到了极限,手臂的酸痛如影随形。但她的心,却像那台在深夜独自嗡鸣的计算机一样,在冰冷的数据海洋里,异常清醒而坚定地运转着。
质疑和嘲讽?那不过是她攀登路上必须碾碎的砂砾。
她要用这些“装模作样”的数据,砸开那扇名为“世界前十”的、看似坚不可摧的大门!
(http://www.220book.com/book/VTM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