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的盛夏,西江洪峰如一条黄色巨龙,咆哮着逼近沿江堤坝。
浑浊的江水漫过警戒水位,堤坝上的沙袋堆得像小山,可比洪水更让人揪心的是——随着水位上涨,各种谣言在安置点里悄悄蔓延。“听说这水是‘邪水’,淹过的地方会闹灾!”“昨晚有人看见水里有黑影,是水怪在作祟!”
恐慌像瘟疫一样扩散,原本积极搬沙袋的村民渐渐没了干劲,连孩子们都吓得不敢靠近江边。
“都别瞎传!哪来的水怪!”村支书老李拿着大喇叭喊破了嗓子,可谣言越传越邪乎,有老人甚至偷偷在堤坝上烧纸钱,说要“祭祀水神”。
安置点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连志愿者分发物资时,都能感觉到大家眼神里的恐惧,这种精神上的溃败,比洪水更危险。
刚从堤坝上扛完沙袋的赵卫华,满身泥浆地回到安置点。他听着村民们的窃窃私语,又看了看远处愁眉苦脸的老李,突然一拍大腿:“有了!给大家煮螺蛳粉!”
他指着村委会角落里堆放的救灾物资——那是爱心企业捐赠的几十箱柳州螺蛳粉,原本是给大家当应急口粮的,此刻却成了赵卫华的“破邪神器”。
“老赵你疯了?这节骨眼还想着吃!”老李不解地瞪他。
赵卫华却己经挽起袖子:“你不懂!咱柳州人都知道,螺蛳粉这味儿,邪祟都怕!香得扎实,臭得坦荡,闻着这味儿,心就定了!”他指挥志愿者支起三十口大锅,在堤坝旁一字排开,劈柴生火,动作麻利得像在自家厨房。
当第一锅螺蛳粉的汤料下锅,浓郁的螺蛳汤香味混着酸笋的独特气味瞬间弥漫开来。
起初村民们还带着疑虑远远观望,但随着二十口锅同时沸腾,那股霸道的“臭香”像无形的网,笼罩了整个安置点——酸笋的酸辣、螺蛳的鲜香、辣椒的呛辣,混合成一股充满烟火气的味道,驱散了空气中的潮湿和恐慌。
“来!都来尝尝!热乎的螺蛳粉!”赵卫华用大勺子搅动着锅里的粉条,白色的米粉在红亮的汤里翻滚,酸笋和炸腐竹的香味飘得更远了。
有个一首哭闹的小孩被香味吸引,拉着奶奶的手往锅边凑,眼里的恐惧渐渐被好奇取代。
老李半信半疑地盛了一碗,刚嗦了一口粉,额头就冒出细汗:“嘿!这味儿够劲!喝口汤浑身都暖了!”
原本愁眉苦脸的村民们也纷纷围上来,你一碗我一碗地吃起来,辣得嘶嘶吸气却停不下来。作者“用户84123374”推荐阅读《中国超人赤胆忠心》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安置点里的哭声和叹息声渐渐被吸溜粉的声音取代,连最胆小的老人都端着碗,边吃边说:“这味儿真踏实,比烧纸钱管用!”
赵卫华看着大家的变化,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他知道,这螺蛳粉的“驱邪”魔力,其实是烟火气带来的安全感。
酸笋的辛辣能提神,热汤能暖身,更重要的是,几十口大锅一起沸腾的热闹场景,那种“日子还在继续”的烟火气,比任何说教都能安抚人心。
“咱柳州人啥大风大浪没见过?一碗螺蛳粉下肚,啥邪祟都不怕!”他边给大家添汤边喊,声音里满是底气。
神奇的是,自从煮起螺蛳粉,安置点的谣言渐渐没了市场。
村民们早上喝着螺蛳汤热身,中午搬完沙袋回来再嗦一碗粉,晚上围着锅边聊天,原本压抑的气氛变得热火朝天。
有村民开玩笑说:“这酸笋味儿比符咒还灵,水怪闻着就得绕道走!”搬沙袋的效率不知不觉提高了一倍,连志愿者都说:“闻着这味儿干活都有劲!”
洪峰最凶猛的那一夜,赵卫华让大锅一首保持沸腾。
三十团热气在堤坝上蒸腾,与江面上的水汽融为一体,远远望去像道温暖的屏障。
村民们轮班守堤,累了就来喝碗热汤,冷了就往锅边凑凑,那股霸道的香味成了黑暗中最安心的信号。老李看着这场景,感慨道:“老赵啊,你这招‘美食驱邪’,比我喊破嗓子管用十倍!”
三天后,洪峰顺利过境,堤坝安然无恙。当村民们清理安置点时,特意把那三十口大锅擦得锃亮,摆在村委会门口当纪念。
有人提议给大锅挂块牌子,赵卫华笑着说:“就叫‘镇邪锅’!以后再有水灾,咱就煮螺蛳粉,保准人心安定!”
灾后重建时,那几十箱螺蛳粉成了最珍贵的“救灾物资”。
村民们说,是那股子烟火气让大家没被恐慌打垮,是热乎的汤粉给了大家守堤的勇气。后来,柳州的防汛手册里多了一条特殊建议:洪灾期间可组织煮螺蛳粉,利用烟火气稳定民心——这看似荒诞的土方法,实则藏着最朴素的心理救援智慧。
赵卫华站在修复一新的堤坝上,看着江面上往来的渔船,闻着远处飘来的螺蛳粉香味,突然觉得这“臭香”里藏着中国人的生存哲学:再大的灾难,只要还有口热乎饭吃,还有烟火气萦绕,就有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就像这螺蛳粉,外表朴素甚至带着争议,却能在最艰难的时刻,用一碗热汤的温度,驱散所有的恐惧和阴霾,让人心安。
(http://www.220book.com/book/VUB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