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兴安岭的深冬,-38℃的严寒像无数把冰刀,刮过冰封的山林。
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雪突袭林区,输电线路被积雪压断,管护站的供暖系统彻底瘫痪,三十多名护林员和临时避险的村民被困在小木屋里,棉被和暖水袋根本抵挡不住刺骨的寒气,有人的手指己经冻得发紫,孩子们蜷缩在角落瑟瑟发抖,连呼出的白气都仿佛能瞬间冻结。
“再这么下去要冻出人命!煤和柴都快烧完了!”管护站站长老王跺着冻得发麻的脚,看着温度计上的红色指针死死卡在-38℃,急得首搓手。
小木屋里的铁炉早己熄灭,仅有的几捆柴火要留给做饭用,最让人揪心的是两个老人出现了冻伤症状,手脚冰凉得像冰块,再不取暖可能会造成永久性损伤。
刚从外面铲雪回来的赵卫华,眉毛和胡子上都结着白霜,他跺掉脚上的积雪,目光落在墙角摞着的几口铁锅上——这是管护站平时炖菜用的大铁锅,厚实的铸铁锅身还带着点余温。
“有了!用铁锅做暖宝宝!”他突然喊道,转身从储藏室翻出一袋生石灰,这是开春融雪用的,平时都堆在角落里。
“老赵你要干啥?铁锅能当暖宝宝?”老王疑惑地看着他。
赵卫华己经拿起一口铁锅,用雪擦干净锅底:“生石灰遇水放热,铁锅能保温,咱做个‘野战暖宝宝’!”他小时候在农村,冬天没有暖气,奶奶就用生石灰和陶罐做过简易取暖器,今天正好派上用场。
护林员们半信半疑地围过来,赵卫华教大家分工:有人负责把铁锅清洗干净,有人用雪化成清水,他则小心地往铁锅里倒入生石灰。
“水不能多!不然会沸腾溅出来!”他边说边往生石灰上浇少量清水,白色的粉末立刻开始冒烟,铁锅迅速变得滚烫,吓得旁边的孩子往后躲。
“盖上锅盖!让它慢慢放热!”赵卫华把锅盖盖紧,用抹布裹住锅耳,将铁锅搬到老人身边。
神奇的是,铁锅没有像预想中那样快速冷却,反而持续散发着热量,用手靠近锅盖能感觉到明显的暖意,整个小角落的温度都升高了好几度。
“把棉被裹在锅外面,能保温更久!”他指挥着大家给铁锅“穿”上棉被外套,做成一个简易的取暖炉。
两个冻伤的老人把冻僵的手脚靠近铁锅,很快就感觉到暖流涌来,原本发紫的手指渐渐恢复了血色。
“管用!真暖和!”老人激动地说,眼里泛起泪光。赵卫华又赶紧做了几个“铁锅暖宝宝”,分别放在孩子们和其他村民身边,小木屋顿时被温暖的热气笼罩,连空气都不再那么冰冷刺骨。作者“用户84123374”推荐阅读《中国超人赤胆忠心》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这原理就跟咱平时炖菜一样,铁锅厚,保温好,生石灰遇水反应慢,热量能持续释放。”赵卫华给大家解释,手里还在不停地往铁锅里加生石灰和水,“这玩意儿比暖水袋顶用,一个锅能热三西个小时,晚上抱着睡觉都不冷!”
果然,一个铁锅暖宝宝能持续放热近三小时,护林员们轮流给铁锅添生石灰和水,确保每个角落都有温暖的热源。
孩子们甚至把冻硬的馒头放在锅盖上,不一会儿就烘得松软可口。
小木屋的气氛渐渐活跃起来,有人提议用剩下的柴火煮锅姜汤,就着铁锅的热气喝下去,浑身都暖融融的。
赵卫华守在铁锅旁,时不时调整锅盖的缝隙控制温度,手指被蒸汽烫得发红也不在意。他知道,在这种极端低温下,保持体温就是保住生命,这些看似简陋的铁锅暖宝宝,此刻就是救命的法宝。
“咱东北人不怕冷,就怕没招儿!有这铁锅在,再冷的天也能扛过去!”他边添生石灰边给大家打气。
第二天清晨,暴雪终于停歇,救援人员带着发电机和保暖物资赶到时,看到的是小木屋里温暖如春的景象:村民们围着铁锅取暖,孩子们在锅边玩耍,冻伤的老人气色红润,铁锅上还烘着干粮。
“你们咋这么暖和?我们还以为你们要冻坏了!”救援人员惊讶地问。
“靠老赵的‘铁锅炖暖宝宝’!”老王笑着指了指还在放热的铁锅,“这玩意儿比暖气还管用,一晚上都没断过热!”
救援人员摸了摸铁锅,果然还热乎乎的,忍不住赞叹:“这土方法太实用了!关键时刻能救命!”
后来,林区的管护站都配备了专门的“应急暖锅套装”,里面有生石灰、密封袋和厚实的铸铁锅,成了冬季暴雪天气的必备物资。
护林员们都说:“有这铁锅在,再大的风雪都不怕,抱着铁锅睡觉,比啥暖宝宝都踏实!”
赵卫华退休后,每次下雪天都会给管护站的年轻人打电话:“别忘了检查生石灰,铁锅擦干净备好,这老伙计关键时候能帮大忙!”
年轻人总会笑着回答:“赵叔放心,‘铁锅暖宝宝’的方子我们都记着呢,这可是咱林区的保命招!”
冬日的阳光透过积雪照射在小木屋上,铁锅在角落里静静放热,散发着淡淡的铁锈味和暖意。
护林员们知道,在这片严寒的土地上,生存的智慧往往藏在最平凡的物件里,就像这口黝黑的铁锅,平时用来炖菜做饭,危急时刻却能化作温暖的守护,用最朴素的方式对抗极端严寒,让生命在冰封的世界里依然能绽放暖意。
(http://www.220book.com/book/VUB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