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的日子在阅读、休息、与家人朋友相聚中平静流淌。林夏和周默保持着每天或多或少的联系。
这些联系通常始于学术,却往往蔓延到生活的细枝末节。
有时是周默发来一张照片,是他老家院子里那棵掉光了叶子的老银杏树,树下积着薄雪。配文:“它还记得秋天的事。”
林夏则会回复一张家乡冬日雾霭笼罩的湖面照片:“它好像忘了夏天的事。”
有时是林夏看到某本小说里一段关于法律与道德的讨论,拍下来发给他:“你觉得这个法官的判决是基于法律还是个人情感?”
周默会认真看完,然后回复几条语音,条分缕析地阐述他的看法,最后总结:“情理法有时难以完全割裂,但法官的职责是尽力让判决立于法律框架之内,并用法律逻辑使其自洽。”
更多的时候,是简单的问候和分享。
周默:“今天读到一篇关于‘数据产权’定性的论文,观点很新锐,发你邮箱了。” 林夏:“收到!谢谢!我刚帮我妈包饺子,韭菜馅儿的,惨不忍睹【照片】。” 周默:“【笑】形状很……抽象。味道好就行。”
林夏:“今天和高中朋友出去吃饭,路过我们以前的学校,感觉好小啊。” 周默:“嗯。视角变了。记忆里的东西总是会被放大。”
周默:“这边下雪了,很大。”(附一张窗外的雪景) 林夏:“哇!羡慕!我们这边就干冷【哭泣】”
这些琐碎日常的分享,像一根看不见的丝线,跨越了空间的阻隔,将他们的生活轻柔地连接在一起。没有刻意的热络,却有一种自然而然的牵挂和融入感。
林夏发现,自己养成了什么事都想跟他分享一句的习惯。看到有趣的,吃到好吃的,甚至只是天气变化,都会下意识地想告诉他。
而周默,似乎也是如此。他会分享他看到的书,他窗外的树,他对于某个问题的思考。他虽然话不多,但每一次回应都认真而及时。
除夕夜,家家户户团圆守岁。窗外鞭炮声声,烟花绚烂。
林夏和家人看完春晚,回到房间,己经快凌晨一点了。手机里塞满了各种群发的祝福短信。
她一条条翻看着,心里隐隐期待着什么。
终于,在密密麻麻的消息列表里,她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头像和名字。时间显示是零点整。
周默发来的不是群转发段子,而是一张图片。
点开图片,是在他房间的窗台上,用几颗糖果和一枚熟悉的、压平的银杏叶,摆出了一个简单的“新年快乐”的字样。窗外是漆黑夜空和远处绽放的烟花模糊的光影。
图片下面,只有一行字:
“新年快乐,林夏。望年年皆如今日。”
林夏看着那张用心拍下的图片和那句简单的祝福,心脏像是被温柔地握住了。望年年皆如今日——希望每一年都像现在这样。
像现在哪样呢?是像这样彼此陪伴,共享时光吗?
她的脸颊在手机屏幕的光映照下,变得滚烫。她小心翼翼地保存了那张图片,然后回复道:
“新年快乐,周默。望岁岁常相见。”
——希望每一年都能常常相见。
西门彼得安得烈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她发出了这句比他的祝福更大胆一点的回应。
几分钟后,周默回复了。没有文字,只有一个简单的系统表情:
除夕夜的祝福之后,新年的气氛愈加浓郁。虽然隔着遥远的距离,但林夏感觉和周默之间的联系仿佛比在学校时更加紧密和私密。那些通过电波传递的文字和图片,承载着比面对面时更多一丝的大胆和试探。
大年初一,林夏在鞭炮的余韵中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屏幕上有一条新消息,来自周默,发送时间是清晨六点多。
是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一本摊开的、页面泛黄的旧书,旁边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清茶,背景是他房间的书桌一角,窗外天色尚未完全亮起,透着一种宁静的灰蓝色。
配文很简单:“新年第一页。早安。”
林夏看着这张充满着他个人风格和气息的照片,仿佛能透过屏幕闻到那清茶的淡香和旧书的墨味。他起得总是这样早,自律得令人惊叹。她回复道:“新年第一瞥。早安!起这么早?”
周默:“习惯了。清净。” 林夏:“【佩服】我还在被窝里挣扎……” 周默:“假期可以多休息。”
简单的对话,却开启了新的一天。之后的日子,这种日常的分享变得更加频繁和自然。
林夏会拍下妈妈做的丰盛年菜发给他:“【图片】今日伙食,感觉要胖三斤。” 周默会回复:“看起来很好吃。南方年菜果然精致。”偶尔还会补充一句:“不过比不上食堂的红烧肉。”带着一丝难得的调侃。
林夏则会发个【哼】的表情:“食堂红烧肉能跟我妈的手艺比?”
周默有时会发来他练字的照片,铺开的宣纸,笔墨酣畅,内容有时是法律格言,有时是古诗词。他的字迹果然如他所说,带着毛笔字的筋骨,端正而有力。林夏总是毫不吝啬地夸奖:“好看!求墨宝!”
他会回:“回去写给你。”
一次,林夏家乡下了场难得的春雪,她兴奋地跑出去拍了好多照片和视频发给他:“看!我们这也下大了!【视频】【图片】” 周默回复:“很美。很像吴城的雪。”过了一会儿,又发来一条:“不过没你去年在图书馆拍的那张好看。”
林夏看着这条消息,愣了几秒,随即脸颊发烫。他指的是初雪那天早晨,她偷偷拍下的他映在玻璃上的倒影。他果然知道,而且还记得那么清楚,甚至认为那张照片比真实的雪景更美?
一种混合着羞涩和窃喜的情绪在她心里蔓延。她没有追问,只是回了一个【偷笑】的表情。
他们也会讨论正事。林夏把她看《法学阶梯》时遇到的疑难段落拍下来发给他,周默总会很快回复大段的、条理清晰的语音或文字解释,有时还会附上相关的扩展阅读资料链接,仿佛一个随时在线的专属导师。
这种跨越空间的陪伴和分享,让漫长的寒假变得不再孤单和无聊。林夏发现自己越来越习惯甚至依赖这种日常的交流。每天早上醒来期待他的消息,晚上睡前也会互道晚安。
她开始清晰地意识到,周默对她而言,己经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学友,更是一个走入她生活、牵动她情绪的重要存在。
而根据周默那些看似平淡却充满细节的回应,她隐约觉得,自己对他而言,或许也是不一样的。
这种双向的、心照不宣的靠近,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而令人期待。
(http://www.220book.com/book/VV2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