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核电站的海水冷却系统,像巨人的血管般从深海延伸至机组,每日抽取数十万吨海水为核反应堆降温。但这个盛夏的清晨,主控室的警报突然刺耳响起——冷源取水口的流量骤降60%,压力传感器的数值断崖式下跌。
“是海月水母!”潜水员传回的水下画面让所有人倒吸冷气,密密麻麻的半透明水母挤满了取水口格栅,像一团团凝固的果冻,将海水通道堵得严严实实。
海月水母虽无毒,却有惊人的繁殖力,盛夏时节常成群结队涌入近海。它们柔软的身体能穿过常规滤网,一旦进入冷却管道,就会在高压下破裂,胶质黏附在管壁上,严重时会导致核反应堆因散热不足而紧急停堆。
“常规滤网拦不住它们!”核电站工程师老王盯着监控屏幕,额角渗出冷汗,“水母尸体腐烂还会污染水质,必须24小时内清理干净!”
清理船紧急出动,潜水员带着工具试图清理格栅上的水母,可刚清除一片,新的水母群又顺着洋流涌来。高压水枪冲刷只会让水母破裂,反而加剧堵塞。
更要命的是,反应堆温度己开始缓慢上升,若超过警戒值,只能启动紧急停堆程序,这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能源缺口。
“必须做临时滤网!”老王对着对讲机嘶吼,“但常规滤网的孔径太大,细密滤网又会被洋流冲垮!”
仓库里的备用滤网都是金属材质,重量太大难以快速架设,而台风将至的消息更让抢修时间变得紧迫。
就在这时,核电站食堂的采购车停在岸边。赵卫华跳下车,车厢里装着刚从霞浦运来的海蛎,贝壳堆得像座小山。
他是给食堂送海鲜的供应商,看到取水口的乱象,突然指着海蛎壳说:“用这玩意儿当滤网!海蛎壳坚硬,天然带孔,能挡住水母还不影响水流!”
众人疑惑地看着粗糙的海蛎壳,赵卫华却拿起两个贝壳比划:“你看这壳的弧度,能顺水流方向排列,孔径大小正好卡住水母,海水还能从壳缝里过!咱把贝壳串起来,挂在格栅前,就是天然的‘防水母网’!”他又补充道,“海蛎壳耐海水腐蚀,比金属网还耐用!”
老王半信半疑,但眼下没有更好的办法。赵卫华立刻指挥工人清理海蛎壳,去掉残留的蛎肉,只留下干净的贝壳。
他让抢修队员用不锈钢丝将海蛎壳串成帘状,每个贝壳之间留两厘米缝隙:“这样既能挡水母,又能让小鱼虾通过,不破坏生态!”
潜水员带着串好的“海蛎壳滤网”潜入水下,将它们分层挂在取水口格栅外侧。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海月水母柔软的身体无法穿过贝壳间的缝隙,被牢牢挡在滤网外,而海水却顺着贝壳的弧度顺畅流过,取水口的流量开始缓慢回升。
更妙的是,贝壳表面的粗糙纹理能附着微生物,反而能净化部分海水。
“再加两层!”赵卫华在岸边指挥,看着监测屏幕上的流量曲线逐渐平稳,他又让人往贝壳串里夹杂些海螺壳:“不同形状的壳能形成乱流,让水母更难通过!”食堂的师傅们也赶来帮忙,将处理好的海蛎壳清洗消毒,确保不会污染海水。
三小时后,当最后一片“海蛎壳滤网”安装完毕,取水口流量恢复至正常水平,反应堆温度开始下降。潜水员传回的画面显示,滤网外堆积着一层水母,而滤网内的海水清澈见底。
“成功了!”主控室里爆发出欢呼,老王激动地握着赵卫华的手:“您这海蛎壳,比专业滤网还管用!”
赵卫华笑着打开保温桶:“来,尝尝刚煮好的海蛎!这些是没用来做滤网的,鲜得很!”
抢修队员们围坐在岸边,剥开肥美的海蛎,蘸着蒜蓉酱吃,鲜甜的滋味混着海风,驱散了一身疲惫。有人打趣道:“赵师傅,这‘防水母海蛎’吃了,是不是以后下水都不怕水母了?”
夕阳西下时,台风的先锋气流带来阵阵凉风,海蛎壳滤网在海水中轻轻晃动,像一串串天然的风铃。
赵卫华看着清理干净的取水口,突然想起什么:“这些挡下来的水母别浪费,能做海蜇皮!”他联系附近的水产加工厂,将收集的水母运走加工,成了意外的收获。
后来,核电站专门采购了海蛎壳作为应急滤网材料,还在取水口附近设立了“生态过滤区”。赵卫华的海蛎生意也越来越好,每次送海蛎到核电站,都会特意多带些新鲜的给工人:“吃海蛎,护核电,这叫‘海鲜保平安’!”
海风拂过,海蛎壳滤网在浪里闪烁,成了核电站最独特的生态防线。
作者“用户84123374”推荐阅读《中国超人赤胆忠心》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VUB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