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4章 媒体攻势:谁才是正义的化身?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八零重生:假千金偷我人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VV44/ 章节无错乱精修!
 

沈月明的电话打得很及时。

第二天,《京城日报》头版刊登了一篇深度调查报道:《权力寻租还是执法公正?明月厂停业整顿事件调查》。

报道详细描述了工商局检查过程中的种种疑点:为什么关键发票会在检查前夜神秘失踪?为什么检查人员对其他企业的类似问题视而不见,偏偏对明月厂格外严格?为什么新调来的科长对明月厂的情况如此“了解”?

更重要的是,报道还披露了一个关键信息:这位新科长在调任前,曾经在港城工作过两年,期间与华联集团有过多次业务往来。

“这不是巧合,这是有预谋的打击报复。”报道的最后这样写道。

新闻一出,舆论再次哗然。民众开始质疑这次检查的公正性,各大媒体纷纷跟进报道。

工商局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上午十点,工商局局长亲自给沈月明打来电话。

“沈厂长,关于昨天的检查,我们内部正在重新核实。”局长的语气很客气,“在调查清楚之前,停业整顿的决定暂时搁置。”

沈月明在电话这头微笑:“谢谢局长的公正处理。我相信真相会水落石出的。”

挂断电话,顾雁兴奋地拍手:“月明,你这招太绝了!让他们尝尝舆论压力的滋味。”

“这只是开始。”沈月明整理着桌上的文件,“既然赵部长要出手,那我就让他见识一下民意的力量。”

钱彪凑过来:“月明,我那边也有消息。华联集团的人这两天频繁出入京城大饭店,估计在召集什么会议。”

“什么会议?”

“不太清楚,但是来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钱彪压低声音,“我听说连税务总局的人都去了。”

沈月明心中警觉。看来对方要动真格的了。

正说着,陆峥亭推门进来,脸色凝重。

“月明,我查到那个赵部长的资料了。”

所有人都围了过来。

“赵振华,现任某部副部长,主管经济政策制定。”陆峥亭拿出一份档案,“此人在港城工作过五年,期间与多家港资企业建立了密切关系,包括华联集团。”

沈月明仔细看着资料,心中的猜测得到了证实。

“峥亭,你能查到他的详细履历吗?特别是在港城期间的工作内容。”

“我试试,不过这种级别的资料…”陆峥亭欲言又止。

“没关系,能查多少是多少。”沈月明沉思片刻,“我有预感,这个赵振华可能就是前世沈家覆灭的关键人物之一。”

下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税务局、质检局、消防队等多个部门同时出动,对明月厂进行“联合大检查”。

这次检查的规模前所未有,足足来了三十多个执法人员,把整个工厂围得水泄不通。

“沈厂长,我们接到举报,说你们厂存在偷税漏税、产品质量不合格、消防隐患等多项违法行为。”税务局的领队是个西十多岁的中年人,说话很官方,“根据上级指示,我们要进行全面检查。”

沈月明知道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但表面上还是配合。

“各位领导,明月厂一向依法经营,欢迎检查。不过我希望检查过程要公开透明,我们会邀请媒体全程跟踪报道。”

领队脸色微变:“沈厂长,执法检查是严肃的事情,不需要媒体参与。”

“但是公民有知情权,媒体有监督权。”沈月明据理力争,“如果检查过程没有问题,为什么要拒绝监督?”

就在这时,钱彪带着几个记者匆匆赶来。

“各位领导好,我们是《京城日报》的记者,听说这里有重大新闻,特来采访。”领头的记者拿着采访证。

领队很不情愿,但在众目睽睽之下,也不好拒绝。

接下来的检查过程异常“仔细”。检查人员几乎翻遍了每一个角落,连厕所都没放过。

但让他们失望的是,明月厂的各项指标都完全合规。财务账目清晰,产品质量过硬,消防设施齐全。

“咦,这个灭火器的位置好像不太标准。”消防队员指着墙角的一个灭火器,“按规定应该离墙面至少50厘米。”

现场测量,距离是49厘米。

“就差一厘米,这能算违规吗?”顾雁在一旁忍不住说。

“规定就是规定,差一厘米也是违规。”消防队员一本正经,“这要罚款五千元。”

记者们立刻围了上来:“请问这种误差在合理范围内吗?”

“按照最新的执法标准…”消防队员开始解释,但说得越多,漏洞越明显。

税务检查也是如此。检查人员拿着放大镜找问题,最后只找到几个小数点后第三位的计算误差,总共不到一百元。

“这种误差是恶意偷税吗?”记者们穷追不舍。

“误差也是误差,必须补缴并处罚金。”税务人员硬着头皮说。

整个检查过程持续了六个小时,结果只找到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总罚款不到一万元。

但检查人员显然不甘心。

“沈厂长,虽然这次检查没发现大问题,但我们怀疑你们可能存在账外经营。”税务领队说,“我们需要对你们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驻厂检查。”

“驻厂检查?”沈月明皱眉,“有这个必要吗?”

“当然有必要。像你们这种快速发展的企业,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沈月明知道,这是想通过长期驻扎来干扰工厂的正常经营。

“好,我同意驻厂检查。”她爽快答应,“不过我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检查过程必须全程录像,并且每天向媒体通报检查情况。”沈月明笑了,“既然是为了维护法律尊严,那就应该经得起监督。”

领队脸色难看,但众目睽睽之下,也不好拒绝。

当天晚上的新闻联播,播报了明月厂被联合检查的消息。新闻中特别强调了检查结果:六小时检查,只发现价值不到一万元的轻微违规。

“为了不到一万元的问题,动用这么大的执法力量,是否有些小题大做?”新闻评论员这样问道。

观众们也在议论纷纷。很多人开始怀疑,这到底是正常执法,还是有人在故意刁难民营企业。

第二天,更多的媒体加入了跟踪报道。《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执法要有度,监督要到位》。

文章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近期出现的一些过度执法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执法部门在履行职责的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因为一些小问题就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这篇文章影响很大,很快被各大媒体转载。

华联集团那边坐不住了。

李华联在京城大饭店的总统套房里,对着一群部门领导发火:“你们就是这样办事的?这么点小事都办不好!”

“李总,您消消气。”新来的工商科长擦着汗,“沈月明这个女人太狡猾了,而且她背后有军方的人撑腰。”

“军方又怎么样?”赵振华的声音从里间传来,“这里是北京,不是她们那个小地方。”

赵振华走了出来,五十多岁,中等身材,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很有官威。

“李总,不要着急。”他坐下来,“沈月明现在确实有些舆论优势,但这种优势是脆弱的。我们可以从其他角度入手。”

“什么角度?”李华联问。

“经济角度。”赵振华推了推眼镜,“沈月明拍下那两个资产,总共花了三千多万。这笔钱她是哪来的?银行贷款被我们卡住了,她总不能凭空变出钱来吧?”

李华联眼睛一亮:“您的意思是…”

“查她的资金来源。”赵振华冷笑,“如果发现有问题,比如洗钱、非法集资什么的,那就不是简单的行政处罚了,而是刑事犯罪。”

“可是她的资金…”

“资金来源这种事,很容易做文章。”赵振华站起身,“只要我们想查,总能查出问题来。”

与此同时,沈月明正在办公室里分析局势。

“峥亭,你觉得他们下一步会怎么做?”

陆峥亭沉思片刻:“如果我是他们,会从资金来源入手。行政处罚影响有限,刑事指控才能真正重创你。”

沈月明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们必须提前准备。”

“怎么准备?”顾雁问。

“公开透明。”沈月明拿出一份文件,“我决定主动公布明月厂的所有财务信息,包括每一笔资金的来源和去向。”

“全部公布?”钱彪瞪大眼睛,“那不是把底裤都脱了?”

“越是透明,越是安全。”沈月明解释,“与其让他们暗中调查,不如我们主动公开。这样既能消除质疑,又能占据道德制高点。”

陆峥亭赞同地点头:“这招不错。主动公开比被动应付要好得多。”

第三天,明月厂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

沈月明当着所有媒体的面,公布了明月厂从成立到现在的完整财务报告。每一笔收入、每一项支出、每一次投资,都有详细的记录和凭证。

“各位记者朋友,有人质疑明月厂的资金来源,那我今天就把所有账目公开。”沈月明指着身后的大屏幕,“这是我们的银行流水,这是我们的税务申报,这是我们的审计报告。欢迎大家监督,也欢迎相关部门调查。”

台下的记者们被这种坦率震撼了。在这个年代,企业主动公开财务信息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沈厂长,您为什么要这样做?”一个记者问。

“因为我们问心无愧。”沈月明回答得很坚定,“明月厂的每一分钱都来得光明正大,我们不怕任何人调查。”

“那您对华联集团的指控有什么回应?”

“我只想说一句话:是非自有公论。”沈月明看着镜头,“华联集团如果真的相信自己的指控,那就拿出证据来。如果拿不出证据,那就是恶意诽谤。”

发布会结束后,舆论再次倒向沈月明。很多经济学者开始分析明月厂的发展模式,认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成功的典型案例。

《经济日报》发表长篇报道:《明月厂现象:民营企业发展的新路径》。

报道详细分析了明月厂的成功要素:敏锐的市场嗅觉、科学的管理制度、透明的财务运作。文章最后写道:“像明月厂这样的企业,正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我们应该保护和支持这样的企业,而不是用各种理由去打击它们。”

赵振华看着这些报道,脸色越来越难看。

“怎么回事?媒体怎么都站在沈月明那边?”他对手下咆哮。

“赵部长,沈月明这招确实厉害。”张志强小心翼翼地说,“她主动公开财务信息,让我们很难找到攻击点。”

“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吗?”

“有是有,但是…”张志强欲言又止。

“说!”

“我们可以从她的个人关系入手。”张志强压低声音,“比如她和那个军官的关系,是不是涉嫌利用权力谋私利?”

赵振华思考了一会:“这个角度可以试试。不过要小心,军方的人不好惹。”

“我知道。我们可以找一些'专家'出来分析,质疑军民关系是否合适。”

就在他们密谋的时候,沈月明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待一位特殊的客人。

“德总,您怎么又来了?”

德胜看起来很焦虑:“沈厂长,我得到消息,华联集团准备在你的个人关系上做文章了。”

“个人关系?”

“就是你和陆上校的关系。”德胜压低声音,“他们想煽动舆论,说什么军民关系不清,利用权力谋私利之类的。”

沈月明心中一沉。这招确实阴毒,一旦被人恶意解读,很容易引起误会。

“德总,您觉得他们会怎么做?”

“可能会找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出来发声,然后再配合一些似是而非的证据。”德胜分析道,“这种事情真假难辨,很容易误导公众。”

沈月明陷入沉思。看来这场战争还远没有结束,对方的手段越来越卑鄙了。

二月红不红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VV4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八零重生:假千金偷我人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VV4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