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光伏电站,蓝色的光伏板阵列像一片沉默的海洋,在烈日下泛着金属光泽。
但这个沙尘暴过后的清晨,这片“蓝色海洋”却失去了往日的神采——狂暴的沙暴将三分之一的光伏板掩埋,厚厚的沙尘像褐色的毯子,遮住了阳光,电站的发电量骤降60%。
更要命的是,沙尘在板面上结成硬壳,常规的清扫设备根本无法清除,若不及时处理,光伏板可能因过热损坏。
“必须让阳光透进来!”电站工程师老马盯着监测数据,汗水顺着安全帽带往下淌。人工清扫效率太低,沙漠里的高温让工人每隔十分钟就得补水;高压水枪又会浪费宝贵的水资源,还可能损坏光伏板的镀膜。
远处的沙丘在风中缓慢移动,新的沙尘还在不断堆积,老马的眉头拧成了疙瘩:“再这样下去,整个电站都得停摆!”
抢险队带着毛刷和刮板在光伏板间忙碌,可刚扫干净一块,一阵风过又落满沙尘。有人尝试用反光板增强光照,却发现普通反光材料在沙漠强光下很快老化。
老马看着被沙尘覆盖的光伏板,心疼得像被针扎:“这些板子可是咱沙漠里的‘阳光银行’,现在连门都被堵死了!”
就在这时,沙漠公路上出现一辆皮卡车,赵卫华探出头来,车斗里装着刚采摘的枸杞,红彤彤的果实像撒了一地的红宝石。他是附近枸杞合作社的社长,听说电站遭了灾,特意送些枸杞来给工人补水分。
看到光伏板的窘境,突然指着枸杞说:“用这玩意儿当反光粒!枸杞红能反光,还能固沙!”
众人疑惑地看着他,赵卫华却抓起一把枸杞解释:“咱这宁夏枸杞含糖分高,晒干后表皮光滑,能反射阳光!把枸杞撒在沙尘上,既能反射光线到光伏板边缘,又能利用它们的重量压住浮沙,不让风再吹过来!”
他往一块半埋的光伏板旁撒了把枸杞,红色的果实果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反射的光斑落在板面上。
老马半信半疑,但眼下没有更好的办法。
赵卫华立刻联系合作社,调来两千斤晒干的枸杞,又让工人准备筛子:“把大颗的枸杞撒在光伏板间隙,小颗的混着沙子撒在板面硬壳上!”
他示范着将枸杞均匀铺开,“红色能吸收红外线,减少光伏板的热损伤,这叫‘天然防晒’!”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枸杞的红色表皮在阳光下产生漫反射,将散射的阳光聚焦到光伏板的边缘区域,原本被沙尘遮挡的板面边缘竟透出微光。
监测仪器显示,被枸杞环绕的光伏板,发电量竟然回升了15%!更妙的是,枸杞的果壳有黏性,能吸附细小沙尘,减少了风蚀的影响。
“往板面上撒!让反光更集中!”赵卫华指挥工人将枸杞均匀撒在沙尘硬壳上,红色的果实像无数个微型反光镜,在阳光下形成一片闪烁的光海。
他又让人将枸杞串成小串,挂在光伏板的支架上:“这样风一吹,枸杞串晃动,还能扫掉部分浮沙!”
为了增强固沙效果,赵卫华还想出个主意:“把枸杞壳和沙棘粉混合,撒在光伏板周围!”这些天然植物纤维能增加沙子的黏性,形成稳定的保护层,有效阻止了新的沙尘堆积。
抢险队趁机用特制的软毛刷清扫,有了枸杞反光的辅助,清扫后的光伏板很快就恢复了发电效率。
傍晚时分,太阳西斜,红色的枸杞在夕阳下反射着温暖的光,光伏板阵列的发电量回升到正常水平的70%。
老马看着监测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激动地握着赵卫华的手:“您这枸杞不光是补品,还是‘光伏救星’啊!”
工人们坐在沙丘上,捧着赵卫华送来的枸杞水,嚼着清甜的枸杞果,沙漠的燥热仿佛都被驱散了。
“赵师傅,这枸杞反光比镜子还管用!”一个年轻工人举着颗枸杞对着太阳,光斑在手上跳动,“就是不知道吃了会不会变‘反光超人’?”
赵卫华哈哈大笑,往大家手里塞枸杞:“多吃点,补气血!咱沙漠里的人,就得靠这红果果养着!”
他指着光伏板间闪烁的枸杞说,“这些反光粒不用收,等晒干了还能收回来酿酒,一点不浪费!”
夜色降临时,光伏板在月光下泛着微光,红色的枸杞像撒在板间的星辰。老马在电站日志上写下:“枸杞反光法:利用天然果实反光增效,固沙防晒一举两得。”
赵卫华的皮卡车斗里,除了剩下的枸杞,还多了工人硬塞给他的光伏板模型:“留着当纪念,这可是‘枸杞电站’的见证!”
后来,电站专门和枸杞合作社合作,在光伏板阵列间种植耐旱的枸杞苗,既增加了反光面积,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每当有人参观电站,老马都会指着板间的枸杞说:“这是咱沙漠里的‘红色能量’,既能结出甜果子,又能点亮光伏板,比任何高科技都实在!”
而赵卫华的枸杞酒,也多了个新名字——“阳光酿”,据说喝了能像光伏板一样,浑身充满能量。
(http://www.220book.com/book/VUB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